【关键词】 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缺陷;原因;血压测量;静脉输液
护理质量管理应以保障病人安全,确保护士能够提供正确、规范的技术服务为安全底线[1],规范正确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每个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然而笔者发现,部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操作不规范等质量缺陷。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存在,增大了护理操作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笔者调查了本院护士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两项护理操作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病房及门诊输液室护士23人。
1.2 方法
成立护理操作质量缺陷调查组,成员为2008年上半年参加全市护理技能大赛的选手,共4名。熟练掌握护士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操作的操作规程及评价标准。在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及护士不知情的前提下,调查组成员2人一组,于2008年8月26日08:30~10:30分别到各护理单元现场调查当班护士实施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护理操作的情况,记录存在的质量缺陷。由专门人员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汇总,由护理操作质量缺陷调查组成员讨论分析汇总结果。
2 结果
2.1 血压测量调查结果
共调查血压测量48人次。www.133229.coM血压测量质量缺陷:未询问病人20 min内有无运动、情绪变化、吸烟等活动36人次,未询问病人近期头疼、头晕等不适感的变化33人次,袖带缠绑位置过低8人次,袖带缠绑过松7人次,打气过猛过度32人次,放气太快6人次,未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9人次。
2.2 静脉输液调查结果
共调查静脉输液52人次。静脉输液质量缺陷:未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大小便18人次,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19人次,未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混浊、沉淀和絮状物28人次,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时未再次查对40人次,皮肤消毒不符合规范14人次,违反无菌原则6人次,未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8人次。
3 讨论
3.1 护理操作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3.1.1 护理人员质量意识与风险意识淡薄
血压测量中,部分护士测量血压前未询问病人20 min内有无运动、情绪变化、吸烟等情况,部分护士测量血压的手法不规范。测量血压前未评估病人的状态及测量血压的手法不规范都会导致血压测量值不准确。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质量意识差。静脉输液时最主要的质量缺陷为执行查对制度不严,这样就会显著增加因输入液体不合格所致的输液反应、输错液等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这也同时证明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低。
3.1.2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欠缺
部分护士在测量血压时未询问病人头疼、头晕等不适感的变化,在静脉输液前未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大小便,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这表明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服务意识欠缺。她们在临床工作中通常以完成本班次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并不关注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感受与需求,不注重与病人的沟通。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是一致的,张洪君[2]在医院管理年督导中发现,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人文关怀。
3.1.3 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不扎实
护士在静脉输液时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除与服务意识差有关外,也是专科理论知识欠缺的结果。如心内科的护士在为病人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时,只有熟练地掌握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副反应,才能向病人解释输入该药的目的、控制静脉输注速度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3.1.4 护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才能准确运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杜绝或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实施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时质量缺陷较多,这表明护理人员对常用护理操作规程的细节掌握不好,以致在实际工作中简化了操作流程。
3.1.5 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
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临床科室不断引进新药物、新仪器。护士通常是药物、新仪器的具体使用者。在引进之初,相关的护理操作并无现成的操作规程可循。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护理操作时就易出现操作步骤及操作手法不统一、规范性及科学性差的情况,增加了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发生率。
3.1.6 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本次对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调查是在各护理单元不知情的状态下进行的。调查结果与护士长在护士长手册中记录的护理操作检查结果有较大差异。这说明平日里对护理操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3.1.7 护士严重缺编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是以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保障的,而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普遍存在床护比不达标、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床护比为1︰0.27,护士完成常规的护理工作非常困难,只好注重那些可以定量的硬性工作量指标,而忽视了一些沟通、告知等软性指标,这无疑是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的主要障碍之一。
3.2 对策
3.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聘请专家进行“护理操作失范引发的医疗纠纷与事故评定”的讲座。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清楚规范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是法律赋予护士的神圣职责,不规范的护理操作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降低执业风险、实现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
3.2.2 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人文观念是整体护理的精髓,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是指引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临床实践的前提[3]。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应引导护士将关注点从工作任务转向病人,重点关注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感受,努力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这种服务意识的转变会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降低护理操作风险。
3.2.3 夯实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基础
护士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理解护理操作规程每一个步骤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工作中认真主动地执行操作规程。护士理论知识的培训要紧密结合临床需求,重点是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及本科室应用于临床的新药物、新疗法、新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3.2.4 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岗位练兵活动
护理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护理岗位及护士年资不同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注重培养技术能手,带动大家学业务、学技术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护士不仅仅满足于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更重要的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3.2.5 及时制订并不断完善新疗法、新仪器的操作规程
为提高护理操作的科学性、统一性,在新疗法、新仪器应用于临床之前,应组织护士广泛查阅、认真学习相关资料,讨论制订出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并进行培训,使每个护士都熟练掌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定期讨论、不断修订操作规程中的不当之处,使其日臻完善。
3.2.6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实行护士长周检查与护理部月抽查的两级检查制。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检查每个护士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检查结果除现场告知被检者外,于次日晨会交接班时讲解,并于月度护理工作会议上总结。护理部每月不定期抽查各护理单元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抽查结果在月护士长会议上公布,并计入季度护理质量考评成绩。通过检查反馈整改,实现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3.2.7 适当增加护士编制
呼吁相关部门适当增加护士编制,使床护比尽快达标,为护理操作规范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彭刚艺,冯秀兰,陈伟菊,等.对广东省医院管理年督导中护理质量问题的反思[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16.
[2]张洪君.从医院管理年督导谈规范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10.
[3]丁齐蕊,王菊吾.弘扬人文关怀精神 用心做好基础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9a):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