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六阶段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期减轻静脉输液带教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的发生率。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名护生,实验组进行静脉输液六阶段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结果 对静脉输液操作考核后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静脉输液操作的共性问题出现概率实验组远远低于传统组。结论 六阶段教学模式有利于静脉输液操作的带教,提高技术水平,弥补传统教学不足。
关键词:六阶段教学模式 人文关怀 输液故障 查对制度
静脉输液是临床重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1]。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机械模仿教师操作,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导致学生共性问题的发生率极高,为完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我校于2011年将静脉输液六阶段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10级护理班学生110人,设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55人,年龄16~18岁。学制3年,已学习了1个学年的基础课。两班学生的年龄、基础理论课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P>o.05)。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理论以教师讲解为主,操作课由教师先示教,护生再分组利用模型或互扮患者练习。实验班采用静脉输液六阶段教学方法。先进行联想式教学,再进入加强分级带教、高仿真、高标准的自我训练、一对一带教三阶段后,开始实施角色扮演,实施真实穿刺及静脉输液操作见习日训练。
1.2.2 评价方法
操作技能考核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静脉输液技能操作进行考核。考核采用统一模型手臂、真人配合 、设计7种情景障碍以增加考核难度,体现考核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及人文关怀等。
2 结果
两组护生静脉输液操作存在的缺陷比较: 由表1可见,静脉输液操作的缺陷问题出现概率实验组远远低于传统组。
3 传统教学结果分析
3.1 传统教学输液操作中忽视人文关怀的原因 护生在学习中过多的注重操作流程和技术质量,忽略了其中人文关怀的体现。对于人文关怀的认识有偏差,忽视了与患者的的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由于护生社会阅历少,自信心不足,缺少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体验,沟通方式单一、死板,未能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进行沟通。
3.2 传统教学中输液故障不能有效迅速处理的原因 输液故障是常见的临床静脉输液治疗问题,学生虽然进行了理论上的学习,但是一旦碰到手忙脚乱,无法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再加上遇到书本没有提及的输液故障就更不知该如何解决。
3.3 传统教学中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原因 护生查对只流于形式,对于查对制度执行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以及责任心。其次护生经验少,并且对于药理知识以及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易混淆药品,算错药物剂量、浓度,没有熟练的掌握静脉输液查对的方法和技巧,造成查对方法不正确或查对结果不准确。
3.4 传统教学中无菌观念淡薄原因 教学中反复强调无菌操作的原则性和重要性,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无法在实践中理性把握无菌原则,不能很好的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操作教学中。再则传统教学形式是老师示教后学生自主练习形式,对于年龄普遍偏小,且生源偏差的中专生来讲,更多时候是错误练习或不练,此种情形下无法将无菌观念扎根于学生心中。
3.5 传统教学中穿刺失败原因 护生对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要领掌握不到位,如穿刺角度、深度不适宜、皮肤绷紧不佳、进针力量和进针速度掌握得不当都会直接影响穿刺的失败。其次自信心缺乏,紧张、害怕,练习太少等也是造成穿刺失败的重要原因。
4 六阶段教学结果分析
4.1 重视人文关怀 六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操作流程和技术质量的同时,融入人文关怀思想的教育,纠正认识中的偏差,注重护生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其次利用现实环境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通过让护生角色互换,采用情境模拟,静脉输液日见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护理对象的存在 ,感受临床护士的非语言交流技巧,从而增加了护生的沟通体验,促使患者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练习。
4.2 灵活处理各种故障 六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分别设置各种故障的场景,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相互讨论学习,这种直观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通过见习感受不同故障、不同故障不同处理、同种故障异法处理,不仅增加学生处理故障能力,更使学生增加灵活处理各种问题能力。
4.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六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反复强调查对的内容、方法、技巧以及重要性,并且以身作则,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给护生做好示范。此外,教师通过临床案例利用联想教学,让护生吸取教训,引起学生重视,从而强化查对观念,探索有效的查对方法。课后组织分级带教 ,利用高仿真、高标准的自我训练环节及一对一带教反复巩固及熟练查对制度。
4.4 注重无菌原则 在六阶段教学中,教师不只是注重于步骤的讲解,还要把无菌技术贯穿于操作始终,通过引入临床案例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不断加强学生高仿真情景下的操作时间,以巩固静脉输液操作中的无菌环节。加强一对一带教,强化无菌细节。总之时刻注重融入无菌观念,反复强调无菌术的重要性和操作原则。
4.5 强化穿刺要点,提高穿刺成功率 六阶段教学使护生在校期有较长时间能在模拟人、模拟手臂上训练,并得到一对一的针对性带教,使护生能够非常熟练的掌握操作方法和要领。在护生角色扮演穿刺阶段,静脉输液见习阶段更使他们能获得操作真实体验,如感受到穿刺成功特有的突破感,回血流出的成就感,不同病人不同的穿刺角度、深度、固定技巧、绷紧皮肤的方法,以及所选病人对于学生的安慰鼓励,十分有效的解决了护生常见的微创穿刺的胆怯心理、缺乏自信的状态,有效的提高了每位学生的穿刺成功率。
体会 通过六阶段教学,让学生短时间内能够熟练、扎实、有效掌握静脉输液操作,使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让双方充满教与学的信心。极大提高学生们团体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们逐渐适应角色的转化,同时也将学生潜能唤醒,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变过去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模拟演练、真情实景中感受如何通过信念、言行表现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和尊重人的权利。
[参考文献]
[1]李萃华 周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3,19(6)
[2]李青文,谭冬梅.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