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脑动脉瘤;微弹簧圈;支架;介入;护理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仍是血管内治疗的一大难题,随着一系列专用颅内支架(leo支架、neuroform支架)研制成功,拓展了介入治疗的适应证范围,其安全性及疗效大大提高。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2例,效果满意。全文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0.5岁;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全部病例均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动脉造影,证实均为宽颈脑动脉瘤,瘤颈∶瘤体>0.5,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8例,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4例。
1.2 治疗方法
测量动脉瘤直径、瘤颈宽度、载瘤动脉直径,制定手术方案,备好适当规格的leo支架(法国balt公司)及微弹簧圈。手术前患者皆施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首先将leo支架系统的输送导管在导丝引导下,置于载瘤动脉;其前端越过动脉瘤颈,选取与载瘤动脉直径相当的leo 支架,自输送导管尾端推入,调整支架位置,使支架两端至少超过动脉瘤颈各1.5 mm;固定输送导管位置,推送leo支架推进器,使支架逐渐从输送导管内释放;定位准确后释放支架。wwW.133229.Com将prowler 10或prowler 14微导管在微导丝配合下通过支架上的网孔送入动脉瘤腔,经微导管dsa瘤囊内造影确认;选取适当规格的微弹簧圈填塞瘤囊,每填塞个微弹簧圈,造影确认位置正确之后解脱弹簧圈;重复填塞过程,至造影时无明显对比剂充盈瘤囊,完成动脉瘤栓塞。术后保留动脉鞘管。患者苏醒后,送监护病房。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 1 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及社会背景,因人而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解释脑动脉瘤栓塞术区别于开颅手术的微创性和安全性,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更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另一方面告知家属探视时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的重要性,教会家属乐观地照顾患者,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过于兴奋和悲伤的事情,以免情绪激动,引发血压升高导致动脉瘤的破裂[1] 。
2.1.2 严密监测、控制血压:脑动脉瘤患者,应行持续血压监测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平稳,以降低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减少动脉瘤破裂的机会。如血压在短时问内出现较大波动,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酌情给予快速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适当水平。
2.1.3 口服药物: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3 d,按时让患者口服拜阿司匹灵片100~ 200 mg,氯吡格雷片(波立维)75 mg,预防支架内急性血小板聚集。
2.1.4 术前常规检查:因手术通常采用全麻,按神经外科手术常规准备。术前做好各项检查。手术区(会阴部及腹股沟区)备皮,对造影剂、抗生素等作过敏试验。术前禁食、水。
2.2 术中护理
2.2.1 监测和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连接好动态心电图设备、血压监测仪、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之后用套管针建立2条通畅的外周静脉液路。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
2.2.2 术中配合:持续泵入尼莫通1~3 ml/h,以防止血管痉挛;建立并持续进行血管鞘、介入导管内双路加压0.9%氯化钠溶液冲洗,防止鞘管内血栓形成,每10~20 分钟观察1次压力,使压力保持在(300±50)mm hg(1 mm hg=0.133 kpa)。在股动脉穿刺成功并放置了动脉鞘管后,以加压输液袋连接导引导管将软包装0.9%氯化钠溶液缓慢滴人。支架输送微导管到位后,经静脉推注肝素,行全身肝素化,记录所用肝素的时间及用量,以后每小时静脉推注肝素1 000 u。急诊患者直接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宽颈动脉瘤,在支架置入之前静脉推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负荷量11~13 ml,之后静脉泵入6~9 ml/h(据体质量计算药量)。如术中造影显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备好尿激酶30万u,用于急性溶栓治疗。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因宽颈脑动脉瘤,术中支架应用,大大加大术中及术后血管内血栓及脑梗塞发生几率[2],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意识、肢体活动、血压波动和瞳孔变化,术后2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感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后,及时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2.3.2 穿刺部位观察:股动脉穿刺点留置动脉导管鞘管,因动脉压力高,术中肝素化,如果处置不当,易形成局部血肿,严重时可引起股动脉闭塞。且术后4~6 h拔除动脉导管鞘管,局部压迫,手术操术后患者卧床休息24 h,穿刺侧肢体平伸,穿刺部位拔鞘后压沙袋6 h,观察记录该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渗血。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3.3 预防并发症:手术后常规给予控制血压、预防脑水肿、预防感染等治疗,低分子肝素针5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持续2~5 d,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按时按量口服氯吡格雷片及肠溶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75 mg口服1个月,肠溶阿司匹林75~100 mg口服6 个月),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3 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地释放了支架,释放欠满意的支架均能成功回收调整,术中没有发现动脉瘤破裂,100%闭塞动脉瘤9例,95 %以上闭塞2 例,1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术中动脉内局部应用尿激酶30万u,获得血管再通,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肢体感觉异常,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后,行头颅ct检查证实为新生腔隙性脑梗塞,给予积极对症处理后未出现脑梗塞后遗症。
4 讨论
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椎动脉颅内段的宽颈动脉瘤,手术夹闭极为困难[3],单纯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c)栓塞弹簧圈容易突入载瘤动脉,甚至无法实施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拓展了宽颈动脉瘤栓塞的适应证,特别是对于成喇叭口形的宽颈动脉瘤,它的优点更为突出[4]。在以往的gdc治疗脑动脉瘤的护理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与以往不同,血管内支架置入除改变了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还容易引起血小板的聚集易促使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内狭窄及脑梗死,在术中护理过程中,要调整好电子微量泵,保证尼莫通的持续泵入,以防止血管痉挛;术后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意识、言语、及肢体活动的观察尤为重要,并按时按量给予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治疗,特殊情况可通过胃管鼻饲。通过以上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较大程度的降低了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新英,张一平,孔美蓉主编.介入治疗及护理.第1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
2 fiorella d, albuquerque fc, han p, et al . preliminary experience using the neuronform st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s. neurosurgery, 2004, 54:6217.
3 刘承基主编.脑血管外科学.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20.
4 马廉亭主编.脑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学及图谱.第1版.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