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目的:总结54例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与护理,重点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相关护理。结果: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关键。
论文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隐匿发生为主。动脉瘤破裂常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目前介入栓塞术为颅内动脉瘤最新的一项治疗微创技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可极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我科自2008年7月-2011年6月对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7月-2011年6月共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54例,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平均36.5岁,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全脑血管造影后择期手术。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3例,后交通动脉瘤25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瘤2例
2术前护理
2.1做好术前准备 (1)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2.)术前清洁会阴及腹股沟区,备皮。(3.)做碘过敏试验,术前禁食12h,禁饮4h。(4.).术前6h静脉泵入尼莫地平1-2mg/h扩张血管,预防术中血管痉挛。
2.2防止再次出血的护理(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谢绝探视,避免声、光等刺激。保证患者休息,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颅内压升高。
2.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监测,防止血压升高,降低基础血压,第2次出血多发生在第1次出血2周内。动脉瘤破裂前的先兆有头痛、眼痛、睑痛、恶心、颈部僵痛、腰背痛等。动脉瘤破裂时可出现“裂开样头痛”、呕吐、畏光、烦躁不安并伴有意障碍,可有短暂性血压升高,体温上升至38°左右,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动脉瘤破裂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2.4防止颅内压升高 颅内压升高的常见因素有焦虑紧张、烦躁、癫痫、用力排便、打喷嚏等。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焦虑、烦躁情绪,我们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心理进行交流,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介绍动脉瘤栓塞手术,预防再次出血的意义,使之保持平稳的心态;同时向家属介绍手术潜在的风险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及危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主动配合治疗。合理调整饮食,预防便秘,控制和预防癫痫的发作。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6-24h,术侧下肢制动,健侧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若有出血和血肿,应延长卧床时间;(2)饮食:鼓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3)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以免穿刺点压力增高而出血。对于排便困难者,术后给予缓泻剂;(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避免腹压增加导致局部出血。咳嗽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镇咳剂或对症治疗。(5)术后应多饮水,适量补液,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3.2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股动脉血栓的形成 严密观察伤口敷料以判断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周围有无渗血机皮下血肿。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皮温1次/h,瞩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平卧6-24 h,如果出现肢端苍白、小腿剧烈疼痛和麻木,皮肤温度下降,提示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2)脑血管痉挛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术后24h内应15-30分钟记录一次,若出现持续头痛,多因栓塞刺激血管和脑膜等组织引起,需行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的可能。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常规给予尼莫地平泵入3ml/h,并应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以降低颅内压。(3)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是介入栓塞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多因血压急剧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凝血机制改变所致(2)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意识丧失,甚至昏迷,应立即给予镇静、降压、吸氧来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中和肝素.本组患者未发生肿瘤破裂,这与严格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有关。
4.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改善睡眠状态,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及危险性工作;需继续服药者严格遵医嘱服用,指导患者按时服药,说明用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1~3个月来院复诊。
参考文献
【1】尹风云,陶秀波石秀丽.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9(7):7094-7095
【2】张丽萍,吴红彦,宋培珍,微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动脉肿瘤18例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