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成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缩小梗死灶,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本研究中,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有效的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8.0~71.5岁;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8.5~71.0岁。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50万U尿激酶,溶于100ml生理盐水,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溶栓治疗前,口服300mg肠溶阿司匹林,然后每天口服300mg,连服3d,以后每天75mg,长期服用。溶栓治疗12h后,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钙,连用7d。
1.3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2]: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交流,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内心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治疗和护理,同时将成功救治病例告知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生活护理: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必要时,应用开塞露。饮食应以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尽可能减少心脏负担。③吸氧护理:入院后给予低流量吸氧,持续吸氧治疗7d,随后逐渐改为间歇吸氧。④并发症的观察[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为溶栓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于其的防治在于溶栓后24h内,加强心电监测。护理人员应在溶栓后4~24h内,密切注意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持续心电监测;溶栓治疗期间,还要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密切观察患者大小便、皮肤黏膜、牙龈,以及呕吐物有无出血倾向,以及头痛、意识改变、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颅内出血和失血性休克症状;护理人员在溶栓24h内,还应密切观察瞳孔、神志、皮温、末梢循环、尿量等,及时发现休克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4观察指标对两组溶栓30d心肌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