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妇产科学论文

点穴、按摩用于预防产科术后 静脉栓塞的效果观

2016-03-04 16: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静脉栓塞通常指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产后并发症之一,产褥期DVT发 thrombosis,DVT),常见于下肢,尤其是左下肢。下肢 生率为0. 50%〜0. 61%,剖宫产可增加发生DVT的风险,而产褥期较非孕期发生率高3倍〜10倍[1]。孕晚期血液高凝状态及术后麻醉、手术创伤、长时间卧床 及初期制动,易引起静脉血流淤滞,增加血栓形成的风 险,极易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甚至肺栓塞等并发症。下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产后较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_[2]。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 及肺栓塞,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病人死亡。DVT主要 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疼痛感、行走时 加剧。国外文献报道,DVT早期病死率达3. 8%,伴 发肺栓塞时可达38. 9 %。DVT以血流滞缓、血液高 凝、静脉壁损伤三大主因而致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我院剖宫产术后产妇 300例,无痛阴道分娩产妇(选择单胎头位无阴道分娩禁忌证)100例,均采用相同的术式和麻醉方法,体重62 kg〜87 kg,年龄24岁〜29岁、单胎、孕周为39周〜 40 周、血压(90〜130)/(70〜85)mmHg(1 mmHg = 0. 133 kPa)。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 照组剖宫产各150例,无痛阴道分娩各50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下 肢点穴、按摩。术后均给予常规抗生素、缩宫素等药物 治疗。两组产妇年龄、体重、血压、孕周、身高等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术后6h内去 枕平卧,h〜2 h翻身1次并活动肢体,0 h〜24 h下 床活动。DVT约50%发生在术后第1天。观察组在 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下肢点穴、按摩,第1次由 护士操作并指导家属,随后由家属完成,沿下肢神经走 势,采用按寸取穴法按压穴位,从居髎穴(在髂前上棘 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中点处)开台依次选环跳穴(大转 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外、中1/3处)、风市穴(大腿 外侧中线上,手臂伸直中指尖对应点)、中渎穴(风市穴 下2寸)、阳陵泉穴及足三里穴[],用拇指或双指每个 穴位按压20下力度稍大些,同时双手四指用中等偏大 力度沿穴位肌肉部分从下肢上部到脚踝依次按压2遍 或3遍,再用空手拳进行叩击,每天做4次或5次。

  

  1.2.2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栓塞情况、相 关医疗费用及恢复时间(产后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 状开始至症状消失的时间)。

  

  1.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3. 0统计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计量资 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2、表3)

 blob.png

  3 讨论


   孕晚期增大的子宫长期右旋对右侧盆腔髂总静脉 和髂外静脉造成压迫及静脉瓣的防逆流作用致使血流 减慢[]。剖宫产产妇由于麻醉后血管扩张、卧床、肠胀 气及伤口疼痛使呼吸浅慢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极易 发生血栓栓塞[5,6 ]。点穴、按摩是中医的外治疗法,针 对不同病情,施以正确按摩疗法,解病人之痛,达到通 脏腑、通血脉、通经络的目的。按摩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及阳陵泉穴具有活血、疏通经络等作用,按摩足三里穴具有排毒、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点穴、按摩可促使产妇下肢及全身血液循环加速,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甚至肺栓塞的发生,减轻病人不适和痛苦,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安全感,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医院效益。总之,产妇术后给予点穴、按摩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