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论文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吃饭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每一天的军训都需要极大的体力,所以大家每一次吃饭都很重要!
军训解散以后,我们就必须马不停蹄地前往饭堂,不然就会因为人太多而导致我们不能快速吃饭,我们必须要等待很多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平时还不会有什么,但是军训以后我们需要休息一下,如果这里浪费时间了,那么休息的时间就会减少;还有的时候我们打饭了,但是位置却没有了,这样的时候更加郁闷;所以,我在军训后期觉得吃饭时间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去早一点,另一个是迟去一会!这都是经验总结!
我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厨师总是给一些比我来的还要迟到的新生,我看到以后他的做法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告诉我说,因为他是新生需要时间休息,而我不是!原来如此,我穿一件平时的衣服,而不是军训服装,而其他人穿的衣服是军训服装,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情况!想不到新生还会有这样的好处!
有时候我们因为军歌比赛的缘故,导致没有吃饭的时间,所以每一天晚上的时候会去超市买泡面,但是有的时候开水房的门已经关了,导致我们连泡面也没有了!
俗话说,人生五大事,吃喝拉撒睡……从顺序便可见吃饭是人生第一大事!不过这第一大事,对于我们这些天天在学校餐厅吃饭的学生党而言,吃饭不是享受,而是任务。我们常常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力下,为了抗击饥饿,必须得吃饱、光盘。我不例外。
不过也有例外,且举一例。
那天,和往常一样,我们按要求安安静静地在学校餐厅吃午饭。正低头吃第一口饭的时候,耳边就传来小孙同学的吆喝声:“谁不要吃黄鳝的?有人不吃黄鳝吗?”“黄鳝不要吃吧?不要吃给我呗!”看来今天的“炒黄鳝”又是小孙同学心仪的佳肴!上周的鸡腿、昨天的牛腩,前天的咕咾肉……为啥学校烹饪的菜都是他爱吃的呢?
“殷安旸,你这黄鳝要吃吗?”嘿,问到我这儿了,小孙正满怀期待地一眨不眨地看着我。
本来我并怎么喜欢吃这黏糊糊的东西,不过听他这一问,我忽然觉得也许这真是人间难得的美味也未可知。
“我?不……够吃哎。”在小孙同学的勺子快要碰到我的餐盘的时候,我断然地拒绝了。
不过,小孙同学似乎丝毫没有因被否决而泄气,继续一个个一排排地问过去,颇有点“不问到黄鳝不罢休”的势头。我不清楚小孙同学最后是否得到了额外的黄鳝,只看到他在同学们爽朗的笑声中,阳光灿灿地返回到原位,兴致勃勃,狼吞虎咽。
在目视他将满满的餐盘秒变光盘的过程,我意外地觉得自己突然胃口大开。
20xx—11—13周三晴天
今天吃饭的时候,我来了一个咳嗽时间,还悟出了一个道理。
原来,我正品尝着那一口润心田的的汤,还吃着辣辣的白菜,正在我十分惬意之时,却杀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呛。它在我下咽白菜之时偷渡到了我的喉咙中间,迟迟不肯离去。遇到此等大事,我的大脑指挥官发出命令,我自然地咳嗽了几下,本以为那个“不速之客”会见势离去,可没想到它却“胆大包天”,见到“警察”来了,却迟迟不肯离去,好像蓄谋已久。我意识到,这下我惨了。果然,“警察局”派出大量“警力”——咳嗽。我不断地咳嗽着,可却是杯水车薪。那家伙以一当百,派出的警方和那家伙在我的喉咙里战斗着,虽然都是精锐,但全被杀得片甲不留。我呢?还得承受他们战斗带来的副作用——咳嗽。我使劲地咳嗽着,眼睛上布满血丝。“警局”看到这个“不法分子”的身手,不禁觉得害怕了,但也不能让这个“歹徒”逍遥法外。于是就又派出了大量的兵力,可还是无法抵挡住这“歹徒”的神力,都败在了这个“歹徒”的手下。“大脑指挥部”见到这么多人都没法战胜那家伙,就决定求助于外界力量,而我的心脏接收到了这个消息。很快,我就看到了救命稻草——水。我马上把手伸过去,把水灌了进去,那“歹徒”见到了这新型武器,束手无策,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次,我的大脑战胜了那个歹徒,也让我的指挥官知道了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要稍微用一下你的指挥官哦。
我在宿舍里一直就在想,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去吃饭,什么时候可以出发去吃饭?
由于今天下午刚刚结束了考试,因此就有人提议去外面吃好一点的饭,这一次也算是一次聚会,而且今年以来聚会的机会也没有几次,这一次也就是趁着机会!
我们宿舍的一个人就因为这件事情,把自己女朋友的朋友请吃饭也推了,他的女朋友准备和他一起去吃烤鱼,据说还有几个人,他们都是老乡,上一次的时候就没有去,这一次又不得不不去!他这一次的牺牲很大,可是没有想到这里久久不开始出发去吃饭去,他也开始抱怨李建星为什么还不回来,已经去了这么久,怎么回事啊?
这个时候等不及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其他人也一样,大家早饭的时间很早,这就导致我们根本没有吃饱,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是饥肠辘辘了。我们都觉得可以打电话给李建星问问情况,可是李建星这里不知怎么回事,就是不回来,后来还打电话给他,可就是没有接到电话。我们已经把可以嘱咐的事情都已经说了,可是这个人就是没有回来!
我的脑海里不止一次觉得他会不会忘记了,我们是不是先出去吃饭,等一会直接让他过来一起吃饭,我已经等不及去吃饭了!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外公外婆家玩,外公早就准备了一桌美味的午餐。
“吃饭了,阳阳,来,端饭、拿筷子!”妈妈叫道,我把饭碗放好,筷子放整齐,我瞄了一眼:“哇,这么多菜,还有蘑菇烧豆腐。”蘑菇烧豆腐是我最爱吃的菜,我忍不住想扑上前去,妈妈轻轻对我说:“吃饭要有规矩,要等长辈先动筷,才可以吃。”我低下了头说:“外公、外婆你们先动筷。”外公笑眯眯地说:“大家一起吃饭。”我就开心地吃起来。妈妈看见我只对蘑菇烧豆腐和荤菜感兴趣,不吃别的蔬菜,立刻制止我说:“一定要荤素搭配,才有营养。”说着就夹了几筷子蔬菜放在我的碗里,我心里很不高兴,赌气说:“素菜我不爱吃,我要汤泡饭。”“不行,吃汤泡饭胃要痛。”这回换爸爸阻止我了,我抓抓头,心里真不是滋味,心想吃饭规矩还真多,我拿起汤勺喝了几口汤,将饭吃完了。外公说:“阳阳,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拣起来,再下桌。”我低头一看,我面前桌上有好几粒米饭,我只好乖乖把米粒拣起来。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对我说:“阳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吃饭虽然是个小事,但是却是体现以个人的习惯、教养问题,你慢慢长大了,这些规矩必须要遵守。”
我出自内心的发誓,今天出现的不好的习惯,在以后决不能再出现了。
圆月当空,又是一轮佳月,可幸今夜并非像古时诗人那样孤身一人。
自家的客厅里,一张八仙桌上除了我以外稀稀松松的坐着一个小女孩和四位长辈,那是我的小妹,我的父母还有我的爷爷奶奶。
今夜并非中秋,只是三十天一见的满月夜晚罢了。但即使不是中秋,谁说不能团圆?一家全在一起每天每刻都是团圆的象征。
我的小妹才只是四岁的小丫头,在饭桌上更是一个不会闲住的猴王,还没开饭前就在那里嘴巴没闲着的背着她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与唐诗。老妈是特意坐在她旁边,防止她活跃过了头,手臂没多久就得搀住她一下。
我在一旁暗暗偷笑,如果小妹想跑的话,老妈你再怎么看她也会钻空子跑掉的。
老妈除了看着小妹,还时不时向着小妹的小碗里添些菜肉。
我的小妹看着老妈夹来的饭菜,好奇心发作的她问这个问那个,这是什么?是什么做的?哇真好吃,我还要!这个又是什么?
老妈在一旁一一的解答她所有的问题,并没有一丁点不耐烦的表情。我边吃边注意她俩,真是为有这么好的老妈和小妹感到自豪,心中更是感叹父母难当。
而老爸呢,则是跟着爷爷在那谈天论地,喝着一点小酒,吃上几口饭菜便是一个干杯,接着便是无所不聊,从国家朝政到乡田琐事,年龄形成的代沟让他俩争的面红耳赤,也不知道是喝酒喝的还是这个原因。我根本不理会他们,只顾埋头吃饭夹菜。而奶奶则在一旁面目慈祥的看着我们三代人。
奶奶时不时看了看我,并跟老妈一样夹了离我远处的菜,接着便是一顿嘘寒问暖,这次考试怎么样呢?成绩理不理想?在班级排上第几名?问的我头脑都有些发大。
哎,奶奶这也是爱我的一种方式吧,毕竟考虑我的未来。
月色已冷,家中却温暖如春,好一顿耳边热闹嘴中口服的全家餐。
我有个同学,名叫徐冰焱,他是负责管理吃饭的小组长。他有个大大的.脑袋,笔挺的鼻子,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十分可爱。他不仅长得可爱而且工作也非常负责。
有一次,我们都在吃午饭。小范同学吃着吃着就不想吃了,于是就端着饭盘给小徐检查。小徐看了一眼,就皱起了眉头:“不行,不行!剩得太多了,蔬菜必须吃完,鱼再吃掉一块。”
“我不爱吃蔬菜的。”小范一听撅起了嘴,“能不能蔬菜剩一点?”
“不行!一点儿也不能剩!”小徐严肃地说道,说完便吃起了饭。
小范只好端起饭盘不情愿地回到座位上,嘀咕了几句又低头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只见他的饭盘里只剩下了一点蔬菜,其他的全都吃光了。他摸了摸肚子,端起饭盘,起身走到小徐面前接受检查。
小徐还是摇了摇头,说:“把剩下的蔬菜吃掉。”
“啊?”小范叫了一声,“我实在吃不下了。”
这时,坐在一边的我发话了:“他就剩一点儿蔬菜了,让他通过吧!”
小徐坚持说道:“必须吃完!蔬菜对他的身体有好处,只剩下两口而已。”
没办法,小范只好再次回到座位上硬着头皮把蔬菜吃完,小徐才让他通过。
看着眼前的一幕,我愣住了:小徐就连吃饭这个小小的任务都能认真完成,工作太负责了!我应该向他学习,认真做好班级里的各种事情,做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中队委员。
其实,规矩就在你我身边。大到国家法律,小到交通规则等都是规矩。学校里,老师上课会立规矩,和同桌相处都会立规矩……就连在吃饭的时候都会有规矩。
每一次,吃饭的时候,耳边总会有几人在唠叨。唉!连吃饭都不让我清静清静。
是这样的:因为小的时候是跟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对我的娇惯,让我养成了许许多多的坏毛病。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顺着我的意愿。有时候是边看电视边吃饭,有的时候是边玩边吃饭,也有的时候是边写作业边吃饭。现在来到了南京,来到了大城市。爸爸妈妈看不惯我边吃饭边看电视的行为,就把电视给彻底地关上了,也就是说电视再也不能看了。可还是改不掉我的坏毛病。我现在又开始边吃边玩了,但是每当我看到爸爸那尖锐的目光朝我看时,我身上的鸡皮疙瘩立刻出来了。我知道,这是我在害怕。渐渐地,我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可新的毛病又出来了。每次在吃饭的时,我都会翘个二郎腿。过一段时间后,爸爸见我还不改正,老虎要发威了!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自从经历过这顿打后,我在吃饭的时候都是规规矩矩的。这印证了一句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是呀!规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这个星期三中午,我们怀着好奇乘车来到了西湖区少年军校。我暗暗地对自己说,别把家里的坏习惯带来。吃晚饭了,那一次吃饭我还记得很清楚。
周三晚上,我们在餐厅门口列好了队,说说笑笑地走了进去,整个餐厅便热闹起来,到处都是说话的嗡嗡声,教官们走了进来,其中一名教官大吼一声:“立正!”大家站正了一些,可一点也没停止说话,那名教官眉头一皱,右手拿起了挂着的哨子,我看见了,马上停止了说话,赵逸安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刚要问,被一声尖利的哨声打断了,餐厅一下子安静下来,那名教官说:“讲什么?”听又有了说话声,又使劲吹了一下,大家强忍住笑,虽然没有了笑声,可一个个脸上全是欣喜的表情。又有了一声尖利的哨声,大家安静下来了,过了一会儿,终于没人敢说话了,“坐下!”一名教官说。好一会儿,终于没一点声音了,一名教官才说:“开饭!”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刚才这么长时间过去,饭菜都凉了,同时我在听,整个大厅静的出奇,只有勺子与铁碗碰撞的声音。不一会儿,又有了点说话声,那名教官大吼一声“起立!”整个餐厅的人一下子全部站了起来,这是樊亦晨正好吃了一大口饭,站起来嘴里还嚼着东西,赵逸安也在嚼着什么,惹得我又想笑了,方旋力小声说:“大家别吃了,等会儿坐下吃,现在吃——啊!”正好一名走过他身后的教官踢了他一脚“说啥呢?”方旋力回头一看,赶紧把后半截话咽了回去。许久,终于又坐下吃饭了。
“在军队吃饭不能说话。”这是我在军营的第一天学到的东西。
今天中午的菜不合我的胃口,我只象征性的吃了一点点就气呼呼拖起书包去学校了。
下午放学了,我刚一到家,老远就闻到空气中迷漫着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到厨房一看,“哇﹗”全都是我平时最爱吃的饭菜﹗
开饭了,爸爸妈妈都往我碗里夹菜,他们笑眯眯的问我:“好吃吗?”我心满意足的点点头说:“要是每餐都这么丰盛就好了。”爸妈听了我这话,沉思了一会儿,和颜悦色地对我说:“孩子,你知道这盘中饭菜是怎么得来的吗?”我无言以对,脸和脖子刷的一下全红了。看到我的窘态,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开了,爸爸告诉我,粮食是人们用辛勤劳动和汗水换来的,要经过浸种、犁地、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收割、晾干等管理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否则影响收成。俗话说,一滴汗水一滴谷,粒粒皆辛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八岁就在生产队挣工分,早晚还要割猪草、砍柴、挑水、带弟妹。一年之中只有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两天休息。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破裤,住的是土筑瓦屋,出门靠的是双脚。生活虽然清苦,精神生活却是充实,有成就感。现在的孩子是甜水里长大的,不知道生活艰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又挑食又浪费粮食,物质丰富却精神颓废。再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肩负起复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古来兴衰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听了爸爸一席话,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
【简评】
小作者以第一人称手法剪切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吃饭细节,巧妙地引出话题,非常自然非常贴切地展开对话,在与父母一起回忆今昔童年的对比中水到渠成地在篇末点明文章中心思想。这对于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在这篇文章里,小作者采用普通的语言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夹叙夹议,使文章显得立意新颖,结构紧凑,主题鲜明。
一天中午,我和同学们在教室里吃饭时,老师忽然对我们班的马佳林指指画画,一边摆弄一边说:“喂,马佳林,你吃饭用的手不对!”我和前方的江雨嘀咕道:“老师今天怎么会一下子喷出这么一句话?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时,我发现他又用了右手吃饭。我心想:他肯定是用左手来吃饭的!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师又对这位幽默大师说:“我看你还是用左手来吃饭吧!不过写作业、画画要用什么手——?”“这只手”马佳林边说边举起自己的右手。
我吃着吃着,发现在我身边的黄梓安、胡琳等一些同学也在用左手吃饭。郭晋煜用手形来告诉我——“左手吃饭,痛苦啊!”我不相信,心里暗暗想: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我不能轻易信过别人,要亲身做,再难的我也要试!结果试了一下,左手酸溜溜的,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啊!
我也不知道马佳林为什么会用左手吃饭,而且又快又干净。后来我才了解到,人都有自己的本能,别人比不上,这不恰好就像十六课《绝招》中的其中一个人物三胖吗?
马佳林用左手吃饭让我感受深刻。以后,我要留心一下身边的点点滴滴!
今天我读了由冰心写的《生命中的亲吻》这本书中的一个小故事《儿子的同学来吃饭》,故事只要讲了儿子借口打电话来家说今天晚上有同学来吃饭,其实他是为了让平时勤俭度日的父亲加几个菜过生日,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父亲被深深的感动了。
他们这个家庭生活不富裕,生活过的非常的平淡,生活上很拮据,而他们一家却是幸福的,他们在穷苦的日子里,不埋怨别人,一家人相互关心,相互体谅,过着幸福的生活,这种亲情让我也深深的感动着。想想我现在的生活,比他们这一家强很多倍,我平时在家里要什么就买什么,想吃的东西只要说一声,妈妈就买回来了,就是这样的生活我有时还不如意,冲着爸爸妈妈发火,想想真是不应该啊!爸爸妈妈平时辛苦工作,尽量满足我的要求,为我营造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应该很知足,多为他们着想,多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小到大都是爸爸妈妈为我着想,现在我长大了,我要好好的关心和孝顺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强的去面对,幸福的生活。
一轮明月挂天空,一家团聚笑满房。虽然家中在盖新房,但也无法阻挡我们一家在小平房中吃团圆饭的期待。
为了今天的团圆饭,爷爷正穿着围裙,站在煤气灶前烧菜呢。他一手握着锅柄,一手拿着锅铲,在锅前忙碌着。虽已有些年老的爷爷今天还露一手绝活,拿起锅在空中一颠,通红的火焰一串三丈高,火舌仿佛要将天花板烧个大洞。不一会,中秋的团圆饭就完成了。
瞧,一大桌的香喷喷饭菜。那橙黄的螃蟹,让我口水直流三千丈。于是我就三口两口把饭吃了个精光,一人承包了两只大闸蟹。先将大闸蟹解肢,把蟹腿和身体分开,将蟹背翻开。哇,黄澄澄的蟹黄出现了我的眼前,沾一点生姜,张开一口将蟹黄吃掉,再慢慢消灭蟹腿肉和蟹身。那肉如一个个丝状物纹路密布,就像是一幅幅画展现在我的面前。
呦呦明月情几许,正是家人团聚时。吃完晚饭收拾好桌子,奶奶端出早已准备好的香案,再摆上菱角、香蕉、柿子、月饼和一碗茶。奶奶说,这是祭月所用的物品。爷爷还放完鞭炮,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前与邻居一起谈天说笑。这时,一个小孩在奶奶的带领下来到了我家门前,站到了香案前端起茶碗喝了下去,大喝完大叫一声:“哈哈,以后我再也不会尿床了”。原来这就叫“偷茶”,据说喝了祭月的茶,以后就再也不会尿床了。
抬头看看天空,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的,代表着完整、完美、团结、和谐的意思。天上的明月,明亮而皎洁,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光辉!这圆月,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身处异乡的游子们……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呀,只要心中挂念亲人,即使相融千里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能够共度一轮明月,共同拥有那一份团圆的时刻。
屋子暖暖的,只剩我一个,爸妈有事出门了,黄昏应该会回来。
接近正午,肚子渐突变饿,窗外是一片冰雪掩盖的国际,寒冷刺骨。我会煮饭,但不想做;想去下馆子,但是一个人的话,必定不受待见,服务员的嘴脸反常丑陋;更何况这么冷的天,一个人孤零零的,真不想出去。
我考虑一再,觉得找个同学一同去,一切问题都能处理。前次,阿康请我吃自助烧烤,虽然为了感谢我扔给他数学检验的答案,不过我们都是同学,这点小事无所谓的。我打通电话,他知道后很快乐,说家里来了亲属走不开,要我到他那儿去吃饭。我怎么可能去呢?又打给苏羽,“嘟”了半响没人接。住邻近的只剩她了,电话“嘟”了几声,那儿传来甜甜的声响:“嗯哼?”
“那个,正午带你去吃好吃的!”
“嗯……不去!外面好冷,不想动!”
“……苹果手机借你玩总行了吧!”
“哈哈,你说的哦!还有谁呀?”
“就你一个,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你。”
“好吧,那待会儿在篮球场门口见。”
挂掉电话,我无法地摇了摇头,请同学吃饭都请得这么累,我上哪儿说理去?打电话给堂姐,向她问询近来最火爆的网红餐厅,堂姐说带女孩出去,去西餐;我说算了吧,刀叉用着别扭,她就引荐了一家别具特色的中餐店,我记下地址,喝了几口水歇了会儿,便换上衣服出门而去。
每年的春节我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所以今年的年夜饭也是和爷爷奶奶爸爸一起吃的。
一进奶奶家门,爷爷奶奶就高兴地叫起来:“啊呀!啊呀!总算把你们给盼来了。先去洗把脸,待会儿就可以吃年夜饭了。”我到厨房里一看,只见桌子上摆着七碗八碟,五颜六色的菜,香喷喷的,我口水都流出来了,连忙拿起筷子,想尝几口。奶奶赶紧将我的手拉住:“你现别急着吃,还没祭祖宗呢。要祭了祖宗,拜了天地才能吃。”
“哦!原来是这样。”
大约过了几十分钟,开始吃团圆饭了。于是大大小小一大家子,围着大圆桌团团坐,菜肴十分丰富,有鸡、鸭、鱼、肉;还有红、绿、黄、白等各种颜色的蔬菜。真是色香味俱全。主食也有很多种,有年糕粽子馒头和米饭,奶奶还说:“吃年糕能年年往高处走,就是上进的意思;吃馒头会发财……”还有很多,都是一些吉利的话的,真有意思!
我第一个倒来饮料敬爷爷奶奶一杯的,祝他们永远健康长寿。
接着全家人都你敬我,我敬你。还不时给对方吉利话,屋子里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真是热闹极了。看着一家人互敬互爱,乐融融的样子的,欣慰地笑了。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年夜饭也吃好了。可我们一大家人还围着桌子闲聊,想必爷爷他们都不想让这顿团圆饭结束吧!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中国饮食文化特点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吾存于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人感到荒诞。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用“中间”来概括它。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和”也是烹饪概念。《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者说不太科学(近百年来,“科学”二字在中国几乎成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一切领域是非的一把尺子,而它本身却不能受到质疑),但饮食生活难道仅仅是“科学”二字所能说尽的吗?如果我们再关注一下“文化”,那么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目前,饮食文化还是个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笼统地说,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饮食文化学孕育出六门科学,即烹调学、食品制造学、食疗学、饮食民俗学、饮食文艺学、食品制造学;有的研究者还主张加上饮食美学、饮食商业学、饮食用具学等等。本人才疏学浅,对于这么多学科未能涉猎。我所理解的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所以我们在课题讨论中虽然也讨论食物、肴馔、食品加工、烹饪、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等,但都围绕着它们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等方面加以介绍和评介,至于与人关系不大的纯工艺过程、除了必要的知识介绍外,大多略去,意在突出饮食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以及中国饮食文化在这两方面的刻意追求。
326 浏览 5 回答
229 浏览 4 回答
110 浏览 3 回答
208 浏览 4 回答
135 浏览 2 回答
135 浏览 5 回答
284 浏览 5 回答
309 浏览 4 回答
147 浏览 3 回答
204 浏览 6 回答
283 浏览 3 回答
135 浏览 4 回答
144 浏览 7 回答
323 浏览 3 回答
32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