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玩具包装设计的表现技巧胡果,袁恩培(重庆大学,重庆400044)摘要:从分析儿童对玩具包装认知的心理特征入手,探讨了包装装潢设计对玩具产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透过玩具包装装潢设计的表现技巧,从图形运用、色彩、个性化设计、趣味性设计等方面分别论述了如何进行玩具包装设计和如何增加玩具包装设计的视觉冲击力,这对未来儿童玩具包装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玩具;包装设计;表现技巧;心理中图分类号:nbsp;TB489;nbsp;;2nbsp;文献标识码:nbsp;Anbsp;文章编号:nbsp;1001-3563(2007)03-0150-03Representationnbsp;Skillnbsp;innbsp;Childnbsp;Toynbsp;Packagingnbsp;DesignHUGuo,nbsp;YUANnbsp;En-pei(ChongqingUniversity,nbsp;Chongqingnbsp;400044,nbsp;China)Abstract:Thenbsp;importantnbsp;functionnbsp;ofpackagingnbsp;decorationnbsp;onnbsp;childnbsp;toynbsp;productionwasnbsp;discussednbsp;begin-ningnbsp;fromnbsp;analysisnbsp;ofnbsp;thenbsp;cognitionnbsp;psychologicalnbsp;characteristicnbsp;ofnbsp;childnbsp;tonbsp;;Thenbsp;methodnbsp;ofnbsp;toynbsp;packagingdesignnbsp;andnbsp;thewaynbsp;tonbsp;increasenbsp;visualnbsp;impactwerenbsp;discussednbsp;fromnbsp;representationnbsp;skil,lnbsp;graphnbsp;utilization,nbsp;col-or,nbsp;personalizednbsp;design,nbsp;andnbsp;interestingnbsp;;words:toy;nbsp;packagingnbsp;design;nbsp;representationnbsp;skil;lnbsp;psychologynbsp;nbsp;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庞大的现代玩具市场上,玩具的分类越来越细,品种繁多的玩具云集在商场的货架上,使人眼花缭乱。而包装设计较好的玩具会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相反,包装设计较差的玩具,则可能无人问津。玩具的包装是保护、宣传玩具的重要手段。一个成功的玩具包装设计,首先应该是符合儿童的审美倾向和儿童的心理特征的。1nbsp;儿童对玩具包装认知的心理特征儿童认知事物的方式主要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几种手段,其中视觉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也是儿童感知事物的最直接方式。下面主要通过儿童对颜色、图形的特殊感知特征来进一步阐述儿童观察认知事物的特点[1]。;1nbsp;儿童对包装色彩的审美倾向“远看是色,近看是花”,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人们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应的是色彩,它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年龄为2~3岁的幼儿期儿童喜爱艳丽明快的颜色,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有部分孩子对新鲜颜色的偏爱程度会持续整个儿童阶段。因此,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做设计时,应更多地使用明度高与纯度高的色彩。实践证明,儿童在红、橙、黄、绿、蓝、紫、棕、黑、白、灰等10种颜色中,儿童更多地偏爱红、黄、绿色,较少偏爱黑、灰、棕色。儿童在1~5岁期间,对颜色爱好的差异并不显著,但6岁之后,还表现出性别差异。男性最喜爱黄、蓝两色,其次是红、绿两色;女性则最喜爱红、黄两色,其次是橙、白、蓝三色。充满童趣的女孩们钟情于浅色调,而男孩们认为深色或稳重色调较适合他们。据丁秀玲研究儿童色彩感受结果表明:nbsp;65%的4岁儿童能感受到色彩的冷暖性。随年龄增长,nbsp;5nbsp;~6岁儿童色彩感受度己达到74%和77%,但就整个学前阶段儿童而言,儿童普遍表现为喜欢暖色调。儿童从4岁开始就己具有相当明显的先天直觉美感,因而对色彩均衡和谐也有较好的感觉,其百分比为4、5、6岁儿童分别为78%、61%、70%,从中不难看出4岁儿童比5、6岁儿童具有更强的审美感受。另外,儿童的审美趣味会伴随年龄增长表现为由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向协调、柔和方向转变。因而,为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作设计时色彩对比应有所调整[2]。;2nbsp;儿童对玩具包装图形的识别能力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相当丰富精彩的查看原帖>>
uj u nmmj
论儿童玩具包装设计的表现技巧胡果,袁恩培(重庆大学,重庆400044)摘要:从分析儿童对玩具包装认知的心理特征入手,探讨了包装装潢设计对玩具产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透过玩具包装装潢设计的表现技巧,从图形运用、色彩、个性化设计、趣味性设计等方面分别论述了如何进行玩具包装设计和如何增加玩具包装设计的视觉冲击力,这对未来儿童玩具包装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玩具;包装设计;表现技巧;心理中图分类号: TB489; TS958.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3563(2007)03-0150-03Representation Skill in Child Toy Packaging DesignHUGuo, YUAN En-pei(Chongqing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Abstract: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packaging decoration on child toy productionwas discussed begin-ning from analysis of the cognitio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child to toy. The method of toy packagingdesign and theway to increase visual impactwere discussed from representation skil,l graph utilization, col-or, personalized design, and interesting words:toy; packaging design; representation skil;l psychology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庞大的现代玩具市场上,玩具的分类越来越细,品种繁多的玩具云集在商场的货架上,使人眼花缭乱。而包装设计较好的玩具会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相反,包装设计较差的玩具,则可能无人问津。玩具的包装是保护、宣传玩具的重要手段。一个成功的玩具包装设计,首先应该是符合儿童的审美倾向和儿童的心理特征的。1 儿童对玩具包装认知的心理特征儿童认知事物的方式主要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几种手段,其中视觉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也是儿童感知事物的最直接方式。下面主要通过儿童对颜色、图形的特殊感知特征来进一步阐述儿童观察认知事物的特点[1]。1. 1 儿童对包装色彩的审美倾向“远看是色,近看是花”,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人们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应的是色彩,它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年龄为2~3岁的幼儿期儿童喜爱艳丽明快的颜色,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有部分孩子对新鲜颜色的偏爱程度会持续整个儿童阶段。因此,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做设计时,应更多地使用明度高与纯度高的色彩。实践证明,儿童在红、橙、黄、绿、蓝、紫、棕、黑、白、灰等10种颜色中,儿童更多地偏爱红、黄、绿色,较少偏爱黑、灰、棕色。儿童在1~5岁期间,对颜色爱好的差异并不显著,但6岁之后,还表现出性别差异。男性最喜爱黄、蓝两色,其次是红、绿两色;女性则最喜爱红、黄两色,其次是橙、白、蓝三色。充满童趣的女孩们钟情于浅色调,而男孩们认为深色或稳重色调较适合他们。据丁秀玲研究儿童色彩感受结果表明: 65%的4岁儿童能感受到色彩的冷暖性。随年龄增长, 5 ~6岁儿童色彩感受度己达到74%和77%,但就整个学前阶段儿童而言,儿童普遍表现为喜欢暖色调。儿童从4岁开始就己具有相当明显的先天直觉美感,因而对色彩均衡和谐也有较好的感觉,其百分比为4、5、6岁儿童分别为78%、61%、70%,从中不难看出4岁儿童比5、6岁儿童具有更强的审美感受。另外,儿童的审美趣味会伴随年龄增长表现为由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向协调、柔和方向转变。因而,为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作设计时色彩对比应有所调整[2]。1. 2 儿童对玩具包装图形的识别能力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相当丰富精彩的,他们具备超乎常规的想象力,他们对万物充满了好奇,哪怕是一块斑斓的色彩、一个古怪的图形、一根弯曲的线条,都会令他们驻足半晌,想象联翩。研究表明: 6~7岁儿童的空间知觉一般己有所发展,在形状知觉方面,他们一般都能辨认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等等。当儿童接触到产品自身或包装上的图形时,总是和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来认识,他们常把不熟悉的抽象图形与具体实物联系在一起认知。如果是熟知或熟悉的图形,他们马上会迷上一段时间去观察和想象其情景内容[3]。2 儿童玩具包装设计的表现技巧儿童的思维处于人类思维的幼稚阶段,其视觉心理特征既明显区别于成人,又别于少年,甚至在儿童阶段中的各个时段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儿童玩具包装设计作为包装设计中的一部分,由于它的受众(儿童)的特殊性———他们生活经历少、受教育程度浅的局限,同时会渗透着父母们的喜好,所以存在着区别于其它包装设计的问题。因而在表现的技巧上,也有着它独特的一面。2. 1 图形妙用早在文字发明之前,图形就承担着信息传播的功能。后来逐渐形成文字和图形文化,它们都是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语言,只是文字文化易受到地域、民族的限制,图形文化则超越国界和语言障碍而成为世界性的语言。图形语言由于具有直观的传播力和便于思想交流的优点,加之,人类的思想、感情和观念几乎都可以通过视觉图形进行传播,所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形语言作为世界性语言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人类社会中大量应用,并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各个领域。优秀的图形设计可以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通过视觉语言,使人们彼此沟通理解;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而进行无声的交流,达到无声感染的艺术效果。而现代玩具包装中的图形设计,大多采用卡通图形设计。此类设计特别受到玩具小顾客的欢迎,因为,卡通图形作为一种被异化了的介质,如今已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纽带,给人们带来轻松和欢乐,卡通形象图形更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世界上有数百万的消费者喜欢卡通图形"史努比",它就是当年美国的漫画《花生米》的主角,以它的名字命名的玩具、精品、电子卡片、游乐场等,至今受到热烈欢迎。史奴比的漫画已翻译成40种语言,在75个国家出版,全球有2600家报纸刊载《花生米》,独领风骚达半个世纪,从它和米老鼠、唐老鸭、凯蒂猫、流氓兔等的身上就可以看到卡通在玩具包装和其它产品中的影晌力。在卡通图形里,人类的想象力得到了自由的发挥。相对于其它图形艺术形式,卡通形式使人更易理解,更加生动、趣味横生,给人带来快乐,因此,厂泛应用于玩具的包装设计,同时是畅销玩具包装的创作源头。人们常常看到,在玩具包装设计的画面中,卡通狮子已不再可怕,甚至比一些小动物还要脆弱;河马看上去虽然笨拙,但卡通造型常会使它表现一些灵巧的动作等等。可以说,卡通造型是当今玩具包装装演设计的主流,它可以对消费者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力,刺激他们进行玩具的快乐消费。2. 2 色彩的渲染效果最新的资料表明,消费者对物体的感觉首先是色,其后才是形,在最初接触商品的20s内,人的色感为80%,形感为200%, 20s至3s钟内色感为60%, 5min内色感与形感各为50%,因此说色彩在商品包装中其重要性具首位。儿童对色彩的感觉则先天敏感,孩子们天性喜爱色彩斑斓的花蝴蝶、红蜻蜓、小红帽、花衣服等物品。在包装设计上许多产品无不在色彩上寻求欢快、愉悦、清洁。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是一致的,精彩的图形设计,亮丽的画面包装对孩子或成年人都很重要。儿童玩具包装的用色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主体色彩对比应强烈,多为原色对比,尽量避免用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尤其高明度暖色系的颜色较适合表达儿童热衷的艳丽色彩。高纯度的色相相对比较热烈、视觉感受更鲜明,自然使画面欢快活跃、冲击力强、感召力大。在儿童玩具包装设计中无论是在同一色相、还是在不同色相之间作变化,均应体现跳跃性这一特征。色彩设计对于玩具包装设计的画面装饰十分重要,因为玩具包装装演色彩是商品性的色彩,可使之产生富有玩具特征的视效果,既是构成玩具商品的要素之一,又是玩具包装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是玩具包装设计的中心环节。玩具包装装潢色彩的构思,主要应依据玩具产品色彩的特殊性及色彩构成原理,同时要把握住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意向。因此在进行玩具包装装演色彩处理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要有商品性,对顾客要有吸引力,能引人注意,达到在同类产品中突出自己的目的; (2)使顾客留下深刻的色彩印象,能够使人回味无穷,起到重复不断地销售作用; (3)要有象征性,使顾客能够联想到美好的东西而乐于接受,并产生一种强烈追求的欲望。为达到上述要求,玩具包装的色彩特点就必须具有很强的商品性和装饰性。2. 3 独特的个性化设计个性化是指人、动物、各种产品固有的特征或特质所具有的一种倾向。因玩具主要是供给儿童玩耍的,所以,在玩具设计以及玩具包装的画面设计中,都要考虑儿童特有的心理、生理上的特点,突出不同类别玩具包装的个性,并兼顾包装设计的科学性、时代感、民族性、创新性、安全性,才能使玩具更富于吸引力和竞争力。如芭比娃娃,她的收藏版玩具和限量版玩具是专为人们收藏及摆设而设计的。都装在展示盒里,并附立架和身份证明文件,因此,包装设计较为讲究,所用材料、画面设计等都极具匠心,如前图片所示,尽显高雅或雍容华贵,体现了收藏品的价值;而玩耍型芭比娃娃,是供儿童过娃娃家设计的,她的包装设计,一般采用开窗设计,即主展面透明,其它展面为不透明,但在盒内进行少许结构设计和U面设计,将芭比娃娃所用的工具、用具、玩物等嵌在这些结构上,与画面呼应并形成完美的视觉效果。2. 4 趣味性创新大多数儿童玩具的包装设计都是以趣味性为前提,抓住儿童好动且注意力易涣散的特点,将趣味性有机地溶入产品包装设计之中。要想使孩子身心愉悦地直接在玩具的包装设计中找到乐趣,就必须要求产品外观包装有足够的吸引力。儿童玩具在趣味性设计方面与其它商品有明显的不同。其它商品在构图上可以采取十余种甚至更多款式的构图形式,但这些形式用在儿童玩具包装上可能不很奏效。从儿童自娱自乐的绘画中不难看出儿童喜欢把画面画得满满的,不留空隙地涂鸦各种“稀奇古怪”的图形。因此,大多数儿童玩具包装通常采用“满幅式构图”形式。画面内容丰富时应注意控制构图的层次性,做到有主有次、层次多而不乱,这样才会有立体感与律动感。儿童玩具包装的开启式设计也是增加包装趣味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包装的开启处是一座连接产品和使用者之间的有效桥梁。包装开启方式是使用者最先通过视觉、触觉去感知和体验的重要部分。包装的封口装置不仅将商品保存在包装内,同时它也是消费者取用产品的通道。人们可能会仅仅因为商品包装难以撕开和剥下或不便开启使用等这些小问题而拒绝购买。反之,儿童同样也会因为包装的开启方式的简易性和趣味性,从而产生购买欲望最终导致购买行为的发生。再者,开启式的设计可以使儿童从开启处获得对玩具产品的直观感受,加强他们对产品本身的识别,从而直接引起他们对玩具本身的兴趣。作者在玩具车的设计中也加入了开启式的设计。由于产品本身设计精美,做工精细,作者将其中一个小型赛车系列的包装设计成悬挂的开启式,将玩具赛车直接放入透明的展示模型中,儿童消费者可以直接从模型中获得对玩具车形状、颜色、大小的直观信息,而不用通过图示,对产品本身进行猜想。3 未来儿童玩具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据专家预测:随着接触信息的增加,未来儿童将要处理的信息是现在儿童的4倍。这个不由得让设计界人士也为之一惊。尤其是国内儿童将要怎样面对这个信息与科技交时代呢?社会各界均应该思考摆在眼前个现实问题。要想在21世纪云云强国中我们的民族不落后,从儿童出发不失为一智之举,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科教兴国”的战略之根基。作为设计师,更是义不容辞地为儿童做最周全的考虑。3. 1 未来儿童玩具包装应具备的特征品牌特征:建立一个国内外接受的品牌可以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企业要想创造一个国际认可的品牌,有时他们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问,而在产品投入市场的前10年会出现完全小盈利的状况,但为了做好、做大、做美这个蛋糕,就需要有坚定的品牌意识与营销策略。由此可见,中国有那么多儿童产品生产商的产品还是默默无闻。诚然,树立品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但21世纪的儿童产品包装设计必须有前瞻意识,为了民族,为了孩子,为了我们的儿童产品能跨越国界,品牌意识势在必行。文化特征:优秀的儿童玩具产品包装设计应在吸引儿童的同时使他们增加知识、开发智力,激发他们了解未知事物、了解外部世界及自身[4-5]。这里所说的知识性,即儿童玩具产品包装设计自身的文化含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寓意特征,在充分注意儿童各要素的同时,作为华夏民族的儿童产品要考虑到自己的文化特征这一点。一个民族有其特有文化或民族艺术传承,一味的复制生产国外的儿童类产品包装意义不大。做化妆品行业的靳羽西女士给儿童玩具的包装做了一个很好的示例,她能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宣传自身品牌的“羽西娃娃”,原本很传统的旗袍服饰经过她的设计就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玩偶”,这正说明作为设计师在追求“变”的同时,恰如其分地添以文化特征是何等重要。地域特征:不同的国度及地域有不同的习惯与特点,因此,地域特征不可忽视。作为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设计相应的包装。年龄特征:众所周知,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认知特征、智力发育特征是不同的。因此, 21世纪的儿童玩具产品包装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来开发相应产品,使得产品针对某一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的目的性与适应性更强,以训练他们的手、口、目的协调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团体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3. 2 未来儿童玩具包装设计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1世纪应该是一个绿色、环保的时代,看看隐藏在人们背后诸多的文化垃圾、经济垃圾、社会垃圾、工业垃圾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将不会允许更多的产品垃圾出现。因此, 21世纪的儿童玩具产品的包装设计开发应该走可持续设计之路。可持续设计之路表现在3个方面:(1)选用材料上尽可能采用可回收、可降解的材质; (2)提高产品的使用周期。儿童玩具产品包装设计的使用周期往往不是很长,因此,如何提高使用周期显得更有意义。例如采用智能升级程序、组合模块等方面的设计,这将大大拓宽产品的使用周期,从而为国家与社会节省更多的能源与材料; (3)建立相应的儿童产品包装保养及回收机构。对于正在使用中的儿童产品,维修站将负责产品的维护、翻新或保养等售后服务,对儿童产品的废弃包装进行回收,这无疑也提高了产品及包装的使用周期。4 结 语综上所述,玩具产品的包装装潢设计,应从了解商品的特性和儿童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方面入手,根据玩具的主题与特点,兼顾方方面面的因素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系列化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设计出既受消费者喜爱又具有“绿色”效应的产品包装。时代的发展对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突破一味借鉴和模仿国外设计的模式,针对我国自己的玩具产品设计市场,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包装设计道路。参考文献:[1] 杨红旗,贾丽丽,王旭青.平面设计中的心理效应与传统文化效应[J].包装工程, 2006, 27(4): 220-221.[2]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 孔德明.儿童产品艺术设计微探[D].长春:吉林大学, 2005.[4] 杜军虎.论传统图形设计背后的知识形式[J].包装工程, 2006,27(4): 222-223.[5] 李道亮.系列化包装设计与品牌传达[J].生活用纸, 2005, (1):9-11.
作为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对于原子的 探索 和研究持续了上千年, 从古希腊抽象的哲学推理到近现代不断完善的物理概念, 如同大多数科学 探索 一样,过程中出现了无数错误的认知和模型。
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J. J .汤姆逊提出了他关于原子模型的观点。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但似乎合理的构造,在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并广为接受。
几年前,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他试图调和原子的两个已知性质:带负电荷的电子和电中性的原子。电子带负电,原子是中性的,那么一定有东西是正的。因此,汤姆逊想出了一个在当时有意义的分配方案——以古怪的英国方式,他称之为 李子布丁模型。
李子布丁模型,又称枣糕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汤姆孙模型、洋李布丁模型等。 汤姆逊开创性地把原子看作是带正电的“布丁”,把电子看作是“李子”,李子嵌入布丁里。这一模型提出没几年,就被实验结果击破。1911年,卢瑟福发表的实验结果显示,原子核拥有原子的大部分质量,电子则分散在原子外层的广阔区域内。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这一观点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万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提出了 “万物由原子构成” 的原子论,并由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发展和完善。
出生于公元前460年左右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斯提出了一个被许多人视为疯狂的想法: 我们周围看到的一切都是由微小的个体成分组成,他称这些成分为“原子”。
德谟克里特的一些想法非常直观。他认为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它们确实有几何形状;它们总是在运动,被真空隔开,单个原子是不可摧毁的——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真实情况。
尽管有一些哲学家仍将原子论记于心中,但在后来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论基本上被置之度外,尤其是当它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忽视的时候。
柏拉图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四种元素(土、火、风和水)组成的, 据说他非常讨厌德谟克里特,以至于他希望他所有的书都被烧掉。然而,德谟克里特被一些人认为是“现代科学之父”,他的方法更接近科学而不只是哲学,就像柏拉图那样。
时间来到20世纪,随着新的科学发现的出现,原子重新被提上台面,科学研究的需要促使对其进行研究。
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正在努力解释一些实验结果。他发现无论如何组合化学元素,反应的总质量都是一样的。他和其他化学家还注意到,水以不同的比例吸收不同的气体,例如, 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远远强于吸收氮气的能力。
他提出, 每种化学元素都是由单一、独特类型的原子组成的。 这些原子不能通过化学手段改变或破坏,但它们可以结合形成更复杂的结构——与德谟克里特提出的观点惊人的相似。
此观点在后来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流派,直到J. J .汤姆逊的出现。
到20世纪初,著名的研究人员如阿玛迪奥·阿伏伽德罗、罗伯特·布朗,甚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都已经发现了道尔顿模型的缺陷,但是直到1897年约瑟夫·汤姆逊的实验之前,原子仍然被认为是物质的最小可能的划分。
通过实验,约瑟夫·汤姆逊发现阴极射线可以被电场偏转。这意味着阴极射线不是光,而是别的东西, 汤姆逊正确地推断是电子流。 换句话说, 他发现了原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带负电荷的电子,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已知粒子的粒子。
他甚至还测量了电子的质荷比,发现它们比最小的原子氢小1800倍。 因此毫无疑问,原子是可分的,这意味着原子中的某些东西也必须是正的。
他考虑了以下三种情况:
他本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却错误的选择最后一个作为三者中最有可能的情况。他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了1904年版的《哲学杂志》,汤姆逊在文中写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些精确的实验最终推翻了李子布丁模型。
汤姆逊的模型被他的一个学生欧内斯特·卢瑟福推翻了,由此可见汤姆逊的工作和实验室在当时有多么有影响力。
卢瑟福的实验表明正电荷集中在原子的中心,似乎是一个原子核。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原子核像一颗恒星,电子像行星一样围绕原子核运转。
但是有一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它与经典力学相矛盾。
在卢瑟福设想的模型中, 电子在围绕原子核运行时会释放电磁辐射。 这意味着它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能量,螺旋接近原子核,并在1皮秒内发生塌缩。
这个模型是一个灾难,因为它暗示所有的原子都是不稳定的,而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对原子模型的讨论在玻尔这里发生终结, 玻尔接受了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概念,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根据新模型,电子能够在不辐射任何能量的情况下围绕原子核在某些稳定的轨道上旋转,这与经典电磁学的观点背道而驰。尽管我们对原子的理解已经改变了多次,对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了解也更多,但这个模型仍然被广泛使用,至少在非学术界是这样。
人们很容易注目李子布丁模型的缺陷,并且永远不再看它。但是物理课仍然使用这个模型是有原因的,它不仅仅是作为科学史参考。
如果我们想真正学到一些东西,而不仅仅是记住它,而是建立一个过程。如果我们经历物理学家最初是如何了解原子的,他们有什么理论,这些理论是如何被证明或证明是错误的,我们会获得更好的理解。这就是我们学习李子布丁模型的原因,因为即使是不可信的想法也有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毫无疑问,我们今天使用的一些模型也可能被证明是有缺陷的,但人们仍然会了解它们。
我们仍在学习关于原子成分及其结构的新知识,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科学很少是关于发现终极的、有限的真理——相反,科学是关于增加越来越多的理解层次并建立近似模型。汤姆逊的模型是这些近似模型中的一个:它远非完美,事实上它被彻底否定了,然而,它在原子结构摸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为更多更好的发现铺平了道路。
337 浏览 3 回答
270 浏览 4 回答
247 浏览 6 回答
227 浏览 4 回答
279 浏览 3 回答
177 浏览 7 回答
214 浏览 4 回答
272 浏览 4 回答
149 浏览 4 回答
152 浏览 6 回答
290 浏览 3 回答
82 浏览 4 回答
84 浏览 4 回答
258 浏览 3 回答
97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