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要与历史吻合——评李约瑟的道家科技哲学观》,《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97年第7期全文转载。2、《读生命之书,证生命之道》,《华夏》1996年第3期。被《新华文摘》96年第9期全文转载。3、《张伯端对钟吕内丹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道韵》辑刊,第一辑,(台湾)中华大道出版,1997年。4、《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存在》,《现代哲学》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97年第11期全文转载。5、《用西方理念能揭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质吗?》,《大自然探索》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98年第1期全文转载。6、《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与庄子思想》,《求是学刊》1998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4期摘登。7、《道家道教与宋明理学的关系研究述要》,《河北学刊》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8年第7期全文转载。8、《试论宋代禅宗与庄子思想的关系》,《河北学刊》1999年第2期。9、《朱熹思想对道教的影响》,《孔子研究》2000年第5期。10、《近百年来中国大陆道教思想史研究述要》(上、下),(台湾)《三清文化》2000年第4--5期。11、《儒家思想与商业文化研讨会简介》,《哲学动态》1998年第1期。12、《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学术研究》1998年第3期。被中国文明建设系列丛书编委会评为优秀论文,获得三等奖,入编《奔向2000年》(第一辑)。入编《思维变革探索》,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出版。13、《周敦颐〈太极图〉与张伯端的关系》,《中华道学》1998年第1期(99年5月出版)。14、《从传统文化对王道政治的源属性谈李约瑟难题》,《大自然探索》1999年第2期。入编《李约瑟研究》第一辑,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15、《从活动作用看历史》,《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第1期。16、《试论用技术社会学方法解答李约瑟难题》,《大自然探索》1998年第3期。17、《道教思想史研究的现状及课题》,见《中国思想史论集》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18、《论〈易〉的信息衍生机制》,《船山学刊》1997年第2期。19、《理论体系的比较和评价》,《云南学术探索》,199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