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霍去病在显贵的待遇和面对国家的责任之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奇迹终于降临在他身上。 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是卫少儿,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霍去病的舅舅卫长君、卫青也随即晋为侍中。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这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被改变命运的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武功颇盛的帝王,而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时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而面对这样的局面,长城内的国家却从秦以来就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胜利的时候极少,更多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以和亲以及大量的“陪嫁”财物买来暂时的相对平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希望改变这样的形势,而他很快就在身边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卫青拜车骑将军,和另三员将领各率一支军队出塞。在这一次出兵过程中,四路大军出塞三路大败,尤其离谱的是老将李广竟然被匈奴所虏,好不容易才逃归。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领兵的“骑奴”卫青,出上谷直捣龙城,斩敌七百.卫青的军事天才使汉武帝刮目相看,他从此屡屡出征,战果累累。
卫青霍去病-帝国双壁西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是中华有史以来比较强悍的时代,历时210年,赫赫武功又以汉武为最。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而汉武帝一人就独占了55年,他统治的时段又是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英雄年代出了最耀眼的卫青、霍去病 – 两位出身卑微的杰出将领,被后人誉为“帝国双壁”,绝代双娇。没有任何后人成为象他们两个一样完美的组合。他们成为“汉朝精神”的象征,开创了农耕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先河,是文化发达的汉朝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匈奴的胜利,也是人类文明的胜利,使得文明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传播。1. 公元前129年上谷(即名治所在河北怀来东南),边境告急,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率骑兵一万出上谷;直抵笼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匈奴人祭神的圣地,宗教中心和政治中心。而卫青在战役地点的选择上,也确实显示了他的过人之处,正是这种过人之处,使他在今后的日子里横扫匈奴,转战千里大漠无一败绩,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战神! 龙城是匈奴人祭扫祖先的地方,是政治宗教中心,可以肯定的是,这里至少会有匈奴人,这就保证了他的出击不会落空. 但让他选择龙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政治意义,直捣龙城其政治意义不亚于匈奴人打破长安城,至少汉朝的大小官员会这么认为,所以他既没有像姐夫公孙贺一样搞了一次蒙古草原几日游,又没有公孙敖、李广那么倒霉,损失惨重,落荒而回。2. 雁门之战:公元前128 年(元朔元年)秋,匈奴骑兵二万入侵辽西郡(今辽宁西部、河北东北部一带),杀辽西太守,虏掠二千人;接着侵扰渔阳郡(今河北北部),杀伤渔阳守军一千余人,并包围将军韩安国部,韩安国所率骑兵险些被全歼。匈奴撤军时又乘机进攻雁门郡,杀掠一千余人。这时长城沿线一片烽烟,军情告急文书接连递往长安。武帝命卫青率骑兵三万人从雁门郡出击,命李息率军从代郡出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此时韩安国已病死,公孙敖、李广被贬为庶人,公孙贺被闲置。而将军李息,为景帝时期的材官将军,一向统领步卒,对骑兵作战并无经验。帝国选将时,捉襟见肘,幸好有卫青在。此战卫青部 “斩首虏数千人” ,匈奴大败而逃。卫青大获全胜,全甲兵而还。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3. 河朔大捷 /漠南战役(西汉对匈奴的3大战役之一):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入侵上谷和渔阳两郡,杀掳官民千余人,武帝闻报,大怒,决定更大规模地出击匈奴。卫青率四万骑兵从云中出塞向西迂回,在高阙(今内蒙古抗锦旗阴山西南长城口)与匈奴右贤王激战,然后直抵陇西,击败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俘获匈奴几千人,夺得牛羊一百多万头,收复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广大河套地区。漠南之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度过黄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第二阶段大军过古要塞榆溪,攀越梓岭,再次度过黄河,讨伐匈奴蒲泥王、符离王,斩获首级三千多级。漠南之战总斩首数达五千多级,获牲畜百余万,车辎不可计数。此战后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在黄河以南的势力基本不复存在,汉帝国再度收复了以前秦朝所修建的朔方郡,黄河以南地区俱为汉帝国所控制。捷报传到长安,武帝大喜,专门派使者前去慰劳,并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漠南之役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战果也不是很丰硕,汉军很有可能没有遇到匈奴的真正主力,但漠南之役的地缘意义十分重大。收复了河南地以后,汉帝国的东线防区和西线防区完全贯通,形成了一个通畅的战略走廊。以前东、西个边郡各自为战的情形不复存在。从此之后,汉军的各路出击,都可以互为犄角,相互配合。更重要的是,河南地的收复使防线向北推进了一大步,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从而彻底消除了匈奴人对关中和长安的威胁。汉武帝随后在河朔地区移民屯田,建立朔方郡,为将来对匈奴作战打好了根据地。为纪念此战,汉武帝改年号为元朔。4. 公元前124年,�公元前124 年(元朔五年),匈奴右贤王因自己管辖的河南地被汉帝国占领而十分恼怒,他多次率兵侵扰朔方城。武帝于是决定大举反击。卫青率兵十万,分三路出塞攻击匈奴。:左路主力为卫青所部,约三万余骑从高阙出击;另有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所部,从朔方出击,这几路皆受卫青节制。右路为李息、张次公率领,从右北平郡(今辽宁西北部、河北东北部)出击,目的是牵制左贤王部。卫青带三万骑兵日夜兼程,入塞六七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匈奴右贤王营地,右贤王带数百名骑兵逃走,其军大败。这次战役俘虏匈奴裨王(小王)十多人,男女一万五千多人,牛羊百万多头,是一次巨大的胜利。现存史料里并没有提供这次战役的详细信息,但是我们从出击路线和战果可以推断出,这是一次非常漂亮的歼灭战。我们可以推断汉军的各路大军出塞六七百里之后,在阴山以北的区域对右贤王所部实现了合围,所以才有俘虏数目大、右贤王只率百骑逃跑的结果。我们从现存史料里找不到关于所获首级数目,但俘获的数目却远远超过了漠南之役。那么,最可能的情形是,右贤王的主力被汉军合围后,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大部投降。 这次战役虽被列于三大战役之外,但这次战役的规模超过了漠南之役。史书记载,此役俘虏右贤王以下的裨王十余人,男女众约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数十万以至百万。此前卫青只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而公元前124年的战役说明,卫青已完全具备了帅才的素质,他已经有能力指挥多路大军进行大规模联合作战,而非过去那种仅仅擅长孤军深入式的闪电突袭。 捷报传来,武帝大喜过望。大军还至塞上后,武帝遣使者持大将军印,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归属其节制。 5. 公元前123 年(元朔六年)春,匈奴又侵入雁门、代郡、定襄等地。大将军卫青奉命从定襄郡出击,率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等六将军以下十余万骑出击匈奴,进入茫茫沙漠,深入匈奴腹地“斩首数千级而还”。 卫青收军回驻定襄,休养士马,准备再战。 6. 同年夏天,卫青率六位将军再次从定襄出击,挥师北进,直入匈奴内百余里,“斩首虏万余人”。但由于轻敌,苏建、赵信率所部三千余骑遭遇匈奴单于所率主力,激战一日,汉军寡不敌众,死伤殆尽。赵信率八百余骑投降匈奴,苏建只身而还。后来单于听了赵信的建议,远走漠北。此役虽有一万数千首级的斩获,但损失了两支骑兵,且赵信投降匈奴。功过相抵,卫青没有得到赏赐。苏建被贬为庶人。 这一年,张骞参予了这次战事。武帝以张骞曾经留居匈奴十余年,熟悉当地情况,令其为校尉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由于张骞熟悉地形,了解沙漠地区的水草地,使得汉军饮水“不乏”。大军凯旋之后,论功行赏,封张骞为博望侯。 这一战役的另一个亮点是霍去病。二十岁的霍去病为骠姚校尉,所部只有轻骑兵八百人。霍去病率其部驰驱数百里,奔袭敌营,予敌以重创,“斩捕首虏过当”,即斩获超过损失之数。武帝以霍去病为首功,封霍去病为冠军侯。也是天佑去病,没有使他遭遇匈奴主力,成全了这位武帝时代最年轻的新锐将军。 7. 河西之役。公元前121 年(元狩二年)春天,武帝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精锐骑兵,从陇西郡(今甘肃西部)出击,越过焉支山仍然向北进军一千余里,历时六个月,俘获匈奴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捕斩“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战利品中有休屠王祭天金人一座。 8. 同年夏天,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精锐骑兵从北地郡(今甘肃北部、宁夏南都一带)出击,霍去病率领所部深入匈奴境二千余里,越过居延,过小月氏,直抵祁连山(在今酒泉、玉门以南的甘青边境),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大败匈奴军。此役斩首三万二百级,俘获大量匈奴王公以下的贵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西之役。 9. 同年秋天,霍去病受降浑邪王和休屠王所部四万余人。匈奴军在河西的势力完全被歼灭。不久,汉帝国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与西域之间的交通,从此畅通无阻。 自卫青的漠南之役、霍去病的河西之役后,匈奴在漠南的势力基本已经不复存在。武帝此时,又在酝酿汉击匈奴历次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漠北之役。 10. 公元前119年,为了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又选十万骑兵,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霍少挑选了精兵剩下的归卫青),选随军和马四万匹,步兵和辎重兵数十万人,分道进入大漠。卫青从定襄出发,负责进攻匈奴左贤王部匈奴王庭。霍去病代郡出发,负责进攻单于主力。 人算不如天算,卫青深入漠北千余里,越过茫茫沙漠,遇到了伊稚斜单于的主力,匈奴兵已严阵以待,双方展开激战。卫青让军队用武刚车(一种有车棚的战车)围成坚固的营垒,把最精锐的骑兵隐蔽在营垒中,而且两侧设有伏兵,这样形成对敌兵的合围之势,然后派五千骑兵出击敌军。单于看了非常得意,以为营垒中只有老弱和辎重,使用一万骑兵起直扑过去,双方恶战直到黄昏,将士疲惫。卫青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武刚车推开,营内铁骑冲出,分两路直朝单于大军包抄过去,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单于一见,自知上当中计,赶紧带兵撤退,逃向西北,卫青率部追赶,直至寘(zhì)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戈壁省翁金河东),烧掉匈奴储积在赵信城的大批军粮,捕斩一万九千人,使匈奴主力大伤。霍去病率兵出代郡两千多里,击败了右贤王的主力。这次抗击匈奴的胜利,使匈奴元气大伤,这也是汉朝自抗击匈奴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公元前119 年(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另有步兵数十万人做为后军,担任运输的军马达数万匹。军容鼎盛,天下震动。李广、公孙贺、赵食、曹襄等部,随卫青出征。卫青率领所部出塞后,侦知单于所在的位置。于是卫青亲率精锐骑兵出塞千余里,直抵漠北单于本部所在地。此时单于率本部大军临阵以待。 到了战场后卫青果断的进行了部署。首先他迅速组织兵力部署了防御工事。汉军以武刚车自环为营,武刚车两侧有盾牌和长矛,一旦环接后,可以形成很坚固的防御工事。这样弓弩手就可以以此为屏障对匈奴军进行远距离攻击。接着卫青组织了五千精锐骑兵,向匈奴发动主动进攻。此时单于派匈奴骑兵一万余人,也向汉军发起了冲锋,两军开始混战。此时太阳即将下山,忽起大风,“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这大概是我们现在说的沙尘暴。卫青这时命汉军对匈奴军进行两翼包抄,匈奴军渐渐不敌。但不幸李广迷失方向没有能够及时和卫青会和形成包抄,单于见战况不好,率数百骑突围而去。混战中两军死伤相当。得知单于遁逃后,卫青命轻骑连夜追赶,自己率主力紧随其后。后来一直追到寘颜山赵信城,这里有匈奴最大的军粮库,撤军时汉军将军粮库付之一炬。 此役中,卫青表现出杰出的捕捉战机的能力,战役初期他及时改变计划,对单于主力进行纵深追击。在与匈奴进行决战时,他冷静沉着,部署中有功有防,颇有法度。他发挥汉军战车和弓弩的优势,有效的部署了防御工事。接着他采取了主动进攻的姿态,派出攻击力很强的精锐骑兵首先进攻敌军,激战正酣时又以两翼包抄敌人,最终使匈奴人阵营大乱。现在已无法考证单于所部的兵力。但大致可以做一些推想。因为此战发生于单于驻地,单于所率的主力部队在数量上一定超过汉军。由于匈奴预先也有所准备,况且双方交战时天色已黑,所以此战卫青部共斩获一万九千余级,少于于霍去病一路。但这是一所前所未有的硬仗。卫青在此役中充分表现出了一代名将指挥若定的风范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然而汉帝国计算军功的规则是,杀死、俘获敌人数减去我方损失人数才可以做为计功的依据。而有些苦仗、硬仗,战损比相当,就无法得到更高的赏赐了。事实上一些苦仗、硬仗的军事意义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卫青在漠北之战中所取得的成绩不下于霍去病。根据这个记功规则,也可以找到李广难封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李广一生硬仗太多,虽沉重打击了敌人,己方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所以一直难以封侯。 卫青早先命令前将军李广、右将军赵食其率军从东路进入漠北,后来李广部迷路,并未按指定时间到达漠北。漠北决战之后,卫青引军北还,于半道与李广、赵食其相遇。如果李广和赵食其能即时抵达战场,此役的战果无疑会更大,那么卫青部很有可能象霍去病部一样,能够实现合围,进而全歼敌军。 骠骑将军霍去病一路,从代郡、右北平郡出击,疾驰二千余里,越过大漠,大败匈奴左贤王部,斩获七万余人。这一役霍去病 “包饺子”成功,将左贤王部全部包围。一场鏖战下来,匈奴人大多数缴械投降。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汉威播于漠北。此次漠北之役两路军合计斩获约九万,而汉军一方损失士卒亦达数万、战马损失达十一万匹。 经过漠南之役、河西之役和漠北之役后,匈奴右贤王部、河西诸王部、单于本部,及左贤王部的主力均受到惨重打击。从此匈奴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与汉帝国一决胜负的实力。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再也没有发生匈奴人掳掠汉边的事。战后刀剑入库,马放南山,卫青此役后直到去世,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没有再率军出击过匈奴。 大将军卫青一生共七次出击匈奴,无一次败绩。与前代抗击匈奴的名将李牧、蒙恬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汉击匈奴的战法由他而正式确立下来,从这一点来看,卫青是一位军事上的开创者。后来的霍去病、李广利、赵充国无不效法于他。在世界历史上,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国家,在军事上很少能是游牧民族的对手。卫青、霍去病所取得的杰出战例,是农耕民族打败游牧民族的教科书。卫霍生是汉武帝最信任的人,是仅有的两个汉武帝生前下诏陪葬自己与茂陵的人,卫青墓冢仿照塞北阴山(匈奴内的一座山,后人也叫庐山)的形状修建,霍去病墓冢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修建,以象征两人一生远征匈奴纵横漠北的赫赫战功。
补充一部2016年9月出版的历史文学小说:《汉月天骄》不败战神霍去病,作者:十一鸾,作家出版社出版。 这部小说以霍去病为主角,积极正面的描写、反映霍去病六击匈奴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作家出版社相关介绍:
霍去病生平简介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参考资料:还有一份: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 ,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英雄不问出身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结晶,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奇迹终于降临在他身上。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霍去病的舅舅卫长君、卫青也随即晋为侍中。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这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被改变命运的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武功颇盛的帝王,而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时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而面对这样的局面,长城内的国家却从秦以来就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胜利的时候极少,更多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以和亲以及大量的“陪嫁”财物买来暂时的相对平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希望改变这样的形势,而他很快就在身边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卫青拜车骑将军,和另三员将领各率一支军队出塞。在这一次出兵过程中,四路大军出塞三路大败,尤其离谱的是老将李广竟然被匈奴所虏,好不容易才逃归。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领兵的“骑奴”卫青,出上谷直捣龙城,斩敌七百,成为真正的“龙城飞将”。卫青的军事天才使汉武帝刮目相看,他从此屡屡出征,战果累累。横空出世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它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敌立功的那一天。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在战场上,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世了。战神无敌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而多年的老将李广等人只作为他的策应部队。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发生的时间在秋天。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一再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我们永远也猜想不出此时的浑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机会把霍去病扣为人质或杀之报仇,只要他这样做了,单于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奖赏他。然而最终浑邪王放弃了,这名敢于孤身犯险不惧生死的少年的气势镇住了他。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河西受降顺利结束,而今天的我们却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个局势迷离危机四伏的时候,那位十九岁的少年是怎样站在敌人的营帐里,仅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的。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封狼居胥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汉军的王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在这场战争的事前策划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单于,结果由于情报错误,这个对局变成了卫青的,霍去病没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对手,而是碰上了左贤王部。然而这场大战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巅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大约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独孤求败”的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尔加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尔加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二岁。纵死犹闻侠骨香在完成了这样不世的功勋之后,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大司马骠骑将军。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去世了。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霍去病谥封景桓侯。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霍仲孺当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亲,卫少儿也就从来不曾告诉过他自己的身世。当他立下不世功勋之后,他终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为骠骑将军之后,他来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向当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霍仲孺愧不敢应,回答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历代评价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过誉》中评论度辽将军皇甫规的时候说:“孝武皇帝为骠骑将军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视之,曰:「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去病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规世家纯儒,何独负哉。”在外戚宦官专*制的东汉末年,应劭这类清流之士对于外戚是相当不齿的,以致有外戚末属之语,犹自对霍去病有称誉之辞。而皇甫规是当时的名将名臣,党锢之祸中又有精彩表现,应劭尚且认为其人其行未如霍去病。(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之“霍去病论”天之所与,不可强而甚高者,材也;性之所受,不可习而甚明者,智也。以天下无可强之材、可习之智,则凡材、智有以大过于人者,皆天之所以私被之也。天下之事莫神于兵,天下之能莫巧于战。以其神也,故温恭信厚盛德之君子有所不能知;以其巧也,而桀恶欺谲不羁之小人常有以独办。由是观之,凡材智之高明而自得于兵之妙用者,皆天之所资也。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是以汉武欲教去病以孙、吴之书,乃曰:“顾方略何如耳,不求学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传也。昔之人无言焉,而去病发之。此足知其为晓兵矣。夫以兵可以无法,而人可以无学也。盖兵未尝不出于法,而法未尝能尽于兵。以其必出于法,故人不可以不学。然法之所得而传者,其粗也。以其不尽于兵,故人不可以专守。盖法之无得而传者,其妙也。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是以古之善为兵者,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会法。顺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变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败,而我以之胜。视之若拙,而卒为工;察之若愚,而适为智。运奇合变,既胜而不以语人,则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学,而自顾方略之如何也。夫“归师勿追”,曹公所以败张绣也,皇甫嵩犯之而破王国。“穷寇勿迫”,赵充国所以缓先零也,唐太宗犯之而降薛仁杲。“百里而争利者蹶上将”,孙膑所以杀庞涓也,赵奢犯之而破秦军,贾诩犯之而破叛羌。“强而避之”,周亚夫所以不击吴军之锐也,光武犯之而破寻、邑,石勒犯之而败箕澹。“兵少而势分者败”,黥布所以覆楚军也,曹公用之,拒袁绍而斩颜良。“临敌而易将者危”,骑劫所以丧燕师也,秦君用之,将白起而破赵括。薛公策黥布以三计,知其必弃上、中而用其下。贾诩策张绣以精兵追退军而败,以败军击胜卒而胜。宋武先料谯纵我之出其不意,然后攻彼之所不意。李光弼暂出野次,忽焉而归,即降思明之二将。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胶而书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此果不在乎祖其绪余而专守也。赵括之能读父书详矣,而蔺相如谓徒能读之而不知合变也。故其于论兵,虽父奢无以难之,然奢不以为能,而逆知其必败赵军者,以书之无益于括。而妙之在我者,不特非书之所不能传,而亦非吾心之能逆定于未战之日也。 昔之以兵为书者,无若孙武。武之所可以教人者备矣,其所不可者,虽武亦无得而预言之,而唯人之所自求也。故其言曰:“兵家之胜,不可先传。”又曰:“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又曰:“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善学武者,因诸此而自求之,乃所谓方略也。去病之不求深学者,亦在乎此而已。嗟乎!执孙、吴之遗言,以程人之空言,求合乎其所以教,而不求其所不可教,乃因谓之善者,亦已妄矣。至于赵云、岳飞都引用过霍去病的名言辞让皇上赐予的华屋美宅,也足见名将与名将之间的相互认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评语来得更珍贵更有说服力。至于唐诗宋词中卫霍、汉家大将、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戚将军纪效新书序(王世贞):“余尝怪汉武帝时,下朝鲜,埽滇越,席卷瓯、闽、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难者匈奴耳,而大将军、骠骑将军以轻骑绝大漠,数得志焉。此岂尽出天幸,不至乏绝哉?而太史公传,自卤获封户外,略而不具载。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数,不欲令武士见长耳。及读至帝欲以孙。吴兵法教骠骑,不肯受,曰:‘不至学古兵法,顾方略何如。’夫然后而知骠骑将军、大将军之微也。彼故长于技而短于法,即不尽出天幸,于后世何所见焉。”《中国军事通史》之《西汉军事史》(作者:陈梧桐)霍去病不是一个长于兵家理论的将领,他甚至对此不感兴趣。《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汉武帝曾经有心教他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但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霍去病也不是—个爱兵如子、能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将领。相反,他在历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关心士卒的饥寒饱温而闻名。他出征之时,汉武帝曾遣太官将几十车食物送至军中,但在引军归来时,“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有时士兵粮食匮乏,甚至因饥饿而不能举手,但霍去病还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显而易见,霍去病不是一个完美的军事家。然而他却能够做到战无不胜,军功远远超乎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司马迁说他“有气敢任”,即不避艰险,勇挑重担,英武果敢。从其作战记录可知,霍去病打仗有两大特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凶狠顽强。前者是说他敢于孤军深入,又经常是冲杀在前。例如,他为骠姚校尉时,居然仅率800骑兵而脱离大部队,追击数百里而与数倍于己的强敌(霍去病此战斩敌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当时与之交战的匈奴军人数肯定要多于此数)。又如,元狩二年秋,霍去病将兵迎接欲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匈奴军众“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局势十分混乱。霍去病当机立断,率先“驰入”匈奴军中,“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干人”.控制了局势。由此可知《汉书·霍去病传》所记霍去病作战“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之言不虚。后者是说霍去病敢打硬仗、恶仗。如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时,霍去病仅率骑兵1万人,孤军长驱直入.历经艰险,“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敌数千。回师途中又以骑兵与敌“合短兵”鏖战于皋兰山下,虽然获胜还朝,但汉军“师大率减什七”,损失过半。这场战役进行的是何等艰苦与激烈,自可想见。其次,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前引霍去病“不至学古兵法”语虽不无偏颇,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这即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再次,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无论是800人的“轻勇骑”,还是l万人、5万人的大军,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如漠北之战时,“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作战勇敢,加上优良的装备,所以霍去病的部队很可能是汉军的精锐之一,战斗力远远强于“诸宿将所将士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还汇集了一些投降汉朝的匈奴族校尉,他们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导汉军长驱直入而不迷失方向,还可帮助汉军取食于敌,使他们得以轻装“绝大漠”,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的优势,捕捉战机,创造战机。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当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并嘱他前往察看之时,霍去病说出了“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千古名言。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劝。【霍去病胜利根本原因】1.是国力的养成与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汉朝长期积储,府库充实,是武帝变和亲为征战的前提之一。 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与匈奴打了十几仗,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决,汉朝还收回了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区,并在边疆地区大开官田,补修长城,屯军达10万人之众。边疆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昌盛景象。2.是主动进攻战略思想的确立与坚持执行。汉朝建立后,始终面对强悍匈奴的军事威胁。尽管汉初以来一直实行“和亲”政策,但无以数计的财物赠送并不能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文帝时,匈奴曾两次大举入侵,兵锋直逼长安,京城危急,满朝惊恐。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3.是战术上大兵团突袭作战的正确运用与发挥:1)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2)是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两次河西会战,其所部兵马放弃辎重物资,轻装速行,就地取食,趁匈奴立足未稳的机会迅速发动主力决战。一举将其彻底歼灭,斩断匈奴右臂。所谓的就地取食,就是对匈奴后方进行抢掠,以补充军需物资。这一方略不但解决的自身的补给问题,而且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使匈奴的经济遭到极大摧毁,从而使汉朝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梦魇。但经过漠南、河西、漠北3场战役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这次汉朝向北推进到沙漠边缘,而且占领了全部河西走廊与青海新疆部分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人的生存空间第一次大规模伸展,几乎夺取了匈奴两胡的全部边缘根据地。后人对霍去病将军的仰慕和喜爱的情结,不光是对少年英雄的怀念与哀思,更重要的本质内容其实是对尚武精神的推崇与向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战役是汉民族战争史中最为荡气回肠的,他的胜利已不单是几次对外战争的完胜,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的丰碑,整个汉民族为之骄傲,它鼓舞感召着一代一代的汉族儿女,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更让无数性情汉子血脉贲张。正因为如此,霍去病成为了古代士人与将领共同偶像,人们竞相歌咏他、崇敬他、热爱他,自古至今延绵千年。参考资料:
霍去病的生平简介如下:
霍去病十七岁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七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加拜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
轶事典故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但霍去病直到长大后才知道了父亲的事。此时他正任骠骑将军出征,顺道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霍去病便命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汉唐时指父亲)之子。”
霍仲孺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93 浏览 6 回答
151 浏览 4 回答
176 浏览 2 回答
322 浏览 2 回答
333 浏览 2 回答
215 浏览 4 回答
221 浏览 5 回答
264 浏览 2 回答
274 浏览 3 回答
328 浏览 6 回答
153 浏览 4 回答
124 浏览 4 回答
152 浏览 3 回答
252 浏览 4 回答
291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