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类会比蚂蚁先灭绝么?人类虽然自称智慧生物三维高等文明,而蚂蚁被认为只是二维平面低等生物。但人类有史可查,也就在地球上存在了几十万年的时间,蚂蚁却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年。巨大的恐龙都灭绝了,但是蚂蚁还生机勃勃。目前地球上蚂蚁的总质量约占地球动物总质量的十分之一,与人类相当。 第二,人类会像蚂蚁那样变成卵生生物么?丛生物求存、基因传承的角度,蚂蚁这样的卵生模式,“几只生殖蚁+大量工蚁”,效率要比人类当前的生殖模式远远高的多。而从人类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自然怀孕越来越来难,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承受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辛苦,预计在不远的将来,科幻小说中体外受精、容器培养的人类生育模式就将成为主流。这不就是典型的卵生嘛?话又说过来,蚂蚁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应该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目前这种“蚁后+工蚁”的模式吧? 第三,人类会像蚂蚁一样学会冬眠么?宇宙太大,光速太慢,人类星际穿越的一种模式是冬眠。典型的比如电影《异形》系列中的船员。大刘笔下的三体人演化出了脱水成干皮以度过严酷自然周期,其实也是一种冬眠。可以设想,当六千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地球上的蚂蚁也并不一定都有冬眠习惯,但恰巧在地下冬眠的那一部分蚂蚁获得了劫后余生。现在地球已经被人类破坏的不成样子了,而且很可能是不可逆的。人类无论是转入地下生活,还是带着地球去流浪寻找新的宜居家园,在慢慢长途中让所有人冬眠可能都是不二选择。 第四,人类终极的 社会 组织模式是蚂蚁式的去中心、自组织模式么?蚂蚁、蜜蜂等 社会 性昆虫的自组织 社会 模式,在曾经令美国一度洛阳纸贵的畅销书凯文凯利名著《失控》中有过精彩介绍,并被认为是将来人类征服宇宙时派遣机器人先遣队的最佳模式(电影《变形金刚》系列中有一个情节,霸天虎派遣的先锋部队是大量微型机器人)。而在我看来,这可能还将是整个人类 社会 最终极的组织模式。西方式民主随着价值多元化的过度发展已经日益难以为继,特别是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不同族群不同群体之间越来越难以达成共识和妥协,最终结局将是 社会 撕裂和碎片化。而欧美 社会 中所谓机会均等和族群平等逐步极化(比如各族群大学录取名额要按照人口数量分配,那么大学录取男女性别是不是要均等化,不同区域录取比例是不是要均等化,不同家庭收入录取比例是不是要均等化,以此类推),也将成为族群割裂对立的推手。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认为 科技 发展将会使一小部分人升级为“神”,而大部分人降级为“无用之人”。笔者一度非常认可这个判断,但是看了蚂蚁蜜蜂的 社会 组织模式,现在觉得人类 社会 应该更可能演化成为去中心自组织的蚂蚁 社会 模式。蚂蚁 社会 蚂蚁 社会 ,是真正的去中心,所以蚂蚁都是一致性、平等化的个体,蚁后工蚁只是基因决定的分红不同,蚁后也不是蚁群的中心和领袖。事实上,蚁群是没有领导的。蚁群的决策模式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的少数服从多数。 第五,人类组织模式向蚂蚁靠拢是退化么?科学家早就明确,进化的翻译是不对的,应该叫演化,演化无所谓进步后退。生物的最基本属性是求存,只有有利于物种生存的策略才是有价值的。在这之外,个体独立性,个体个性化、多样化,都是虚无缥缈的。 第六,人类 社会 变成蚂蚁模式会消灭战争么?不会。每一个蚂蚁族群内部都是自组织均等化,但不同蚂蚁族群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尽管基本模式类似)。蚂蚁族群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一个蚂蚁族群面临的最大威胁则是其他蚂蚁族群。蚂蚁族群之间的这种战争常态对蚂蚁物种来说有两大价值:一是,促进蚂蚁内部竞争,内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促进蚂蚁物种的持续适应性演化。二是,单个蚂蚁族群内部成员之间是同质化的,但是不同族群之间是异质的,保证了蚂蚁物种未来的多重可能性。 第七,人类 社会 结构蚂蚁化的路径猜想:多民族国家纷纷解体,成为一个个单一民族国家,世界上可能出现几千个单民族国家! 参考文献:蚂蚁之美
甲酸之所以又被称为称为蚁酸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一开始科学家们是通过蒸馏蚂蚁的到了一种酸,就被称为蚁酸,也就是甲酸。由于这是习惯的叫法,至于其他的虫蚁应该也有这种成分,通过提纯也可以获得。
最近同学们对“蚁族”现象非常关注,议论纷纷,从不同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有的同学甚至担忧自己的前途,害怕自己成为“蚁族”。 “蚁族”现象的出现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我们国家已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每年有近六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这么多大学生都成为社会“精英”是不可能的,更多的同学将成为普通劳动者。大学生成为普通劳动者后,少数同学在成长过程中,要过一段“蚁族”生活是正常的。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一现象: 1、从数量上看,“蚁族”的人数是被盲目夸大了。有人估计北京有近十万大学生成为了“蚁族”,而全国有近百万人次的“蚁族”,这样的数据是值得商榷的。 2、不要把“蚁族”当作弱势群体。“有的人以一种救世主的心态在看待他们。”关心弱势群体是对的,但不应该把“蚁族”看作弱势群体。成为弱势群体的前提条件,是这些人别无选择,只能忍受目前的生活。而“蚁族”的同学并不是这样,他们是主动选择这种生活的,所以他们不是弱势群体,更不需要人们的“怜悯”。 3、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这些同学愿意留在大城市,暂时过着“蚁族”生活,是这些同学的自我选择。这种选择生活的权利,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对他们的生活进行“评论”、“干涉”、“说三道四”,是不好的。同时也不要过多地批评他们为什么不到基层去工作。 4、要看到这些同学们的优点。他们不怕吃苦,为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奋斗是值得尊重的。“蚁族”比“啃老族”,赖在国家等着救济的人要好多了。过艰苦生活,是优秀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年轻人,不经过艰苦奋斗,是不可能成功的。在“蚁族”中将来一定中会出现一些杰出人才。同样“富二代”的同学,也要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成才。吃苦是青年人不可回避的成长经历。 5、不能因为“蚁族”的存在就否定我们的教育事业。教育工作有一些问题,但教育工作对祖国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能否定的。没有这几年教育的高速发展,就不可能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持,也难以满足老百姓对受“高等教育”渴求。先进国家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25%以上,我们目前仅是6%。 所以同学们要正确认识“蚁族”现象,不要产生恐慌情绪,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的。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的读物。 首先,蚂蚁具有较高的智商。据相关研究表明,蚂蚁有25万个脑细胞,在所有的昆虫中,是最聪明的物种。蚂蚁的高智商能用来描绘该群体所具有的“高知”、“受过高等教育”等特点。其次,蚂蚁属群居动物,一个蚁穴里常常有成千上万只蚂蚁,这也与该群体在物理状态下呈现出聚居生活的特征相吻合。此外,蚂蚁很弱小,但若不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蚂蚁也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如蚁灾),因此有人称蚂蚁为“弱小的强者”。蚂蚁这些特点与该群体弱势、低收入、不被人关注,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方面极为相似。 此外,蚂蚁还有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优点,而恰恰是这些优点,与该群体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比如蚂蚁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还比如蚂蚁所具有的期待情怀: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即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巢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此外还有蚂蚁勤勤恳恳、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等等。这些特点,都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真实写照。 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西安等城市研究调查显示,每个城市的蚁族聚居的人群数量都相当惊人。与就业、教育相比,该人群的性危机凸显。作为80~90后,他们处于性活跃期,然而,蚁族婚姻状况与同居状况对比。未婚的人数占到被调查总体的93%,结婚的为7%,与异性同居的只有23%,这比农民工性危机还令人忧虑。 ‘蚁族’的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93%未婚人群中有恋人的人占51%,其中的23%的人选择了同居的生活方式,只有33%的人在最近一个月内有过性生活。就全国成年人而言,平均性生活频率是在每星期1次左右。然而该群体的67%的人最近一个月没有性生活。对比之下,‘蚁族’在性需求方面难以得到满足,人际性活动的缺失很可能会通过独自性生活(如:自慰)或其他途径进行宣泄,如果通过其他途径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社会问题。” 不论是“啃老族”,“月光族”,还是“蚁族”,它们指的是当前年轻人,特别是高校毕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大学生们的几种生活观念和生活状态。我且把它们统称“三族”。其实这些“三族”现象不是我们中国的特色,它在国外早已普遍存在。只是我国每年涌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数以百万计,每年流入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年轻人成千上万。规模上外国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所以,在国外这个现象也就不显得那么突出了。 尽管如此,国外的“三族”现象早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美国这个群体有个比较好听的名称--“youngworkers" (青年打工者)。美国的一家专业机构(Peter )曾经对这个群体从1999年至2009年做过一项跟踪调查,调查涉及该群体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就业、收入、医疗保险、家庭生活等。 根据调查他们发表了一份报告,题目为“YoungWorkers -- A Lost Decade" (青年打工者--迷失的十年)。报告显示青年打工者一族在走向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道路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当然,报告调查的“青年打工者”与我们的“三族”不一定完全吻合,但是报告反映的情况与我们的“三族”,特别是类似“蚁族”年轻人面临的困惑和挑战是相似的。 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蚁族”多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和餐饮服务等低层次、临时性的工作,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收入低且不稳定。 与现实生活中“蚁族”的庞大数量想比,在社会关注度上,“蚁族”却是一个极少为人所知的群体。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的是以“农民工、下岗职工、农民”为主题的媒体报道和学术研究,而有关“蚁族”的学术研究和媒体报道,都寥寥无几。在外来流动人口成为新闻媒体和文学作品(特别是打工文学)关注的主题,同时也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语和焦点时,“蚁族”却埋没于“青年农民工”、“流动人口”、“校漂族”等字眼之下,他们既没有纳入政府、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也很少出现在学者、新闻记者的视野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被漠视和淡忘的群体!这是一个少有人关注和同情的群体! “蚁族”在主流话语中的缺失,并不代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重要! 希望能帮到你
甲酸,又称作蚁酸.蚂蚁分泌物和蜜蜂的分泌液中含有蚁酸,当初人们蒸馏蚂蚁时制得蚁酸,故有此名.主要用途:甲酸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农药、皮革、染料、医药和橡胶等工业.甲酸可直接用于织物加工、鞣革、纺织品印染和青饲料的贮存,也可用作金属表面处理剂、橡胶助剂和工业溶剂.在有机合成中用于合成各种甲酸酯、吖啶类染料和甲酰胺系列医药中间体.
143 浏览 5 回答
237 浏览 5 回答
229 浏览 1 回答
290 浏览 3 回答
240 浏览 4 回答
252 浏览 5 回答
195 浏览 5 回答
194 浏览 4 回答
161 浏览 5 回答
359 浏览 4 回答
146 浏览 4 回答
123 浏览 4 回答
243 浏览 1 回答
270 浏览 3 回答
301 浏览 3 回答
287 浏览 4 回答
264 浏览 3 回答
232 浏览 7 回答
162 浏览 5 回答
105 浏览 7 回答
227 浏览 2 回答
82 浏览 5 回答
336 浏览 4 回答
304 浏览 2 回答
178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