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文学、艺术一样,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一种社会现象,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部门都应该而且可能成为人类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宗教学是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它不同于一般宗教观(宗教理论、宗教学说)有两点:其一是它在学科上的独立性。它以宗教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为认识对象,对它进行学术性的考察和研究,真正的宗教学,如同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律学等学科一样,应该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其二是它在内容上的系统性。宗教学,应该是在对宗教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宗教的知识体系,而不仅只是个别性的观点和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对宗教各种问题的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传大贡献在于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用社会 的经济基础去说明一切上层建筑的特性和本质,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来说明上层建设的变化和发展,这就揭示了上层建筑各部分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宗教世界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原则。我们虽然主张科学的宗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对于非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合乎科学的因素,我们都要认真总结,加以吸收,作为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借鉴。简单地说, 宗教 只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 灵魂 并延续至死后的 信仰 体系。对宗教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宗教学。 多数宗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超自然的力量或实体( 上帝 、天神、鬼灵等)存在,并认为这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影响人们的命运,因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但是宗教不同于 迷信 。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宗教可以大致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自发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 原始社会 时期的宗教。而现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为宗教。 宗教一词的来历 值得注意的是,在 中文 中,宗教这个词,与 英文 的 religous believes 的含义本来并不对等。本来在中文中的宗教,是 佛教 的术语,并不是现在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历史上,中国的道教,即不用这个名词来称呼。宗教这个词用来泛指所有 宗教信仰 乃是由翻译造成的词义变化。宗教这个词作为佛教专门术语的含义,即 自证为宗、化他名教 反而被忘却了。这种由于文化交流而产生的词义演变(和混乱,在有些情况下),在中国近代和当代历史上,是很常见的。 宗教的起源 早在 原始社会 宗教就已经存在,它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及原始人对自然斗争力量的软弱。那时,宗教规范往往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宗教与信仰 宗教的基础是信仰,也有人认为是蒙昧主义。宗教只要求人们相信,不要求人们问为什么。 有些观点认为,某个 民族 只信仰某个宗教。而从 考古学 的发现上得出的结论是, 信仰 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变的。民族、宗教和 文化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宗教的影响力量 宗教在世界上各个 国家 和 民族 中都存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个国家没有宗教。 宗教与政治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宗教常常被统治阶层用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宗教也常常被反抗者用来作为反抗压迫的工具。 现在在许多 国家 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中世纪 的 欧洲 和 中东 许多国家盛行政教合一制度,国家政权与宗教合而为一,宗教首领就是国家首脑,直接掌握国家政权;宗教成为国教,教规就是国法,公民必须信奉和遵守,公民没有信仰宗教与否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 的观点认为,当社会发展到 共产主义 ,宗教将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