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哲学理论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达标考评体系构建策略

2015-07-22 10: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我国,职业教育不仅受到行政部门,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但职业教育却一直是社会发展的“短板”。众所周知,德国和日本两个后发的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给予了足够重视,并形成自身特色。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解放后的恢复、文革的破坏、改革开放后的调整和发展,但发展仍受到制约。主要体现在:教育行政部门热衷发展研究性大学和普通高校,求学者的固有观念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现有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沿用以前重理论轻实践模式,导致学生宁愿报考重理论教育的高校。
  国内对于职业教育的研究内容广泛。在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孟广平提出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原则,黄亚妮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实施方案。王炎斌(2010)、贺修炎(2008)、李向红和李向锋(2009)、张苗荧(2009)、张英杰和徐涵(2010)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方面有丙兴宝的“城乡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支持作用”,刘春生等提出了以地市为中心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思路,阐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运行机理方面,刘华等论述了在产学合作的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方面,郝继明强调职业教育的经济贡献,着重改革管理体制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上文献给我们制定考评体系的原则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了推动安徽省的职业教育发展,本文拟从安徽职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探索新政策的思路。
  职业教育大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自安徽省提出职业教育大省建设以来,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职业教育规模逐年扩大,教育教学改革得到深化,贫困生资助体系日益完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职业教育大省的内涵模糊。关于职业教育大省的内涵,目前并无明确统一的界定。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大省包含全民的职业教育对象、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较大的职业教育规模、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强健的办学基础能力。另外从职业教育大省的外延看将是相对和动态的,与省际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对应的。由于理论内涵及其外延界定上的模糊认识,影响了推进职业教育大省建设的实际工作。[1]
  (二)政策落实存在不到位现象。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了不少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内容涉及财政经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基建投资、建设用地、税收优惠、信用担保、资源整合等诸多方面。但有的地方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比如,按规定各市、县(区)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教的比例不低于30%,一些市县并未达到这一比例;国家规定农村中职学生每年享受1500元的资助政策也未能彻底落实。[2]
   (三)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大。一些贫困市县由于财政困难,职业教育的配套资金不能足额拨付,导致职业院校办学资金紧张,甚至限制当地的初高中毕业生去外地职业院校就读,靠这些生源的学费收入勉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从全省看,2012年,中职学校生均仪器设备总值、生均图书册数分别为2833.72元、26.4册,离职教大省建设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3]
   (四)院校招生困难。大多数职业院校都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念上的偏差。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很多人轻视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出来后没前途,所以很多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职业院校就读。二是就业门槛低。一些企业的岗位要求低,没经过职业院校技能培训的人就能找到工作。很多农村的孩子高中没考上大学,不是选择去职业院校学门技能,而是直接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初高中没毕业就打工去了。三是办学条件差。省内不少职业院校由于资金短缺,教学设施陈旧,无法满足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四是专业设置不合理。部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没有及时调整专业方向。[4]
  (五)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明显,专业课教师比例较小,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明显偏少,结果是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有的民办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少,对兼职教师的依赖性强,而兼职教师多来自高校的在读研究生、实习教师,这些兼职教师由于流动性大,大多数人的教学责任意识差,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综上,必须要加强考评,强化政府、职业院校的责任意识,促进安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顺利推进。[5]
  
  二、职业教育考评原则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国务院2014年2月26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安徽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应参考以下四个原则:
  (一)国家统一要求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既要遵循国家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发展和考评的相关要求,又要立足安徽职业教育实践的实际,通过考评彰显当地职业教育的特色。地方教育机构应遵循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主题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激励不同所有制企业和民办培训机构,形成不同层次的多元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社会对职业的不同需求。在强调目标的统一上,更强调地方特色。
  (二)市对县考评和省对市考评相结合。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中的目标和任务在16个市之间进行合理分解,各市再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所辖的县(区)。16个市先以县(区)为主体考评验收,省再以市为主体进行考评,督促和确保安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目标实现。
  (三)政府考评和职业院校考评相结合。既要考评政府 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政策支持有没有落实到位;又要加强对职业院校的考评,规范和促进职业院校发展。根据办学主体和行业特点的不同,建立不同的考评标准,符合办学目标即为达标。对公办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更要加强办学效果的考评。
  (四)考评和引导相结合。要通过职业教育考评,发现或发掘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创新之处、特色亮点,并加以推广;找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市县和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重在建设的目的。[6]
  
  三、职业教育大省考评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借鉴省内外职业教育考评体系的研究成果,把安徽职业教育大省达标考评指标分为六大类,即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职教规模、社会贡献,根据六大类情况选取关键性的65个具体指标作为二级指标。为鼓励、表彰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突出业绩,指标体系的最后面设立了附加项。
  (一)经费投入类。职业教育是一种需要高投入保障的教育类型,教学过程需要大量先进、完备、仿真的设备设施,以及配套的实习实训场所,经费投入是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安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的前提和保证。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政府拨款是职业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说,各级政府每年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至少应与当年在校生规模保持同步增长,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则职业教育拨款的增长应略高于当年在校生规模的增长,才能保证职业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我省的投入还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要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学校、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渠道经费投入的机制。经费投入类指标包括省财政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数量、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数量、省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占财政扶贫资金的比例、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城市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设立标准、县级政府成人教育费用设立标准、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来源和标准、职业院校事业性收入用于院校建设的比例等8个指标。[7]
  (二)政策支持类。政府的政策支持对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提出了很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增加社会投入职业教育的热情。政策支持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政策支持类指标包括地方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公办职业院校经费拨付方式、职业院校新校区建设或原校区扩建受到重视、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税费减免、民办职业院校的扶持程度、对职业院校捐赠人的税收优惠等7个指标。[8]
  (三)办学条件类。良好的办学条件是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办学条件类指标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建筑面积、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仪器设备总值、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图书册数、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县级职教中心数量、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数量、技师学院数量等24个指标。
  (四)师资队伍类。职业教育能否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类指标包括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比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重点培训专业教师人数、中等职业教育省级专业带头人人数、中等职业教育教坛之星人数、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校长人数、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名师人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人数、高等职业教育教坛新秀人数等11个指标。
  (五)职教规模类。只有不断扩大职教规模,才能将安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快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进程。职教规模类指标包括城市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人数、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人数、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全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全省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人数、全省就业再就业及创业培训人数等11个指标[9]。
  (六)社会贡献类。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安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的目的,社会贡献也是检验职业教育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社会贡献类指标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输送技能型人才数量等4个指标。
  
  四、职业教育考评程序
  建议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考评小组,根据《安徽职业教育大省考评指标体系》,开始对安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达标情况进行考评。考评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各县(市、区)政府考评小组先对本县(市、区)的职业教育达标情况进行考评,自查自评后,县(市、区)政府考评小组向上级市政府考评小组提出考评申请报告;接着,各市政府考评小组对所辖的县(市、区)职业教育达标情况进行考评,自查自评后,市政府考评小组向省政府考评小组提出考评验收申请;最后省政府考评小组对各市的职业教育达标情况进行考评。省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比如省财政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数量、省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占财政扶贫资金的比例,由省政府考评小组直接对省直相关部门(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进行考评。
 这样一来,省政府考评小组对全省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便于考评,这里对《安徽职业教育大省考评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量化(给分)。先根据指标的重要性,量化一级指标,6个一级指标的分值总和为150分,每个一级指标分值占总分(150分)的比重,即为该指标的权重;再根据指标的重要性,量化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分值占相应一级指标分值的比重,即为该指标的权重。需要说明的是,权重的赋予尽管依据指标 的重要性,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见表1)
  省政府考评小组可结合全省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量化后的《安徽职业教育大省考评指标体系》、考评要求,考评职业教育大省建设是否达标。考评从二级指标开始,算出每个二级指标的得分(计算方法见表下方评分说明),接着二级指标得分相加算出相应一级指标的得分,最后6个一级指标得分之和,加上附加得分,算出总分。总分大于或等于150分,表明安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达标了;总分低于150分,表明安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没有达标[10]。
  五、职业教育大省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要发展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人才,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对超额完成分解到自己任务的市、县和职业院校,要进行表彰;对没有完成分解到自己任务的市、县和职业院校,要采取严厉措施,促其尽快完成任务。可设立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对职业教育达标考评取得“优秀”等级的市县,授予“安徽职业教育大省达标考评先进市”或“安徽职业教育大省达标考评先进县”称号,并予以奖励。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从国家和省的相关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以安排项目为主的形式对获奖市、县给予奖励;安排国家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时,对获奖市、县优先给予支持。对职业教育达标考评“不合格”的市县,省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限期整改,重新考评验收。
  对评为“不合格”的职业院校,省教育厅通
  过限制招生规模、暂停教学建设项目申报等措
  
  表1《安徽职教大省考评指标体系》指标量化及评分说明(150分)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
  经
  费
  投
  入
  (30分)
  
  
  
  3.
  办
  学
  条
  件
  (50分)
  
  
  1.1省财政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数量(4分)
  1.2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数量(8分)
  1.3省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占财政扶贫资金的比例(2分)
  1.4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2分)
  1.5城市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设立标准(4分)
  1.6县级政府成人教育费用设立标准(4分)
  1.7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来源和标准(2分)
  1.8职业院校事业性收入用于院校建设的比例(4分)
  
  3.1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占地面积(2分)
  3.2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建筑面积(3分)
  3.3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仪器设备总值(3分)
  3.4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图书册数(2分)
  3.5 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分)
  3.6 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分)
  3.7 县级职教中心数量(3分)
  3.8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数量(2分)
  3.9 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数量(2分)
  3.10 技师学院数量(2分)
  3.11 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数量(1分)
  3.12 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点数量(2分)
  3.13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点数量(2分)
  3.14 技师教育重点专业点数量(2分)
  3.15 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数量(1分)
  3.16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数量(1分)
  3.17 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实训基地数量(3分)
  3.18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实训基地数量(3分)
  3.19 技师教育重点实训基地数量(3分)
  3.20 紧缺专业中职师资培养基地数量(3分)
  3.21 省级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数量(3分)
  3.22 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数量(1分)
  3.23 区域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示范基地数量(1分)
  3.24 职业教育园区数量(1分)
  
  
  
  2.
  政
  策
  支
  持
  (8分)
  4.
  师
  
  队
  伍
  (22分)
  
  
  5.
  职
  教
  规
  模
  (20分)
  
  
  
  6.社会贡献(20分)
  
  2.1 地方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分)
  2.2 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1分)
  2.3公办职业院校经费拨付方式(1分)
  2.4 重视职业院校新校区建设或原校区扩建(1分)
  2.5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税费减免(1分)
  2.6民办职业院校的扶持程度(1分)
  2.7对职业院校捐赠人的税收优惠(1分)
  
  4.1 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2分)
  4.2 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2分)
  4.3 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比例(2分)
  4.4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4分)
  4.5 重点培训专业教师人数(4分)
  4.6 中等职业教育省级专业带头人人数(2分)
  4.7 中等职业教育教坛之星人数(1分)
  4.8 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校长人数(1分)
  4.9 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名师人数(1分)
  4.10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人数(2分)
  4.11 高等职业教育教坛新秀人数(1分)
  
  5.1 城市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2分)
  5.2 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2分)
  5.3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人数(3分)
  5.4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2分)
  5.5 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2分)
  5.6 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人数(3分)
  5.7 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2分)
  5.8 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1分)
  5.9全省农村实用技 术培训人数(1分)
  5.10 全省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人数(1分)
  5.11全省就业再就业及创业培训人数(1分)
  
  6.1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6分)
  6.2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6分)
  6.3 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3分)
  6.4 输送技能型人才数量(5分)
  
  
  附加项
  
  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情况:获奖加10分
  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情况: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0分、8分、6分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情况:特、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0分、8分、6分、4分
  
  评分说明:1.1不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得4分,低于酌情减分;1.2不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得8分,低于酌情减分;其余达到要求得满分,低于酌情减分;附加项加分情况在表中说明。
 参阅《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攻坚评估验收标准》等。
  
  施,督促其根据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整改后接受复评;复评仍“不合格”的,采取暂缓安排招生计划、取消教学建设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促进其尽快达标。
  (二)强化职业教育政策支持和督导评估
  对被评为“优秀”的职业院校,授予“安徽职业教育大省达标考评先进学校”称号,省政府要给予专项奖励,并在省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运行经费拨付、教学建设项目评审、招生信息发布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资助政策,积极推行直补个人的资助办法。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加强省、市、县三级督导,各县(市、区)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具体机构、具体部门,责任到人,并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督察机构,监督检查全县(市、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各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要经常对所辖县(市、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监督引导。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要加强对全省职业教育的巡视检查,重点是各级政府和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和投向情况,以及政策落实情况,存在问题的,要追究责任。
  (三)强化职业院校的发展意识,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建设的好坏关乎安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的成败。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年度自评工作,自我加压,加快发展。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为成员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要求和职业院校考评指标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考评体系或高等职业院校考评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自评方案。对照标准,认真对教学管理、教学保障、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估,形成自评报告。通过自评,总结成绩,找出学校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四)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切实解决招生难问题
  解决安徽职业院校的招生难问题,除了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适当提高一些岗位的准入门槛外,要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让学生通过职业教育也能获得“高学历”。
  首先,逐步推进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贯通,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入高职的比例,以吸引更多学生选择中等职业教育。江苏省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起开始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校和技师学院学习的制度;正在酝酿放开省内高职院校的高考招生方式,高三毕业生不必参加高考,通过相关高职院校的考核即可直接注册入学。其次,安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升本指标较少,要扩大专升本的招生比例和规模。最后,在一些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试点,逐渐打通职业教育学生的“向上”学历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五)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安徽职业教育存在区域间、区域内和学校间的非均衡,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市县经济基础和财政收入较弱,贫困人口面积较大,投入职业教育的经费较少。
  促进安徽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平均发展,而是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扶持薄弱地区的职业教育。建议设立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欠发达市、县的投入力度;经济条件好的市也要设立市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市内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加快缩小区域间、区域内的不平衡现象。对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拨款进行改革,根据在校人数评价成本拨付资金,逐渐形成能够与培养成本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缩小地区的经费投入差异。积极开展好对口支援工作,主要是省属本科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对口支援薄弱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支援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职业院校对口支援农村职业院校;鼓励重点职业院校与县、镇(乡)、农村的职业院校实行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促进职业院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等方面逐步走向均衡。
  (六)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和企业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教师培训培养提供平台。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去高校和企业深造、培训,学习期间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保持不变。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暑寒假对教师进行新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难题。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
  (七)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专家考评
  在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到政策对话、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活动中来,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理念、体系、制度、标准和机制,健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软环境;也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家队伍,为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给予有力支撑。
  为促进职业教育正规化、规范化发展,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要经常组织专家对职业院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考评,可采取抽查的方式。专家组的现场考察评估,以深度访谈为主要形式,围绕《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的要求,与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广泛接触,辅之以察看学校的办学条件,听教师讲课等其他形式获取被评学校的相关信息。专家组成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校进行客观评估,在各位专家考评情况汇总的基础上,形成专家组对学校的评估结论。同时也通过专家组与被评学校的共同研讨,分析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找出破解办法[11]。
  (本文部分文字由课题组成员许跃辉教授、秦柳助理研究员等整理,课题组其他成员董楠、洪二丽、欧树同也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真.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3-15.
  [3]陈汇.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2-75.
  [4]田芳.国外高职教育学习评价方法的启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102-103.
  [5]张祥明,林鹏.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现状评价[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4):41-47.
  [6]邹连.以生产力布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经营与管理,2010,(11):8-10.
  [7]朱启臻.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8]任积丽.中加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23-24.
  [9]李月云,王德玉.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的探索[J].江淮论坛, 2013,(1):62-65.
  [10]计国菊,王章豹.社会问责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及其改进策略[J]. 江淮论坛, 2013,(1):184-18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