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头条 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评判及其价值取向特点

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评判及其价值取向特点

中西文化取向之争一直是困扰近代思想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的显象问题。自19世纪末西力东渐,中国知识界就中西文化取向(包括融合与创新)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长期给不出一个确切的。

2015-05-11 14:34
头条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

一、当代中国主要社会阶层矛盾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多元化划分标准,主要分为7个阶层,分别是: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管理者阶层、军人阶层、私有私营者阶

2015-05-05 15:20
头条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

摘要:文史哲的目的在于能够探索宇宙中人性的奥妙以及感化人心、提升人的仁慈情感。而文史哲的会通,即是指在文学艺术对世间情怀的表达、史学对时光的延伸探索、哲学对宇宙万态的揭示之间融会贯通,形成知识共享。文史哲的会通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一个动态过程,它能引发出思考者对人世间的情感、善恶及各种事物的思考、探究,也能促进人类对人文

2023-12-07 20:31

中国哲学中本体、知识和价值的整体论诠释

摘要:中国哲学中持有一个关于价值、知识和本体相统一的整体论观点,这一整体论,一方面体现于个人、社会以及宇宙间的相互依赖,另一方面体现于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论之间的统一。但这种整体论并没有排斥对于世界的实在性理解,因为可以通过世界中所包含的关系性质(外在性质)来说明一些抽象范畴何以在语义上是实在的。此外,中国哲学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能够

2023-12-12 05:20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六书纪贞元,三史释今古”哲学体系中的“三史”之一。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1]在阅读冯先生介绍道家代表人物庄

2023-12-12 03:12

中国哲学与更宽泛的哲学话语:西方一般性哲学学术期刊对中国哲学文章的收录

摘要:在西方,大量刊载亚洲哲学研究论文的一般性哲学学术刊物十分罕见。近年来,虽然研究儒家和佛教的学术文章在刊载数量上有了显著增加,但研究亚洲哲学的文章在西方一般性学术期刊上的刊载数量依然不景气。造成亚洲哲学研究论文在西方期刊中低发表率的原因之一,是合格且合适的评阅人少之又少。很明显,当下把亚洲哲学排除在更广泛对话之外的做法,会让哲学研

2023-12-12 02:40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理论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023-12-12 01:51

推荐优秀的李小龙哲学论文范例分享(共3篇)

第1篇:李小龙不谈功夫谈哲学 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龙在华盛顿大学主修的专业是哲学。他是苏格拉底、笛卡尔的追随者,深谙东方道家思想的精髓。在他看来,越接近功夫的真谛,冗余的表达就越少。 功夫之所以如此特别,正是因为它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它仅仅只是靠最少的招式和力量来直接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功夫看重平凡中的奇迹,而这个观念是与日俱消,而非与日俱增

2023-12-12 01:36

中国哲学的整全品质

中国有没有哲学?这是中国哲学及哲学史的元问题。黑格尔直言中国没有哲学,因为中文并不是一种适合思辨的语言:“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哲学”一词作为日本翻译的西方名词也传至中国,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相荡相

2023-12-12 01:07

生活美学家贾母

今天接着写贾母,贾母作为一位资深贵族妇女,也是一位生活美学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她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品位十分高雅,既有条件讲究,也会讲究,是一个用心品味生活之美的人,堪称生活美学家。从这方面看,她之所以喜欢林黛玉,不仅因为黛玉是她的外孙女,对贾家有经济贡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们都是文艺女青年,贾母欣赏林黛玉的文艺调调,因为这十

2023-12-11 23:30

意哲学与当代作为比较哲学的中国哲学

摘要:中国哲学从学科建立伊始就是比较哲学,所以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不可能离开比较哲学的视域和方法。当代中国哲学家们想要取得哲学性的突破,关键在于抓住“中国哲学意识”,即中国哲学当中带有原发意味的问题,如较多学者认可“生”是“中国哲学意识”的大本大源,而“生生”或“生活”是当代儒家哲学理论新发展的根源。当代致力于建构新哲学思想的哲学家们,

2023-12-11 22:18

中国哲学关于人的自由问题的研究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关系的不发达,人们主要把精力投入到生存需要中,人对社会的依赖为人的生活套上了枷锁,限制了自由的发展,自由仅仅只存在少数剥削阶级的手中。中国传统的自由精神和传统的思想文化紧密相连,其实质是关于人的学问,表现为重视研究人的本质、人性、人的价值和理想以及人的生死自由等。黄玉顺教授概括为:儒家“入世的自

2023-12-11 21:48

论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中的“孟荀之辩”

摘要:劳思光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著有《新编中国哲学史》,其中的“孟荀之辩”颇具特色。他认为孟学是儒学正宗,荀学是儒学发展的“歧途”亦即异端,具有明显的尊孟贬荀的倾向。劳思光的尊孟贬荀根源于他主体性的理论设准,以心性学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质,对非心性学的哲学颇有微词。事实上,孟学和荀学各有特色,应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但从中

2023-12-11 17:14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