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宗教论文

试析制约印军发展的宗教因素

2023-12-09 19: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印度作为一个多人口、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社会成分较为复杂。尤其是宗教问题一直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军队发展方面,印当局十分重视发挥宗教对军队的积极作用,从而加强官兵精神培育;但其有史以来的宗教矛盾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习俗等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军队内部的团结、动摇官兵战斗意志、制约部队作战行动。


  关键词:印度军队;宗教因素;制约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不断增长,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一支不可无视的力量,一直活跃在世界舞台中央。特别是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我国周边的安全战略态势。同事作为一个宗教大国,印度十分重视宗教因素在军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印度宗教基本情况


  印度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号称“人种和宗教博物馆”,是一个标准的宗教国家。国民视宗教如生命,从婚丧嫁娶到生老病死,无不与宗教紧密联系。但有史以来,由于宗教之间观念等差异,各教派思想交锋甚至局部冲突从未间断。如印度教同伊斯兰教的矛盾、印度教同锡克教的冲突等,错综复杂,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军队方面,要求新入伍的战士必须是一名教徒,并认为只有对自己宗教信仰的忠诚,才有对国家的忠诚。因此在印军中下至普通一兵上至将军基本都是宗教徒。为适应这一现实环境需要,印度一直奉行世俗化的宗教政策,主张各民族、宗教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包容,鼓励各种宗教共同发展。印当局也十分重视发挥宗教在军队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如在军队内部建立各级宗教组织、利用宗教“善恶因果”“五戒”等思想约束官兵行为,以及通过对“为神而战”的观念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等。


  二、宗教对印军发展的制约


  (一)影响军队内部团结


  部队编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一个国家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早在英国殖民时期,英殖民政府为有效提高对军队的控制,防止印军士兵串联发动兵变,提出了“分而治之”的方针。其原则就是根据士兵民族、宗教等特点,集中组建同一民族的联队,并由总督授予联队旗帜,增强联队荣誉感以提升战斗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其难以形成合力来挑战英印政府的殖民统治。印度独立之初,为消除宗教、种姓以及民族等之间的矛盾,在殖民政府“分而治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全民族混合编成的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实践,该模式的缺点逐渐暴露。一方面,狭隘的宗教观念和尖锐的民族矛盾损害着部队内部的团结互助。更有甚者会因争功委过而影响军队内部稳定和各项作战任务的完成。如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西线印军主力第一一四旅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地域的部队组成,具有两个国籍(印度、尼泊尔)、三种宗教(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四个民族(印度斯坦族、锡克族、拉达克族、廓尔喀族)、五种语言(印度语、锡克语、拉达克语、廓尔喀语、英语)等特点,由于民族、语言、宗教、地域和习惯不同,该旅具有强烈的地域观念和浓厚的民族宗教等封建思想色彩,平时彼此歧视、隔阂较深、互不信任、各存戒心,战时各自为战,互不支持,[]从而导致溃败。另一方面,在国内宗教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军队矛盾也会随之加深,从而严重威胁军队的团结统一。1984年9月印度“血洗金庙”期间,就曾引发锡克族部队集体哗变的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最终导致了两名锡克教卫兵开枪打死了自己日夜保卫的总理英迪拉·甘地。


  (二)动摇官兵战斗意志


  尽管印军一直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寄希望于通过宗教来实现对官兵的精神控制,从而达到培育战斗精神、增强战斗力的积极目的,但宗教的制约因素也较大程度的影响了战斗意志。首先,占大多数的印度教中强烈的轮回转世色彩,使很多印度人只会努力做可控的事物,认为不可控的则任其自然,一般不会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缺乏打硬仗的亮剑精神。印军在历次战争中一旦看到势头不对,战斗意志迅速崩溃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是1962年中印边境作战中,印军一泻千里、兵败山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在种姓制度方面,虽然种姓制度废除已久,但其在印军中仍有较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区别于军衔制度以外的层级关系。“低种姓”的士兵在军中地位低下,被侮辱、体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且会受到军官以及“高种姓”士兵的歧视,致使其相互之间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第三,在宗教教义方面。大部分宗教都提倡“非暴力”、“不杀生”,这与军队作为国家暴力集团的目的相违背。作为军队为达到军事目的,不可避免的要使用暴力。战争年代奋勇杀敌、流血牺牲都再正常不过。而宗教教义又要求非暴力,在这战争中容易动摇官兵的思想,影响战争结局,印度著名史诗《摩柯婆罗多》中就收录了关于阿朱那王子与主神黑天的经典对话,在俱卢之野战争前,阿朱那为杀戮感到难过而困惑决定不再战斗,而黑天以作为战士有义务通过战争获得达摩来教育阿朱那拿起屠刀继续杀戮。这个场景,生动地描写了武士面对非暴力的教义和暴力的职责之间矛盾的心理过程。


  (三)制约部队作战行动


  军队应当是高度紧张、高效的集体,但印度部分宗教习俗却影响了军队的作战行为。首先,在民族着装方面。从印军的历次阅兵中不难发现,印军的服装保留了大量的民族元素,如以能征善战而闻名的锡克教士兵,仍坚持蓄发、蓄胡并戴头巾等习俗,且戴头巾的步骤较为复杂。这不论是对于战备训练还是行军打仗,都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从冷兵器战争时代开始,头盔就是一种重要的头部防护工具,锡克教官兵因坚持戴头巾不戴头盔,头部缺少必要的保护,作战训练中易受损伤。而对蓄发的坚持,使得头部负伤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伤口的包扎和处理。其次,在饮食习惯方面。由于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吃牛肉,而印度教徒却视牛为神的化身不吃牛肉。习俗的差异在无形中增加了两教派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战时緊急情况下的炊事保障带来了难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