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试析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2015-07-09 09: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滞后、政策法规的支持力度不够、产权关系不明晰且经营范围偏小、经营方式单一且经营资金不足、缺乏经营人才而管理水平偏低等制约因素;本文在拓宽思路,转变观念,发挥高校无形资产的优势,拓展经营项目,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对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产业化 制约 发展对策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部门的总和。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其适应市场经济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其自身的产业化。学校应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优势,开发、兴办体育产业,满足师生和周边居民体育健身的迫切需求,并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1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思想观念滞后欠缺与市场接轨
  由于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还未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很多高校对体育产业化意义的认识不足,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没有主动发挥高校的资金、人才优势,积极涉足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产品的经营开发等行业。而在西方国家,高校运动队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其产品涉及领域十分广阔,从服装、鞋帽到学习用品、旅游纪念品等,以高水平运动队为龙头带动着整个学校的体育产业发展。
  1.2 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如俱乐部法人资格、经理人资格的确认,教练员、运动员的职业化,运动员转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等。WWw.133229.cOm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竞赛产业的形成与规模化也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化的排头兵,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作已初见成效。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限制了体育教育业的繁荣与发展。
  1.3 产权关系不明晰经营范围偏小
  就高校体育产业而言,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主管部门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二者关系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高校体育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任和权利不清且利益分配不合理,缺乏相应激励机制,经营管理的科学性较低,致使经营管理效率低下,资源闲置和浪费程度较高,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的产业化发展。
  1.4 经营方式单一经营资金不足
  目前,就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总体来说,经营内容和项目比较单一。高校体育产业化主要是发挥高校体育人才和场馆设施的优势,其经营项目仅仅停留在体育场馆的租赁、承办和组织各类体育健身培训,以及体育用品、设备、器材的销售与经营。另外,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由于高校体育本身具有特殊性,其经费来源主要靠上级部门的计划拨款,这些款项主要用于教学与训练、科研和教学设备、器材的购置等,能用于体育产业的经费是相当有限的,特别是流动资金明显不足,尚不能成为高校体育产业的一条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
  1.5 缺乏经营人才管理水平偏低
  体育产业在我国尚属新兴“生命产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专门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的专门人才的院校。使得高校市场经营管理出现了对市场分析研究不够,缺乏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经营决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较差,市场分析竞争力差;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效益不高;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不能有效地开拓和适应市场等等。这些都是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2.1 拓宽思路,转变观念
  高校体育场馆要迈出狭小的天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必须拓宽思路,转变观念。在功能上,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在运行机制上,从以管理为主向以经营为主转变。体育场馆应以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积极开拓社会体育消费市场。城市居民目前娱乐消遣等消费已开始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为此,体育场馆应拓宽思路,积极培育健身娱乐市场,以满足消费者对体育健身娱乐不同层次的需求。
  2.2 发挥高校无形资产的优势,拓展经营项目
  高校拥有一批学历高、业务能力强、懂体育技术理论、熟悉训练竞赛业务的各专业师资队伍,他们是体育方面有名的专家、教授等,在社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和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有偿训练及娱乐体育等具有明显优势,是有很大潜力的体育无形资产。
  在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开发中,必须充分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高校专业人才多,学科面广的优势。多与社会各体育界的联系,不断更新知识观念,为更好地开发经营项目、培养市场服务。
  2.3 高校体育场馆应建立综合性的体育服务中心
  体育活动、健身指导、生理生化康复中心、诊断预测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集体育、健身、诊断、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服务场所。人们来高校体育场馆有娱乐、锻炼、休息等场所,享受各种各样的优质服务,这样就能把高校潜在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从增强个人素质的高度出发,高校体育馆更应主动承担责任,义不容辞地为全民健身计划服务。
  2.4 改革管理体制,实现多种管理模式并存
  根据高校体育场馆的不同特点和经营管理的现状,应加大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现多种管理模式的并存。对于小型的公共体育场馆,可以委托社区管理。对于大型体育场馆,应采用市场运行机制,尝试实行公司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运作;对于一些训练基地性质的场馆可以委托给运动队(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经营运作。 2.5 加强对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体育市场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解决体育市场人才资源短缺和提高体育产业运作人员的素质是体育市场向成熟发展的关键。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必须具有能够为体育市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高校应充分利用综合院校体育、经管、中文和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师资力量,开设新兴的体育广告、体育新闻、体育管理等专业,培养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使他们掌握现代体育管理和体育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能按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办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而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特别是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铁民.高校体育产业化理论内涵及发展趋势研究[j].山 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 张永保.高校体育社会服务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 (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