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宗教论文

《怀疑》:一场宗教“世俗化改革”的“新旧之争”

2016-12-20 10: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怀疑》是尚利关于神父是否虐童的一部戏剧。面对阿洛西斯修女的怀疑,神父弗林极力保护各方。他体现了基督的仁爱精神同时也是宗教亲民政策的拥护者和实践者,这使他成为教会改革时代魅力人物的象征。他与修女的冲突实则是一场宗教世俗化改革新旧之争

 

  《怀疑》这部戏剧始于修女对弗林利用酒借机引诱具有同性恋倾向的12岁黑人小男孩唐纳的怀疑n面对修女的怀疑,弗林说出了这样的真相:唐纳在担任圣坛侍童时偷喝了祭酒被马克金先生发现,而后被神父叫到寓所询问他原因,并答应若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件事,他将继续担任圣坛侍童。因为唐纳是黑人孩子,他的肤色使得他在这所学校形影单只,之前在别的学校就常遭其他孩子的凌辱殴打。因为他是同性恋,他父亲厌恶他还经常殴打他,他是一个极度缺爱、敏感又脆弱的孩子。神父一直保护他,平等地对待他。这表明他坚定地拥护宗教亲民化的政策并是一位积极的实践者:我想起了第二届世界基督教大会的一条口号,那就是教会需要一张更亲切的面容。要反映当地的社区特征。他就是以一种亲和的面容给予孩子们所需要的温暖。同时,他也遵从上帝的旨意辨识地接受新生的一切,因为他是学校里唯一的黑人孩子。这的确影响了我对此事的看法。对于他不再参加弥撒仪式,人们会有议论的。这是个公共事务。教区的人们会在信仰上认同某些愚昧的观念。可见他没有种族歧视的观念,同时也为了避免引发涉嫌种族歧视的舆论而对黑人多了一份关心。因为唐纳偷喝圣酒,根据规定必须取消他圣坛侍童的身份,但仁爱的神父选择守住这个秘密,继续让他担任,因为他知道圣坛侍童的身份对于重塑一个黑人孩子的信心有多重要!在这一点上,他比忠诚的阿洛西斯修女更接近于这个基督教精神的核心。为了体现基督之爱,不得不远离宗教的方式与原则,而接受和贴近世俗的生活,这也许是始终困扰教会的一个难题。

 

  当修女表明她要追查到底时,作为神父的他完全有权力结束这场战争也有能力在这场战争中取胜,但他却没有那么做。因为他知道她的做法会带来的后果:她会失去校长的职位,而詹姆斯修女也有可能不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唐纳极有可能没办法顺利毕业,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他的前途,更会使他的母亲失望也会加剧他父亲对他的憎恶,这些都会把本来拥有大好前程的孩子推向深渊。所以,他才会问修女:你能否以上帝之爱行事?”请求她试着以爱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不要扩大这件事的影响。他宁愿委屈自己:我感到我的名誉遭到损害而自己没有过错。但是我极不愿意采取必要的手段来修复它,因为那可能得不偿失。这令人伤心。但修女还是赶走了神父。然而又有谁能肯定,离去的不是一颗由于猜忌而受到严重伤害的心呢?“弗林的退避策略兴许是出于善意,他也许是为了息事宁人、减少舆论、避免事态复杂化。他以离开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修女的不满,因为她在阻碍学校、教区和教育的进步和教会的人道,弗林成为了教会改革时代魅力人物的象征。

 

  尚利将这部戏剧的大背景定在1964年: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黑人民权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第二届梵蒂冈会议也主张对宗教进行自由、亲民的改革。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年代。同时,人们正经历着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的震惊;全面爆发的越战又加剧了美国民众的恐慌。这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动荡的时代。宗教、政治、社会、审美等领域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冲击着人们的心灵,造成精神领域普遍的不安和怀疑。当时的人们很迷茫,因为传统信仰不断地受到冲击,而新的信仰还没有完全建立,于是教会成了人们的心灵栖息地。而在教会内部,神父、修女也处在了空前的迷茫中。一方是极力拥护教会改革的弗林神父。这位充满仁爱、对孩子们亲切友好的神父喜欢用圆珠笔,喝茶加三块糖,欣赏世俗歌曲,他还教学生打篮球,请他们喝饮料、吃饼干。他的这些行为与传统的宗教行为格格不入,但却迎合了教会亲民性改革的举措。而另一位则是仍坚守传统宗教信仰的修女。这位修女顽固、内敛;反对学生使用圆珠笔;也不用糖;她中规中矩,始终恪守传统的宗教教义。弗林与修女的尖锐冲突归根到底是一场宗教世俗化改革新旧之争。约翰-保罗教皇二世去世于《怀疑》在百老汇首演的两天之后,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悼念这位在宗教改革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教皇。弗林神父最后的高升也表明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物的客观规律,显示了作者对宗教人性化、世俗化改革的支持。这也是作者向宗教改革的先行者的致敬之作。

 

  作者:许梦 来源:青年时代 2016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