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托尼·莫里森小说主题的原型运用</sup>_发表

2015-11-19 10: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善于将现实主义和神话原型结合在一起。
论文关键词:莫里森,原型,追寻原型

  前言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善于将现实主义和神话原型结合在一起,来表现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莫里森稔熟圣经和希腊神话,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常常包含着神话原型因素。书中人物的故事和命运蕴含了丰富的神话原型因素①。在创作中莫里森借鉴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神话-原型来刻画人物和烘托主题。
  飞翔的主题
  在莫里森小说里,作家把在种族歧视和主流文化浸淫下的美国黑人向往自由生活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飞的渴望和追逐。在她的早期小说《秀拉》里,莫里森塑造了埃贾克斯对飞的渴望。埃贾克斯喜欢飞机,常想到飞机,飞行员之类的事情。他常常路途迢迢地赶往大城市,不是去寻欢作乐,而是去飞机场旁边去看飞机。当他和秀拉在一起感到受约束时,他到外地去看飞机。埃贾克斯不象内儿的丈夫裘德只能通过黑人女性来完善和填充自己,在《秀拉》中他因与飞行有关而使他有了不同于小说其它男性的优势而获得了同样追求自由自我的秀拉的欣赏和爱戴②。
  在《所罗门之歌》里,莫里森开篇就写到史密斯从仁慈医院跃下前在门上的遗言:“我将用我自己的翅膀飞去。请原谅我。 我爱你们。”史密斯是“七日团”的成员,渴望“另一个彼岸”,但这个彼岸让他感到责任之难以承。他是黑人的后代,他能找到的出路是“飞”发表论文,而他的飞翔只是一种疲惫的妥协。
  尽管如此,史密斯的飞翔依然留下了痕迹。主人公奶人的寻根之飞翔则是黑人对“渴望另一个彼岸”所做的积极的抵抗。奶人从小生活在父亲贪婪,母亲懦弱的家庭环境下,受朋友吉他的激进思想影响,在姑妈比拉多的独立自主,自信智慧的性格影响下,奶人踏上去黑人故乡的寻根之旅。 莫里斯在描写奶人飞翔时,把他置身在与好朋友吉他的冲突之中。他的飞翔是他历经苦难后精神的飞升。奶人的飞翔“没有擦去眼泪,也没有深呼吸,甚至没有曲膝”。他“一跃而起,象明亮的闪电”⑸p341)。 正如许多评论家所言,奶人的飞翔是胜利,是一种精神的觉醒⑹ 在他飞跃的那一刻他最终拥有了他祖先的文化遗产,并且赋予它新的含义。他的一跃把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起,把自由定义为一种复杂的联系。
  在莫里森小说中无不表达了黑人飞翔的主题。正如莫里森所说“会飞翔的黑人,那永远是我生活的民间传说的一部分;他到处存在——人们谈论它,它存在于黑人的圣歌和福音音乐中。会飞是黑人的传统。黑人们的飞翔情结符合并很好地表达了恪守民族文化传统的非裔美国人的自然观。莫里森戏剧性地处理奶人最后的命运:面对已经反目了的朋友吉他的枪口,奶人选择了象他祖父一样飞翔去抗争,去突破,去打破周围的平静,去提升自己人格的价值。他成了新一代的黑飞人,接近精神上的成年。飞翔暗示一种精神通道,是精神上的胜利,是一种与自由相联系的象征。莫里森用这一象征表达她对黑人文化和身份重建的希望和愿望⑦。
  追寻的主题
  古希腊荷马史诗记载了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取得了丰功伟绩。在返乡途中,在海上漂流十几年才回到家乡。尤利西斯的故事在文学创作中反复出现,已经积淀成为了文学中男人离家的经典原型,这一典型母题在许多作家笔下已经演变为对灵魂归宿或真理真谛探求的追寻原型。在莫里森小说如《所罗门之歌》,《秀拉》里都可以看到尤利西斯的影子
  在《所罗门之歌》里,莫里森以尤利西斯为原型,塑造了奶人成长的人生经历。“奶人”“从出生时的自私,但“奶娃”多次经历了肉体和精神上的考验,获得了一次次洗礼和新生。南方之行重新塑造了“奶娃”,他寻到了比金子更宝贵的东西一戴德家族的渊源,知道了自己是会飞的所罗门的后代发表论文,找到了和自己民族文化相联系的精神纽带,觉得生命有了意义。
  在秀拉中莫里森借用了尤利西斯的故事来体现秀拉的追寻之旅,从而展示现代黑人女性寻找自我, 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所面临的艰辛和痛苦;但同时莫里森消解了男人离家的母题和尤利西斯的英雄形象。在志同道合的朋友内儿选择了和其他黑人女性一样生活的时候,秀拉离开了家乡,从一个人城市到游历到另一个城市。十年的追寻之路让回到家乡的秀拉更加了与众不同。十年的追寻使她意识到混乱和秩序,也认识到每个人都在死,只不过大家都象残枝一样在等死,而她却想象红杉树那样死去,十年的追寻让她拥有了自我,同时拥有了孤独,秀拉在孤独中孤独地死去。
  结束语
  纵观莫里森的写作风格,笔者认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神话原型叙事模式是作家主要的写作特色。原型是一种原始意象。是人类反复经验在心灵上的积淀之物,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产物。作为黑人,莫里森有着深厚的非洲情结;并且她系统接受了西方文学,哲学教育,稔熟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象其他欧美作家一样她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非洲黑人传说,圣经人物故事和希腊神话模式为原型来赋予小说新的象征意义。莫里森对原型的移用展示了女作家开阔的“原始视野”和原型观。
  
参考文献

①⑧杜志卿,张燕. 秀拉:一种神话原型的解读.《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二期。/sup>br>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