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用女性主义的观点评析凯特肖邦《觉醒》

2015-11-09 11: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作为新一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凯特·肖邦在其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对妇女身份、婚姻、家庭、自由等的思考,其作品《觉醒》是美国女性文学中经典的作品。无论是在女性主义思想,或是人们在过去小说中对于女性主义角色的误解,在这部作品中都得到了新的诠释。
  女性主义的基础观念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女权主义,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随着女权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性别分析。
   而作为女权主义的典型作品,作品《觉醒》中体现的女权主义一直是大家对于女权主义研究的热门话题。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觉醒》中的女权主义:
  第一,自我独立
  首先,女权主义宣扬的是女性的自我独立精神。自古以来,东西方社会大多数都是男权社会。男性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处于附属地位。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1928) 中写到, 女性的真正独立必须是在满足了两个条件之后, 即有自己的一间屋和经济上自立。这一观点得到女性主义者的普遍认同。但是早在小说《觉醒》中,凯特就已经对这两个条件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方面,凯特认为,女性的独立应该是在精神方面。在小说中,艾德娜的自我独立的的第一个表现变现就是她的生活居住条件,从雍容华贵的房间搬到了一个鸽楼。这在当时,对于作为男性附属品的女性来说,这点是非常的艰难已经不容易的。艾德娜对于女性独立的第二表现就是,她拿起画笔,以卖画为生,使自己在经济上取得独立。所以她的一切行为都表现出艾德娜对于自我独立的决心。艾德娜不希望自己被自己所谓的社会属性所捆绑,而她的社会属性就仅仅是一个男人的妻子,一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反叛举动在今天看来可以理解, 但是在19 世纪末是特别超前, 也备受指责的,与此同时,她的自我独立性还表现在对于性态度方面的觉醒。 她开始做自己想做的,拒绝自己不喜欢的。她对于每个星期像公式一样的家庭生活开始有了拒绝的权利。她的对于性的欲望开始慢慢的觉醒,因为她爱上了罗伯特。艾德娜在思想上取得独立挣扎的过程中,她很希望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希望自己能被别人理解。在她心里,只有罗伯特才真正懂她。他的陪伴和理解让艾琳娜的内心重新燃烧起爱恋之火--这可看作她性觉醒的开始。她开始重新审视她那没有爱为根基的婚姻。无论在他人眼里丈夫是多么完美,她却从未从他那体味到幸福。同时,她也开始意识到爱在她生命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强烈的爱的需求让她对罗伯特的感情越来越深。
  第二,对于男女平等的追求
    凯特一直追求男女在社会权利已及社会属性方面的平等。在19世纪的美国,整个社会充斥着男性中心主义。在当时,社会宣扬女性真正的平等就应该是"虔诚、贞洁、服从、温顺"。因此,女性在家庭或者社会上的角色就是男性的附属品。如文中的第二页,他说道:"你从出生开始就没有任何认知的标志。" 他看着他,面无表情,就好像她是他的衣服私人物品一样,没有任何感情。(《觉醒》第一章,第2页)
  因为艾德娜有自了我独立的念头,她就毫无保留的表达出她想要平等的欲望。在她的假期结束以后,她就开始尝试慢慢将自己从一些烦琐的家务事里面抽身出来并且按照她自己的意愿做一些她自己喜欢的事。在小说中,她脱下她的黑色礼服,从每个星期二例行的聚会中逃离。甚至不怕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家务事上,开始慢慢开始卖自己的画。自从她开始慢慢觉醒以后,她开始渐渐对于她丈夫的发号施令有了抵触情绪,她开始对于丈夫要求她改变的事情有了厌恶。在小说中,她说道"我可以放弃一切需要的东西。我可以为孩子牺牲钱财,甚至生命。但我不会牺牲我自己。"(《觉醒》,179页)
  第三,对于自我价值体现
  最后一点,对于艾德娜选择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她的死亡在某种程度是她对于女权主义追求的一种诠释。她的死亡是一种自我价值追求的典型表现。在小说的结尾,艾德娜不能得到恋人罗伯特的理解,就像文中所写道的"再见,因为我爱着你。你不知道,你也不会懂。甚至你永远也不可能懂。" (《觉醒》26章)对罗伯特的爱让她始终相信他可以带她冲破社会的牢笼得到自由。然而,这愿望最终也落空了。和彭迪列先生一样,罗伯特也很传统,他无法做到无视传统,无视艾德娜已为人母的事实。他宁愿牺牲自己对她的爱也不愿去破坏彭迪列一家的完整。从某种程度上讲,艾德娜的翅膀还不够硬朗,这使她无法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独立自我;同时罗伯特也无法给予她支持,帮助她挣脱社会、婚姻和家庭的枷锁,与此同时,女权主义思想不允许她回到过去的那种生活模式,因为那种生活模式只会让她失去自己,是对于他的一种禁锢。她选择了死亡,她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死亡方式。她褪下她全身的衣物,就像她要褪下社会对她的禁锢。正如凯特在小说中说的一样,"当她独自一人站在海边,她卸下了一切的不愉快,一切社会的禁锢,第一次在她的生命中,她全身赤裸的站在空气中。"(《觉醒》,26章,112页)然后,她慢慢的走进大海,这些一切都是她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罗伯特对于他的误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众对于艾德娜的误解,如果是这样,那就代表着她完全回不到她以前的生活模式。她选择的死亡的方式,代表了她对于自我价值的坚持。凯特安排的这样一个结局,就是为了强调女性的坚持,是对女性自身自我价值追求的一种控诉。同时,这也是女性对于追求社会属性合理性的愿望。
  《觉醒》这本书,是对于女性的自我觉醒的高度赞扬,但是同时也是女性关于自我价值追求和不平等命运抗争的一场悲剧。凯特的观点,对于美国文学史有着很大的贡献,特别是个对于女性的觉醒和斗争来说,更是一起强心针。对于女性来说,能够更好的审视自己对于自我价值,自我独立和平等权利追求的观点。
参考文献:
关晶. 女性的觉醒--凯特·肖邦小说《觉醒》的女权主义解读. 电影文学, 2008, (24) .
韩化冰. 女性自我意识的三部曲--解读《觉醒》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 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0) .
王燕. 《觉醒》中女性人物的象征意义分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2).
The Awakening,Kate Chopin,2005 edition.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