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中日外交

2015-08-29 14: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从地缘政治角度来分析,我国和日本作为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大国,在地区和平与发展方面无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合作成为中日地缘关系的主流,这主要体现在安全方面的合作及能源领域的合作两个方面。同时,两国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展望未来,中日两国基于地缘关系的合作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提升两国之间关系的关键是:改变观念,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互动和对话。

关键词:地缘政治;中日关系

20 世纪末21 世纪初,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地缘态势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日之间的地缘环境变化。中日关系是东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决定东北亚地区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性因素。
一、中国地缘政治形势概述
  中国有三个压倒一切的地缘政治需要:一是维持内部团结;二是保持对缓冲区的控制;三是保护漫长海岸线免受外来侵略。
  从地缘上看,中国可谓是一个海陆复合型的国家:广袤的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漫长的海岸线以及优良的港口使其具备了获取地缘权力优势的先决条件。政治上,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与174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无论是在全球性事务还是地区性事务中,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的国际制度的构建,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经济上,以雄厚的国内市场为依托,中国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力量。文化上,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大中华儒家文化圈”得以再现。
二、从地缘政治看中日关系
  我国和日本作为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大国,在地区和平与发展方面无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进入了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重要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变化,也深深地影响着东亚地区,使构成日中关系的某些基础不复存在。随着日本一味追求“和平与繁荣孤岛”时代结束,对华立足点也发生了变化。作为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体制不同的国家,中日两国在冷战后伴随着大国关系的改善,也在不断地调整双边关系。综合起来考虑,中日地缘关系合作的态势突出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安全方面的合作。在早期的国际交往中,国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国家利益至上”,这个原则支配着各国的政治与外交行为。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利益相对论的观点逐渐被各国接纳,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在承认他国正当利益的同时,自己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护。对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国家利益就是安全利益。近年来,随着日本政府知华派的扩大和日本外交政策更加趋向于协调,中日两国出现了明显的对话和合作意愿。
  在有关领土主权等传统安全领域,两国采取了日益理智的态度。2008 年中日双方发表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在现有的中日防务安全磋商的基础上,两国将举行更高层次的防务安全磋商。这表明,两国安全领域的合作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能源领域的合作。在现代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充分供应,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已成为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日双方在能源领域已展开协商与合作。
  以中日在东海油气田的开发为例,两国都表现出克制和理性的态度。20 世纪60 年代,东海被探明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从宏观角度看,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无疑具有更高的现实意义,它开启了两国全面合作的有效路径。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日双方经过认真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选定适当的区域迈出共同开发的第一步,为两国合作扫清了道路。
  作为一门传统政治科学的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是国家对空间的利用和占有问题,在研究中基本不涉及空间的共同拥有问题。因此,传统的地缘政治学研究带有明显的排他性,权力政治、地缘争夺及建构优势成为传统地缘政治学的关切点,认为实现空间共享和战略合作近乎不可能。
  在新时代,中日两国合作的特性是在两国地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的背景下形成的。当代国际竞争的形式已经发生极大的改变,竞争手段和方式的合法化是两国共同的意愿。在这种背景下,理解中日关系的地缘竞争和地缘合作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既要看到两国的竞争与合作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又要看到合作优先存在。
三、中日基于地缘关系合作的前景分析
  正如建构主义所强调的,身份的改变取决于国家之间的互动与实践。也就是说,未来中日关系的变化决定于中日之间的多层次互动。未来中日互动存在于以下多个层面:一是政府间的互动,二是民间的互动,三是双方政府与民间的各自互动。互动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战略等多领域。只有这样展开多层次、多领域的互动和对话,才有可能建构一种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同时,从长远看,要实现两国关系的长期友好和稳定,还必须注重民间力量的作用,注重民间和次政府因素在推动中日关系稳定中的积极作用。这方面,既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如中日建交过程;也有广阔的可操作空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着力提升中日关系。
四、结语
  21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中国将会在地缘政治和世界局势中不断受到挑战和冲击。在国际关系史上,地缘空间相对狭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国家需要争夺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和陆上要点,以保持权力地位的优势。国家将这些战略要点和通道视为国家边界的延伸,对它们的占有全是独占性的,一国的拥有意味着另一国的绝对失去。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国国家利益的获得不能依赖经济交流而只能依靠武力对他国领土和资源进行蚕食和掠夺。相互依存水平的低下决定了地缘战略的考虑集中于军事和政治,因而否定了空间共享的可能。不管如何,中国外交需要在考虑到各种地缘因素后得到更为谨慎的对待。

参考文献:
1.《亚太地区国际政治概论》 林辉基
2.《美国外交政策与21世纪的地缘政治》 查尔斯﹒库普乾
3.《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 胡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