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地缘政治视阈下的中巴经济走廊

2016-08-08 16: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巴经济走廊是两国发展战略吻合而构建的一项战略,它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排头兵。中巴经济走廊对于中巴两国来说,战略意义重大。这项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为中国一带一路提供战略支点,打造中国西北边疆安全屏障,为中国其他经济走廊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中巴经济走廊战略的实施背景

 

  有外国媒体声称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宋国友教授在接受《观察者》采访时则否认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并撰文阐明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除了转移中国国内过剩产能,为中国国内的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之外,还能让两洋地区的其他国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一个实现双赢的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在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国内外资源,运用市场经济规则,统筹区域合作的全局推进,即一种区域协调发展观。它作为连接两洋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是我国十二五即将结束时的外交理念和实践原则的丰富和创新,是中国与两洋地区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中国与两洋地区各国优势互补、机遇共享、共同发展,推动两洋地区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的重要平台。

 

  在一带一路战略出台实施之前,中巴两国政府高层及智库机构就对中巴经济走廊开展前期研究。这个战略规划首先是由中国的决策机构提出的,其目的是为新疆南疆地区寻找出海口,进一步推动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增强中巴两国的战略协作能力。李克强总理在20135月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时,就与巴基斯坦领导人协商这一战略构想。这一构想的内容最初涵盖交通、能源与海洋等领域。这一构想有助于两国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繁荣。一个月后,两国政府代表签署了建设经济走廊的框架协议。201435日,经济走廊建设被列入中国第十二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

 

  20153月,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等3个部委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政策性文件中明确提到,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紧密紧密结合起来,以经济走廊为依托,推动与周边中亚、西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使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在经济交流、政治互信、人文交流等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巴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和繁荣,增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效能性。中国通过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共同规划和扩展新的开放发展空间,以创造性转移的方式,拉动我国的设备、基础产业和技术出口,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与提升提供新的空间。中巴经济走廊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的地方,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新发展理念。

 

  2 中巴经济走廊的地缘战略价值

 

  2.1 发挥战略通道作用,为中国一带一路提供一个战略支点

 

  经济走廊是一条标志着中巴两国关系达到高水平阶段的象征。它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为起点,以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达尔港作为终点。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斯坦省,是中巴经济走廊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它东距巴基斯坦的经济中心——卡拉奇有约460公里远的距离,西边靠近巴基斯坦伊朗边界,南边濒临阿拉伯海、霍尔木兹海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战略要地。瓜达尔港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某种程度上,瓜达尔港建设的好坏,关乎着整个整个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成败。

 

  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计划因南海问题、中日战略不信任、斯里兰卡政权更迭、珍珠链之说将中国经济活动政治化而受阻的情况下,瓜达尔港项目就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海丝计划的实施起着引领示范性作用。中国利用巴基斯坦的海洋优势,在瓜达尔港发展加工贸易,通过出口拉动,推动俾路支斯坦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瓜达尔港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把中国发展沿海的经验和集聚的力量向外拓展,扩大与巴基斯坦的经济合作,构建与巴基斯坦的港口经济带,以及由沿海延伸到更大范围的交通设施网络与发展区,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成扩大开放与合作的平台。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对巴基斯坦的经济稳定发展、持续繁荣发挥巨大促进作用,这不但有利于增强巴基斯坦政府自身的国家治理能力,而且还为中国在印度洋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立一个桥头堡。这个战略支点将在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发挥重要性作用。

 

地缘政治视阈下的中巴经济走廊


  2.2 打造中国西北边疆安全屏障,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中巴经济走廊战略的实施有着很深的国内外背景。从国内背景来讲,这是中国深化经济改革,提高新疆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地位的重大举措。在目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把东部地区的产业向西北地区进行转移,不但可以盘活东部地区过剩的资产,还能带动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稳定中国敏感、遥远的西北边疆地区,增强新疆当地政府对西北边疆地区的边疆治理能力。另外,与中国的东部邻国相比,中国与除印度外的西部邻国的关系较好,不存在重大利益冲突,与这些国家发生对抗或冲突的几率很低,这就使中国在地缘政治博弈、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

 

  2013年,谢里夫赢得大选后,希望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对接。谢里夫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表示,希望抓住中国向西开放的机遇,中巴两国加强合作,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一提出,就受到巴基斯坦国内各界的热烈欢迎。因此,打造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是中国政府为了在南亚地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还有推动巴基斯坦经济繁荣,构建中国西北边疆安全屏障的需要。

 

  2.3 中巴经济走廊被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排头兵,其成果将为中国其他经济走廊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从目前所获知的国内外新闻媒体信息来看,中巴经济走廊是目前中国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中推进速度最快的一条经济走廊。根据中巴经济走廊框架协议相关内容,走廊早期项目将于2017年完成,中期项目将于2025年前完成,长期项目将在2030年前完成。2013年以前,中巴经济走廊还只是一个学术概念。2014年一年之内,中巴经济走廊就有30多个具体项目得到落实,其中27个项目在2020年之前完成。其他五条经济走廊由于穿越国家较多,并且中国与周边地区大国存在地缘战略冲突,而进展缓慢。中国过去与中国和巴基斯坦在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长期的合作关系,巴基斯坦会是其能够快速实施投资项目的理想之地,中国也希望这些项目在巴基斯坦的成功能够对亚洲其余项目的开展起到示范作用。其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管理经验与发展战略,将为其他经济走廊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4 中巴经济走廊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打造地区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主旨意义

 

  中巴经济走廊战略能有效推进,与中巴未来战略规划彼此契合有很大的关联性。经济走廊的项目设置与巴基斯坦“2025年远景规划高度一致,将直接着眼于推动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经济繁荣和助力巴基斯坦政府实现2025年成为中高收入国家的远景目标。即经济走廊是中国把一带一路战略落到实处和巴基斯坦繁荣和发展国内经济的重要抓手。

 

  在中国的边疆省份中,新疆是接壤国家最多的一个。新疆在其56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线上,与8个国家接壤。而此次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正是新疆西部重镇喀什。喀什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被誉为新疆南疆地区的战略咽喉要地。但是,优良的地理位置并没有为新疆带来经济繁荣。新疆没有出海海港,经济发展极为受限。由于没有出海口,新疆的商品要出口到国外,必须经过陆路长途跋涉,然后通过东部沿海港口运往世界各地,费时费力。长期以来,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一直无法突破地理瓶颈,而多年的中国经济发达省份对于新疆经济的对口支援也成果有限。因此,新疆只能依托其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能源产业,以及依靠其中亚国家相邻的优越地理位置,借向中国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的便利收取一些管道维护费。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若顺利完成,新疆的商品出口就获得一个出海口,发挥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地理优势,拓展新疆地区在南亚、中亚、中东地区的地缘经济影响力,以繁荣经济促进政治和谐,从而维护整个新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借助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巴能够实现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多元化的互利共赢。从巴基斯坦方面来看,经济走廊建设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沿线当地民众将成为这个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使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有所改观,带动巴基斯坦渔业、农业、纺织业、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困境中的巴基斯坦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中国方面看,中巴经济走廊带动了沿线一大批能源、电力、公路、铁路等基建重大项目,这些大项目自然成为中国企业关注的重点;中巴商贸、物流、教育等方面迎来良好的合作机遇。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双赢战略,其项目在巴基斯坦有序推进,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主旨意义是相吻合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项目的启动,一方面可以带动材料、水泥、钢铁、基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两国之间的商品贸易,扩大双方人员往来,增强巴基斯坦经济的造血能力,提高巴基斯坦人民生活水平,助力巴基斯坦政府实现其发展目标;另一方面,经济走廊项目的完成,将推动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商品运输路线多元化,强化中国西北边疆地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提高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繁荣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维护中国西北边疆领土主权完整。

 

  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发展走向与中巴两国目前的发展战略相符,有助于两国打造地区命运共同体。双方应共同努力,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确保一带一路战略有序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和巴基斯坦经济繁荣,增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活力。

 

  作者:俞家海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