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头条 长阳南曲文词的美学特征研究

长阳南曲文词的美学特征研究

在众多泥土芬芳、豪放彪悍的巴土民间艺术形式中,以丝弦雅乐闻名于世的长阳南曲之所以能独标一帜,在于它背离了人们对民间曲艺粗糙鄙俚的惯常思维。

2015-06-01 10:39
头条 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期及经验主义美学思想

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期及经验主义美学思想

摘要本篇论文从康德的美学思想分期入手,对康德美学思想发展的大致脉络进行探析。以康德在经验主义美学思想发展为重点,对美学思想进行大致的梳理,在本篇论文中得出了康德对人类的审美情感主要是从经验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并且康德对经验观察的审美运用是对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更进一步的思考,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康德美学最终寻找到了一种普遍必然性的先天性原

2023-12-11 14:15
头条 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理论选择

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理论选择

在当代文化条件下,中国美学研究面临着文化多样化的语境,这是一个既涉及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走向,又关乎中国 美学 的现实命运的问题。 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使中国美学研究的历史条件与现实问题更加复杂,在今天,中国美学如何在当下的历史情境与理论处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属性与审美立场,找到自己的理论根基,进而在呼应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经验的基础上展现出

2016-08-31 10:53

裕固族民歌的美学特征

裕固族民歌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自立于中华民歌之林,它的社会美、自然美、旋律美、结构美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016-06-02 15:19

美学渗透在健美操教学

美学渗透不仅是美学教育,还是人类全面发展教 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途径。其次健美操运动中也具有十分 明显的美的特征。基于此分析了美学渗透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 关联度。在明确美学渗透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作用的基础上分 析并构建了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美学渗透的实践路径。

2016-06-02 14:43

公安题材影视剧纪实美学

从《九一八大案纪实》到《湄公河大案》显现出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涉案剧)纪实美 学的发展向度和起落轨迹。1994年播映的《九一八大案纪实》是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纪实美学的 标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纪实的调控在体制和美学两个层面展开。当 下体制对公安题材影视剧纪实美学的管理和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纪实美学都在回归常态。

2016-06-01 14:39

舞台艺术理论的美学

李渔作为一个戏剧艺术家正是通过人情物理、自然而然的剧本创作,口授身导、 形神兼备的戏剧舞台导演和表演艺术及舞台艺术和观听咸宜、雅俗共赏的戏剧观众本位,构筑并 知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戏剧审美艺术的理想世界。

2016-06-01 13:33

晚近美学论争中的“身体空场”

晚近以来,“实践美学”及其所衍生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新实践论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发生了一场“跨世 纪的论辩”。在论争中,因双方或多方相互遮蔽而出现了“身体空场”,致使中西美学对话的平台出现错位,同时在一定 程度上丧失了有效利用具有身心互渗特质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资源的契机。当前的美学论争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应尽 早填补“身体空场”,返回

2016-05-31 13:31

主体论身体美学的建构

在中西美学史中,身体曾长期被当作客体。然而,这种客体论身体美学陷入了不可解的逻 辑困境:倘若精神与身体等实在者是完全不同种类的存在,那么,它如何才能驾驭、观照、言说与它不 同质的身体和其他实在者呢?对于这个问題,客体论身体美学始终没有给出圆满的答案。

2016-05-30 10:20

心理美学质疑论的解构与还原

针对格式塔心理美学的“先验论”,“假设论”与“社会性”,“历史性”的二大理论质疑,本 文给予全面深人的解构与还原,阐释了格式塔心理美学的合理性以及难以避免的局限性。

2016-05-30 08:27

民族书面文学的美学

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学创作是体现其文化价值观与文化审美观的形象载体和典型参照。概而言之,人 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美学风貌表现为富有想象的诗性思维、虔诚浓烈的流寓情结、忧郁悲壮的抒情色调、神 秘高贵的神性气质。与美学风貌紧密联系,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文类特征、文类关系与叙写模式也具有鲜 明的特色。

2016-05-29 16:26

3D电影的美学进阶

技信息时代赋予了电影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3D电影掀起的热潮,电影产业即将迎 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革新盛景。业界关于“3D势必淘汰2D” “艺术终结”的论断未免言之过早,不能 武断地一并抛弃也无需盲目地全盘接收;3D技术所创造的视听盛宴也无法遮蔽一部优秀作品所蕴含的 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2016-05-29 15:41

山水画“积墨”的美学特征

中国山水画包含着丰富的用笔用墨等技巧,也包含着东方艺术的审美思想。论述了在传统 山水画中,“积墨”与“用笔”相结合,能增加山水画的厚重美;“积墨”与“破墨”结合恰当,能使中 ,能使中国画产生虚静与空灵之关。

2016-05-28 11:17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