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老爷车》引发的博弈论的应用价值

2015-07-22 09: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08年,由拥有美国好莱坞史上经典“西部牛仔”称号的硬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影片《老爷车》全线上映。这部影片与其说是大制作大手笔,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优雅的咖啡,不经意的外表下带给人们的是幽香绵长的香气,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留下经久不衰的记忆和无穷的回味。
  一、影片概要
  故事开始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所扮演的倔老头沃尔特·科瓦尔斯基的独居生活。没有老伴,没有访客,只有一条老态龙钟,连敲门声都听不见的名叫黛西的金毛犬陪伴左右。曾经参加朝鲜战争的经历和长期的独居使得沃  尔特脾气越来越古怪,在邻居眼中,他就是个捉摸不透的怪老头,甚至会将自己的儿子和儿媳赶出家门。他最中意的就是喝不完的酒,那支陪他经历过朝鲜战争、与他形影不离的M-1来复枪,还有引发沃尔特后辈和很多人觊觎的年代和他年龄一样久远的炫酷老爷车。机缘巧合,沃尔特邻家住着来自东南亚的苗族一家,这位倔老头的清高使得他们对此很是反感,于是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不适和冲突。然而冲突的激化要数一群流氓地痞教唆苗家叫陶的男孩一起去偷那部老爷车,此时沃尔特第一次举起他那霸气的来复枪将偷袭者赶跑。在随后的情节中,沃尔特多次用他的枪来维护他自己的尊严以及他认为值得保护的朋友。在经历了种种冲突与不断融合之后,沃尔特与邻居终成为朋友,并心甘情愿地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每一次的冲突与交锋层层刻画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直接、鲜明的印象。对于这位有点顽固不化的老头沃尔特更是如此。影片在处理主人公的形象方面采取的是直截了当的方法,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铺垫,然而每一次的刻画都能让观众大呼过瘾。影片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有沃尔特的“倔脾气”,美国文化与苗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沃尔特与流氓地痞的正邪交锋,还有那部久负盛名具有历史意义的福特老爷车。片中每一次的矛盾冲突不仅映射了文化层面的突兀;透过这些冲突和交锋双方,可以看到权衡利弊的博弈论。
  二、影片中的博弈表现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英文名为Game Theory,是研究一些个人,一些团队或者组织面对特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制约下,依靠所拥有的信息,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行动,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支付的过程的理论。[2]在这部影片中,沃尔特与流氓地痞的每一次冲突都映射出双方在对决中的博弈,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
  (一)首次交锋
  在这部影片中,沃尔特与当地流氓地痞的首次交锋就足以让观众屏住呼吸了。这次交锋发生在夜晚,由于流氓地痞想要拉拢沃尔特邻居家的男孩陶参帮入会,而陶又极力反对,他们与陶及陶的家人发生了争执和肢体冲突。双方在撕扯中不慎踏入了沃尔特门前的草坪,这位表情严峻的倔老头更是怒目圆睁,不由分说地提起他的来复枪直抵着入侵者的头。这样的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刚才还盛气凌人的流氓地痞此时虽仍有言语的反抗,但气势早已败下阵来。沃尔特并没有多余的来言去语,只一句“滚出我的草坪”足以让人感到阵阵寒意,他端着枪步步紧逼,不留余地地将入侵者赶出了自己的领地,同时也毫不费力地解除了陶一家的危机。尽管沃尔特的举动完全是出于对私人领地的保护,并非是要帮助陶解除危机,然而,陶的家人对沃尔特充满感激,并且要求陶对自己曾经企图偷沃尔特的老爷车一事登门致歉,主动为沃尔特做事来赎罪。也正因为如此,沃尔特和陶以及陶的家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正面冲突
  如果说首次交锋已经让观众拍手称快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正面冲突更是让观众大呼过瘾。这次的交锋发生在白天,陶的姐姐苏与她的白人男朋友走在街区,在经过一伙黑人身边时被他们拦下。这几个黑人对苏进行言语的戏谑,一开始白人男朋友还出面反抗,但由于怯懦和软弱,终没有抵过黑人的威胁,只能乖乖地站在一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朋友被几个黑人游戏般地推来推去。而这一切都被停在街对面的皮卡车里的沃尔特看在眼里,沃尔特发动了车缓缓开了过来,在喝令他们停止而被对方取笑后,他从容地下了车,对那一伙正得意洋洋的黑人说:“你有没有发现偶尔遇到某人是你不该惹的吗?那就是我。”然而这伙黑人对此不屑一顾,反而对沃尔特言语威胁。此时,沃尔特将手伸进自己的夹克,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掏枪,大家都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但沃尔特掏出的不是枪,而是用手比划的假枪,又用手比划着上了膛,对着每一位黑人一一开枪。那伙黑人当然不以为然,更加对沃尔特进行言语戏谑,认为他是一个不知从何地方钻出来的老疯子。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正是沃尔特的风格,他用自己的行动给予他们严肃的警告。在警告无果后,沃尔特一改从容的常态,突然从怀里掏出一把手枪指着对方,这时那伙黑人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仅个个举手投降,还乖乖放了苏让她上车。沃尔特扭头对站在一旁战战兢兢的苏的白人男朋友表示不屑,让他“滚回自己白人老爸的怀抱里去吧”,然后收起手枪,对黑人说“后会有期”。尽管那伙黑人早知自己无力抗衡,但仍对沃尔特回赠一句“你也是”。沃尔特转身上了车,缓缓探出头来说道:“哦,是的。”这样的一次正面冲突,沃尔特既绅士又霸气,那种胸有成竹的沉稳,那种语出不惊的睿智,无一不透露出沃尔特的个性和风格,将人物刻画得细致到极点。
  (三)矛盾升级
  沃尔特凭着其执拗的脾气和倔强的性格,将自己视为陶一家的守护者,他不允许任何流氓地痞对陶及他的家人有种种威胁。他热心地帮助陶找到了工作,并为其准备好工作需要的种种工具。然而有一天就在陶下班回家的路上,来自同族的地痞拦住陶,并对他进行言语挑衅。由于陶的极力反抗,那伙地痞用烟头在陶的脸上留下了印记。沃尔特看到陶的脸之后便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他掐算好时间,开车在那伙地痞的门口等候。数着离开的人数,沃尔特清楚里面就剩下一个了,他下了车,径直来到地痞家门口,等最后一个出来还没来得及反应,沃尔特抓住他的衣领,一通老拳,把他揍翻 在地。这时,沃尔特拔出手枪,抵着狼狈不堪的地痞头部,声音低沉却坚毅地警告他以后不要去骚扰陶一家,否则等他下次再来的时候他们会死得很惨。这次的冲突直接将双方的矛盾升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导致沃尔特为了维护陶一家的安全做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抉择。(四)最终对决
  导致沃尔特做出最后决定的是陶的姐姐苏受到流氓地痞的侮辱,并且他们开车经过时直接用枪横扫了陶的门窗,其行为嚣张到极点。看到陶一家人极度惊恐的样子,沃尔特既内疚又愤怒,他意识到正是他的贸然举动给陶一家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沃尔特回到家里,用极端的方式惩罚了自己,也暗暗决定如果不想一个万全之策将这伙人清除掉,陶的一家将永无宁日。第二天,他去理发店修剪了头发,去服装店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西装,去教堂为自己告解,将自己的爱犬送给陶一家寄养,似乎一切都在为他的大计划做准备。沃尔特施计将找他一起复仇的陶关在地下室,独自一人踏上了复仇之路。他来到地痞门前,静静地站着,那些人发现他之后纷纷举着枪走了出来。最终对决拉来了序幕。沃尔特用他惯有的沉稳有力的声音痛斥着对他们的不屑和鄙视,双方不休的对话引来众多邻居的围观。这时沃尔特的手伸进衣兜,掏出一支烟。然而这个小小举动却使地痞们绷紧神经,个个扣动扳机,随时准备开枪。沃尔特意识到他们的紧张,为此他很是得意。他又用手比划成枪,对着他们一一开火,在沃尔特的心中,他已经将这些卑鄙的地痞统统杀死。此时,双方都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刻。沃尔特举着烟问道:“有火吗?没有,但我有。”说完将手缓缓伸入夹克中,并祈祷:“圣母玛丽亚,万福恩典。”突然他的手猛地从夹克中拔出,这一举动引得那伙地痞纷纷开枪,顿时沃尔特身中数枪,缓缓地倒了下去。等他将手摊开,手里拿的并不是枪,而是一支打火机。沃尔特以这种极端又无奈的方式结束了彼此的矛盾和冲突,这种场面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三、影片中的博弈思考
  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贯穿于整部影片之中,每一次的冲突都扣人心弦,同时也蕴涵着博弈的思考。这种种的冲突可以折射出沃尔特在与对手交锋的时候对于尊严的博弈、生命的博弈。
  (一)尊严的博弈
  沃尔特生性孤傲,更是看重尊严。在他与陶的交谈中,他屡次提到关于男人的尊严问题,在首次交锋时,他正是因为有人私自闯入他的草坪而举起老枪。在怒斥着对方“滚出我的草坪”的同时,他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尊严的维护。沃尔特在与流氓地痞的几次交锋中都曾经用手比划成手枪,对着对方一一开火,虽然不是真枪,但他冷峻的气势和不苟言笑的表情让对手仍然不敢掉以轻心,这是沃尔特在用行动警告对手不可再有进一步侵犯,也是他维护尊严的极好诠释。在最终对决时,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势单力薄而感到不安和惶恐,相反,他从容不迫的气度和沉稳霸气的语调反而令那伙流氓地痞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因而最终由于沃尔特一个突然的动作而纷纷开枪。这也说明了沃尔特在与对手对决时对于尊严的维护是远远占着上风的。
  (二)生命的博弈
  沃尔特对于生死有着自己独到的解读,在他和牧师的交谈中他提到自己经历的残酷的战争,时时刻刻都经历着敌人和战友的死亡,经历着被迫举枪杀人的残忍。种种这些让沃尔特对于生和死有着自己的见解。也许在大众心中,生命是最可贵的,生命的失去代表着一切意义的消失。然而,沃尔特由于自己的特殊经历,对于生命有他自己的看法。在和流氓地痞的最终对决中,沃尔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取那伙人的监禁,以此来保护陶一家的安全和清净。很多人说生命都没有了,其他一切得失都将没有意义。看似最终对决中沃尔特的牺牲更大些。但对于沃尔特本人来说,在经历了战争洗礼之后,他并没有如愿过上安详而平静的生活,他终日受到战争阴影的摧残,时刻都为自己在战争中屠杀鲜活的生命而内疚自责,他们就像噩梦一样一直追随着沃尔特,像一把尖刀插入他的心中。这样的折磨与日俱增,以至于他从不愿意进教堂去告解,从而成为他妻子的遗愿。对于生与死,沃尔特有着自己的解读。在影片中,他和牧师有六次谈话,其中就涉及了“生与死”,[3]他对于生死的理解深深地触动了牧师,以至于在他的葬礼上,牧师也直言不讳地  说出了自己的浅陋。对于这样一个孤独的老人来说,生存只不过是生命的延续,没有任何精彩可谈,更不用说价值和意义。因此,他在面对最终对决时,他清楚要想彻底铲除那伙地痞保全陶一家,必须想出一种绝佳的方案。他权衡利弊,认为牺牲自己对于陶一家来说损失最小而得到的利益最大。在下定决心后,他安排好一切后事,毅然决然地踏入了那伙地痞的草坪。沃尔特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生与死,用自身的力量解读了博弈论,正是他这种倔强的精神散发出无限光芒,他将在他爱的以及爱他的人们心中永生。
  [参考文献]
  [1] 张璐.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解——美国电影《老爷车》的跨文化分析[J].现代语文,2012(02).
  [2] 王金炳.博弈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内容[J].时代经贸,2007(05).
  [3] 贾婷.一个倔老头的“终极关怀”——电影《老爷车》所带来的人类学思考[J].电影电视艺术研究,2013(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