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法典》(荷兰)格老秀斯著岑德彰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2.《战争与和平法》(荷兰)格老秀斯著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3.《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
格老秀斯自小就有“荷兰神童”的美称。1594年,11岁的格老秀斯进入莱顿大学学习,受到意大利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斯卡利杰的教诲,并被认为是其两个最优秀的学生之一。1597年,14岁的格老秀斯通过了哲学论文答辩,从莱顿大学毕业。
摘要:格劳秀斯这位享誉欧洲的“国际法之父”,在其《战争与和平法》中系统阐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思想。他从战争的正义性为视角引出自然法理念,探讨了国家起源与契约之间的关系,国家主权的特性与内容,并将主权理论扩大适用于国际交往中,从而演绎出以理性自然法,国家主权论...
格劳秀斯理性自然法思想初探——读《战争与和平法》有感竺—冒圈格劳秀斯理性自然法思想初探——读《战争与和平法》有感顾益民(复旦大学法学院,上海200433)摘要:格劳秀斯被公认为国际法理论的前驱者.他的《战争与和平法》为后世国际法理论开辟了崭新的空间。
来源:996论文网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通常认为是以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的问世为标志,然而国际法学最早的理论渊源则来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自然法学说,应当说,国际法从孕育、诞生、发展到日益成熟,无不伴随着自然法学的变化和发展,自然法学说对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
读书笔记之《西方法律思想简史》——惩罚理论发展历程一、作者简介约翰·莫里斯·凯利(1931-1991),爱尔兰法学家、统一党政治家、议员,曾任爱尔兰总检察长,贸易、商务与旅游部部长;都伯林大学宪法、法理学…
图书《格劳秀斯私法导论》,《格劳秀斯私法导论(精)》是近代著名法学家胡果·格劳秀斯关于民商法的论著,全书仿照罗马法《法学阶梯》的体例,全面论述了当时的私法,不
格劳秀斯出生于荷兰,是国际法鼻祖,亦是基督教护教学者。1645年8月28日格劳秀斯离开人世,可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无价的。他有着怎样的经历?为什么人们会称他为国际法之父?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本期《本周人物》。
格劳秀斯队对自然法的最大贡献是将国际法置于自然法的基础之上,即自然法成为国际法的最高强制力来源。19世纪,个人主义与唯理主义兴起的时代,自然法一方面被启蒙思想家反复引述,以证明他们的启蒙思想,另一方面唯理主义过度将人的意志或理性作为自然法内在秩序的来源,“一切皆由...
1.《国际法典》(荷兰)格老秀斯著岑德彰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2.《战争与和平法》(荷兰)格老秀斯著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3.《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
格老秀斯自小就有“荷兰神童”的美称。1594年,11岁的格老秀斯进入莱顿大学学习,受到意大利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斯卡利杰的教诲,并被认为是其两个最优秀的学生之一。1597年,14岁的格老秀斯通过了哲学论文答辩,从莱顿大学毕业。
摘要:格劳秀斯这位享誉欧洲的“国际法之父”,在其《战争与和平法》中系统阐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思想。他从战争的正义性为视角引出自然法理念,探讨了国家起源与契约之间的关系,国家主权的特性与内容,并将主权理论扩大适用于国际交往中,从而演绎出以理性自然法,国家主权论...
格劳秀斯理性自然法思想初探——读《战争与和平法》有感竺—冒圈格劳秀斯理性自然法思想初探——读《战争与和平法》有感顾益民(复旦大学法学院,上海200433)摘要:格劳秀斯被公认为国际法理论的前驱者.他的《战争与和平法》为后世国际法理论开辟了崭新的空间。
来源:996论文网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通常认为是以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的问世为标志,然而国际法学最早的理论渊源则来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自然法学说,应当说,国际法从孕育、诞生、发展到日益成熟,无不伴随着自然法学的变化和发展,自然法学说对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
读书笔记之《西方法律思想简史》——惩罚理论发展历程一、作者简介约翰·莫里斯·凯利(1931-1991),爱尔兰法学家、统一党政治家、议员,曾任爱尔兰总检察长,贸易、商务与旅游部部长;都伯林大学宪法、法理学…
图书《格劳秀斯私法导论》,《格劳秀斯私法导论(精)》是近代著名法学家胡果·格劳秀斯关于民商法的论著,全书仿照罗马法《法学阶梯》的体例,全面论述了当时的私法,不
格劳秀斯出生于荷兰,是国际法鼻祖,亦是基督教护教学者。1645年8月28日格劳秀斯离开人世,可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无价的。他有着怎样的经历?为什么人们会称他为国际法之父?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本期《本周人物》。
格劳秀斯队对自然法的最大贡献是将国际法置于自然法的基础之上,即自然法成为国际法的最高强制力来源。19世纪,个人主义与唯理主义兴起的时代,自然法一方面被启蒙思想家反复引述,以证明他们的启蒙思想,另一方面唯理主义过度将人的意志或理性作为自然法内在秩序的来源,“一切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