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孔子;论语;父子互隐;规正[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08—1763(2013)O2一。0O5一。
父子互隐是不是会造成社会不公正?父子互隐和大义灭亲到底谁更符合现代精神?孔子为什么赞成父子互隐呢?儒学认为:父子亲情,血浓于水。子为父隐,是不忍其父受刑,是人的率真的天性;而指证父亲则是违背了源于天性的血亲之道。对此,朱熹的批注
其理由之一是,父子互隐具有超越法律的正义性。他们有时也承认父子互隐是违法的,但是他们说,如果我们超越法律的层面,从社会、公德、宗教信仰和终极关怀的层面考虑问题,我们就会宽容地理解“父子互隐”的命题,不难发现孔子的直德亦有其根据[18]。
孔子与父子互隐的再思考(万光军)(2010-1-515:50:27)作者:万光军摘要:在父子互隐案例中,一般认为孔子会赞成父子互隐;但如果从礼与直、道与鲁的角度则会得出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
“直”在“父子互隐”中存在,不等于“直”就是“父子互隐”,孔子在此并没有对“其父攘羊”的行为做出任何评价,所以不能由此说明孔子默认或者肯定了父亲攘羊的行为是合理的,只是回应了“而子证之”的问题。
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文史哲-山东大学.PDF,文史哲,,LITERATUREHISTORYANDPHILOSOPHY(),()年第期总第期20173360No32017SerialNo.360“,,”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黄启祥:,“”.,摘要在...
“父子互隐”,与人权并不违背,而恰恰包含着尊重和维护人权的因素。让亲人从亲人的证人席上走开,恰恰极其具有现代性。令人遗憾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来,中国地区以批判封建文化传统与封建法律为理由,废止了清末民初律法的亲属容隐条文,在某些方面产生了极不好的后果。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编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
2005年出版的《儒家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70万字中有60多万字是攻击刘清平的观点的。2007年,邓氏为刘清平的观点辩护,招来了反对人士的轮番作战,论战持续了一年半。
关于父子互隐的问题,这些年来争议非常之大。刘清平、邓晓芒他们因此批评孔子以亲情为上,置国法于不顾,导致司法。郭齐勇等学者维护孔子,认为儒家讲父子互隐情有可原。
[关键词]孔子;论语;父子互隐;规正[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08—1763(2013)O2一。0O5一。
父子互隐是不是会造成社会不公正?父子互隐和大义灭亲到底谁更符合现代精神?孔子为什么赞成父子互隐呢?儒学认为:父子亲情,血浓于水。子为父隐,是不忍其父受刑,是人的率真的天性;而指证父亲则是违背了源于天性的血亲之道。对此,朱熹的批注
其理由之一是,父子互隐具有超越法律的正义性。他们有时也承认父子互隐是违法的,但是他们说,如果我们超越法律的层面,从社会、公德、宗教信仰和终极关怀的层面考虑问题,我们就会宽容地理解“父子互隐”的命题,不难发现孔子的直德亦有其根据[18]。
孔子与父子互隐的再思考(万光军)(2010-1-515:50:27)作者:万光军摘要:在父子互隐案例中,一般认为孔子会赞成父子互隐;但如果从礼与直、道与鲁的角度则会得出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
“直”在“父子互隐”中存在,不等于“直”就是“父子互隐”,孔子在此并没有对“其父攘羊”的行为做出任何评价,所以不能由此说明孔子默认或者肯定了父亲攘羊的行为是合理的,只是回应了“而子证之”的问题。
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文史哲-山东大学.PDF,文史哲,,LITERATUREHISTORYANDPHILOSOPHY(),()年第期总第期20173360No32017SerialNo.360“,,”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黄启祥:,“”.,摘要在...
“父子互隐”,与人权并不违背,而恰恰包含着尊重和维护人权的因素。让亲人从亲人的证人席上走开,恰恰极其具有现代性。令人遗憾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来,中国地区以批判封建文化传统与封建法律为理由,废止了清末民初律法的亲属容隐条文,在某些方面产生了极不好的后果。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编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
2005年出版的《儒家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70万字中有60多万字是攻击刘清平的观点的。2007年,邓氏为刘清平的观点辩护,招来了反对人士的轮番作战,论战持续了一年半。
关于父子互隐的问题,这些年来争议非常之大。刘清平、邓晓芒他们因此批评孔子以亲情为上,置国法于不顾,导致司法。郭齐勇等学者维护孔子,认为儒家讲父子互隐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