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时食”戒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之一,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僧众每一天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食。许多佛典,尤其是律部经典中,对此规定都有记载。例如,据《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十四载:“何等名为八所应离?
关键词:时食非时食《佛说时非时经》天文历法佛教戒律“非时食”戒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之一,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僧众每一天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食。许多佛典,尤其是律部经典中,对此规定都…
佛教之初并未规定僧众用餐时间,僧人可以随时进食。直到有人讥嫌,佛陀才制定出家人在日出之后至中午之间,可进食一次,超过中午之时限即不得进食,此称过午不食。若过午而食,称为“非时食”。佛典中的制戒因缘有三:
佛教僧侣禁止食肉,而且过中不食,要满足繁琐的修行、诵经、布道所需的体力,糖和蜜就显得异常重要。僧人过午不食,但可以饮用非时浆,不算破戒。非时浆可以由粮食、水果等制成,其中酥油、蜜、石蜜做成的浆水是普遍饮用的几种。
复次善男子。菩萨具十种法。则得成就一食。何等为十。一者成就食时性不贪求。二者成就食时性无染著。三者随得食时常知止足。四者恒依时食不堕非时。五者若为利养悉不应食。六者若得甘美亦不应食。七者若见他食亦不生嗔。八者见他食时亦无悭妒。
少食在佛教的经典也有说到,就是“不非时食”又作持午、过午不食。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在日出之后至中午之间,可进食一次,超过中午之时限即不得进食,称为过午不食。若过午而食,称为“非时而…
八戒非时食(即过午不食),指奉法,时过中不食。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先说结论,大乘佛教确实是佛所宣说,而且大乘佛教其实也涵盖了小乘佛教。.上面的“齐天大圣”说“大乘佛教漏洞百出”,他在其他回答中还说“大乘非佛说”。.齐天大圣的说法完全是错的,他自己读不懂佛经,才会得出这些荒谬的结论。.还有“揭假求真...
本文为2011年,惟贤长老在第二届重庆古剑论坛发表了题为《佛教与素食》的论文,详细阐述了素食观点的形成与发展,及佛教对其产生的影响。.以下为论文摘要:.惟贤长老(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摄影:李保华).一、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素食与人体的...
郝春文.从到兼容—中古时期传统社邑与佛教的关系[J]郝春文敦煌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0。[12]张先堂.古代敦煌供养人的造像活动[J]敦煌研究2008,1:69。[13]沙武田.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供养人画像考察[J]中国藏学2008,2...
“非时食”戒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之一,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僧众每一天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食。许多佛典,尤其是律部经典中,对此规定都有记载。例如,据《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十四载:“何等名为八所应离?
关键词:时食非时食《佛说时非时经》天文历法佛教戒律“非时食”戒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之一,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僧众每一天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食。许多佛典,尤其是律部经典中,对此规定都…
佛教之初并未规定僧众用餐时间,僧人可以随时进食。直到有人讥嫌,佛陀才制定出家人在日出之后至中午之间,可进食一次,超过中午之时限即不得进食,此称过午不食。若过午而食,称为“非时食”。佛典中的制戒因缘有三:
佛教僧侣禁止食肉,而且过中不食,要满足繁琐的修行、诵经、布道所需的体力,糖和蜜就显得异常重要。僧人过午不食,但可以饮用非时浆,不算破戒。非时浆可以由粮食、水果等制成,其中酥油、蜜、石蜜做成的浆水是普遍饮用的几种。
复次善男子。菩萨具十种法。则得成就一食。何等为十。一者成就食时性不贪求。二者成就食时性无染著。三者随得食时常知止足。四者恒依时食不堕非时。五者若为利养悉不应食。六者若得甘美亦不应食。七者若见他食亦不生嗔。八者见他食时亦无悭妒。
少食在佛教的经典也有说到,就是“不非时食”又作持午、过午不食。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在日出之后至中午之间,可进食一次,超过中午之时限即不得进食,称为过午不食。若过午而食,称为“非时而…
八戒非时食(即过午不食),指奉法,时过中不食。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先说结论,大乘佛教确实是佛所宣说,而且大乘佛教其实也涵盖了小乘佛教。.上面的“齐天大圣”说“大乘佛教漏洞百出”,他在其他回答中还说“大乘非佛说”。.齐天大圣的说法完全是错的,他自己读不懂佛经,才会得出这些荒谬的结论。.还有“揭假求真...
本文为2011年,惟贤长老在第二届重庆古剑论坛发表了题为《佛教与素食》的论文,详细阐述了素食观点的形成与发展,及佛教对其产生的影响。.以下为论文摘要:.惟贤长老(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摄影:李保华).一、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素食与人体的...
郝春文.从到兼容—中古时期传统社邑与佛教的关系[J]郝春文敦煌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0。[12]张先堂.古代敦煌供养人的造像活动[J]敦煌研究2008,1:69。[13]沙武田.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供养人画像考察[J]中国藏学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