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正觉莲社社长、香港观宗寺方丈宏明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编者按:2018年10月30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海峡暨港澳佛教分论坛”在福建莆田…
在十二因缘的基础上,佛教更有业力论与因果报应理论来完善其生死观与命运观。“业”为梵文的意译,音译作“羯磨”,为造作之义。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
佛教典籍中水意象很多,意蕴也很丰富,但核心意蕴可概括为三方面:喻指人生的无常,喻指佛性的净洁,喻指修行过程或结果。9一、佛教常以水流的流转不息、易逝难追喻指人生的无常。河水奔腾不息的特征对宣扬佛教三法印、十二因缘思想是非常恰切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十二因缘、七觉支、八正道释迦牟尼成佛后就开始宣扬他所体悟出来的“佛法”,其最初说法史称“初转*轮”。“初转*轮”的主要内容是“四谛”、“十二因缘”,这也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综观古代中国佛教之立宗,多以思想之判别为其宗派发展与修行之依止。相较于以思想的判别为主的古代中国宗派,当代汉传佛教的立宗更多强调对现世时代需要的对治与呼应。佛教为解决现世间众生之难题,所提出的因应作法,为当代佛教立宗之因缘。
乃至佛法的十二因缘、三法印、三十七道品等内容,皆不出一心。正如木村泰贤《大乘佛教思想论》所说:佛教的根本精神,可以说在基于一心的缘起法则。第6页:二、“一切法中,心为上首”二、“一切法中,心为上首”
2021届天台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云答辩会现场菩萨在线浙江讯5月13日,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举行2021届天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云答辩会。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山东大学陈坚教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副院长兼总务长界定法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副...
十二因缘,梵文为(dvādaśāngika-pratītya-samutpāda);这是原始佛教的极其重要的观念,以十二个因果的条件而成一系列,解释人生的种种苦痛与烦恼的起源。这亦是佛祖释迦牟尼觉悟的内容,他觉悟到这个真理,即成正觉。
十二因缘中的第一个叫“无明”,无明是一种根本烦恼,是愚昧的妄念,没有智慧之光明所以叫无明。根据这种无明妄心的活动造作,就造下了许多善业和恶业,这些业就是第二种“行”,所以说“无明缘行”,意思是因为有“无明”的因缘就有“行...
121、未曾有132、因缘14(二)确立本经乃大乘弥勒法门之经典16(三)印顺导师,《以佛法研究佛法》──大乘是佛说论的观点19二、释题19三、角色人物与结构24四、内容摘要34(一)第一品佛陀与耶输陀罗35(二)第二品佛陀与罗
香海正觉莲社社长、香港观宗寺方丈宏明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编者按:2018年10月30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海峡暨港澳佛教分论坛”在福建莆田…
在十二因缘的基础上,佛教更有业力论与因果报应理论来完善其生死观与命运观。“业”为梵文的意译,音译作“羯磨”,为造作之义。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
佛教典籍中水意象很多,意蕴也很丰富,但核心意蕴可概括为三方面:喻指人生的无常,喻指佛性的净洁,喻指修行过程或结果。9一、佛教常以水流的流转不息、易逝难追喻指人生的无常。河水奔腾不息的特征对宣扬佛教三法印、十二因缘思想是非常恰切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十二因缘、七觉支、八正道释迦牟尼成佛后就开始宣扬他所体悟出来的“佛法”,其最初说法史称“初转*轮”。“初转*轮”的主要内容是“四谛”、“十二因缘”,这也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综观古代中国佛教之立宗,多以思想之判别为其宗派发展与修行之依止。相较于以思想的判别为主的古代中国宗派,当代汉传佛教的立宗更多强调对现世时代需要的对治与呼应。佛教为解决现世间众生之难题,所提出的因应作法,为当代佛教立宗之因缘。
乃至佛法的十二因缘、三法印、三十七道品等内容,皆不出一心。正如木村泰贤《大乘佛教思想论》所说:佛教的根本精神,可以说在基于一心的缘起法则。第6页:二、“一切法中,心为上首”二、“一切法中,心为上首”
2021届天台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云答辩会现场菩萨在线浙江讯5月13日,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举行2021届天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云答辩会。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山东大学陈坚教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副院长兼总务长界定法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副...
十二因缘,梵文为(dvādaśāngika-pratītya-samutpāda);这是原始佛教的极其重要的观念,以十二个因果的条件而成一系列,解释人生的种种苦痛与烦恼的起源。这亦是佛祖释迦牟尼觉悟的内容,他觉悟到这个真理,即成正觉。
十二因缘中的第一个叫“无明”,无明是一种根本烦恼,是愚昧的妄念,没有智慧之光明所以叫无明。根据这种无明妄心的活动造作,就造下了许多善业和恶业,这些业就是第二种“行”,所以说“无明缘行”,意思是因为有“无明”的因缘就有“行...
121、未曾有132、因缘14(二)确立本经乃大乘弥勒法门之经典16(三)印顺导师,《以佛法研究佛法》──大乘是佛说论的观点19二、释题19三、角色人物与结构24四、内容摘要34(一)第一品佛陀与耶输陀罗35(二)第二品佛陀与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