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在我国可以说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东晋时期大乘空宗般若学受到当时玄学的影响,在社会上十分流行,对般若“性空说”的解释,有“六家七宗”之多。东晋名僧僧肇,著《物不迁论》、《不真空论》等评述了各家理论的得失,对以龙树为...
【摘要】:《大乘止观法门》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部特殊的著作,其作者与出世具体年代皆处于迷雾之中,其理论体系之完备与论述之清晰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佛教著述中亦属上乘之作。对于前者,本文因未找到新的史料,故暂且悬搁不论,而主要将视角放到《大乘止观法门》的理论基石:“一心”思想之上。
1216202428.济群法师讲述.《摄大乘论》、三卷、无著菩萨造,是唯识宗的依据论典之一。.一、作者和本论的撰作目的.无著,是大乘唯识学的创始人,于公元四世纪出生在北印度富娄沙富罗(译云丈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有兄弟三人(无著、世亲、狮子...
[文章:《依据巴利文献说“大乘非佛说”的观点可以休矣——各界对于巴利记史文献可靠性的质疑》]文章像论文一样严谨,,有反驳的吗?显示全部关注者28被浏览5,706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22个回答默认排序Thera-vada...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学诚法师.2010年06月10日16:17:00法音.点击:0次.“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理念的提出与研讨,是与时代因缘紧密契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现代以来,西方“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主导世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天亲菩萨的勇气很大,他真的完全改变了,所以自此以后他所造的论都是赞叹大乘的。他从前写了很多骂大乘佛教的书,他都通通烧毁了。现在,只遗留下来他赞叹大乘佛教的论文。以上所讲的是天亲祖师的公案,还有“菩萨”两个字的解释。
三、论文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由于本论文立足于《大乘起信论》的文本阐释如来藏思想,为此文章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即为:渊源、文本、影响三部分。第1章,对如来藏思想进行溯源。
论“大乘是佛说”的基本理念——净旻法师.佛教自东传震旦,扎根沃土,一时间“禅开五叶,教创台贤”,八宗争艳,四众皈心,灿然凝聚成华夏文明中独放异彩的佛教文化圈,纵横发展,绵延至今。.综观古德之创宗立义,方便多门,归元无二,莫不体佛心而...
以对于论文中所论列之「百法」中,一切法界有情皆执有我,故招分段及变易二种生死。若能分明了悟此百法中,悉皆无「我」可得,则能超越此二种生死,凡圣情尽,即此便是入大乘之门;此则本论之目的。
大乘学者要成立大乘法,必须有异于声闻法的大乘法,才能确信三藏外的摩诃衍经是佛说。为了要证明这点,如发心、修行、证果,都指出与声闻乘不同。无著的摄大乘论,引阿毗达磨大乘经的十殊胜,证明别有大乘法。大乘佛法,就是异于声闻的十种殊胜。
大乘佛教在我国可以说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东晋时期大乘空宗般若学受到当时玄学的影响,在社会上十分流行,对般若“性空说”的解释,有“六家七宗”之多。东晋名僧僧肇,著《物不迁论》、《不真空论》等评述了各家理论的得失,对以龙树为...
【摘要】:《大乘止观法门》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部特殊的著作,其作者与出世具体年代皆处于迷雾之中,其理论体系之完备与论述之清晰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佛教著述中亦属上乘之作。对于前者,本文因未找到新的史料,故暂且悬搁不论,而主要将视角放到《大乘止观法门》的理论基石:“一心”思想之上。
1216202428.济群法师讲述.《摄大乘论》、三卷、无著菩萨造,是唯识宗的依据论典之一。.一、作者和本论的撰作目的.无著,是大乘唯识学的创始人,于公元四世纪出生在北印度富娄沙富罗(译云丈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有兄弟三人(无著、世亲、狮子...
[文章:《依据巴利文献说“大乘非佛说”的观点可以休矣——各界对于巴利记史文献可靠性的质疑》]文章像论文一样严谨,,有反驳的吗?显示全部关注者28被浏览5,706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22个回答默认排序Thera-vada...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学诚法师.2010年06月10日16:17:00法音.点击:0次.“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理念的提出与研讨,是与时代因缘紧密契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现代以来,西方“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主导世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天亲菩萨的勇气很大,他真的完全改变了,所以自此以后他所造的论都是赞叹大乘的。他从前写了很多骂大乘佛教的书,他都通通烧毁了。现在,只遗留下来他赞叹大乘佛教的论文。以上所讲的是天亲祖师的公案,还有“菩萨”两个字的解释。
三、论文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由于本论文立足于《大乘起信论》的文本阐释如来藏思想,为此文章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即为:渊源、文本、影响三部分。第1章,对如来藏思想进行溯源。
论“大乘是佛说”的基本理念——净旻法师.佛教自东传震旦,扎根沃土,一时间“禅开五叶,教创台贤”,八宗争艳,四众皈心,灿然凝聚成华夏文明中独放异彩的佛教文化圈,纵横发展,绵延至今。.综观古德之创宗立义,方便多门,归元无二,莫不体佛心而...
以对于论文中所论列之「百法」中,一切法界有情皆执有我,故招分段及变易二种生死。若能分明了悟此百法中,悉皆无「我」可得,则能超越此二种生死,凡圣情尽,即此便是入大乘之门;此则本论之目的。
大乘学者要成立大乘法,必须有异于声闻法的大乘法,才能确信三藏外的摩诃衍经是佛说。为了要证明这点,如发心、修行、证果,都指出与声闻乘不同。无著的摄大乘论,引阿毗达磨大乘经的十殊胜,证明别有大乘法。大乘佛法,就是异于声闻的十种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