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乘方广经不结集在四阿含之内?《大智度论》卷一百云:“摩诃衍甚深,难信难解难行。佛在世时,有诸比丘闻摩诃衍不信不解故,从座而去,何况佛般涅盘后,以是故不说(谓,阿难不在王舍城结集中说大乘经)。
而大乘佛教初期以〈般若经》的影响最大,《百喻经》由于与中观学的诞生时代相近,所以从经中也可以看出龙树的般若中观思想对它的影响。.一、中道思想.经中的《梵天造物因喻》故事中说:“诸佛说法,不著二边,亦不著断,亦不著常,如似八正道...
来源:净旻法师:论“大乘是佛说”的基本理念作者:净旻法师内容提要:19世纪以来,深受欧美学风浸润的日本佛学界,开始着力于以文献考据为能事、以剥离信仰为特点的所谓“现代佛教学术研究”,疑古之风盛行。其…
10、引《大乘庄严经论》“福德智慧二资粮”五颂,说明修道的过程(见《入所知相分》)。从以上所引经论来看,本论虽以《阿毗达磨大乘经·摄大乘品》的十种殊胜为纲领,但绝非此经注疏或释论,而是大乘唯识学的概论。三、本论的注释和翻译
大乘菩萨修行人修行的大乘教法时,他的信心就好像能把散乱的金子做成器皿,他领会高深的佛法时就像花开了一样美丽,他可以从佛法的实践证悟中获得喜悦,就好像品味美味的食物。他具有胜根的种姓智慧,熟悉所有关于佛法的经论文字,
大乘经广泛出世时,部派佛教已经很盛行署名造论了。在很多部派中,论藏的影响甚至大于经藏。大乘佛教的龙树、世亲等论师更被视为圣者,写出一部作品,放着直接署名被人奉为圣典的事情不干,非要假托别人?
大乘学者要成立大乘法,必须有异于声闻法的大乘法,才能确信三藏外的摩诃衍经是佛说。为了要证明这点,如发心、修行、证果,都指出与声闻乘不同。无著的摄大乘论,引阿毗达磨大乘经的十殊胜,证明别有大乘法。大乘佛法,就是异于声闻的十种殊胜。
【论文】三.二六一诸大乘经,皆顺无我,违数取趣,弃背流转,趣向还灭;赞佛、法、僧,毁诸外道表蕴等法,遮胜性等。乐大乘者,许能显示无颠倒理,契经摄故,如《增壹》等至教量摄...
1.本篇论文改自笔者在中华佛学研究所之毕业论文──“梵本《大乘庄严经论.修行品》初探”之第一章。页20一、前言《大乘庄严经论》(Mahaayaanasuutraala.mkaara,以下简称《庄严经论》或MSA),是瑜伽行派(Yogaacaara)[注2]的典籍
论“大乘是佛说”的基本理念——净旻法师.佛教自东传震旦,扎根沃土,一时间“禅开五叶,教创台贤”,八宗争艳,四众皈心,灿然凝聚成华夏文明中独放异彩的佛教文化圈,纵横发展,绵延至今。.综观古德之创宗立义,方便多门,归元无二,莫不体佛心而...
为何大乘方广经不结集在四阿含之内?《大智度论》卷一百云:“摩诃衍甚深,难信难解难行。佛在世时,有诸比丘闻摩诃衍不信不解故,从座而去,何况佛般涅盘后,以是故不说(谓,阿难不在王舍城结集中说大乘经)。
而大乘佛教初期以〈般若经》的影响最大,《百喻经》由于与中观学的诞生时代相近,所以从经中也可以看出龙树的般若中观思想对它的影响。.一、中道思想.经中的《梵天造物因喻》故事中说:“诸佛说法,不著二边,亦不著断,亦不著常,如似八正道...
来源:净旻法师:论“大乘是佛说”的基本理念作者:净旻法师内容提要:19世纪以来,深受欧美学风浸润的日本佛学界,开始着力于以文献考据为能事、以剥离信仰为特点的所谓“现代佛教学术研究”,疑古之风盛行。其…
10、引《大乘庄严经论》“福德智慧二资粮”五颂,说明修道的过程(见《入所知相分》)。从以上所引经论来看,本论虽以《阿毗达磨大乘经·摄大乘品》的十种殊胜为纲领,但绝非此经注疏或释论,而是大乘唯识学的概论。三、本论的注释和翻译
大乘菩萨修行人修行的大乘教法时,他的信心就好像能把散乱的金子做成器皿,他领会高深的佛法时就像花开了一样美丽,他可以从佛法的实践证悟中获得喜悦,就好像品味美味的食物。他具有胜根的种姓智慧,熟悉所有关于佛法的经论文字,
大乘经广泛出世时,部派佛教已经很盛行署名造论了。在很多部派中,论藏的影响甚至大于经藏。大乘佛教的龙树、世亲等论师更被视为圣者,写出一部作品,放着直接署名被人奉为圣典的事情不干,非要假托别人?
大乘学者要成立大乘法,必须有异于声闻法的大乘法,才能确信三藏外的摩诃衍经是佛说。为了要证明这点,如发心、修行、证果,都指出与声闻乘不同。无著的摄大乘论,引阿毗达磨大乘经的十殊胜,证明别有大乘法。大乘佛法,就是异于声闻的十种殊胜。
【论文】三.二六一诸大乘经,皆顺无我,违数取趣,弃背流转,趣向还灭;赞佛、法、僧,毁诸外道表蕴等法,遮胜性等。乐大乘者,许能显示无颠倒理,契经摄故,如《增壹》等至教量摄...
1.本篇论文改自笔者在中华佛学研究所之毕业论文──“梵本《大乘庄严经论.修行品》初探”之第一章。页20一、前言《大乘庄严经论》(Mahaayaanasuutraala.mkaara,以下简称《庄严经论》或MSA),是瑜伽行派(Yogaacaara)[注2]的典籍
论“大乘是佛说”的基本理念——净旻法师.佛教自东传震旦,扎根沃土,一时间“禅开五叶,教创台贤”,八宗争艳,四众皈心,灿然凝聚成华夏文明中独放异彩的佛教文化圈,纵横发展,绵延至今。.综观古德之创宗立义,方便多门,归元无二,莫不体佛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