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寅恪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学家,对中国哲学史的直接论述,虽不多见,但却少而精.本文仅将陈先生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的成名作《中国哲学史》所写的两篇极为重要的《审查报告》中的主要观点整合为以下七大点: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应作"同情的了解";持"阐明的态度";中国...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是毋庸置疑的失败之作,它丝毫无助于读者理解陈寅恪的贡献和局限;但该书作者胜利地将一个人生幸福、学问寻常的历史学者“美化”成一个百年难遇、令人叹惜的学术大师和文化偶像。这部成功的失败之作在20世纪90年代将陈寅恪送上了神坛。
杨荣国建议,中华书局拟出版陈寅恪论文集陈寅恪是著名史学家,1949年后,虽然先后出版了《元白诗笺证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专著,但其散见于报刊的学术文章一直未曾结集出版,不免令学界遗憾。1958年2月,在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陈寅恪:不以中医治病,却用中医治学.作为中西文化兼通的文化大师,陈寅恪对中医药的态度值得注意。.大致而言,他认为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因为没有相应的理论体系,所以他不相信中医,尽管他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陈寅恪的“中医观”比较集中体现...
陈寅恪早在1897年就开始向留日回国者学习日语。陈寅恪在1967年12月写的“第七次交代稿”:“小时在家塾读书,又从学于友人留日者学日文。”陈寅恪第一次出国留日是在1902年。当时他13岁。
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夫人唐筲,是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女教师,在清华园相识,两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结婚。
这次会面,陈寅恪坦率地谈到他对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的不满。竺可桢在1957年2月18日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与陈寅恪的这次会面,写道:“渠意颇不以华罗庚为然,说其过去曾建议蒋介石成立科学青年团,认其有创造能力,但其言论作风之味不佳云”。
陈寅恪陈寅恪其人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他的父亲陈三立是著名诗人,“清末四公子”之一。陈寅恪是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语言学家。
陈寅恪(1890.7.3-1969.10.7)对于中国史界而言,今年是深具意义的,因为是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前不久本人的一篇以笔谈为基础的论文《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发表于近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陈寅恪是我国最伟大的国学大师、史学大师。为了深入探寻陈寅恪的精神和思想,此后至今,我陆续阅读了一些关于陈先生的书,感受“无涯岸之可望、无辙迹之可寻”的境界,《陈寅恪的最后20年》…
摘要:陈寅恪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学家,对中国哲学史的直接论述,虽不多见,但却少而精.本文仅将陈先生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的成名作《中国哲学史》所写的两篇极为重要的《审查报告》中的主要观点整合为以下七大点: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应作"同情的了解";持"阐明的态度";中国...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是毋庸置疑的失败之作,它丝毫无助于读者理解陈寅恪的贡献和局限;但该书作者胜利地将一个人生幸福、学问寻常的历史学者“美化”成一个百年难遇、令人叹惜的学术大师和文化偶像。这部成功的失败之作在20世纪90年代将陈寅恪送上了神坛。
杨荣国建议,中华书局拟出版陈寅恪论文集陈寅恪是著名史学家,1949年后,虽然先后出版了《元白诗笺证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专著,但其散见于报刊的学术文章一直未曾结集出版,不免令学界遗憾。1958年2月,在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陈寅恪:不以中医治病,却用中医治学.作为中西文化兼通的文化大师,陈寅恪对中医药的态度值得注意。.大致而言,他认为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因为没有相应的理论体系,所以他不相信中医,尽管他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陈寅恪的“中医观”比较集中体现...
陈寅恪早在1897年就开始向留日回国者学习日语。陈寅恪在1967年12月写的“第七次交代稿”:“小时在家塾读书,又从学于友人留日者学日文。”陈寅恪第一次出国留日是在1902年。当时他13岁。
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夫人唐筲,是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女教师,在清华园相识,两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结婚。
这次会面,陈寅恪坦率地谈到他对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的不满。竺可桢在1957年2月18日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与陈寅恪的这次会面,写道:“渠意颇不以华罗庚为然,说其过去曾建议蒋介石成立科学青年团,认其有创造能力,但其言论作风之味不佳云”。
陈寅恪陈寅恪其人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他的父亲陈三立是著名诗人,“清末四公子”之一。陈寅恪是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语言学家。
陈寅恪(1890.7.3-1969.10.7)对于中国史界而言,今年是深具意义的,因为是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前不久本人的一篇以笔谈为基础的论文《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发表于近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陈寅恪是我国最伟大的国学大师、史学大师。为了深入探寻陈寅恪的精神和思想,此后至今,我陆续阅读了一些关于陈先生的书,感受“无涯岸之可望、无辙迹之可寻”的境界,《陈寅恪的最后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