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陈寅恪档案文献鉴辨思想与方法体系的理论内涵胡适曾称赞曰:“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4]虽然陈寅恪对自身档案文献鉴辨方法没有明确的说明,但从其著述中可以窥见一斑。2.1多方搜集,相互参证
摘要:陈寅恪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学家,对中国哲学史的直接论述,虽不多见,但却少而精.本文仅将陈先生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的成名作《中国哲学史》所写的两篇极为重要的《审查报告》中的主要观点整合为以下七大点: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应作"同情的了解";持"阐明的态度";中国...
与自由:陈寅恪论学王震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版早就知道这本书了——最早获悉此书,应是在罗志田的论文里,他对该书甚为推许,这在他是不多见的。后来期盼早日出简体字版。及至出版了,自己却未及时…
1998年方广锠发表《日本对敦煌佛教文献之研究(1909年—1954年)》一文(《敦煌学佛教学论丛》,香港: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利用池田温教授文章的汉译本,认为石滨先生比陈寅恪更早地使用了…
1954年,陈寅恪写成《论〈再生缘〉》,油印稿由章士钊带到香港,辗转由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一时轰动海外,议论纷纭,引起北京方面的注意。.有关方面与郭沫若、周扬、齐燕铭等人交换意见后,决定在内地出版陈著和郭亲自校订的十七卷本《再生缘》,以...
个人感觉陈寅恪的许多观点已经被推翻,但为什么北清人师还有一批人言必推陈?.看张国刚写的那本《二十世纪隋唐五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感觉陈许多观点都被业界质疑乃至推翻了,然而大家还是要坚定不移吹陈。.还有黄永年先生的六至九世纪….
《陈寅恪文集》包含陈寅恪先生著作七书:《寒柳堂集》(收《论再生缘》等论文11篇,附《寅恪先生诗存》)、《金明馆丛稿初编》(考订、阐述我国中古时期历史人物、事件、制度,兼及佛道宗教、声韵学等问题,收论文20篇)、《金明馆丛稿二编》(考证我国史实和少数民族关系,探索佛经...
陈寅恪是史学大师,其学问得到了几乎众口一辞的高度评价,却常有人说他文章写得不好。胡适就说:“读陈寅恪先生的论文若干篇。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但他的文章实在写的不高明,标点尤懒,不足为法。”(《胡适的日记》)后来,钱钟书也表示,陈...
何以安史之乱之前地方政治革命均不能成功?陈寅恪先生认为因为隋唐继承了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在安史之乱之前、“关中本位政策”还未崩溃的时候,“举天下不敌关中”故可以“居重驭轻”[1]。因此地方政治革命向来只有被中央扑灭的命运,而中央政治革命一旦在关中取得成功,便可以统御...
2陈寅恪档案文献鉴辨思想与方法体系的理论内涵胡适曾称赞曰:“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4]虽然陈寅恪对自身档案文献鉴辨方法没有明确的说明,但从其著述中可以窥见一斑。2.1多方搜集,相互参证
摘要:陈寅恪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学家,对中国哲学史的直接论述,虽不多见,但却少而精.本文仅将陈先生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的成名作《中国哲学史》所写的两篇极为重要的《审查报告》中的主要观点整合为以下七大点: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应作"同情的了解";持"阐明的态度";中国...
与自由:陈寅恪论学王震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版早就知道这本书了——最早获悉此书,应是在罗志田的论文里,他对该书甚为推许,这在他是不多见的。后来期盼早日出简体字版。及至出版了,自己却未及时…
1998年方广锠发表《日本对敦煌佛教文献之研究(1909年—1954年)》一文(《敦煌学佛教学论丛》,香港: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利用池田温教授文章的汉译本,认为石滨先生比陈寅恪更早地使用了…
1954年,陈寅恪写成《论〈再生缘〉》,油印稿由章士钊带到香港,辗转由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一时轰动海外,议论纷纭,引起北京方面的注意。.有关方面与郭沫若、周扬、齐燕铭等人交换意见后,决定在内地出版陈著和郭亲自校订的十七卷本《再生缘》,以...
个人感觉陈寅恪的许多观点已经被推翻,但为什么北清人师还有一批人言必推陈?.看张国刚写的那本《二十世纪隋唐五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感觉陈许多观点都被业界质疑乃至推翻了,然而大家还是要坚定不移吹陈。.还有黄永年先生的六至九世纪….
《陈寅恪文集》包含陈寅恪先生著作七书:《寒柳堂集》(收《论再生缘》等论文11篇,附《寅恪先生诗存》)、《金明馆丛稿初编》(考订、阐述我国中古时期历史人物、事件、制度,兼及佛道宗教、声韵学等问题,收论文20篇)、《金明馆丛稿二编》(考证我国史实和少数民族关系,探索佛经...
陈寅恪是史学大师,其学问得到了几乎众口一辞的高度评价,却常有人说他文章写得不好。胡适就说:“读陈寅恪先生的论文若干篇。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但他的文章实在写的不高明,标点尤懒,不足为法。”(《胡适的日记》)后来,钱钟书也表示,陈...
何以安史之乱之前地方政治革命均不能成功?陈寅恪先生认为因为隋唐继承了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在安史之乱之前、“关中本位政策”还未崩溃的时候,“举天下不敌关中”故可以“居重驭轻”[1]。因此地方政治革命向来只有被中央扑灭的命运,而中央政治革命一旦在关中取得成功,便可以统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