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直肠癌与糖尿病论文

发布时间:

直肠癌与糖尿病论文

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患者,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要注意血糖的监控和调整。饮食应该按照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来管理。

在抗肿瘤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药物可能引起血糖的波动,如在应用紫杉类化疗药物期间,因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可能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应及时监测血糖,并合理控制饮食结构。

2营养建议

推荐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患者可参考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推荐2017年版指南如下:

(1)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2)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4)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减少肥肉摄入。

(5)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6)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7)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8)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这是血糖的主要特征,“饮料更多,多尿,更多,薄”是典型的症状。当然,这不是对人体的最大威胁,这是一个真正可怕的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据称,已知的糖尿病并发症超过100,糖尿病“玫瑰”是一种疾病,包括大型血管,微血管病变和心脏,脑,肾,眼睛等器官损伤。在许多糖尿病中的并发症中,几乎没有癌症,在传统研究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没有太多的交叉点。然而,随着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指向糖尿病和癌症的关联,尤其是结肠直肠癌。

美国癌症学生的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其中包括超过200万患者的直肠癌患者。结果表明,患有结直肠癌患者的糖尿病患者风险的20%-40%;美国两个大学将共同发行宣言:糖尿病患者有多重恶性肿瘤的风险; rastad等,两性糖尿病患者的平均患有结肠癌风险的平均占230%; Ramjeesingh等人。患者研究发现,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有关。大量回顾性研究据信,糖尿病患者的风险增加了结直肠癌的风险,并且糖尿病癌症由于显着的死亡率而显着增加,并且总存活期大大缩短。

高血糖可以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育,为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抗性的良好环境,增加癌症的风险,增加了结直肠癌的风险,影响癌症的可能性。影响癌症的可能性,增加了化学增心并发症和癌症复发的可能性。高胰岛素血症一般存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促进细胞增殖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胞的凋亡,促进癌症的进展。此外,当在高胰岛素癌中存在胰岛素抵抗时,两者可能具有协调的促进,直接或间接促进肿瘤增殖,侵袭和迁移。人体主要依赖于血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免疫等三个主要免疫系统来抵抗恶性肿瘤,而糖尿病可能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导致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胰岛素类似物可以诱导恶性肿瘤,增加恶性肿瘤的风险,如肝癌,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 DEMPLER抗癌的“魔法效应”与提高胰岛素抗性的效果相关,可以降低由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肿瘤的风险。第五,结直肠癌是复杂的,生活方式不良是提高风险风险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和结肠直肠癌具有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高脂饮食,吸烟,体重,运动等等,因为糖尿病患者可能有这些危险因素,因此结直肠癌的风险自然高。目前,相关研究未能完全清除糖尿病患者肿瘤的机制,但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变得清晰。因此,除了控制外面的血糖外,糖尿病患者还是改变吸烟,戒烟,加强运动,低脂肪高纤维饮食,减轻重量等,预防恶性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此外,有必要加强恶性肿瘤的定期筛查。如果糖尿病患者丧失食欲,应附上腹胀,粪便习惯等,并及时寻求体检。

大肠直肠癌是台湾发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但你知道吗?在大肠直肠癌的疾病早期,患者根本没有什么症状呢!

哇!看过大肠癌的真面目后,你一定觉得恶性肿瘤的面貌极为狰狞,那我们该怎么预防,该做什么检查呢?请看以下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大肠直肠癌的分期。(大肠直肠癌怎么分期?怎么治疗?)

第一期

大肠直肠癌代表肿瘤侵犯超过黏膜,但还没有吃穿肠壁。若是此时就诊断出大肠直肠癌,通常手术切除病灶及周边肠段即可,不一定需要进一步治疗。

第二期

大肠直肠癌时肿瘤会穿过肠壁的肌肉层,但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没有远处转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通常需要加做化学治疗及追加其他疗法。

第三期

大肠直肠癌指的是不论肿瘤本身是否穿过肠壁,已有周边淋巴结的转移。

第四期

大肠直肠癌代表恶性肿瘤已经转移到肝脏、肺脏等身体其他器官。

有以下特征的人罹患大肠直肠癌的机会较高:

1. 年纪大的人:多数罹患大肠直肠癌的患者年龄超过50岁,但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不是年轻人就不会得到大肠癌喔!

2. 曾经有肠道息肉的患者:若有息肉就要定期安排大肠镜追踪,因为息肉的发生与大肠癌息息相关。

3. 体重过重的人罹患大肠癌的机会较高

4. 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你可能是坐办公桌的上班族,或是个久坐的科技宅,当身体少动的时候,罹患大肠直肠癌的机率就上升了,请记得多动一动啊!

5. 有菸瘾的人罹患大肠直肠癌的机率较高,请尽快戒菸。

6. 若某人的父母、手足、或小孩罹患了大肠直肠癌,那这人罹患大肠直肠癌的机率就会变高。

7. 糖尿病患者罹患大肠直肠癌的机率较高。

8. 饮食偏向高脂、低纤维或是吃太多红肉及加工肉品都会提高罹患大肠直肠癌的机率。

大肠直肠癌是发生率第一名的癌症,通常会以「大肠镜」加上电脑断层方式确定诊断。关于大肠镜的介绍及哪些人需要做检查,请看这篇。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现行的治疗方式。

要制定治疗计画之前,医师会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年纪、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有无远端转移等因素,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了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标靶治疗、和放射治疗。

除了少数小型且浅层的大肠肿瘤可以用内视镜切除之外,多数大肠直肠癌需要手术切除肠段。

手术会切除「带有肿瘤的部分肠道」,而不是只切下一颗肿瘤,并再把健康肠道接在一起。

切除肠段的手术可以「直接开腹」或「腹腔镜」等方式达成,可与医师详细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利与弊。

有时候患者的肠道因为大肠直肠癌阻塞严重,连没有罹癌的大肠都膨胀许久、并不健康,这时贸然连接两端肠道是件危险的事,很容易造成肠道接口渗漏,因此医师会建议做人工 *** 。

人工 *** 就是把肠道末端制造个开口在肚皮上,之后消化道排泄物就由此排出,等患者做完治疗或肠道健康恢复的不错后,可以考虑再次手术吻合肠段。

想避免大肠直肠癌,建议大家还是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不久坐、戒菸,年纪到了或有症状都要做大肠镜检查。祝福大家身体健康!若想进一步认识大肠直肠癌,还可以看这里喔!

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过去的科学界、医学界他们对饮食的科学犯了一项重大的错误。’这重大的错误致使很多先进国家以及开发中国家这些崇尚科技的国度受到这种错误的科学所引导,已经致使他们百姓陷入各种文明病当中。并且这项错误的科学就如同刽子手一般,全球起码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人因此提早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出化学物质与饮食的一些具体联系,以便使我们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都知道,现在世界上号称最先进的国家是美国,但是他们的乳癌、直肠癌以及肺癌的罹患率,都名列世界的前三名。他们有百份之五十以上的人,是死于心脏病、高血压、或血管方面的疾病,反观那些贫穷落后的国家,他们这些疾病的罹患率却非常非常的低;这个事实已经吸引了很多的科学家开始投入这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多的证据已经显示,这些所谓‘先进国家’的饮食习惯,根本就是一项重大的错误。世上有关于这方面最完整的研究,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肯博教授在中国大陆所做的研究。经过多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这一些吃低脂食物,也就是吃米饭跟菜类的中国人,他们得到乳癌的机率非常小,而直肠癌、肺癌或是骨质疏松症的罹患率更低;相形之下,那些吃大量的高脂食物,也就是爱吃肉的美国人、英国人、瑞典人及芬兰人,他们得到这种疾病的罹患率,实在是高得惊人。各种文明病在他们的国度里面,就像是传染病一样,到处在漫延!不可否认的,他们的饮食习惯,确实出了很大的问题!过去的科学家们,以为这种以肉食为主的饮食方法,可以毫无伤害的获得很高的营养及热量,来使他们的身体更强壮,但是从来没有人去研究长期吃这一类型的食物,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因此,在第二次大战以后,大家都以为这种吃法是智慧、科技的结晶,也是人类最先进的饮食方式。所以那些开发中的国家无不开始竞相学习,学校老师也开始大力推广,而那一些不知情的父母,便开始喂食大量的肉类给他们宝贝吃。众所周知,高脂肪饮食会提高人们患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几率,因此人们在饮食上得到的忠告一直是少食脂肪,有的人甚至完全拒绝脂肪。但是健康专家提醒,脂肪在人体中发挥着许多维持生命功能的作用,应当保证在日常饮食中摄入适量脂肪。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措施。(l)合理分配三餐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最好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如果一天吃l•斤粮食的话,早晚各吃3两,中午吃4两比较合适。(2)荤、素搭配适当荤食中蛋白质、钙、磷及脂溶性维生素优于素食;而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又优于荤食。所以,荤食与素食适当搭配,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健康。(3)不挑食和偏食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单吃一种食物;不管吃的数量多大,营养如何丰富,也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饮食中,不可长期挑食或偏食。(4)不暴饮暴食俗话说:“若要身体好,吃饭不过饱”,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饮暴食不仅能破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和急性胰腺炎,而且由于隔肌上升,影响心脏活动,还可诱发心脏病等,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发生生命危险。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大吃大喝、暴饮暴食。

肛肠病学直肠癌论文

肛肠疾病在医院里面都属于外科范畴。有的医院是叫肛肠科,是以中医院为主,西医院就比如叫结直肠肛门外科。它为什么属于外科?因为我们所说的肛肠疾病就是大部分指痔、瘘、裂、脱,痔是指痔疮,裂是指肛裂,瘘是指肛瘘,脱是指脱肛。这些疾病的治疗基本上都属于外科手术方面。而比较轻微的像混合痔、内痔、外痔这些,可以用保守治疗。还比如我们还收治炎症和便秘这些以保守治疗为主的疾病,大部分疾病如果保守治疗无效,还是手术治疗。

肛肠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痔疮等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痔疮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以女性的发为高(由于女性患者一般不愿接受痔疮治疗,故部分临床治疗痔疮的统计数据显示,男性痔疮患者多于女性);任何年龄都可发病,而 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从广义说:发生在肛门、大肠上的各秆疾病都叫肛肠病,常见病100多种。 从狭义说:发生在肛门与直肠上各种疾病,常见的有30多种,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皮肤病、肛窦炎、直肠炎、直肠溃疡、出口性便秘,直肠脱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肛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管癌、直肠癌、肛乳头瘤、直肠息肉、肛门直肠结核、肛门神经症、尖锐湿疣、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肛门直肠外伤等。

直肠下段与肛门已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消化道的概念,它是一个具有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独特控便器官。这个器官在解剖生理上包括了直肠下段、肛管以及控制排便、及相应感觉的神经肌肉结构。有效保留这个器官不但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还关系着病人的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及个人的自尊。由于直肠疾病的常见性,保肛一直是医患双方共同的选择难题。◆直肠癌保肛术的发展状况保肛概念最初是从直肠肿瘤手术开始的,1908年Miles一篇腹会阴联合切除治疗直肠癌的论文改变了直肠癌治疗的格局,许多直肠癌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但也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就是失去肛门这个控便器官的痛苦,直到1948年美国医生Dixon介绍了一种以后以他名字命名的直肠前切除手术,才改变了这种状况,之后Dixon手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除了很低位直肠癌以外,大约85%-90%直肠癌病人可以获得保肛机会,尽管这样还是有10%左右的病人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保肛机会。近年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有更多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用于以往难于保肛的病例,比如直肠癌早期病例的增加,保肛机会也随之增多,比如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待肿瘤降级降期后手术,保肛率即可有所增加。现代的保肛理念也由单纯的保肛手术发展为一个保肛的学术体系,保肛已不仅仅局限于直肠的恶性肿瘤,而是针对所有所带来肛门功能问题疾病,如复杂性肛瘘、溃疡性结肠炎等,即使是恶性肿瘤,如直肠恶性淋巴瘤,也可通过放化疗、靶向治疗而获得非手术性的治愈性保肛。作者曾经遇到一个女性直肠癌病例,尽管发现时病期很早,完全能通过局部切除而保留肛门,但由于患者的恐癌心理,一定要求做不保肛手术,术后已十多年了,到现在为止一直为当时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而后悔。但临床上更多的病例是要求强行保肛,这种要求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实施的具体条件,如过于迁就病人要求,则可能以牺牲病人的生命为代价。◇医方能供各种合理保肛的条件:如各种综合治疗措施的应用(放疗等),具有优秀的专科外科医师,多学科合作评估的机制等◇长期从事保肛临床与研究的科室或中心,医生提出的保肛与保肛的选择或建议将更为科学或合理。患方宜多听从权威医生的建议。◇从病人方面来说,如果治疗组医生作出不能保肛的决定时,不妨到更权威的医疗中心进行咨询或会诊,多听专家们意见后再作选择。研究证明,直肠癌发现后在术前作放化疗将更利于病人的长期生存和减少局部复发,因此不必急于请求外科医师马上手术,这也为病人寻求合理治疗留下了时间。更多好文章:【

直肠类癌论文

秦新裕,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胃肠外科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1年上海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英国伦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秦新裕教授目前还是美国外科医师学会会员。担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上海医学、中国临床医学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和临床外科杂志等编委。1997年起担任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外科一组组长,1999年起担任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药物评审委员(化学药物组)。共发表论文280余篇。主编有《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曾参加《实用外科学》、《现代外科学》、《胃肠动力学》等著作章节的编著。1995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3年度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被列为上海市百名跨世纪医学科技人才。秦新裕教授主要从事胃肠外科、干细胞工程和糖尿病基因治疗、胰岛移植、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研究。负责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和重点学科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和重点课题和上海市卫生局课题。另有上海市百人计划、创新团队基金和上海市百名跨世纪医学科技人才基金等。许剑民,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组成员,卫生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标准》制定专家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以及大肠癌肝转移学组和遗传性大肠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大肠癌中心组成员。《中国癌症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和《消化肿瘤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手术学杂志》特约编委。《BMC Cancer》、《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临床杂志》特约评审。200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麻省大学进修,2004年11月前往法国HospitaI Arrlbroise 进修。作为主要完成人获200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优秀发明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篇,SCI收录6篇,影响因子累计23分,其中1篇发表在Anrlals of Surgery(1F=8,46)发表,中华级25篇。参与了10部教材和专著的写作(包括全国统编教材外科学第6版)。全国论文比赛获一等奖2次,全国外科会议获优秀论文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第一完成人的课题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上海市经委重点课题、上海市科委面上课题和上海市卫生局课题。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人类现在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已经找到了治疗结肠癌的方式,但是在临床医学上还需要不断的研究才能够突破。

结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 ) 是人类 健康 的致命性威胁,2020年CRC占全球癌症病例数的10%,占癌症死亡人数的 (仅低于肺癌) ,预计2040年全球新发CRC病例数将高达320万 【1】 。CRC发病率的攀升主要原因在于不 健康 生活与饮食方式的蔓延,研究发现西方饮食 (高糖高脂肪饮食) 能通过作用于胰岛素及酮体代谢通路影响肠道干细胞的增殖与功能,增强肠道祖细胞的致瘤性,抑制抗肿瘤免疫 【2】 。此外,动物蛋白尤其是红肉摄入过多会导致罹患CRC的风险增加,其原因可能与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胆汁酸、杂环胺、多环芳烃和N-亚硝基化合物有关 【3】 。也有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缺乏运动、吸烟与饮酒也会增加CRC的患病风险。

虽然诱发CRC发生的饮食与营养因素日渐明确,但目前我们对于预防CRC发生或干预CRC进展的饮食策略仍有待研究。尽管禁食和热量限制在动物模型中具有潜在的抗癌作用,但这类营养干预措施在人类,尤其是在高危型CRC患者中难以广泛实施。因此,研发抑制CRC发生并能缓解癌症恶化的新的饮食干预策略至关重要。

生酮饮食 ( KDs ,ketogenic diets) 是一种以“超低碳水,高脂肪,适量蛋白”为特点的饮食方式,KDs能够迫使机体燃烧脂肪而非碳水化合物,诱导酮体类物质,如 乙酰乙酸 (AcAc) 和 β-羟丁酸 ( BHB ) 的产生。KDs最早用于抗癫痫治疗,近年来由于其减肥和改善糖代谢等效果而日渐流行,但KDs对肝脏和心血管系统等的副作用使其充满争议 【4】 。

2022年4月27日,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 Christoph A. Thaiss 和 Maayan Levy 教授合作在 Nature 杂志发表了题为 β-Hydroxybutyrate suppresses colorectal cancer 的研究文章,利用CRC自体动物模型进行饮食筛选,发现 KDs可以显著抑制肠隐窝干细胞的增殖与CRC的进展,进一步研究揭示了酮体类物质BHB作为KDs的代谢效应物,能通过与其表面受体Hcar2的互作诱导具有抑癌作用的转录因子Hopx的表达,进而抑制了肠上皮增生与CRC的进展。

为筛选能够抑制CRC发生和进展的饮食干预策略,作者固定饮食中的蛋白含量,通过调整糖类和脂肪比例设计了6种不同的饮食模型 (图1 a,b) 。不同饮食饲喂并通过AOM/DSS诱导小鼠CRC发生后,作者发现 随着食物中脂肪含量的上升,CRC的发生被显著抑制 (图1 c) ,而KDs饲喂能延长CRC小鼠的长期生存期 。不仅如此,KDs也能抑制Cdx2creERTApcfl/flCRC模型小鼠及已发生CRC小鼠的肿瘤进展,从KDs饲喂恢复到正常饮食会导致CRC复发。可见, KDs不仅能够预防小鼠CRC的发生,也能起到抑制CRC进展的效果。

图1 不同饮食干预条件下小鼠CRC模型的建立及其对CRC进展的影响

接下来,作者探究了KDs抑制CRC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之前研究证明AOM/DSS诱导CRC模型是通过促进肠道免疫反应实现的 【5】 ,作者发现KDs处理后CRC模型小鼠的Il17a水平显著下降,肠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此外,KDs会通过抑制Lgr5+干细胞的功能及肠道隐窝干细胞的增殖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周转。KDs饲喂还能够导致酮体合成量 (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 异常升高,作者因此探究了KDs对肠上皮细胞周转的影响是否是通过促进酮体产生而介导的。利用小鼠肠道类器官模型,作者发现乙酰乙酸 (AcAc) 并不会影响类器官的生长,而β-羟丁酸 (BHB) 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类器官生长,并能够阻滞肿瘤类器官的增殖 (图2) 。因此, KDs能通过诱导体内效应代谢物BHB的含量抑制肠隐窝干细胞的增殖,并阻滞CRC的进展 。

图2 β-羟丁酸(BHB)能够抑制肠道类器官生长与CRC进展

为进一步确定BHB是否能抑制in vivo状态下的肿瘤生长,作者在 Cdx2CreERTApcfl/fl小鼠的正常日粮中添加了BHB,并评估了BHB对CRC发展的影响。首先,作者发现与KDs的效果类似,添加BHB可以抑制CRC的进展。其次,AOM/DSS诱导CRC模型小鼠的日粮中添加BHB同样能够抑制肠上皮增生及肿瘤进展。第三,利用渗透微型泵 (osmotic mini-pumps) 施加BHB以模拟KD饲喂条件下BHB的内源性释放,同样可以抑制Cdx2CreERTApcfl/fl小鼠的肿瘤生长。由此可见, BHB作为KDs的代谢效应物,能够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有效抑制CRC的进展。

明确了KDs通过BHB抑制CRC发生的功效后,作者进一步探究了BHB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内在机制。对BHB处理后的小鼠类器官进行RNA-seq分析后发现BHB处理会导致基因表达模式的全局性改变,其中一种抑制肿瘤发生的转录因子 Hopx (表达集中于结肠隐窝基部,肠道干细胞分裂缓慢的标志物) 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进一步分析BHB与Hopx的关系后,作者发现上调野生型 (或肿瘤) 类器官中 Hopx 的表达会抑制CRC的进展,而抑制 Hopx 表达会阻滞BHB诱导的抗肿瘤效果。此外,KDs饲喂后小鼠结肠组织中 Hopx 表达发生特异性上调,诱导结肠肿瘤会进一步诱导 Hopx 的表达,而KDs抑制CRC进展的功能在Hopx缺陷型小鼠中丧失。另一方面,虽然热量限制或补充BHB都能降低小鼠的CRC负荷,但在 Hopx 缺陷条件下BHB无法发挥抑癌功能,但此时热量限制抑制CRC发生仍然有效,表明补充BHB和葡萄糖限制是通过不同的下游信号通路来抑制肠道肿瘤生长的。对 AOM/DSS处理的野生型和Hopx缺陷小鼠的结肠组织进行RNA-seq分析后,作者发现 Hopx 缺失会导致一系列促增殖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因此, KDs诱导体内代谢效应物BHB上调后,会进一步诱导 Hopx 表达而抑制上皮增生与CRC进展。

那么,KDs饲喂及BHB处理是如何诱导 Hopx 表达的呢?之前研究发现BHB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s) 的表达 【6】 ,作者推测BHB可能是通过抑制HDACs活性而促进 Hopx 表达的。虽然BHB处理或KDs饲喂会抑制HDACs活性,且抑制HDACs活性能够抑制类器官生长,但是抑制HDACs所导致的转录谱变化与BHB处理诱导的转录改变存在显著差异, Hopx 表达仅能被BHB所诱导。其他实验证据也确认虽然BHB能够抑制肠上皮细胞中的HDACs,但 HDACs受抑制后并不会驱动 Hopx 表达,也不是Hopx介导的抑制CRC进展的原因 。由于Hopx在肿瘤发生中存在过度甲基化趋势 【7】 ,因此作者又检测了BHB是否是通过影响Hopx甲基化状态而诱导Hopx表达的。通过对BHB处理或KDs饲喂小鼠的肠上皮细胞进行亚硫酸氢盐测序,作者发现虽然BHB或KDs处理后的甲基化模式发生了明显改变,但 Hopx 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并未发生变化,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并不能介导BHB对 Hopx 表达的调控。既然两种最可能的调控方式行不通,作者又设计了基于类器官的CRISPR筛选以确定BHB的下游基因,作者鉴定到BHB受体Hcar2或Ffar3等潜在靶标,进一步验证后发现BHB处理无法抑制 Hcar2 缺陷型类器官的生长,且Hcar2会抑制BHB所诱导的 Hopx 表达上调。与之相比,其他筛选到的BHB潜在下游基因对BHB诱导的 Hopx 表达无明显影响。因此, BHB通过表面受体Hcar2诱导Hopx表达并抑制肠上皮增生。

最后,作者探究了BHB-HOPX通路在抑制人肠上皮增生方面是否同样有效。结果表明,BHB 抑制了 健康 供体和CRC患者来源的类器官的生长,且BHB处理也会导致人类类器官中 HOPX的表达上调。利用多种CRC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发现,BHB能够特异性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有趣的是HT-29 细胞是唯一一种同时表达HCAR2和HOPX的CRC细胞系,可见, HCAR2和HOPXs也是人源CRC细胞响应BHB处理的关键因子 。此外,作者分析了血清 BHB含量与CRC患者结肠HOPX表达水平的关系,发现患者血液中的BHB水平与HOPX表达呈正相关,而与细胞周期进展有关基因的表达成负相关。因此, 与小鼠模型类似,在人类肠上皮细胞中BHB能够促进HOPX表达并拮抗人肠上皮增生与CRC进展。

综上所述, 本研究发现生酮饮食是结肠癌防治的潜在有效策略,生酮饮食能够上调体内代谢效应物β-羟丁酸的含量,而β-羟丁酸与受体Hcar2互作后通过诱导抑癌因子Hopx的表达,抑制了肠道隐窝干细胞的增殖与肠上皮周转,最终阻滞了结肠癌的发生和进展 。

本研究也提示我们 β-羟丁酸等酮体类物质不仅可以作为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能量来源,还能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营养缺乏时抑制外周组织的生长。 此外, 生酮饮食由于其多重副作用而备受争议,但通过探明生酮饮食发挥抗癌作用的代谢和调控机制而有针对性地控制体内特定效应分子(如β-羟丁酸等)的含量,能够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效果,这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今天报道的这篇文章从中文标题 (《生酮饮食抑制结肠癌发生的机制》) 来讲是有点噱头的,但并没有脱离这个文章传递的核心,如果根据 Nature 论文的题目把新闻标题换成更朴实一点《β-羟丁酸抑制结肠癌发生的机制》,恐怕有兴趣点开阅读的读者会少不少,所以也提醒我们要通过新闻报道看本质。

言归正传,“酮体”包含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也就是为什么把β-羟丁酸和生酮饮食关联起来。对于研究代谢同行来说,β-羟丁酸 (β-Hydroxybutyrate ) 并不陌生,他们看 Nature 文章的第一反应笔者不得而知( 或许有同行交流的时候会说我要是做这样的工作能发到 Nature 吗) 。关于β-羟丁酸与肿瘤的关系,研究的文章不少了,但是发表在同行十分认可的所谓高水平期刊上的文章是不多的,比较有影响的是 Wen-Hwa Lee ( 李文华) 课题组2017年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报道了在小鼠模型中β-羟丁酸能够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1】;2018年, Cancer Research 发表了一个摘要,提到β-羟丁酸能够降低胶质瘤细胞中PD-1的表达 (换句话说就是β-羟丁酸可以有利于抑制胶质瘤了) 【2】;2022年3月,来自法国的一个组在 EMBO Journal 上报道了β-羟丁酸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发展【3】,其它的可能没怎么听过的杂志上的工作就不一一列举了。什么意思,β-羟丁酸对各种肿瘤的作用有正的也有反的,机制总是各有不同,所以多一篇β-羟丁酸抑制结直肠癌就不会大惊小怪了。那么好了,既然β-羟丁酸在肿瘤中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换个词问,生酮饮食和肿瘤什么关系过去有研究吗?答曰:不要太多,当然所谓的分子机制层面也是很多解释。

此前围绕β-羟丁酸似乎只发过一篇CNS,即是2012年发表在 Science 上的文章报道了β-羟丁酸可以作为HDAC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的抑制剂【4】,所以2012年后发表的很多围绕β-羟丁酸的研究工作或多多少都关联上了HDAC的调控,这里顺便提一下,2016年 赵英明 课题组在 Mol Cell 上发文章报道组蛋白上可以发生β-羟丁酸化修饰进而影响基因转录调控【5】,那么β-羟丁酸对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多了新的解释,2019年 黄波 课题组在 Nat Cell Bio 上发表文章报道β-羟丁酸作为一种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记忆性T细胞的发育、维持和长期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制就是通过组蛋白β-羟丁酸化修饰【6】。

具体回到今天这篇 Nature 来看,说实话做的还是挺好的,也相当细致了,排除了上面说的几种机制,搞清楚了在结直肠癌模型中β-羟丁酸的新的作用机理,通过β-羟丁酸的受体Hcar2 (该受体是已知的又名GRP109A,早有报道,本文还是通过类器官用CRISPR全基因组筛选了一下,该筛选是必要还是锦上添花?) 然后诱导转录因子 Hopx (用类器官模型然后RNA-seq分析锁定该基因) 最终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细节就不再赘述了,正文介绍部分讲的很清楚了。

总结这篇文章,请问β-羟丁酸或生酮饮食对肿瘤的调控研究很新吗?答案肯定是不新的。机制做的很新吗?好像是,研究方法顺藤摸瓜似乎搞清楚了一条路 (受体是已知的, Hopx 是RNA-seq富集分析看到的) 。那么好了,做个传统的题目,如果连机制再不系统不新点XX杂志可能都发不了吧。

笔者还是觉得该论文从摘要就开始强调生酮饮食和肿瘤,而不是上来就说β-羟丁酸如何如何,如果一开始就总结一下β-羟丁酸的进展,好比笔者前面梳理的那些背景,估计投到顶刊会被秒拒,然而换个说法把β-羟丁酸和生酮饮食紧密联系起来作为着眼点,然后首尾呼应,画龙点睛,是否觉得文章高大上了一些?

再次回到这篇中文介绍的中文题目《生酮饮食抑制结肠癌发生的机制》,相比于老老实实用《β-羟丁酸抑制结肠癌发生的机制》做标题,从新闻传播角度考虑孰优孰劣?

【1】Huang, Chun-Kai, et al. "Adipocytes promote malignant growth of breast tumours with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2 expression via β-hydroxybutyrat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1-13.

【2】Woolf, Eric C., et al. "The ketone body β-hydroxybutyrate alters expression of PD-L1 on malignant glioma cells but does not directly affect T cells in vitro." (2018): 2739-2739.

【3】Gouirand, Victoire, et al. "Ketogenic HMG‐CoA lyase and its product β‐hydroxybutyrate promote pancreatic cancer progression." The EMBO Journal (2022): e110466.

【4】Shimazu, Tadahiro, et al. "Suppression of oxidative stress by β-hydroxybutyrate, an endogenous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Science (2013): 211-214.

【5】Xie, Zhongyu, et al.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histone lysine β-hydroxybutyrylation." Molecular Cell (2016): 194-206.

【6】Zhang, Huafeng, et al. "Ketogenesis-generated β-hydroxybutyrate is an epigenetic regulator of CD8+ T-cell memory development." Nature Cell Biology (2020): 18-25.

原文链接:

制版人:十一

参考文献

1. Xi, Y., & Xu, P. (2021). Global colorectal cancer burden in 2020 and projections to 2040. Translational Oncology , 14 (10), 101174.

2. Dekker, E., et al. (2019). Colorectal cancer. Lancet , 394, 1467–1480.

3. Aykan, N. F. (2015). Red meat and colorectal cancer. Oncology reviews , 9 (1).

4. O'Neill, B., & Raggi, P. (2020). The ketogenic diet: Pros and cons. Atherosclerosis , 292, 119-126.

5. Grivennikov, S. I., et al. (2012). Adenoma-linked barrier defects and microbial products drive IL-23/IL-17-mediated tumour growth. Nature , 491 (7423), 254-258.

6. Shimazu, T., et al. (2013). Suppression of oxidative stress by β-hydroxybutyrate, an endogenous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Science , 339 (6116), 211-214.

7. Yamashita, K., et al. (2013). The homeobox only protein homeobox (HOPX) and colorectal can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 14 (12), 23231-23243.

研究人员分别在不同的部位注射了三倍和5倍的癌细胞,然后在新肿瘤到达的时候就会自发消失,通过这个方式就治愈了。

结肠癌糖尿病论文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我们组根据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对防癌有积极的作用。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们研究了癌症的发生原因、癌症的治疗方法和日常的防癌方式。把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其综合起来讨论,从而研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防癌的积极作用。每年我们都听到患癌症的人数不断上升,“大傻“死于鼻咽癌不过从他平生来看,他后期生活已经属于比较健康所以癌症才得以康复,不过由于突然复发,大傻才离世。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能防癌?为了了解这个,我们首先要明白癌症的发生原因。癌症是一种常见病,除了毛发和指甲外,可发生在人体各部位,中年是癌瘤发病的高峰时期。中年人死亡原因中,癌症占1/5。死于癌症的病人平均年龄为55-59岁,比正常减寿12-18岁。癌症是由身体细胞自动增殖的异性新生物,他源于一个单细胞,种新生物由一群不随生理需要而自由发展的癌细胞所组成癌细胞并无正常细胞的功能。由于它的快速而无规律的生长,不但消耗人体的大量营养,而且破坏了正常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肿瘤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新的肿瘤细胞,并由原发部位向周围组织浸润和它外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进一步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而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一个肿瘤细胞要经过一个多阶段过程,通常从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这些变化是一个人的基因因素和三种外部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外部因子包括:物理致癌物质,例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质,例如石棉、烟草烟雾成分、黄曲霉毒素(一种食品污染物)和砷(一种饮水污染物);生物致癌物质,例如由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老龄化是癌症形成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癌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极可能是由于生命历程中特定癌症危险因素的积累,加上随着一个人逐渐变老,细胞修复机制在有效性上具有走下坡路的倾向。因职业和环境的原因而按触一些化学物质可导致不同部位的肿瘤。例如肺癌(石棉)、膀胱部(苯胺染料)、白血病(苯)。有些感染性疾病与某些癌症也有很密切的联系:如乙肝病毒与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在一些国家,血吸虫寄生感染显著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暴露于一些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尤其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也可以导致某些肿瘤,特别是皮肤癌。常用的有致癌性的药物包括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抗雌激素药三苯氧胺。绝经后妇女广泛应用的雌激素与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有关相关研究表示,在癌症的前期和中期才有治愈癌症的可能,同时治疗癌症的风险高过程需要费用高,患者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痛苦。这对患者日后的人生路程留下阴影。所以,医生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防癌。我们找到以下十三种防癌方法。一、戒烟防癌:烟中的许多化学成分和放射性元素都能致癌。 开窗防癌:面及许多建筑材料会释放致癌气体——氡及其子体,开窗可使室内空气中这类致癌物降到最小密度。二、乐观防癌:神紧张、情绪压抑、悲观忧愁,会严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癌细胞乘虚而入。与此相反,乐观、开朗能对癌细胞显示出极大的抑制效应。 改变饮食习惯防癌: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变化的饮食习惯可以引起癌变多发,故食物应多种多样。三、体检防癌:多肿瘤是由一些慢性病逐渐演变而来的,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做到早期干预。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但可以去除癌前病变,特别是对于某些早期肿瘤,能够彻底治愈。四、擦背防癌:的皮肤下存在一种组织,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当用毛巾摩擦皮肤后,受到刺激的组织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进入血液循环,并逐步发展演变为网状细胞。网状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因此,经常擦背能增强免疫力,收到防癌效果。五、唾液防癌:液中的过氧化物具有抑制致癌物质的特殊功效。建议“一口饭咀嚼30次”,以充分发挥唾液的作用,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六、饮茶防癌:叶可阻断致癌物——亚硝胺在体内合成,同时,也有抑制亚硝胺致癌的作用。七、睡眠防癌:细胞是细胞分裂过程产生的不正常细胞,细胞分裂多在人睡眠时进行。合理睡眠,有利于机体控制细胞不发生异变。八、食蒜防癌:常食用大蒜,既可阻断亚硝胺在体内合成,又可激发人体巨噬细胞吞噬癌细胞。九、带鱼防癌: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带鱼体表的那层银白色的油脂中,含有一种抗癌成分——硫化鸟嘌呤,能有效治疗急性白血病及其他癌症。十、常吃蔬菜防癌:菜中的叶绿素、钠盐是有效的抗诱变剂,具有抗癌作用。十一、橄榄油防癌:物实验显示,单独食用橄榄油可防止乳腺癌。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橄榄油较少含有容易氧化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反却含有包括维生素B在内的抗氧化剂和其他物质,所以起防癌作用。十二、吃点肥肉防癌:吃点肥肉可以使血中胆固醇含量不致过低,增强人体的抗癌能力。十三、胡萝卜素防癌:食中摄入丰富的β-胡萝卜素的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若平时每天摄入β-胡萝卜素达6毫克,能起到保护身体、预防癌症的作用。这看上去与我们常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类似之处,我们要了解一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一、饮食营养有规律且健康:多吃蔬果、杂粮,低脂、低盐就以饮食而言,我国人民多以谷类与蔬菜为主,这倒是“绿色食品”。不过就总体而言,蛋白质略显不足,所以在上海市政府的“菜篮子工程”中,就有变谷类为蛋、奶、肉的措施。一般而言,可以多吃点禽、蛋、牛奶之类。然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居民的脂肪饮食已嫌过多。高脂肪饮食导致高血脂症,是动脉硬化的根源,而动脉硬化则可引起心脑血管病,是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高脂饮食还使大肠癌、乳腺癌发病率增加,脂肪肝、胆结石亦与之有关。高盐亦是我国人民饮食中存在的问题。盐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但盐分摄入过多,可使高血压发病率增高。高盐损害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胃炎、胃溃疡发病率也增高。高盐饮食使致癌物质易于入侵,胃癌亦因此高发。所以应该提倡低脂、低盐的饮食。长期不吃早餐,易患慢性胃病,营养失衡的结果则是身体抵抗力下降,常感精力不足。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如是外出吃晚餐,那就吃一半,剩下的则带回家,作为稍后的夜宵。多食用鱼类,最好选择较小的鱼类,譬如野生或有机的鲑鱼、新鲜的沙丁鱼等。常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每天大约摄入25克含纤维素食物,如全小麦食物、全燕麦食物、糙米饭等,饭前辅之以坚果、水果如柑橘之类含有黄酮,有防癌作用,这样能汲取足够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的补充以确保精力充沛。二、有病及时就医: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的人在有病时自己买药解决,有1/3的人则根本不理会任何表面的“小毛病”,“小毛病”被一拖再拖,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一些疾病被药物表面缓解作用掩盖而积累成大病,悔之晚矣。正确的作法是,有病勿拖,及时诊治,对症下药,把疾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主动定期进行体检: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包括对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如有的单位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参加,认为本来没病,何必查出毛病来。事实上疾病是客观存在的,许多疾病都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好。能有机会做体格检查自然应该积极参加。又如有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在短时间内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就置之不理。时间一久,各种并发症出现,或是脑卒中(中风)、偏瘫,或是神经炎、足坏疽,懊悔已来不及了。还有人听说有的病需要终身治疗,就认为反正治不好,就不去管它。甚至有高血压病人已经发展到头痛,也只拿冷水冲冲,希望缓解。其实高血压病也好,糖尿病也好,只要认真治疗,血压完全是可以降到正常水平,血糖也可以维持正常,他们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打个比方,近视眼的人戴了眼镜,什么都能看到,完全和正常人一样。我们总不能因为听说一辈子要戴眼镜,就不戴眼镜,让自己什么也看不到吧。所以每年一定要做定期全面体检,不论是否统一组织检查,个人也要每年至少主动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四、一定要吃好早餐:不吃早餐或者胡乱塞几口成为普遍现象。实际上,不吃早餐会严重伤胃,使人无法精力充沛地学习和工作,而且人还容易“显老”。德国埃朗根大学研究人员在对7000人员的长期跟踪后发现,习惯不吃早餐的人占到40%,而他们的寿命比其余60%的人平均缩短了岁。而德国的另一所大学在一次对80-90岁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长寿的共同点之一是:每天吃一顿丰盛的早餐。早餐一定要食用热食。五、不论多忙抽时间与家人进行交流:人生有限,工作无限,欲望无限,亲情更珍贵,常与家人交流,精神上会感到舒缓和愉悦。也可订阅一本有关爱心的杂志,当情绪低落感到悲伤时,翻开来看一看,会觉的周边的世界变得美好起来,压力也减轻了许多。六、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我们几乎常年窝在空调房中成了“温室人”。结果是肌体调节和抗病能力双降。避免长期呆在空调的环境中,最好在空调开机1—3小时后关机。空调温度最好定在25—27℃,室内外温差超过7℃,会加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负担,引起神经调节紊乱。除非极端天气,慎开空调,自然通风和阳光会大大改善身体和精神状况,幸福和快乐就在阳光灿烂的地方!七、不宜久坐要定期活动身体:很多人在平时除非上厕所,决不轻易站起来。久坐,不利于血液循环,引发新陈代谢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坐姿长久固定,也是颈椎、腰椎发病的重要因素。定期站起活动身体是白领身康体健的必修课。八、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如果白天都常常要打个盹、看书或看电影时会睡着或打瞌睡则表明缺乏高质量的睡眠,提高效率,养成定时上床睡眠的习惯。午睡最好从下午 1点开始,这时人体感觉已下降,较易入睡。晚上以10点至11点上床为佳,因为人的深度睡眠时间是在24点至次日凌晨3点,而人在睡后一个半小时即进入深睡状态。可选择沉思、瑜伽等呼吸运动帮助入睡,身体健康的前提。九、不连续面对电脑过久:过度使用和依赖电脑,除了辐射外,还易患眼病、腰颈椎病、痔疮、RSI(Repetitive Strain Injury)重复重力伤害症,精神性疾病在白领群体中也十分普遍。一定养成坐电脑前1-2小时后定期起来活动的习惯,伸臂踢腿,呼吸新鲜空气加快血液循环。十、每日主动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适量且持之以恒缺少运动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大弊病。上楼有电梯,出门有汽车,洗衣不用手,微波炉一烤可以饭来张口,不但缺少运动,连一般的劳动也被简化了。人的体能被节约,日久便退化,于是肌肉无力、骨质疏松、脂肪堆积,肥胖、腰椎病、颈椎病随之而生。所以,运动应该被提倡。每天都坚持户外快步走一小时,标准是争取逐步达到能在28分钟之内走完3公里,相当于正常步幅状态下134步/分钟,热量消耗最大,最有利于瘦身。最好在饭后45-60分钟开始散步,如饭后两小时后再散步,效果会更好。也可随着优美的音乐在客厅扭动身体,当按照音乐节奏运动时,自己的心跳、呼吸在优雅的韵律中得到完美统一,这种“跳舞”每周至少需要两次,长期坚持后的效果会好得另你自己都不敢相信!十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现代的健康概念是指身心两个方面的健康,以及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过去比较忽视心理的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的基础应该是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比如人际关系,从大道理来说,我为人人是基础,不能只要求人人为我。具体地说,对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看人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待人宽,责己严。大家都能这样做的话,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和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加上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有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他自然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现代人对自身的健康应该有科学文明的观念。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十二、戒烟限酒:吸烟是一种不良的嗜好。吸烟的人与不吸烟者相比,发生肺癌的危险性高10倍,喉癌的危险性高8倍,食管癌的危险性高6倍,膀胱癌的危险性高4倍。吸烟者冠状动脉易于痉挛,使心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烟雾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皮,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几难幸免。慢性支气管炎可以导致肺气肿、肺心病,亦是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杀手。酒精损肝,偶尔为之尚可,嗜酒可致酒精性肝硬化,酒精还是促癌物质。肝炎后继续饮酒者肝癌发病率增高。所以,烟应戒绝,酒不可多饮。经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日常的防癌方法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健康生活方式。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防癌有什么作用?首先是健康饮食对防癌的作用。在现代生活中有不少食物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经常光顾肯德基麦当劳。但是根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副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苏宜香教授提供的公式,推荐人体每日脂肪的摄入量应该占到60克至70克,一日三餐的比例大约分别为20克至23克左右。如果这样计算,那么麦辣鸡腿汉堡中的脂肪超过了推荐值的40%。“如果再加上圆筒冰淇淋或者苹果派,显然脂肪摄入会更多。”在麦辣鸡翅儿童开心乐园套餐中,组合脂肪含量最高的一款达40克,超出30克的也不下七八种。假如一餐选择麦辣鸡腿汉堡、薯条(中)、饮料,其热量将达到1000千卡,而这只是一餐。如果摄入的热量多,运动少,就会储存脂肪。而炸薯条是淀粉在高温、高油下制作,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叫丙烯酰胺,该物质已做动物实验证明有确切致癌性。可见这不是健康的饮食。健康的饮食包括蔬果、杂粮,低脂、低盐他们里面含有异硫氰酸盐、黄酮类化合物、番茄红素、隐黄质, 又称玉米黄质、异黄酮,他们对防癌有什么作用?异硫氰酸盐。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在十字花科植物(比如说椰菜、花椰菜和芽甘蓝)中找到。它可以帮助我们抵抗香烟的致癌物质,抑制肿瘤生长,及抑制一些促进生长的类固醇激素。黄酮类化合物。它主要来源于苹果、柚子、洋葱、红酒和茶。在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一项研究发现,吃苹果的人比那些不常吃水果的人癌症的发生率要低68%。而另一项研究发现,常常摄入洋葱、苹果和柚子的人比很少碰这些食物的人,肺癌的发生率要减少一半。另外,黄豆、草莓、椰菜、胡萝卜、柑橘、茄子、胡椒、南瓜和西红柿等食物中也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而黑巧克力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业可以预防肺癌(但对其他肿瘤无效)。番茄红素。番茄红素是番茄所富含的一种化学物质,它也可以预防肺癌。而且在烹饪番茄的过程中这种有益的物质的作用会增强。隐黄质, 又称玉米黄质。隐黄质是一种橙黄色的色素,一些研究报道进食富含隐黄质的食物可以减少发生肺癌的几率。富含隐黄质的食物包括南瓜、玉米、木瓜、橘子、甜椒、橙子和水蜜桃。但对这种物质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异黄酮。异黄酮存在于黄豆和亚麻种子之中,它的某些生物学作用类似于雌激素。有证据表明黄豆中的5, 7, 45-三羟(基)异黄酮有预防肺癌的作用。有病及时就医以及主动定期进行体检对防癌的作用:定期地进行癌症检查(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和皮肤癌等),并询问医生身体检测的年龄和时间间隔要求。这样能发现早期癌症可增大治愈的可能性,并降低死亡几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防癌的作用:癌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有的专家甚至认为,性格决定罹患癌症几率的高低,乐观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预防癌症,还对癌症治疗有帮助,那些悲哀、绝望等负性情绪,则可能损害人的免疫系统,诱发癌症。每日主动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对防癌作用:里所说的运动并不是比赛中的运动,而是长期的、持续的,有效的有氧运动。这项运动包含有慢跑、快走、游泳、骑脚踏车等较稳定的运动科学的温和运动是每周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或每周四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有氧运动,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因为运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如颞动脉振幅减少,而桡动脉振幅增大,意守部位血液量增加,非意守部位则减少(说明意念可以调动自身血流量的再分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加强毛细血管通畅性增加毛细血管袢数量,且改善流态;同时改变血液成分及血细胞的功能,对造血机能有激活作用,如练功后可以使嗜酸粒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吞噬指数也都趋向增加。抗癌健身法可以通过意守作用,有意识地调整血液在体内的分布,使癌症瘤灶区(意守这一部位)单位时间的血流量加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抗癌因素的活力增加,从而达到抗癌治癌的目的。由此看来,癌症并不可怕,要注意日常的生活方式做一个健康的人。

科学饮食与疾病防治摘要】 身体永远透着你的饮食秘密,把科学饮食与疾病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保健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传统医学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把观察到的各种临床生理、病理现象作为客观指标来分析、研究、探讨和判断人体内各脏腑、 经络的生理状况及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使人体得到康复。通过“吃”来治病救人,听起来不太可能,实则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准确的科学知识。 【关键词】科学饮食 营养学 疾病防治 身体永远透着你的饮食秘密,科学饮食与疾病防治有什么关系呢?科学饮食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也可以使已患的疾病得以康复或延缓其发展。反之,人患病也是因饮食不科学所获营养素不均衡所造成的。用辨证的观点,把科学饮食与疾病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保健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1 科学饮食与营养学 科学饮食即通过饮食获取全面而均衡营养的饮食,即营养学所研究的范畴,营养学是研究吃下的食物,对人体所产生功能的学问。营养学认为: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人生病也就是细胞生病了,细胞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等营养素按不同的比例构成的。 有的人认为营养学是研究该吃什么食物的食疗学。营养学是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又有趣味的学问,然而却常被人所忽略,因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常受到轻视,被人们踢来踢去的自身难保。对食物没主见的人,就把营养学残忍的一脚踢开,这些人毫无科学训练,观念偏激,他们不但否定了专家的建议,而且还常影响他人。 有的人把美味列为饮食的第一条件,不喜欢的食物就不吃,对健康有无益处,则不加考虑。可是一位不健康的人,再美味的食物也是吃不下的。身体健康的人,吃什么食物都会觉得美味可口。有些食物味道虽不好,但对身体健康极有益,我们就应由少许而渐渐多吃,就会养成好习惯了,如咖啡和酒,任何人第一次喝时,都会觉得苦涩难咽,但习惯后,则非尽兴不可。假定你缺乏了某种营养,也认为吃些好的食物会有用,有人建议你吃些不喜欢的食物,但因为很难吃,于是你又改吃你喜欢的食物,终因营养缺乏,致使生命受到威胁,这是谁之过呢?我认为如果那个人给你吃可口而又营养的食物,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了。因此我认为选择食物的标准:一是有益健康,二是可口美味。 2 用哲学的观点看待科学饮食与疾病防治 传统医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把观察到的各种临床生理、病理现象作为客观指标来分析、研究、探讨和判断人体内各脏腑、 经络的生理状况及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使人体得到康复。我国传统医学具有自己独特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主要特点: 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念。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 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防治,特别强调整体观念。 在诊断治疗疾病时,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即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定为某种性质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原则与具体治法。这种方法既不同于简单的局部对症治疗,又有别于不分主次、不分阶段、不分性质、一方一药治一病的辨病施治方法。 治疗手段和方法丰富多采,既有一般内服药物的内治法,又有药物外敷、热熨、熏洗等外治法,以及独特的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气功等非药物疗法,还有以药膳为代表的日常食品疗法。由于绝大多数药物均为天然动、植、矿物,非人工合成之化学品,并多为复方制剂,配方时可采用相应的拮抗措施,因而毒副作用较少,而价格又相对低廉,因此,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的检验,确有明显疗效, 因而广受欢迎和高度重视。 3 科学的饮食让你远离疾病 作为一种社会进步的象征,国人也已经把目光从关注温饱转向关注健康。我们希望远离各种疾病, 也希望在病魔袭来时,能尽快摆脱。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正确的生活方式正是能让我们踏上健康快车的捷径之一。专家对现代社会高发的疾病:乳腺癌、糖尿病、结肠癌等,以及女性在绝经期内的疾病防治,如何通过改善饮食来达到控制疾病,提出了科学的见解,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令人耳目一新。 营养学专家和“食谱医生”,告诉我们无需深奥的专业知识,只要在食谱上加以改进,严格按照要求去做,预防和控制乳腺癌、糖尿病等,人人都可以达到目的。通过“吃”来治病救人,听起来不太可能,实则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准确的科学知识。在我国早已有“医食同源、以食养生、以食治病”的防病保健之实践。我们常说的“食疗”乃“饮食治疗”之简称,就是指以食代药治病的一种方法;用食物来调养体质、强身健体的,称为“食养”。这是是众所熟知的。一般家庭常常会配煮一些饮食来进行食养或食疗。可是,每一个病人应该选择哪种食疗方案,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弄不好会适得其反,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施行食疗必须十分谨慎。古人说“能吃就是福”,现代人则是“吃得健康才有福”。 身体永远透着你的饮食秘密,太胖,那是因为吃太多热量;太瘦,是因为吸收不良,小病缠身,是因为吃得不够清爽;身体劳累,是因为吃得超过计量。每种年龄与身体状况,都有最合适的饮食方法,从每日饭菜中,我们永远有机会“从口开始”调整体质、培养健康因子、吃出一身好健康。今天,想要“吃得 好”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但想要吃出健康、吃出好身体可就是很有学问的。吃得咸,血压就得高;吃得油,胆固醇就跑不掉。身体永远诚实地反映着你的饮食品质,吃了什么,身体就会以不同的健康情形回报你,想掌握自己未来的健康运势,与其发病时求助医生给药方,不如早早从调整饮食着手,你会发现,健康,用“吃”的就可以办到! 饮食本身就是维持生命、养心健身的一种持续不断的行为,从中我们也可以培养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与爱护。一般人走出诊疗室之后,手上拿着的必定是医生开处的药方,而不是食物的采购单,然而在疾病和失调症的预防及治疗上,食物和药物的角色往住是相同的重要。 提高全民族的保健意识,从医护人员做起。 把科学饮食与疾病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医生和护士先补上这一课,转变观念,使病人及家属在就诊及住院期间有所收获,而不是单纯的看病、治疗,最起码应做到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疗、护理、愈后、保健、预防要有所了解,把医院作为健康和保健知识的传播窗口, 走出治病只能用药的怪圈,把营养学特别是临床营养学作为处方留给患者,并使之传播开来。真正做到预防保健为主,治疗为辅,从而真正提高全民族的健康保健意识,把健康保健知识拿到我们每个人的家庭的餐桌上。从而真正做到科学的饮食,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

写文献综述可以采用“填充法”,简而言之就是画导图、列框架、不断细化内容。具体如下:一个主题:即确定论文选题,围绕这个选题查找、阅读、挖掘文献信息。一个导图(思维导图):围绕论文选题,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列一个文献综述的大纲,再按照大纲一步步把内容填充进去。学术进修课堂——聚焦学术提升,赋能科研成长。xsjxkt尽管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通常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引言/研究背景———主体/研究现状———小结/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参考文献(一)引言/背景引言不用太长,表明研究背景即可。现实素材:统计数据、生产生活实例、政策法规等理论素材:基础理论研究的焦点、关键点、文献计量学分析等示例1:《糖肾方改善C57BLKS/J db/db小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利用统计数据指出研究背景,引出主题。节选“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近几十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由1980年不到1%上升到2007年的,且2010年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为130万,为1990年的2倍。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约为(约亿人受累)和%(约亿人受累)。该研究还显示超重肥胖和血脂水平异常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示例2:《天然高分子基多功能止血复合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指出当前的研究难点和关键点。节选“但是由于材料的形貌或其特性限制,许多材料的止血机制并未细致、定量的研究(如氧化再生纤维素等)。这使得材料的后续工艺改进变得异常困难,如何改变材料形貌,采用何种特殊检测手段,可以从多尺度研究氧化再生纤维素、胶原蛋白止血材料的止血机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二)主体主体部分主要讲研究现状。对于仍处于新手期的童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思路整理、归纳文献。1.时间顺序法分析主题的历史发展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论述,适用于讲述对象的发展及演变历程。示例3:《中国产学研联结的发展历程、模式演化和经验教训》一文中,将”中国产学研联结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再分别论述每一个阶段的情景、特点、联结模式。2.因果分析法分析影响对象发展的因素,或被对象影响的因素,把每一个可能的原因/结果罗列出来,分别论述,适用于技术工艺优化、问题分析等研究。1)影响A的因素示例4:《胶原蛋白-壳聚糖可食用复合膜旳制备、改性及应用》一文中,逐条论述了“影响可食用膜性能的因素”及前人研究结果。2)被A影响的因素或A导致的结果示例5:《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引导对策》一文中,分别具体阐述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和思维方式的影响。3.“构效关系”法适用于论述某一物质的结构、功能、应用,或一个设备的结构、功能、应用,或一个理论的释义、作用、应用等论文研究。示例6:《液体深层发酵羊肚菌胞内多糖提取、结构分析及抗结肠癌作用研究》一文的文献综述介绍了羊肚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生物活性等方面的内容。示例7:《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依次介绍了质谱的技术特点、技术分类及其在中药成分鉴定、代谢组学、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应用。4.现状对策法适用于分析某一现象、事物的起源、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等论文研究。示例8:《共享单车的现状、问题以及其发展对策建议》一文按照共享单车发展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对策建议论述。示例9:《碎片化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一文论述了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成因、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契机、挑战,并从创新服务理念、方式、内容、质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给出建议。5.分工组合法论文有两个研究对象,如,物质1—物质2、现象1—现象2、物质/仪器—疾病、物质—设备、物质—方法、设备—理论方法,可以先分别论述两个研究对象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然后论述两者组合后(可能的)情况和优势。示例10:《高分辨核磁管壁成像在脑血管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一文的综述,先论述了脑血的主要指标及其传统的评价手段,后介绍了新技术——高分辨核磁管壁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最后小结提出可以用高分辨核磁管壁成像评价脑血管管壁。示例11:《明胶—壳聚糖基可生物降解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的综述,分别论述了明胶、壳聚糖特性,再介绍了明胶-壳聚糖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示例12:《参葛蜂王浆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一文综述部分,先论述了抗衰老的研究进展,再论述了人参、葛根、蜂王浆的成分及药理作用,再将两部分结合引出自己的研究内容。6.流程叙述法按照对象的工作流程、工艺步骤依次论述每一步骤的研究情况。示例13:《丹参提取、浓缩及喷雾干燥过程的工艺研究与相关参数分析》一文的综述部分依次论述了提取、浓缩、干燥工艺和参数。(三)小结/研究目的与意义前面也提到,综述不能只“综“而不”述“。一定要在归纳整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想法和研究思路,提出展望。尤其是作为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在综述小结部分要提出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自己的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过渡到自己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上述不同的写作思路无优劣之分,大家可根据选题和文献收集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思路,并对每一个思路和框架进一步细分。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将这思路进行排列组合、相互嵌套。通过对写作框架的细化和内容填充,轻松搞定文献综述。学术进修课堂——聚焦学术提升,赋能科研成长。xsjxkt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直肠中分化癌论文

前一个月腹泻,打消炎针三天,见好就没再打,然后便秘。后一周又复发,继续打消炎针一周,未见好转,后来查肠镜,说是直肠腺癌中分化。现在粪便是手指这样细。

直肠中分化腺癌其实主要指的是癌症的分化程度,如果分化程度比较高,那么就接近于正常的细胞,恶性程度比较低。那部分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左右,如果是晚期那么几率会低一些。有的时候是仅仅局限于粘膜当中的主流,我们可以进行粘膜切除,如果癌肿已经发展到中期,那么我们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一起来看一下我们向大家推荐的治疗措施吧。手术治疗主要是强调手术切除,我们也要联合术前化疗、放疗、中药等综合治疗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之后的复发率,帮助人们提高生存率。直肠癌有一半的患者是在手术之后出现转移和复发,除了早期患者之外,晚期切除患者必须要接受化疗。化疗在治疗这种疾病当中其实也非常的重要。生物治疗疾病主要是从体外补充、诱导或活化体内本来存在的生物反应调节当中的细胞活性,并且也具有很好的体外特异性杀伤作用。可能也有人听说过放射治疗,手术之前放疗没有遭到手术破坏,局部血液以及供养条件比较好,异源性扩散以及转移的机会也比较少,所以我们认为手术之前放疗更加有力,可以帮助人们起到减少手术当中出血的作用。其实我们也可以在手术之后把放疗和化疗结合起来排除剩余的癌细胞,效果也非常好。

你最好去看看专科的书籍,自救医院会黑人,好办法不跟你说。

直肠癌中分化腺癌治疗恢复的概率取决于疾病的分期,是否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一般状况,器官等直肠癌户分化腺癌是一个病理学的概念,中分化是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腺癌是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不能以此来判断患者的治愈率,直肠癌的预后主要依据肿瘤的分期判定,主要是根据原发肿瘤的情况,区域淋巴结及远外转移情况,患者没有淋巴结转移,那属于早期或中早期,那患者按医嘱治疗,治愈率很高,假如外于中晚期,那患者不要灰心,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治疗,可延长生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