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道德境界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提高,也制约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构建了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从农民道德意识生态、道德关系生态、道德活动生态等指标入手,研究现实生活中农民的道德生态是否平衡,探索现阶段解决农民问题的新思路——建立大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
[关键词] 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
“中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1]在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道德境界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提高,也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事实上,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和目的,也是道德的主体和目的。要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关键是要拥有良好道德水准的公民。社会的发展与人的道德生态状况是两个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人的道德境界的提高,道德境界的提高反过来又必将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探讨解决农民道德生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需要。
一、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概念
社会预警机制,是对社会运行状况发出预报信号,显示社会已经或即将发生无序现象的临界状态,提醒社会管理者要早作准备及时应对,防止社会运行状况恶化而制定的一套制度和方法。目前,预警机制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现代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高密度的人口聚居区,在汇集人类巨大的能量并产生城市功能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城市社会问题,为了防范城市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建立了城市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类似的概念还有:失业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外来生物入侵预警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和预警机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我国政府危机预警机制等等。其功能是向社会发布某种不正常事件的预报警报。
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是对现实生活中农民群体的道德生活状况是否出现问题发出预报警报,从而引起社会管理者的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防范社会风险而制定的一套制度和方法。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任务,是对农民可能因道德危机而导致的社会病态运转状况作出预报警报。这个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由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道德生态研究两个部分组成。
二、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期机制的理论依据
道德生态平衡是指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等方面的协调,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主观伦理期待与客观实现程度的平衡,是个体道德生活的和谐,二是不同群体之间道德生活的平衡,是不同群体既定的伦理期待与客观实现程度的平衡,是群体间道德生活的和谐。
(一)道德生态平衡是促进个体和谐的根本途径
农民群体与社会其他成员相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也正是因为存在差距,部分农民的心理表现出脆弱、敏感、承受力较差的特点,这就需要从道德层面对农民予以关怀、呵护,将部分农民这种自卑、脆弱的心理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反社会情绪予以适当的疏导,使他们感受到真正的温暖,摆脱被社会遗弃感和忽略感,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全体人民一起顺利、适时完成心理调整,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健康、和谐的道德生态环境。
(二)道德生态平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农民问题是目前潜在的社会最不稳定因素之一,贫困的农民群体与既得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正处在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如果我们漠视农民问题,就势必导致农民群体和既得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这种矛盾和对立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或对立,这种矛盾和对立又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或对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和紧张的主要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更深层次的因素,虽然其影响是间接的,但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互动并生的,人与自然的综合协调既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整合与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后者影响以至决定前者”。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前提和保证。历史的事实已向人们表明,当人与人之间如果处于敌对的互相残杀的战争状态,自然环境无疑将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就不能处于和谐之中”。
邓小平指出,“中国一定要继续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通过对农民道德生态的研究,帮助农民解决自身的问题,鼓励他们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在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合法地追求个人的利益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达到个人的和谐,改善农民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实现全社会的和谐。
三、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可能性
实际上,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原因有规律可循的。实现社会稳定不能光凭社会管理者的主观愿望,而是有赖于被管理者的合作与配合,有赖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理解与融洽。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民心民意,而了解民心民意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可以帮助社会管理者获得某种民心民意的信息,作为调整和决定自己的政治主张、政策措施的依据和参考。
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社会稳定是保证条件,其中农民群体的道德生态平衡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农民群体的道德生态状况,就要对农民群体的道德生态进行研究,而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是研究的基础。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由一系列反映农民道德生活中比较敏感的社会热点或关节点的数量指标所构成,每个指标都指示着农民道德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出现了可能发生危险的信号。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可以使社会管理者能对将发生的事情有所准备,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指标是对现实社会农民道德生活状况的客观描述,包括农民对社会客观状况的主观感受。预警指标指示农民道德生活状况是否处于无警与轻警或轻警与重警的临界点上。如果一个单个指标处于或超越了临界点,并不一定会立即出现道德危机,但是几个不同的指标都处于或超越了临界点,发生道德危机的可能性就显着增大。通过这个道德生态预警机制,一旦农民道德生态出现警报时,我们就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农民已经“这样”的道德状况可能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在已经“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阻止它向可能“怎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农民群体的“这样”朝着我们希望的“应当怎样”的方向发展。我们研究农民道德生态、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就可以较为及时和准确地判断农民群体道德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在不稳定因素快速积聚以前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以缓解或消解农民在实际生活和道德生活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
四、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
“道德生态”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特质,而是很多特质综合的复合体,个体的道德生态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各种各样的背景下表现出来。樊浩先生认为,“现代中国‘伦理生态’建构的现实内涵就是:伦理—文化生态、伦理—经济生态、伦理—社会生态”。就三者的关系看,他认为,道德生态的主体是一定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伦理精神,伦理—文化生态是伦理生态生长的第一阶段,“在伦理生态的自我生长中,如果说伦理—文化生态是伦理生态的潜在,伦理—经济生态是伦理生态的自在,那么伦理—社会生态就是伦理生态的自为。”唐凯麟先生则把道德进行结构分解,在他看来道德是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统一体,道德就其内部结构而言主要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三大部分。如果进一步细分,道德意识又包含道德习俗、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理想等九个方面;道德关系又包含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道德活动包括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等方面。[10]这样一来,道德生态结构总括了道德结构的15个方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们主要综合运用了樊浩先生和唐凯麟先生两人关于道德及道德生态结构的观点来考察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
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与农民道德生态研究组成完整的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由于目前对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对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设计包括以下部分:
(一)农民道德意识生态指标
农民道德意识生态指标包括:道德习俗——主要了解农民对长期以来道德风俗、惯例等特性的把握程度;道德原则——主要了解农民的基本准则,判断行为是非、善恶的尺度的情况和能力;道德规范——主要了解农民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立身处世的原则标准;道德范畴——主要了解农民对有关道德基本概念、范畴的认识、把握程度,以揭示他们的道德生态境况;道德观念——主要了解农民对某些道德行为、道德现象的看法,以揭示他们的道德生态特点;道德情感——主要了解农民在道德事件或道德行为方面体现出的心理感受,以了解他们的道德水平;道德信念——主要了解农民对某种道德观点、原则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内心的真挚信仰状况;道德意志——主要了解农民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道德心理过程;道德理想——主要了解农民对未来美好道德目标、道德境界的追求和向往程度。
(二)农民道德关系生态指标
农民道德关系生态指标包括:个人与个人的道德关系——主要了解农民在为人处世时与他人结成的关系状况,以此揭示他们的道德境况;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的道德关系——主要了解农民在为人处世时与社会整体结成的关系状况,以此揭示他们的道德境况。
(三)农民道德活动生态指标
农民道德活动生态指标包括:道德选择——主要了解农民面对多种道德行为或观念时呈现出来的矛盾心理和过程,以揭示他们的道德生态境况;道德评价——主要了解农民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善恶褒贬活动;道德修养——主要了解农民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吸取外部营养的修身养性活动,以揭示他们的道德生态境况;道德教育——在了解农民道德生态状况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伦理道德知识的灌输,把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变成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风尚和道德习惯,以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五、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农民道德生态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农民道德生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农民道德生态,有助于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影响及其发展变化,是正确估量社会形势、作出推进改革与发展的科学决策和确定合适的实施步骤的重要环节。
(一)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成立相应的常设管理机构
建立我国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构想之一是: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成立相应的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为常设管理机构。其任务是:制定科学的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确定农民道德生活运行处于安全、轻警与重警状况之间的各个生态指标的临界指数;制定调查研究方案;组织协调有关专家进行研究;及时收集和定期反映农民道德生活的各项核心指标以及其他重要指标,及时估量社会运行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制定防止农民道德水准滑坡的相关政策。
(二)依托高校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研究小组
建立我国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构想之二是:依托高校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研究小组,该小组为常设研究机构,可以直接隶属于政府管理。该研究小组必须保证农民道德生态研究的高效、科学、客观、公正。同时,它还可以接受政府委托进行经常性的和专题性的研究。其任务是:定期开展农民道德生态是否平衡的调查研究;定期向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工作委员会汇报农民道德生活是否正常,或者农民道德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状况是否正常,保证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领导机关能够适时地得到可以较为科学地评估农民道德生活运行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各项指标;为各级政府提供改善农民道德生态平衡的咨询性和应用性成果。
注释:
[1]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A].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78,284,284.
罗新阳.城市社会稳定预警机制探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04)。
于海量.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蕴[J].中国可持续发展,2004(1).
樊浩.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5、117.
[10]唐凯麟.伦理学教程[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