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积聚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十八大的召开,提出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因此,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及其产生的意义,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
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文化强国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是繁荣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当代中国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进一步繁荣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建国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同时,中央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提出,充分考虑到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同时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国际矛盾在文化上的体现与挑战,我们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这对于我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有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前国际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的强弱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还要综合考虑其文化实力、民族凝聚力、国家影响力等各个方面。中华文明是以文化立基的。自古以来,尤其是汉唐盛世,中国的世界形象就是文化之国。文化决定软实力,软实力既是对硬实力的补充,更是硬实力的支撑力。历史和传统要求我们重视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急切呼唤文化建设。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效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第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治国施政的重要理论,文化建设亦然如此。在物质财富不断丰裕的今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在文化生产力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思考。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我们要抓住时代发展脉搏,跟上文化发展的脚步,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措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努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首先,增强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是不可或缺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国际地位的,一个没有文化凝聚力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文化软实力的,也不会被人尊敬的。所有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得中华民族以一个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着重加强我国文化的创造力和吸引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大力推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切实增强文化创造力和吸引力。在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特点的同时,充分挖掘我国历史文化宝库,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使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使之产生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新的文化样式展现在当代人面前。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贡献。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是针对我国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当下实际提出的具体目标,符合社会前进方向与民众期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吸收几千年传统文明成果和一切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所形成的社会共识和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理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我们明白,没有共同理想信念和基本道德规范,“文化强国”就根本无从谈起。在当前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人民的信念也在发生转变: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转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人转变;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转变……如何进一步提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建设文化强国的全过程中,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推进文化体制与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文化创新
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国际间的文化交融日益加剧,文化建设与发展不可避免的遭遇到“世界性”。尽管我们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但我们却难以吸引资本市场。美国等西方强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向全世界推销自己文化产品。尤其是美国大肆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已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警惕与不安。他们出口的文化产品,不仅赚取了大量外汇,而且把美国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散布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例如,美国电影是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占有率却高达80%。日本、韩国还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口号,他们的动漫、动画和影视产品占据了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市场的大量份额。我国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要自觉加快改革的进度与力度,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世界性”的挑战。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文化产业要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要明确文化经营的利益主体,结合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建立科学、高效、协调的文化管理体制。
未来让人振奋,现实令人紧迫。当前我国不仅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阶段,同时也处于近代以来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只有真正体会和认识到这种凝重的历史感,我们每个人才能意识到责任的分量。如德国学者李斯特所描述的那样,在这个共同体中生活的人们拥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荣誉”;他们与整个民族和国家“一起缅怀过去,憧憬未来”,“荣辱与共”。共同体中的人们不论身处何地,都会有一种休戚与共的情怀,会为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发达而欢欣鼓舞,一旦民族和国家面临时艰,同胞遭遇危难,就会感同身受,引发出心连心的同胞情谊。我们正在目睹历史,同时也正在创造历史。一个向着文化强国迈进的中国正在以自己积极的姿态向全世界证明着,努力着,奋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