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行政管理论文

探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2015-07-08 09: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基础。文章主要就农村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做了简要的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设农村新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问题;成因;途径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一)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设施缺乏
  虽然各个农村的现状发展不平衡,但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单一和设施缺乏却是很普遍的现象。农民绝大部分信息来源于电视和与人的交谈,而且大部分农村的电视频道单一,农村的信息来源渠道窄,从而导致不良的娱乐方式慢慢的侵入农村的文化娱乐市场,特别是冬闲时节,茶馆、卡拉ok厅、麻将馆作为文化娱乐的主要方式,赌博风气有所增长。既破坏村风又影响家庭团结,特别给下一代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没有适当的文化和体育设施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娱乐条件,从而导致村民文化的偏离。
  (二)对封建迷信现象和邪教传播的需求有所增长
  许多农村开始兴起编家谱和建庙宇之风,凡是重大的事情基本上都要烧香拜佛,预测凶吉甚至有些老年人有病不去医院而是依赖封建迷信。邪教近来更加有组织有纪律进行地下活动,也乘机通过各种手段来蒙骗群众,非法达到各种政治目的或者达到聚敛财物的目的。给新农村文化建设一定的阻力,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隐患。wWw.133229.COm
  (三)农村宗族和宗派势力有所反弹
  宗族势力在千年来中国农村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宗族成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组织和管理方式”。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国家权力深入到基层,宗族势力日渐衰落,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力量在乡村社会的逐步退出,最近开始有所反弹,这主要体现在村务利益的划分和公共事务、村级选举、民主权利的操纵等方面,这些都体现了宗族势力的影子。宗族势力的膨胀反过来削弱基层政权的行政调控能力,在乡、村两级造成梗阻,使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畅通和贯彻实行,出现家族势力控制基层民主政权,民主权力难以充分的发挥作用。
  (四)村民的集体意识弱化和制度性淡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由原来的集体经济转向农村分散经营机制,以及外出人员务工人员的增加,一些地方生产仅靠妇女和老人,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村民之间的交流减少和集体参与意识弱化,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缺乏使农村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家庭内部和宗族之间的矛盾很难调解。许多乡村精英政治意识淡化,拒绝参与政治系统,再加上基层组织松散,制度的有效的供给不足造成现有制度的缺失或冲突,这样使得制度权威弱化,乡村精英流失和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使得基层制度意识淡化,从而导致了有些国家的政策“上传下达”的脱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农民政治权利需求的萎缩。
  (五)农村科技的缺乏和民间艺术的退化
  农村科技和农业科技组织缺乏历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中,也是我国的根本的政策,但也是历来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又呈现的更加突出,严重的滞后了新农村建设。中国是有五千年的历史、广阔的地域和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造就了中国丰富的民间文化,但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文化在逐渐的丢失,民间文化继承得越来越少,许多的艺术家在不断的呼吁要保护民间艺术,但在市场经济下,这种现象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二、问题的成因
  
  (一)农村文化是个有机统一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集体经营到农村分散经营,许多农村集体力量的弱化,农村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冲击,曾经的社会合力已经分化,农村的管理能力也大大的弱化,村民的集体意识弱化和制度性淡化,乡村精英政治意识的淡化和对体制的冷漠,加上国家的权力逐渐的下放和回缩,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最大化追求个人利益,社会利益重新划分,导致了宗族势力有所反弹、封建迷信势力和各种邪教势力有所抬头,从而使农村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分化,农村文化逐渐的丢失或弱化。
(二)农村文化建设长期以来的误区
  一是认识不足,不少的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村文化自然就有了;二是投入不够,随着集体力量弱化,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减负和农村基层经费的制约,无法对农村的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导致了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三是组织不力,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许多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甚至处于停滞状态,根本无法使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深入到农村和服务农村,缺乏非赢利的社会组织的参与。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文化现状:“三叫”、“四难”
  “三叫”: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四难”: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面对新农村文化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这样农村文化建设才能够开创新局面,才能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农民为核心,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等,不断的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新农村文化。
  (二)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生产提供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农村干部和新劳动力。必须加强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大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各个地方组织一支文化科技队伍,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农民进行大规模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文化的培训,组织各种农业、科技组织,特别是农闲时节,给农民合理的安排,真正的实现科教兴农。同时加强农村的基层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选派一些优秀的农民到先进、发达的地方学习和锻炼,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城乡的良性互动,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三)要认真制定和完善农村制度,创新干部任用机制,加强法制建设
  通过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村民自治制度、村规和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的行为,遏止农村打牌赌博、大操大办婚、丧事、封建迷信等活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发展基层民主,构建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反对各种势力对村民选举的干扰和侵害村民民主选举的权利,特别是反对宗族势力的干扰,使得村民选举制度公平、公正、透明。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使村民成为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合格村民,能用法律的手段维护个人的利益、解决纠纷。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抓好村镇文化站、电影院和体育场的建设力度,使文化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将农村的节日民俗文化活动,作为传统民

族民间艺术展示和传承的载体,显示农村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并且和现代文化有益的结合,并从传统的区域文化传播,追求到省外、国外展示。每到传统节日,农民舞龙舞狮、踩高跷、荡湖船,民间戏曲等将成为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农民是农村的核心,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围绕这个核心,必须改变单一形式,把现有资源和当地的民间传统结合起来,农村文化与农民“零距离”,进行挖掘和整合资源,要让深奥的理论简明化,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传播方式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加大对农村优秀民间艺术团体和文娱活动的支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也要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综上所述,新农村文化在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政策,惠及8亿农民兄弟。它的完善对新农村和农村现代化进程都有积极建设性作用。相信通过社会组织、政府与农民自身的共同努力,必将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得和谐新农村文化体系,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华义.宗族观照下村民自治建设新探[j].闽江学院学报,2006(1).
  2、李苓.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的一种视野[j].新闻界,2005(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