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黄瓜育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黄瓜育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黄瓜要求环境条件严格,抗逆性差,病虫害发生严重,是所有蔬菜中受污染最严重的一种蔬菜。本书较好地吸收了有关黄瓜研究的最新成果,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黄瓜的生物学特性、新优品种、壮苗培育、肥水管理与环境调节、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采后保鲜加工增值等,以便切实为实现黄瓜无公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该书讲求一定的科学性,更重视可操作性。主要章节内容有:第一章、概述:黄瓜营养品质与污染;黄瓜栽培与环境保护;黄瓜抗病育种研究进展。第二章、黄瓜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黄瓜的生长发育周期;花芽分化与产量形成(黄瓜的开花习性、花芽分化与性型分化、黄瓜生长发育的内在关系、产量形成);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温度要求、对光照的要求、对水分的要求、对土壤的要求、对矿质营养的要求、对气体条件的要求)。第三章、黄瓜的类型及品种:黄瓜的类型;黄瓜优良品种(优良地方品种、新培育的优良栽培品种)。第四章、黄瓜壮苗培育技术:黄瓜壮苗标准;黄瓜种子处理方法(种子选择、种子消毒、抗寒锻炼);营养土的配制(营养土组成及配比、营养土的消毒处理);护根育苗方式;播种;苗期管理;嫁接育苗(砧木品种的选择、砧木苗的培育、嫁接方法、嫁接苗的管理);穴盘育苗。第五章、黄瓜露地栽培技术:露地春黄瓜栽培技术(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田间植株诊断、收获);露地夏黄瓜栽培技术(茬口选择、品种选择、高垄或高畦直播、田间管理、采收);露地秋黄瓜栽培技术。第六章、黄瓜塑料大棚栽培技术:黄瓜栽培用塑料大棚主要形式;塑料大棚春提早栽培技术(品种选择、培育优质壮苗、适时定植、定植前的准备要充分、田间管理、采收);塑料大棚黄瓜秋延后栽培(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清洁棚室,合理密植、定植后田间管理、采收);遮阳网覆盖在黄瓜无公害生产上的应用(遮阳网覆盖的主要类型、黄瓜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第七章、黄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黄瓜栽培用日光温室主要形式(矮后墙长后坡日光温室、高后墙矮后坡日光温室、高后墙无后坡日光温室、普通一斜一立式日光温室、琴弦式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品种选择、嫁接育苗、定植后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采收);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栽培。第八章、黄瓜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主要病害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霜霉病、黑星病、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灰霉病、菌核病、蔓枯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斑点病、根结线虫病、泡泡病、生理性萎蔫和叶片急性凋萎);主要虫害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白粉虱、瓜蚜、斑潜蝇、茶黄螨、红叶螨、黄守瓜、瓜实蝇);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病虫害发生原因、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技术要点)。第九章、黄瓜采后贮运保鲜加工技术:贮运销售流通中的污染预防措施(黄瓜贮运保鲜原理、黄瓜贮运销售流通中的污染预防措施);黄瓜加工及卫生质量控制(黄瓜加工原理与卫生质量控制、黄瓜的加工技术及卫生质量控制)。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黄瓜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的开花习性为雌雄间生型。生产栽培的黄瓜开花习性,主要有4种。第一种是雌雄间生型,开始出现雄花,以后雄花和雌花交替出现。雌花和雄花都可连生数节。第二种是混生雌性型,开始出现雄花,继之出现雌雄混生节,然后连续出现雌花。第三种是雌性型,全株雌化,不生雄花或下部几节出现雄花后再雌化。第四种是两性雄性型,开始出现雄花,然后在雄花节上混生两性花。基本不生雌花。目前黄瓜主栽品种,大多数为雌雄间生型和混生性雌型品种,偶有雌性化或雄性化现象。

(一)黄瓜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戚春章等(1983)通过对西双版纳黄瓜的染色体数、与普通黄瓜杂交的可育性、一代杂种的表现和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功酶的观察和鉴定,证明了西双版纳黄瓜是黄瓜的一个变种。

利容千(1989)的研究表明,西双版纳黄瓜的染色体数目与黄瓜相同,但染色体的绝对长度小于黄瓜,染色体长度比、核型类别与黄瓜有较大差异,而且未显示出Giemsa带。

Ramachandrau等(1985)在分析黄瓜野生种和栽培种有丝分裂时期染色体C-带时,发现其基因组上异染色质较为丰富。同时,野生种的异染色质远远高于栽培种,他们认为这种在栽培种中异染色质的减少与驯化有关。

Hoshi等(1998)对二倍体和四倍体黄瓜染色体的分析发现,其体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2n=14和28。单倍体染色体由5条等臂染色体和2条亚中间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所有染色体均有清晰可见的C带。单倍体具有C带染色体的长度占染色体总长度的。染色体1、2、4、5和7具有稳定的C带。3条粗大的C带位于染色体1和2的最接近区域。染色体1上的C带长度占短臂长度的。染色体2上的C带位于着丝粒附近,占该染色体全长的,在早中期有伸长的主缢痕。在前中期,染色体2的长臂和短臂完全分离。在中期细胞中,不能观察次缢痕的数量。但是,在单倍体植株中,6条染色体似乎有次缢痕。在2条大染色体的主缢痕处可以观察到两条银染带。

陈劲枫等(2003)认为野黄瓜Cucumis hystrix(2n=24)是在亚洲发现的第一个染色体基数为12的黄瓜属物种。这一发现对现行的以染色体基数和地理分布为基础的黄瓜属分类系统提出了质疑。

曹清河等(2004)以南方型和北方型两个生态型黄瓜为材料,用改良的染色和制片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黄瓜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黄瓜减数分裂属于同时型胞质分裂,双线期染色体具有明显的交叉节并呈现出较易识别的棒状或环状形态,在末期Ⅰ和末期Ⅱ有多核仁和核仁融合现象;在四分体时期的小孢子成十字交叉形(decussate type),而非四边形(isobilateral type);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观察到两核居中期的特殊现象,在核居中期小孢子只有一层壁,而在核靠边期小孢子出现了两层壁;黄瓜的成熟花粉粒属于两核花粉粒。

(二)黄瓜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与分类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关于黄瓜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以同工酶标记为主。但标记数量只有18个,且多态性很低,不能区分黄瓜各栽培品种。其后RFLP、AFLP、SSR等DNA标记技术陆续在黄瓜上开始应用。

Esquinas-Alcazar(1977)、Staub等(1985c)都曾分别利用同工酶研究黄瓜的亲缘关系。尽管黄瓜同功酶的遗传变异较小,但Knerr等(1989)用代表74个生化位点的40种酶对美国收集保存的757份来源于45个国家的黄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在18个位点观察到了多态性。Meglic等(1996a,1996b),Staub等(1997,1999)先后对美国国家种质库保存的黄瓜资源和后来从印度和中国收集或引入的资源进行了21个同功酶位点的多态性的比较分析,在明确不同来源黄瓜种质资源的特点和关系的同时,认为印度和中国的黄瓜种质互不相同,而且也不同于其他来源的黄瓜种质,中国和印度的黄瓜种质资源代表了美国黄瓜收集品中最多样的遗传变异。

Dijkhuizen等(1996)利用RFLP标记评价两组黄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在第一组16个品系中,RFLP标记反映了与同工酶分析一致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在第二组35个栽培品种中,RFLP分析揭示了与形态(果形)及实际系谱关系相一致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认为RFLP可用于黄瓜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海英等(1998)对34份分别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和中国的黄瓜材料作了遗传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从200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用于PCR反应,共获得130条扩增带,其中51条表现多态性;每个生态型品种都具有其特有的扩增(或缺失)条带以区别于其他生态型品种,聚类分析成功地将供试材料分为三类:类群Ⅰ为华北类型;类群Ⅱ为华南类型与欧洲露地型;类群Ⅲ为欧洲温室型。其分析结果显示:黄瓜基因组中有大量相同的DNA序列,是一种遗传变异幅度较小的植物;尽管如此,RAPD技术仍然能够成功的对其进行聚类分析,验证了RAPD对黄瓜聚类的可能性,同时认为一些引物所产生的特有缺失和特异条带可作为某些类型的特异条带。

李锡香等(2004)利用29个引物对66份来源和类型不同的黄瓜种质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共扩增出了253条带,其中195条为多态性带,比例为。不同引物所揭示的种质多样性差异很大。供试种质间平均期望杂合度为。中国黄瓜种质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略高于国外引进种质。长江以南黄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长江以北,华南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华北型种质。长江流域以南可能是黄瓜的较早或主要的演化地。供试种质依RAPD标记被分为8个组群。西双版纳黄瓜明显地与其他栽培种质分开了,国外引入的绝大多数种质被聚到一起或分属单独组群。除西双版纳黄瓜外,其他中国黄瓜栽培种质的遗传关系与形态特征和地域分布虽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总是一致,表明地区间的引种交流可能导致了某些基因在不同种质间的渗入。

Horejsi和Staub(1999)对180个黄瓜材料进行RAPD分析,得到的遗传距离在~之间,认为黄瓜的遗传背景较窄。RAPD的聚类结果与RFLP的相似,同时,获得的71个多态性位点可把每个品种都区分开来,证明RAPD方法对黄瓜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区分黄瓜不同的基因型是有效的。

庄飞云等(2003)从2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1个对23份黄瓜属材料,包括黄瓜栽培种、黄瓜野生变种、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种及其与黄瓜回交自交的后代以及甜瓜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以遗传距离为阈值,23份材料被聚类为黄瓜栽培种、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种和甜瓜亚属种4类。RAPD的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与黄瓜栽培种的遗传距离近于甜瓜,该结果与同工酶分析结果一致。

Truksa(1996)的研究证明RAPD的低多态性难以在验证杂交种子的杂交性上发挥作用。

Katzer等(1996)用SSR研究了不同葫芦科蔬菜品系的多态性,7个SSR中的4个可检测出11个黄瓜品系的多态性。证实了SSR在黄瓜中存在多态性。Danin-Poleg(2000)使用来自甜瓜的48个和来自黄瓜的13个共计61个SSR对甜瓜和黄瓜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其中53个显示多态性。利用其中的40个SSR(30个来自甜瓜,10个来自黄瓜)对11个供试黄瓜品种进行多态性分析,26个SSR扩增出产物(10个黄瓜SSR,16个甜瓜SSR),其中19个SSR(8个黄瓜SSR,11个甜瓜SSR)显示良好的多态性。11个黄瓜供试品种被明显聚类为栽培黄瓜和野生黄瓜两类(遗传距离)。而10个栽培黄瓜品种内聚类距离小于,未能显示足够的多态性,因此进行黄瓜栽培品种内的遗传多态性分析还需结合其他分子标记及更多的SSR标记。

陈劲枫等(2002)通过RAPD标记分析表明,在所选的21个随机引物中,15个引物(占71%)显示出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14)与酸黄瓜( Chakr.,2n=24)正反交之间的差异;其中一些条带表现出父性遗传现象。陈劲枫等(2003)采用SSR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对黄瓜属22份不同类型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黄瓜与黄瓜 (2n=14)间的遗传距离(SSR:,RAPD:)小于其与甜瓜 (2n=24)间的距离(SSR:,RAPD:)。SSR计算的各物种间遗传距离值高于RAPD的结果,线性方程为y=,但两者相关性较好,r=。综合109个SSR位点和398个RAPD条带对22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两群:CS群(黄瓜、西南野黄瓜 、及野黄瓜)和CM群(甜瓜、菜瓜 、野生小甜瓜 及非洲角黄瓜)。

顾兴芳等(2000)对AFLP技术在黄瓜种质资源鉴定及分类上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了国内外的15份品种,将它们分为两大类群和一个特殊类型:华北类型、欧美露地型和一个特殊的以色列Kessem品种。AFLP在黄瓜上显示的多态性高于RAPD。

李锡香等(2004)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外来种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对AFLP引物在70份黄瓜种质中共扩增出425条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66%。供试黄瓜种质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中国种质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明显高于国外种质的。西双版纳黄瓜和印度野生黄瓜具有一些栽培种质没有的特异位点,中国栽培种质的特异位点多于外来栽培种质,后者也有一些中国栽培种质没有的特异位点。聚类分析将70份种质分为三大组群,即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Qi et Yuan)组群, 野生黄瓜组群和栽培黄瓜组群。西双版纳黄瓜与栽培黄瓜的距离最远,与野生黄瓜次之。按一定的遗传距离可以将中国和外来栽培种质分开。大多数华南型和华北型种质归属于不同的亚组。这些结果有助于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变异拓宽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

各种分子标记在栽培黄瓜上显示的多态性较低。如RFLP的多态性标记比率为33%(Dijkhuizen等,1996)。RAPD的多态率为64%(Kennerd等,1994)。说明黄瓜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野生黄瓜则具有栽培黄瓜所没有的性状和位点,在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李锡香,2002)。

(三)黄瓜连锁图谱的构建

Pierce等(1990)对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发现的黄瓜已知性状的基因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并根据相关文献数据又构建了一张含有42个黄瓜标记性状、6个连锁群的经典遗传连锁图。显然6个连锁群并没有与黄瓜染色体一一对应,其中连锁群Ⅰ最大,有12个基因;而连锁群Ⅳ最小,只有2个基因。还有一些基因没有被定位在这些连锁群中。该图谱来自之前的基因连锁研究数据分析整合,由于基因定位所依据的群体无法确定,使得图谱的精确度降低,一些基因位点的间距以及图谱总长度无法确定。

Ramachandran等(1986)研究认为:黄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对染色体将有次交换,每次交换约占基因组长度50cM,黄瓜基因组长度大约为742cM(交换/对染色体×7对染色体×50cM/交换)。Staub(1993)认为黄瓜的基因组长度是750~1000cM,因此一个饱和的黄瓜连锁图谱应包含至少1000个左右的标记。

研究者们先后利用各种标记,构建了多张黄瓜遗传图谱,Lee等(1995)利用RAPD在黄瓜的杂交F2群体中发展分子标记,获得具有28个RAPD标记的黄瓜分子连锁图谱。

Fanourakis等(1987)利用F2和形态学标记构建了4个连锁群,图谱长度为168cM,涉及13个形态标记,标记间平均间距。Vakalounakis(1992)发现了一个隐性叶型突变基因,并与其他的表型标记进行连锁分析,构建了具4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涉及11个标记,覆盖基因组长度95cM。Knerr等(1992)利用同工酶标记构建的图谱长度为166cM,由18个同工酶标记组成,相互连锁组成4个连锁群。Kennard等(1994)利用分子标记(RAPD、RFL P)、同工酶、抗病性和形态学标记在一个遗传背景宽和窄的群体中构建的图谱长度分别为766cM和480cM,前者有58个位点,分属10个连锁群,该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约为21cM。后来,Meglic等(1996c)又利用同工酶和形态学标记构建的图谱长度为584cM,将同工酶的标记增加到21个。Serquen等(1997)以栽培品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使用1520个RAPD引物和形态学标记进行了连锁图谱的构建,共产生180条多态性带,73个引物标记出80个位点。在构建的9个连锁群中有77个RAPD标记、3个农艺性状(F,de和ll)。标记间平均距离为±,覆盖了600cM。Staub等(2000)利用JoinMap v 110软件,将前6张黄瓜遗传图谱进行了图谱整合研究,最后整合成一个具有134个位点的连锁图谱,图谱长度431cM,两个标记间平均间隔。随着RAPD,RFLP,SSR,AFLP等DNA标记的出现和使用,Staub实验室构建的黄瓜标记连锁图谱有了很大发展。该小组完成的Park图谱所定位的RFLP,RAPD,AFLP的标记总数达到353个,覆盖了的黄瓜基因组。与Kenard图谱相比,某些相同标记在两图谱上的位置存在差异(Park等,2000)。与Staub实验室合作完成的Danin-Poleg图谱在Kenard图谱基础上新增14个SSR标记、39个RAPD和同工酶标记,定位标记121,其中RFLP标记62个、RAPD标记36个、SSR标记14个、同工酶标记5个及形态和抗性性状4个,覆盖基因组长度,标记平均间距(Danin-Poleg等,2000)。Bradeen等(2001)公布的最新连锁图谱由于AFLP标记的使用使得标记间的平均连锁距离缩短到。

李效尊等(2004)利用侧枝长势强、全雌性、欧洲温室型黄瓜自交系S06和侧枝长势极弱、强雄性自交系S52的栽培品种间杂交F2代群体,构建了黄瓜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遗传框架图谱,并定位了侧枝性状基因(lb)和全雌基因(f)。图谱中共包括79个RAPD标记,分属9个连锁群,总长度,平均间距为。侧枝基因(lb)定位在一个大的连锁群上,其两侧标记是OP2Q521和OP2M2222,与lb的间距分别是和。全雌性基因(f)定位在一个小的连锁群上,其两侧标记是OP2Q522和BC151,与f的间距分别是和。

张海英等(2004a)以黄瓜栽培品种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AFLP、SSR、RAPD分子标记,构建了包含9个连锁组群,由234个标记组成的连锁图谱,其中包括141个AFLP标记、4个SSR标记和89个RAPD标记,覆盖基因组,平均图距。至此,构建的遗传图谱长度为166~,平均标记间隔为~。

目前已经发表的黄瓜各类形态学基因总数已经达到132个(Wehner,1997;Xie等,2001),在图谱中被定位的基因有52个,与重要经济性状紧密连锁的标记尚少(张海英等,2004a)。

目前被标记的园艺性状基因有雌性系(F)、有限生长(de)、小叶片(ll)。被进行QTL分析的园艺性状包括性别表达、主干长度、侧蔓数量、花期、果数和果重、瓜长和瓜径、瓜长/瓜径的比值。

陈劲枫等(2003)利用RAPD技术对黄瓜性别特异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连锁研究。共选用300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按BSA法对黄瓜性别表型分离群体进行PCR扩增,筛选出5个在全雌和弱雌株基因池(gene pool)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单株检测表明,引物B11具有全雌特异性,在检测的大多数全雌性单株中均可扩增出一条约1000bp的特征带。而在雌雄同株的单株中则未见。因此,将该全雌性特异的片段命名为B1121000。该标记的获得为黄瓜性别特异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奠定了基础。另外,以ACC合酶基因(CS2ACS1)特异引物检测分离群体单株,发现该酶基因存在于所有性型的单株中,不具有性别特异性。娄群峰等(2005)以F2性型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BSA法和AFLP引物EcoRI-TG+MseI-CAC筛选出了一条分子量为234bp的特异带,该标记与全雌性位点的连锁距离为。

张海英等(2004b)以叶面积增长量为鉴定指标,对黄瓜耐弱光性状进行了研究。在234个分子标记位点组成定位了5个叶面积增长量的QTL,每个QTL的贡献量在~之间,其中1个QTL显示正效加性效应,4个QTL显示负效加性效应。

Serquen等(1997)对黄瓜园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发现标记BC-551和BC-592与ll位点分别相距和;OP-L18-2与de相距16cM。在两个试验点鉴定出了5个与性别有关的QTLs,效应最大的QTL位于B连锁群上,与F位点相连,解释了该性状变异的。5个控制主茎长度的QTLs中,效应最大的QTL位于B连锁群上,解释了表型变异的39%~45%。3个与单株分枝数有关的QTLs中,1个两试验点共有的QTL位于B连锁群上,解释了表型变异的40%和37%。控制开花天数的3个QTL均位于B连锁群上,单个位点最大表型效应为。控制果数的4个QTL的单个位点最大效应为。与果重有关的4个QTL的单个位点解释的最大表型方差为。控制果长的1个QTL解释的表型方差为~。与果径有关的4个QTL中效应最大的QTL解释的表型方差为。

Serquen(1997)使用RAPD技术对黄瓜进行了园艺性状的QTL分析。在5个与性别表达有关的QTL中,贡献最大的一个QTL在连锁群B中与F位点相连[Serquen 和Staub(1997)]。

被研究的抗病基因有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小种(PRSV-W)的抗性基因(Prsv-2)、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的抗性基因(zym)和霜霉病的抗性基因(dm)。

Park(2000)对Prsv-2和zym两种抗性位点(分别抗PRSV-W和ZYMV)进行标记筛选,发现Prsv-2和zym相距,找到了一个与zym共分离的AFLP标记,E15/M47-F-197;另有3个AFLP与zym以连锁。标记dm的研究比较多见,但是,大多距离较远。在Horejsi(2000)所筛选到的几个RAPD标记中,BC519连锁最紧密,遗传距离是;而Kennard(1994)也曾获得过一个连锁距离为的RFLP标记。

张桂华等(2004)利用F2群体和BSA法,通过P18M47引物获得了与黄瓜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特异片断238bp/236bp。

黄瓜引种计划论文格式

黄瓜浇水的时候一般4~5天浇一次水就可以了,天气转凉以后一周浇一次就可以,施肥的时候也要根据黄瓜生长的情况来进行施肥。

1、施足基肥:黄瓜结瓜前的营养生长是为后期开花结瓜打基础的阶段,尤其是根系的发育,直接影响后期水、肥的吸收。因此,黄瓜种植时,施足基肥,重施腐熟有机肥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利于根系生长。具体施肥量应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水平以及计划产量合理确定,一般每667m2施用商品有机肥400-600公斤或腐熟厩肥2000-3000公斤、硝酸磷肥20-35公斤、硫酸钾3-6公斤。2、合理追肥:黄瓜的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且每次追肥尽量结合灌溉,以利于养分溶解、吸收。苗期除非苗子脱肥生长不良,否则不宜追肥。追肥时期应把握在根瓜采收后,之后每次采摘后立即追肥1次或者每间隔10-15天追肥1次。

一、品种特征特性1特征特性“金童”、“玉女”超小水果型黄瓜均为椭圆形,光滑无刺有光泽,脆甜、清爽。强雌性,极早熟,瓜膨大速度快,连续坐瓜能力强,每节1-2瓜,商品瓜长4-5 cm,无把。平均单瓜重30g,节间长度8~10 cm。较耐低温、弱光,适合保护地秋冬或冬春栽培。其区别仅是“金童”瓜色亮绿,“玉女”瓜色淡白。二、栽培技术要点培育壮苗“金童”、“玉女”的早熟性强,全生育期结瓜密集,果实发育速度快,株型紧凑,培育壮苗,是取得品种高产高效的关键。设施消毒定植前,首先要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株病叶、病果、杂草等,然后再用硫磺熏蒸等方法,对棚室内附着于表面的残余病原体进行消毒。方法为:每100 m3用硫磺粉250 g、锯末500 g,掺匀后装入陶瓷花盆之类的容器内,分放在棚室内的地面,傍晚时分将棚室密闭,点燃熏蒸1夜或用45%百菌清烟剂,也可利用7、8月份高温闷棚等方式进行杀虫灭菌。播期选择“金童”和“玉女”较耐低温和耐弱光,当设施内夜间最低气温稳定在12 ℃以上,地温15 ℃以上都可种植。但夏季高温强光会使其品质下降,所以棚室如果没有遮光和相应的降温条件,应避开此阶段或另行选择冷凉地区安排。北方地区,秋冬茬适宜播种期为8月下旬-10月中旬,冬春茬为12月中旬-3月上中旬。生产者可根据保护地的设施条件及市场行情、供应周期等因素,酌情安排播种期。正冬茬种植可选白籽南瓜嫁接,但影响果皮厚度和口味。育苗“金童”、“玉女”黄瓜种子价格较贵,育苗时采用精量播种,可使用穴盘或营养钵等。黄瓜苗喜湿怕涝,喜温怕冷,好气性强,因此,一定要选用通气良好、保温、保肥、渗水、保水能力强的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泥炭等。发芽适温为24-26 ℃,一般4天出苗。出苗后,白天保持23-25 ℃,夜间13-16 ℃,标准的幼苗表现矮壮、紧凑。苗龄不宜过长,达2-3叶1心时即可定植,苗龄一般为25-35 d。定植施足底肥、精耕细作每667 m2棚室基肥施用标准:腐熟优质有机肥8-10 m3或商品有机肥,饼肥100 kg,磷酸二铵15 kg,硫酸钾15 kg,混合均匀后撒施或2/3撒施、1/3沟施。具体用量可根据土质、土壤养分状况等情况,酌情增减。北方地区宜采用小高畦栽培方式,畦宽可选 m。定植定植选在晴天上午进行,种植密度每667 m2定植2500-2800株,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以株距控制单位面积定植总数。定植期气温较低时,定植水不宜过大,之后根据温度、苗情等情况,及时补充水分。田间管理.温度定植1周内保持白天30-35 ℃,夜间18-20 ℃,不超过35 ℃不放风。缓苗后要降低温度,白天22-25 ℃,夜间13-16 ℃。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温度过高时可逐渐采取先顶风后腰风的原则通风换气、降温除湿。“金童”、“玉女”两个品种不耐高温。光照“金童”、“玉女”的耐弱光性较强,但在冬季低温情况下,使用无滴新膜等方式,增加光照强度,对提高其外观商品性、风味、产量等的效果显著。进入高温、强光期开始,要加盖遮阳网,以降低光照强度,但须注意加大通风降温,控制浇水,防止过干、过湿。水肥管理定植后5-7 d一次浇足缓苗水后,一般在第一雌花开花前不再浇水,但可视苗情追施一次提苗肥。第一雌花开花后,要比其他品种提前开始浇水追肥,第1次每667 m2施N、P、K三元复合肥30 kg,此后每5-7 d浇1次水,以水带肥,深冬寒冷季节,可10-12 d浇水1次,如出现脱肥,可追施叶面肥。若有可能,适当补充二氧化碳,对黄瓜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气温转暖后,植株对肥水需求量加大,需3-4 d浇水1次,每667 m2施复合肥15 kg+硫酸钾15 kg,进入中期,适量施用以速效钾肥为主的果蔬专用肥。 值得提醒的是,该品种果实发育迅速,果实数量多,采取少量多次的浇水方式,有助于提高商品品质。植株调整“金童”、“玉女”均为强雌性,几乎每节同时发育出瓜和侧枝,主侧蔓具有同样的坐瓜能力。植株叶片大、厚,一般采用单蔓整枝方式,去除所有侧枝,只留主蔓瓜。瓜秧长到满架高度后落蔓,每次落蔓让植株生长点保持在 m处,继续生长。为保障前期瓜的正常发育和后期营养生长稳定持续,避免出现早衰现象,应去除前6-8节的所有瓜。冬季进入严寒季节之前,根据棚室的保温条件和瓜秧的生长势,应适当进行疏花疏果,避免瓜多坠秧,甚至花打顶,达到安全越冬、高产、稳产之目的。病虫害防治“金童”、“玉女”品种田间综合抗性较强,所以在彻底清除传染源和注意通风控湿、瓜秧生长健壮的基础上,只要把握“治早、治小”的病虫害防治原则,即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灰霉病、角斑病、根结线虫、白粉虱等病虫害的发生。采收“金童”、“玉女”商品瓜长4-5 cm,平均单瓜重30 g。开花以后7-10天,单瓜重量达到30克标准要及时采收,该产品无需任何蘸花和点花,节约人工成本的投入。初期阶段每天采收一次;进入盛瓜期后每天可采收1-2次。“金童”、“玉女”以体型娇小、外表秀美、甜脆可口为其主要特征来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必须把握好采收标准和时间,才能保证其优良的商品性,“玉女”单瓜重可适度放宽,口感不受影响,“金童”超过采收标准口感略差。采收时去除瓜柄,包装前应再进行一次分拣、分级,方便包装,更能提高商品性。

“金童”、“玉女”为迷你水果型黄瓜新品种,其品质特点为甜脆、清爽、口感好。“金童”色泽亮绿,“玉女”呈淡白色,两者大小形状一样、可两色搭配包装。 通过引种试种,得出两个品种表现耐低温弱光、田间综合抗病性较强,连续坐果能力强,商品率高,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等性状,种植密度每667 m2定植2500-2800株,每667 m2产量为2500~3000 kg。批发商到田地里的收购价为6元以上。 市场价为12元以上!该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媒体、特菜种植基地及高档酒店等的广泛关注和欢迎,成为水果型黄瓜家族中的新亮点,两品种所具备的国内外绝无仅有的特色,两品种可定位为都市农业高档品种、精品黄瓜,种植经济效益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一、品种特征特性1特征特性“金童”、“玉女”超小水果型黄瓜均为椭圆形,光滑无刺有光泽,脆甜、清爽。强雌性,极早熟,瓜膨大速度快,连续坐瓜能力强,每节1-2瓜,商品瓜长4-5 cm,无把。平均单瓜重30g,节间长度8~10 cm。较耐低温、弱光,适合保护地秋冬或冬春栽培。其区别仅是“金童”瓜色亮绿,“玉女”瓜色淡白。二、栽培技术要点培育壮苗“金童”、“玉女”的早熟性强,全生育期结瓜密集,果实发育速度快,株型紧凑,培育壮苗,是取得品种高产高效的关键。

玉米种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推荐去CNKI,清华搞的,那里面是论文数据库,可以随时下载的。你要搞不定的话,去淘宝的//翰林书店//,那里能下载到论文的

1、种植时间:春玉米一般在1月25日至2月10日播种,夏玉米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10日播种。2、选地以及整地:可选排灌方便且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随后将土壤深耕耙平并施入基肥。3、处理种子:先晒种3-4小时,并用50-55°C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冷却后再浸泡6-8小时,随后用清水冲洗。一、种植时间      1、春玉米一般在1月25日至2月10日播种,夏玉米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10日播种,秋玉米一般在8月25日至9月10日播种,冬玉米一般在10月20日至翌年1月10日播种。      2、玉米的播期需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土地的使用情况等因素来决定,比如若为饲用玉米一般可选春玉米和秋玉米。二、选地以及整地      1、玉米适合种植在排灌方便、便于管理、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中,土壤的PH值一般在之间。      2、选好地块后需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耕作层的深度在30cm以上。随后施入基肥,可按双行植行距120-140cm开沟放线,并亩施腐熟农家肥的1000公斤、豆饼50公斤以及过磷酸钙50公斤作为基肥,条施在沟内。      3、为了方便排灌,一般还需结合整地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并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三、选种以及处理      1、选种      需要选择高产稳产、品质良好、抗病抗倒且符合市场需求的玉米品种,比如掖单4号、苏玉1号等品种。      2、种子处理      先晒种3-4小时,随后用温度为50-55°C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待冷却后再浸泡6-8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1-2次。四、播种      1、可采用直播栽培的方式播种,一般需起畦种植,畦宽120-140cm(包沟),畦高约20cm。      2、随后在畦面上开两行间隔为50-60cm的浅沟,接着把种子播种在沟中,边播边盖土,土的厚度一般为1寸,然后将土踏实。五、施肥      1、施肥一般以增施氮肥为主,并配合施用磷钾肥。      2、苗期的需肥量一般占总肥量的10%左右,拔节期至开花期应占总肥量的60%左右,生长后期的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20%左右。      3、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一般为3:1:,注意:磷、钾肥应在前期施用。六、田间管理      1、苗期      (1)定苗间苗      一般在植株有5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有1株壮苗并进行查苗补苗,可带土移苗并浇足定根水,确保幼苗能够成活。      (2)中耕除草      中耕一般可进行1-2次,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      (3)水肥管理      1通常可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亩施尿素公斤,可在畦中间开沟条施,随后盖土。      2在苗期时如果缺水,需要进行灌水,适合沟灌。      3在雨天,土壤有积水时需开深沟排积水,保证土壤的透气性。      2、穗期管理      (1)追肥和浇水      1在玉米有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施攻秆肥),可采用条施的方法,一般亩施复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公斤。      2在玉米有14-15片叶时,进行第三次施肥(施攻穗肥),一般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      3在有9-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一般亩用50g稀土或者800-1000倍磷酸二氢钾喷施。      4注意开沟排水,土壤的持水量一般在70-80%。      (2)中耕培土      1根据土壤和杂草情况进行中耕培土,一般可在拔节至抽雄前中耕1-2次,可在行间进行2-4寸的深中耕,将部分毛根切断,刺激多发新根,增强玉米的抗旱抗倒能力。      2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时,再浅中耕1次并培高土垄。      3、抽穗结实期管理      (1)在该阶段主要做好抗旱排涝、人工辅助授粉、适量补肥(尿素10公斤)等工作。      (2)在抽穗开花期以及灌浆期时,需要及时进行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是灌水不宜漫灌,以灌跑马水为宜。      (3)在雨天需要注意排水,避免田间有积水导致土壤中无氧气,从而伤害玉米的根系。      (4)在开花期如果遇到了不良天气,一般可人工授粉2-3次,选在晴天上午9-11 点进行。      4、防治病虫害      (1)病害      1病害主要有大小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      2大小叶斑病、锈病一般可用50%多菌灵500倍喷雾防治,纹枯病一般可用5%井冈霉素500倍液喷施防治。      (2)虫害      1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玉米蚜、棉铃虫、小地老虎等。      2一般可用10%氯氰菊酯2000倍加Bt粉800倍防治玉米螟和粘虫,而玉米蚜可用20%康福多3000倍防治,棉铃虫一般可用Bt粉800倍加天力粉剂800倍喷杀防治。七、采收      1、通常栽培目的不同,玉米的收获期也不同,若栽培鲜食甜糯玉米,其全生育期为春秋植是80-85天,夏植是70-80天,冬植是90-100天。      2、通常可在授粉后的16-22天收获,夏种为16天,冬种为22天,在采果后需要及时供应上市。

玉米如何 种植 已经是很多种植户的疑问。玉米的种植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玉米的种植技术要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玉米的种植技术重点 1、选用抗病亲本(制种)或品种 建议科研单位、制种企业选用对穗腐病具有优良抗性的亲本及组合,建立无病制种基地,培育健康种子。同时县市种子公司、农技中心在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中,应把对该病的抗性列为鉴选重点,对抗性差的品种不予引种;庄浪县应在推广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2、地膜覆盖,适期早播 采用地膜全覆盖或半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提早成熟,降低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能有效减轻收获和贮存期的病菌感染。 3、及时剥掉 苞叶,防雨淋湿受潮 玉米收获期多秋雨,收获后的果穗不要堆集过厚,应及早剥去苞叶,打结成串挂在通风向阳处晾晒,对不能打结成串的果穗应摊薄晾晒,并经常翻动,防止受热而发病,如有降雨及时遮挡,防止雨淋。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 在剥苞叶过程中,对发现有病的果穗,应在发病与健康交接部位折去霉烂的顶端,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展,增加损失。据试验观察:果穗受雨淋不剥苞叶堆积3d,果穗顶端霉烂长度由3cm扩展到7cm;剥掉苞叶如不清除病果穗顶端霉烂部分,在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由5cm扩展到15cm;对果穗霉烂部分清除不彻底,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扩展2-5cm;而清除彻底干净,穗腐病就不在发展。 4、早脱粒,防霉变 收获后将病果穗挑检出,尽早脱粒,并在日光下晾晒或在土坑上烘干,以防籽粒进一步受病菌感染霉烂。处理玉米秸秆,压低初侵染源。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大量累积是镰刀菌、 玉米螟越冬的有利场所。所以,必须对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及时采取喂(饲喂家畜)、氨化(氨化饲草)、粉(粉碎喂猪)、沤(沤制肥料或作为沼气填充料)、烧(烧坑做饭)的办法彻底处理,减轻病虫初侵染源。 5、种子精选包衣 因玉米种子表面病菌存活时间1a以上[5] ,生产经营单位,在供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秕小病籽,用20%福?克种衣剂包衣[14],每100kg种子用药量,或用30%多?克?福种衣剂包衣,每100kg种子用药量214-300g。 6、化学药剂防治在玉米喇叭口期,用直径2mm左右水洗河沙5kg与20%氰戊菊酯8-10ml,50%多菌灵WP50g均匀搅拌制成的颗粒剂,每hm2用量60-75kg灌入玉米心叶正中心和组成心叶丛的4-5片叶间隙,避免在结露和卷叶时施药,据试验:灌心不仅对玉米螟防治效果达100%,而且对玉米穗腐病、粘虫、 蚜虫防治效果达90%以上。同时在玉米收获前15d左右用50%多菌灵WP1000倍液在果。 玉米的栽培技术 播种 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要根据本地的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地力,种植月份,选择适宜的品种,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种产量高。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适当安排种子田面积。 温度: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穗到开花日均26~27℃。春播玉米在上层内稳定在15℃为最佳播种期。 合理间距:每亩播种量3一4kg,每亩4000一6000株。 饲用玉米的种植方式。单播,从种植到收获便于机械操作。和大豆、袜食豆、豌豆、毛叶苕子间作,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蛋白质产量。 种子:我们所种植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子,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年种(不能留种),主要是利用它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品质以及它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选种不要选择隔年种,主要是发芽低。 营养:基肥的作用主要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管理 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茎叶产量高,要求管理精细。施肥、灌水、化学锄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是玉米高产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措施 。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播前每亩施 2000—3000kg优质厩肥作为基肥。播种时施4—5kg/亩硫酸按,15—20kg/亩过磷酸钙, 2一3kg/亩氯化树作种肥在拔节、孕穗、抽雄、开花灌浆期追施氮肥。全生育期施氮素10一20kg/亩。N:P:K为1:一:。玉米喜半干旱气候,但对水分十分敏感。开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约2kg,每亩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不同生育用玉米对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要进行灌溉。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浇水3—4次,依不同地区,具体情况而异。灌水 方法 ,我国目前多为沟灌、畦灌,最近发展利用喷灌、滴灌,后两种方法,既节约用水,又灌溉均匀。玉米不耐 涝,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区,要注意排水或采取垄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涝害。 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有30多种,经常发生 叶斑病、 丝黑穗病、 黑粉病、 黑条矮缩病、 青枯病、小斑病、大斑病、 圆斑病、 灯蛾、 病毒病、 茎腐病、 锈病、 炭疽病、霉斑病、矮花叶病、普通 花叶病等病害及 粘虫、 玉米螟、 蝼蛄、 地老虎、 蛴螬等虫害。应注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青枯病,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管理预防之。 一、玉米大斑病 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 雨水 、湿度)决定。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良种;(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3)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症状: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 2号、商单 4号、丹玉 6号等;自交系有吉 63、辽1311、自330等。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 (3)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三、玉米圆斑病 1.症状: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子粒变黑、干批。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由于穗部发病较重,所以带菌种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种子不能发芽而在土中腐烂,有时引起幼茵发病或枯死。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以及果穗子粒上潜存的菌丝体均可安全越冬,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抱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萌发侵入。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3.防治办法: (1)加强检疫 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我国发病严重的主要是吉63自交系。 (2)药剂防治 可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重点喷洒果穗。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一般连喷2次,间隔7-10天。 四、玉米纹枯病 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 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茂 盛的菌丝体,后结成白色小绒球,逐渐变成褐色的菌核。有时在茎基部数节出现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 发病规律: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重。玉米连茬种植,发病重;高水肥、密度大,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7-8月份降水次数多,降水量大,易诱发病害。 防治办法: (1)种植抗病品种 叶片大小适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好,发病轻。 (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力。在发病初期,剥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叶鞘,可减轻发病。 (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0%粉剂25克,或农抗120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茎叶喷雾。 五、玉米黑粉病 症状: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组织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瘤较小,直径仅l-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黑粉。茎节上和穗上病瘤较大,直径可达15厘米。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仅个别小花受侵产生病瘤, 其它 仍能结实;全穗受害可成为1个大病瘤。 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孢子萌发适温26—30℃。玉米植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组织伤口处有利于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 防治办法: (1)种植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种。 (2)消灭侵染菌源 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放,作堆肥时需经腐熟,并及时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 (3)改进栽培措施 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玉米螟,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田间传播为害。 六、玉米丝黑穗病 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后表现症状。发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发病较晚的常果穗受害。病果穗较健穗短,顶端尖,不抽花丝,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后期苞叶张开,内部黑粉散落后,残留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似乱发状。雄林早期受害,整个花序变为厚垣孢子团。 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病一年侵染1次,无再侵染。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粪肥和种子上越冬。厚垣抱子在土壤中遇到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菌丝,由玉米幼芽入侵,最后进人雄花和果穗,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玉米播种后至五叶期,土壤温度湿度是否适宜,一是影响病菌入侵的主要因素。 防治办法: (1)选用品种 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 (2)拔除病株 发现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 (3)农业措施 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秸秆肥要充分堆沤发酵。深翻土壤,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4)药剂拌种 选用1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重量的拌种。 七、玉米茎腐病 症状:为全株表现症状的病害,玉米乳熟至腊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状。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现急性症状,全株急骤青枯。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可见到红色病症。 发病规律:玉米茎腐病田间以病株残体、病田土壤和种子带茵为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在玉米播种后至抽雄吐丝期陆续由根系侵人,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玉米灌浆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雨量与发病关系密切。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防治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病自交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2)实行轮作 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残体,秸秆充分发酵后再施用等,以减少土壤茵源。 八、玉米干腐病 症状:玉米生长期均可被害,以生长后期被害较重。为害茎秆和果穗。茎秆基部和果穗处的茎秆生褐色、黑褐色、紫红色大病斑,严重时茎秆从病部折断。病果穗穗轴变松,易折断,病穗下部子粒变褐色无光泽,粒间常有白色菌丝体,病穗与苞叶粘连,不易剥开。 发病规律:玉米干腐病以菌丝及分生抱子器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玉米生长季节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的浸染和发病。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播种后降水多、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幼苗长势弱,容易发病。 防治办法: (1)农业措施 选育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3年轮作,秋季深翻士壤,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等,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 (2)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九、玉米螟 十、玉米蚜虫 玉米的生长环境 温度 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玉米生物学有效温度为10℃。种子发芽要求6—10℃,低于10℃发芽慢,16—21℃发芽旺盛,发芽最适温度为28—35℃,40℃以上停止发芽。苗期能耐短期-2-- -3℃的依温。拔节期要求15—27℃,开花期要求25—26℃,灌浆期要求20—24℃。不同玉米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国早熟品种要求积温2000--2200℃;中熟品种2300 一2600℃;晚熟品和25OO--28OO(3000)℃。世界玉米产区多数集中在7月份等温线为21--27℃,无霜期为120—180天的范围内。 光照 玉米是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8--10小时)条件下可以开花结实。光谱成分对玉米的发育影响很大,据研究白天蓝色等短波光玉米发育快,而早晨或晚上以红色等长波光发育快。玉米为C4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光的饱和点高,一般玉米光合强度为35--80mgCO2/dm2·叶·小时。 水分 玉米的植株高,叶面积大,因此需水量也较多。玉米生长期间最适降水量为410—640mm,于旱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认为夏季低于150mm的地区不适于种植玉米,而降水过多,影响光照,增加病害,倒伏和杂草危害,也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虽然玉米需水较多,但相对需水量不太高,蒸腾系数240—370,比大麦(280一400)、燕麦(340一500)、紫花首清(831)、三叶草(797)低,耗水量较为经济。玉米有强大的根系,能充分利壤中的水分。在温度高,空气干燥时,叶片向上卷曲,减少蒸腾面积,使水分吸收与蒸腾适当平衡。 土壤 玉米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土质疏松,土质深厚,有机质丰富的黑钙土、栗钙土和砂质壤土,出在6一8范围内都可以种植玉米。玉米苗期能生长在含的土壤中,大于植株死亡。玉米植株含有16种元素,除C、H2O2来自CO2。和都要从土壤中吸收。需要量较大的有N、P、K、S、Ca和Mg等,需要量较少的有Fe、Mn、Zn、Cu、Ba和Cl2等。玉米从抽雄前10天到抽华后25—30天是玉米于物质积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吸收占总吸肥量 70—75%的N、60—70%的 P和 65%的K。每生产 100斤玉米籽粒需 一、和—。三要素的比例为:1:2。 玉米的功效与作用 有预防肿瘤的功效,玉米含有赖氨酸、微量元素硒,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烟酸等,对保护神经传导和胃肠功能,预防脚气病、心肌炎,维护皮肤健美是有效的。 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 玉米中含有维生素E,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的主功能,还能一定程度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的减弱。 玉米可清除血液中有害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玉米含胡萝卜素的量是大豆的5倍多,对致癌物也有抑制作用。

1.王家启 现代奶牛养殖科学 2006 2.徐勇;高雅;刘艳华 农业过程本体及其构建方法:以玉米为例 [期刊论文] -农业网络信息2009(11) 3.徐勇;甘国辉;牛方曲 农业信息协同服务总体架构解析 [期刊论文] -农业网络信息2009(09) 4.斐成发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期刊论文] -情报学报2000(02) 5.鲜国建;孟宪学;常春 基于农业本体的智能检索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期刊论文] -中国农学通报2008(06) Bechhofer;Ian Horrocks;Carole Goble OILEd:a Reason-able ontology editor for the semantic web 2001 7.徐建军;梁邦勇;李涓子 基于本体的智能Web服务 [期刊论文] -计算机科学2002(12) N Formal Ontology:Conceptual analysis an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1995(2/3) 9.彭隽;朱德海 农业信息系统在不同平台上性能的比较 [期刊论文] -农业工程学报2006(09) 10.苏晓路;钱平;赵庆龄 农业科技信息导航知识库及其智能检索系统的构建 [期刊论文] -情报学报2004(06)

菌类种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一、种植时间

种植羊肚菌的时候,可以选择10-12月份左右,气温应维持在15-18℃左右,这个温度是比较适合它生长的。如果说气温太低或者是太高的话,它就会停止生长。

二、种植技术

1、种植前需要先要先调制好适合的栽培料,通常是以秸秆、木屑、麸皮为主的,也可以加一些磷肥、腐殖土等配料进行调制。

2、调制好栽培料之后要加水进行搅拌,发酵20天左右装进塑料袋中,接着放到高温下进行灭菌。接下来就能接种菌丝了,采用的两头接种法,在接种后放到培养室中一个月的时间,等它长满袋之后进行栽培。

3、给它搭建好适合的生长环境,消毒后铺一层薄膜,再盖上一层土壤并压平,将菌棒的塑料袋去除,平整的放在床面上。最后,给它喷洒一些水并覆上土,一个月左右子实体就长出来啦。

三、管理方法

在平时要注意光照的强度,特别是在子实体的生长过程中,要给它提供散射光。并注意通风,但是,不能被猛风直吹,当长杂草后,要及时清除。也可以适当地喷试点沃叶磷酸二氢钾,补充养分,增强抵抗能力。

扩展资料:

羊肚菌的生长环境:

1、温度、湿度

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地下菌丝体在早春1-2℃开始生长,出菇期在3-6月,秋季8-9月有少量生长。

羊肚菌生长期长,除需要较低的温度外,还需要较大的温差,刺激菌丝体分化。在10-25℃时,菌丝日长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高于28℃菌丝日长速则直线下降,在25℃时菌丝日长速虽最快,但菌苔层薄,易老化,20℃左右时,菌丝长速较快,且浓密粗壮,所以羊肚菌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17-22℃。首核形成温度为16-21℃,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湿度为65%-85%左右。

2、光照

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强烈的直射光则有不良的影响。

3、土壤

土壤PH要求在左右,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常生长在杨树、桦树为主的针阔叶混生林下的腐殖土中。

室内脱装栽培。菇房消毒后,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铺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再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

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一次即可覆土3-5cm,表面再盖2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空气湿度85%-95%,一般一个多月,气温在℃就可出子实体。

室内培养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选择光照为3阳7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20-25cm,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害虫和杂菌。

市面上出售的羊肚菌有新鲜和干货之分,新鲜的通常被超市冷冻于冻库保鲜。干的羊肚菌则是经过晾晒后得到的干品,味道也更加醇厚。

干的羊肚菌需要经过泡发后才能食用。泡发羊肚菌水的量要适度,以刚刚浸过菇面为宜,大约二三十分钟后水变成酒红色,羊肚菌完全变软即可捞出洗净备用,发菌的酒红色原汤经沉淀泥砂后要用于烧菜,炖汤。

关于香菇的探究。1.探究香菇名称、生活史、生活习性。香菇的特点香菇属担子菌,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又名香菌、香信、椎茸(日本)或者冬菇。野生香菇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和尼泊尔等,俄罗斯萨哈林地区(库页岛)、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我国主要生产地是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区)。香菇从何时开始种植在我国历史上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关于栽培的起源,目前多倾向于龙泉说。相传是宋朝浙江省龙泉县龙岩村的农民吴三公发明的,并经菇民不断摸索、改进,至元朝,由农民王祯总结文字。香菇的生育条件影响香菇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营养、温度、湿度、光线、空气、酸碱度等。香菇是水腐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依靠分解吸收木材或其他基质内营养为主。香菇属于变温结实醒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广,为5度~32度,为25度~27度之间,子实体发有温度在5度~22度之间,以15度左右为最适宜。变温可以促进子实体分化。香菇亦称为好气性菌丝,对二氧化碳虽不如灵芝等敏感,但如若二氧化碳积累过多,就会一直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香菇是好光性菌类。香菇菌丝虽在黑暗条件下也能生长,但子实体则不能发生,适度的光照下,子实体顺利生长发育,并散出孢子。香菇菌丝生长要求偏酸的环境,菌丝在Ph3~7之间都可生长,以上下最为适宜。2. 香菇的栽培技术。代料栽培代料栽培,就是利用各种农林业副产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助材料,制成培养基,来代替传统的栽培材料(原木、断木)生产各种食用菌。代料栽培的原料阔叶树木屑、部分针叶树木屑(如:柳、杉、红松)以及刨花、纸屑、棉籽壳、废棉、甜菜渣、稻草、玉米秆、玉米芯、麦草、高粱壳、花生壳、谷壳等。此外,许多松木屑高温堆积发酵或者摊开晾屑的办法,除掉其特有的松脂气味;亦可用来栽培香菇。食用菌人工栽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为地创造对香菇菌丝和子实体发育有利,而对其他杂菌生长不利的环境条件过程。香菇代料栽培即源于此理。并且代料栽培可以节省木料,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变废为宝。扩大栽培区域适用于家庭中小型栽培,也便于工厂大量生产。并且从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都超过段木生产,是栽培香菇行之有效的途径。一般每1000斤木屑或棉籽壳等代料栽培,可收600~800斤鲜菇,从产品质量及其经济效益看,都超过段木生 产,是栽培香菇行之有效的途径。代料块栽香菇的技术措施香菇体菌种的培育,一般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蒸水分离法三种。孢子分离法是有性繁殖,菌种生活力强, 但变异率高,一般难掌握,选育新品种时可采用此法。组织分离法及菇木分离法系无性繁殖,种性比较稳定、而且简便易行,生产上应用较多。 3.培育原种和栽培种注意事项 第一,原种及栽培种的接种必须遵照无菌操作要求;第二,当接种后,从第三天开始就要经常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发现有污染的瓶子要及时取出处理。一般检查要继续到香菇菌丝体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并深入培养基2厘米时为止;第三,培养好的菌种如暂时不用,要将其移放在凉爽、干净、清洁的室内避光保存,勿使菌种老化。 出菇前的管理:防止高温产生霉,促使菌丝迅速愈合;利用温差、干湿差刺激子实体形成。出菇期管理:加强各期的水分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当出现小菇蕾时,应把覆盖的塑料薄膜提高5~6寸,让其出菇;随菇大小、多少、气温高低,灵活掌握水量,保持空气湿度85%~90%;第一批菇收后,停水几天,以利菌丝恢复,然后连续喷水几天,使它干干湿湿;拉大温差10℃以上,有利于下一批子实体的形成。采收和加工:采收时候要坚持先熟先来的原则才能达到高产优质。并注意干燥,烘干和晒干方可。4.香菇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香菇的营养很丰富这些大家都知道,因其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内必须的八种氨基酸中香菇含有7种,富含各种糖类。并且它常用来治疗脾胃肠一些疾病、四肢倦怠乏力,痔疮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以及小儿天花麻疹。更重要的是香菇能阻止癌细胞发生,对已诱发的癌细胞,则具有抑制作用。香菇是我国一种著名的药用菌,许多医药学家对香菇所谓药性及功能均有著述,如《本草纲目》认为,香菇“甘,平,无毒”;《医林纂要》认为,香菇“甘、寒”,“可托痘毒”。现在已经在知道,香菇中含有一种抗肿瘤成分----香菇多糖,含有降低血脂的成分----香菇太生,香菇还含有抗病毒成分----干扰素的诱发剂双链核糖核酸。总之,向股市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并且香菇可用于煎汤、炖食、炒菜,味道浓厚、香醇,更因其有“山珍之王”之称。香菇的经济价值十分显著,生产鲜香菇所需成本约为元每公斤,然而市场价格为6~7元每公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香菇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

浅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前景 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 食用菌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自然界有大型真菌3800——4000种,其中食用菌约2000种。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已超过40多种。食用菌对观代人的诱惑,不仅仅在于它色香俱佳,老幼皆宜,更重要它是安全、优质、保健、无污染、高营养的天然绿色食品,已被国际公认为是绿色食品中的珍宝。因此,在我市开发食用菌产业有很大潜力。 —、发展机遇良好我国栽培食用菌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在国家实施“星火计划”、“扶贫计划”、“菜篮子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中,都把食用菌列为重点项目。目前,市委提出“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总体目标和“一纲九目”的发展思路,给我市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我市食用菌产业虽然没有形成规模化,缺乏宏观调控,种类单一,品种老化,科技含量低,呈无序状生产。但是,市委、市政府对食用菌产业高度重视,安排县级分管领导牵头,积极争取食用菌开发项目,建立健全食用菌开发和科研机构,引导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培育高产、抗杂的优质品种,利用玉米芯、麦秸、稻草、木屑、豆秸等农林作物废弃的下脚料大规模生产木耳、香菇、猴头、银耳、金针菇、平菇、天麻、猪苓等食药用菌,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真正做到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二、增收效果明显食用菌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之一,该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消耗低、产出大、效益好。我市地处甘肃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食用菌种类和栽培食用菌的原料较多,适宜各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如在大田的生态条件下,一年生产六茬,每667m2地一年可产菇(耳)24000千克,年产值51000元,纯盈利27000元,是当地蔬菜生产效益的10倍;庭院经济栽培面积,年产鲜菇(耳)千克,年产值元,年利润元,一个五口之家,人均收入元。康县、武都区、文县、徽县、成县等县(区)的一些乡镇不少农民因在家庭小规模栽培平菇、木耳、香菇、金针菇、猪苓、天麻等而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一部分群众已迈上小康路。由此说明,发展食用菌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保健性能突出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活性酶,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肠胃功能、增强记忆力、改善骨质疏松、调节血脂、降低血糖、抗癌、美容减肥十大保健功能,长期食用有利健康,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营养科学家综合评定结果发现,食用菌是优质的绿色食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饮食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食用菌制成的酒类、饮料、调料、冲剂、酱渍、方便食品、风味食品等系列保健食品,以其天然的质地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菌类食品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发展起来,正在成为重要菜肴部分,已融入百姓的餐饮之中。科学养生,增进健康,追求三低一高(即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饮食新观念,将成为陇南人民新的饮食潮流。 四、市场前景广阔目前,陇南市场上虽然有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双孢蘑菇、猴头、银耳、茶树菇、竹荪、牛肝菌、天麻、猪苓等食用菌,但这些菌类产品大部分都是从康县、汉中等地出产的。如果有效地整合食用菌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食用菌科技开发机构,引导和开发食用菌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人们生产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用菌保健食品。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而且还能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1世纪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人民生活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据有关专家预言,食用菌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食品之一。这给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我国已加入WTO,也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食用菌鲜品总产量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出口创汇近8亿美元,2015年将出口创汇约9亿美元。可见,在我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前景广阔。

育苗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一、原理全日光自动雾花扦插育苗是通过电磁阀控制而进行间断喷雾,使插条叶片表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一层水膜,使叶片微域内处于水分饱和状态,降低叶片内水分蒸腾,促进光合作用,使插条在烈日下不萎蔫,不灼伤,直至扦插嫩枝长出新根最终成活。该育苗方法的特点是采集种条资源丰富,既快速又方便,特别适应于大面积的快速育苗。二、育苗的过程1、扦插时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不宜晚于7月下旬或8月上旬。2、苗床选做与设备安装育苗应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排灌良好,透水保肥的砂壤土为宜。先做出苗床,再用细河沙做苗床基质,基质厚度20cm,畦面宽~,长50m左右,保持畦面中心稍高,苗床之间留出40cm作业道。将电磁阀按10m间距依次安装在主水管上,主水管每隔安装一个“四通”,再连接8个20~30m的支水管,控制4个台面,支水管上每隔75cm用毛管连接一个微喷头。将主水管和支水管埋入畦面下20cm。在苗床附近40m以内安装一台扬程50m、出水量18t/h的水泵,与微喷连接起来,每台水泵可控制5~7个电磁阀,控制育苗面积亩。3、绿枝插条采 集与处理插条采集时间应选择天气晴朗无露水而太阳未出来之前的清晨。采集半木质化的新梢或副梢,每50根一捆,迅速运往育苗基地进行剪截处理。对采集的枝条剪成2~3节为一段,枝条基部剪口剪成马蹄形,上剪口在节上留左右平剪,剪口越小越好。苗顶部留l片叶,其余的叶片剪掉。剪好后将插条基部对齐,每30~40根一捆,用ABT号生根粉l0000倍液浸蘸半小时后取出,在600倍疫霜灵(40%)溶液中蘸一下即可扦插。4、绿枝扦插由于绿枝插条细软,需用小木棍扎孔扦插。嫩枝扦插一定要做到随采随运,随剪随蘸药随插,不可隔日扦插。扦插后马上启用微喷进行间断喷雾,以达到降温保湿。在扦插后要始终保持叶片湿润,以后全天各阶段的喷水次数和时间,应视天气状况而定。如阴雨天可少喷或不喷,一般白天、风天、晴天勤喷,但总的要求是叶片湿而不蔫。插条在7天左右开始生出愈伤组织,两周生出新根,半月后适当控水,3周开始练苗,4周开始移栽。由于在扦插生根阶段苗床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状态,扦插苗易患病害,所以,应在每天傍晚喷一次高锰酸钾,7天喷1次600倍40%疫霜灵,防病效果显著。在生出新根后,可结合喷雾进行叶面喷肥,这样可以促使枝叶根的生长和壮苗。5、移栽和管理起苗时用平锹从床面以下15cm处平铲起苗,以免伤根,用手轻轻逐棵上提,抖掉部分沙土,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器具内,用湿麻袋盖好迅速运往定植的地块。为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要求尽量减少根系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随起随栽。

找到一篇类似的,但愿对你有用!:)《现代花卉栽培新技术应用》摘要:随着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对美的享受日益突出。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过程中,美化环境,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花卉色彩,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乃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区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西藏花卉引种与高效种养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总结出西藏花卉引种与高效种养新技术,供参考与应用。关键词:现代花卉栽培新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68花卉是色彩的来源,也是季节变化的标志;是一种有生机的艺术品,也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结晶;是园艺绿化、环境美化的活材料,也是用来点缀居室、居民区、旅游景点、会场布展等公共场所的素材;是提升西藏产业结构、带动农牧民增收的新兴产业,也是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 现代育苗技术1.1 智能温室育苗利用智能温室的现代化设施设备,通过对温、湿、光及c02的自动调控,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用穴盘播种,营养钵扦插,机械化嫁接等育苗手段,不仅能满足花卉幼苗对温、湿、光及COz的生理需求,提高育苗的机械化程度,而且具有省工、省料、繁殖周期短、成活率高等特点。智能温室育苗其主要优点:一是能创造适宜的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和良好的温光条件;二是能加快分株、扦插、嫁接后幼苗的伤口愈合;三是一年四季均可育苗、不受季节限制、苗床周转快、生产效率高。据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两年试验与生产示范,采用连栋智能温室育苗,比常规育苗节省工料8=5%左右,成本降低40~60%,种苗成活率可达90—95%,而且幼苗株型整齐健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种苗商品率可达到95以上。1.2 电热温床育苗电热温床育苗是冬春季快速育苗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苗床培养土温度。利用自动控制仪调节温度,可为种子萌发或扦插条生根提供最适宜的土壤温度条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原七一农场)1986年应用电热温床扦插繁殖月季,其结果表现发芽生根快、成活率高。采用电热温床加小拱棚遮萌育苗,床温比一股室温高2~3~C以上。不仅发芽快,成活率高,幼苗的根系生长迅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而充实,而且可培育苗壮。同时,扦插繁殖时能加速插条伤口愈合、促进生根。电热温床育苗靠自动控温仪调节苗床温度,操作简便,设备可连续使用多年。2 组培快繁技术2.1组织培养组织培养就是应用无菌操作技术,培养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和发育的技术,又叫无菌培养或离体组织培养。组培快繁技术繁殖快、用材少、遗传性状稳定;而且能解决花卉在无性繁殖过程中易产生的病毒危害,可大幅度提高种苗质量和商品率。通过分离茎尖、芽尖、根尖、胚芽、叶片、鳞片、花粉等,接种在三角瓶等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在适宜无菌的条件下,长出不定芽或不定根,使之形成一株新的完整植株。组织培养是进行植物快繁和保存种质材料遗传性状以及对花卉种苗进行脱毒的一项现代繁殖技术;也是研究植物细胞、组织的生长、分化和植物体器官形成规律的重要科学手段。我区组培快繁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已用组培快繁技术先后培育出兰花、菊花、香石竹、君子兰、大花萱草、非洲紫罗兰、百合、月季、一品红、唐菖蒲、草红花、风信子、水仙、仙客来、非洲菊、卓玛花等优良花卉。2004—2005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园区办与自治区生物研究所组培室合作,组培一品红、香石竹、非洲菊、蝴蝶兰、满天星、长寿菊、八仙花、洋桔梗、草红花等1O多种花卉试管苗成功,为西藏花卉商品化生产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常用花卉诱导分化培养基选用详见表1。表l 几中花卉诱导分化培养基参考表2.2 组培快繁的优点2.2.1 能保持原有品种同有的遗传性状和特性。2.2.2 节约繁殖材料。采集一小部分分离组织就能繁殖出大量花苗。2.2.3 繁殖速度快。用“一品红、蝴蝶兰”等分离组织作培养材料,在适宜条件下经过离体培养,接种后15— 3O天开始组织分化,一年内可繁殖大量的优质种苗。2.2.4 节省土地。组培快繁技术是在室内将分离组织置三角瓶或试管内进行培养的,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一般30m2的培养室就能摆放上万三角瓶,可繁殖大量优质花卉种苗。2.2.5 去病毒。目前许多花卉病毒较为严重,直接影响观赏价值;组培可进行苗木脱毒,使之成为无毒苗。2.2.6 复壮品种。对于长期使用无性繁殖,并开始退化的花卉品种,采用组培快繁,可使个体遗传性状得以恢复。3 花卉生长激素应用花卉生长调节剂,是指能调控花卉生长,开花、休眠、萌芽等过程中人工合成植物激素的总称。这类人工合成激素在植物体内对植物生理功能和形态变化起着重要作用。3.1 常用花卉生长调节剂3.1.1 植物生长素,主要有吲哚乙酸(姒),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等。植物生长素主要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生根等作用。萘乙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生长调节剂,能促进苗术生长和开花,促进插条发根,并可防治落花落果。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4年试验示范,温室扦插“一品红”用500t,e,/g浓度萘乙酸(NAA)快速浸蘸,对促进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3.1.2 生长延缓剂和抑制剂,主要有比久(B9)、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等,具有延缓或抑制植株或枝条生长等作用。比久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生长延缓剂,可作矮化剂、座果剂、生根剂和保鲜剂使用。应用在花卉上,可使花卉矮化粗壮;同时具有防止落花,促进座果,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抗寒力等作用。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花卉生产应用5%多效唑(PP333)可湿性粉剂喷施,对防止茶用花卉,特别是“金桔”落花、促进座果,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冬季抗寒力起到了显著效果。矮壮素具有抑制植物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的作用。喷施矮壮素,可使花节间缩短,植株矮化,茎秆变粗,叶片增厚,叶色亮丽。并有增强植物抗旱、抗寒等作用,因此常用于菊花、大丽花、杜鹃、牡丹以及盆栽葡萄等花卉的矮化处理。3.1.3 生根粉(ABT)。ABT是一种高效、广谱性的生根促进剂,西藏6~7月份园林绿化应用较广。一般海棠砧木嫁接扦插育苗成活率可达80~90%。“1号生根粉”主要用于玖瑰、米兰、海棠、佛手、罗汉松、雪松、银杏等;“2号生根粉”主要用于月季、茶花、桅子、杜鹃、菊花、蔷薇、倒挂金钟、石榴、小叶黄杨等;“3号生根粉”用于苗木移栽时根系恢复,提高成活率。3.1.4 三十烷醇。三十烷醇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生长调节剂,不仅具有提高种子发芽率和促进插条生根以及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多结果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使叶色加深并能使叶片增大。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名贵花卉后,应用0.5/_tg/g浓度三十烷醇喷施,不仅能促进花卉花芽分化、多开花、多结果,而且明显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使叶色加深和叶片增大。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上应用的效果3.2.1 促进插条生根,有利快速繁殖。萘乙酸、吲哚丁酸等生长素,配成适当的浓度,应用在一些不易发根的花木上,有较明显的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春季温室扦插葡萄条,将插条基部放入1000btg/g萘乙酸溶液中浸泡3~5小时,取出立即扦插。扦插后50天调查,发根率比对照高出约l倍。又如将桂花嫩枝的插条浸入浓度为500/_tg/g的吲哚丁酸溶液中,5分钟取出,凉干后扦插,可提前发根。再如玉兰,再生能力差,扦插生根困难,剪取嫩枝放入2oot,e,/g萘乙酸溶液中浸泡24小时再扦插,可促进生根成活。实践证明,茉莉、米兰、含笑、橡皮树、五色梅、罗汉松、天竺葵、四季秋海棠、香石竹等多种花木,应用生长素调节后,对促进生根均有良好效果。3.2.2 促进植株矮壮,提高观赏价值。应用矮壮素12“比久”处理花卉,能有效地使植株矮化,促进分枝及花芽分化。例如天竺葵定植时土壤中拌入500t-tg/g的矮壮素,植株高度可降低10cm左右,并能提前1~2周开花。大丽花、菊花等用“比久”处理,矮化作用十分明显。据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试验示范,矮壮素“比久”对一品红、山茶、八仙花、杜鹃、火棘、五色梅、百合、仙来客、香石竹、翠菊、彩叶草、鸡冠花、紫罗兰、矮牵牛、万寿菊、百日草等花木均有明显矮化作用。“多效唑”对一些花卉植株的矮化作用也十分显著,如盆栽秋菊,在其生长中期(约于8月中下旬),用浓度20ug/g的“多效唑”溶液喷洒,每隔l0~l5天喷1次,共喷两次,可使植株变矮,节间缩短,叶色变绿,茎秆变硬,此时辅之以摘心和适当施肥,即可使花型增大,花期延长,花朵艳丽。3.2.3 延长切花寿命。西藏海拔高,空气干燥,使鲜切花花期受到一定影响。插花时高原人民都希望让鲜花能多开几天,应用一些生长延缓剂,即可抑制花卉的呼吸作用,从而达到延长花期的目的。例如将香石竹花枝基部用矮化素浸泡一夜,即可延长花期2~3天。矮化素的使用浓度,夏季为50/_tg/g,冬季为l0~ 25t-tg/g。3.2.4 防止落花落果。喷洒“比久”、“萘乙酸”具有防止落花落果作用。如观叶花卉用50/J.g/g“萘乙酸”溶液喷洒,即可防止落花。又如盆栽金桔,在座果前用500/_tg/g浓度的“萘乙酸”(N从)溶液喷洒,即可抑制花芽分化,防止落果。4 BGA土壤激活剂的应用BGA土壤激活剂不同于现有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复合肥料、保水剂、生根粉等产品。它集保水、放水、催芽、改良士壤、供给利激活营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除可用于正常条件下花卉种养获得养分外,最突出特点在于花卉在难以种养的恶劣条件下(如高寒、干旱、风沙、瘠薄等),能使花卉正常生长。2OO4年,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用1:20 BGA激活剂与河砂混合基质盆栽小本花卉,效果十分良好,拉萨家庭盆栽君子兰应用BGA激活剂培养土后,春季间隔30~40天浇水,亦可正常开花,而且表现花朵大、花期长等特点。应用1:15 BGA激活剂与河砂混合基质营养液喷灌技术,进行无土草坪示范,在水泥地平面,铺5crn厚度的基质,草坪从播种到形成商品仅6o天。5 介质应用5.1 栽培介质近年来,花卉栽培所用的介质,逐渐移向使用全部无土或少土的介质。这是因为无土介质大都属于园艺无毒类型,不需消毒程序,重量轻,质量均衡,价格便宜,易于操作及标准化,但介质多数不含或少含养分,栽培上应及时施用营养液。5.1.1 树皮。西藏藏东南地区松树皮和硬木树皮,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能够部分代替泥炭作为盆栽介质。新鲜树皮的主要问题是碳氮比较高,有些树皮如察隅油桐树皮等含有对植物有害的成分,应该通过高温堆腐或淋洗降解毒性。树皮首先要粉碎,粒子直径可以大到10mm,一般的直径为1.5~6mm。对粒子的大小进行筛选,细小的粒子可作为田问土壤改良剂,粗的粒子可作为盆栽介质。木树皮作为盆栽介质,能抑制植物寄生线虫和土壤病原菌的发生。5.1.2 锯末。西藏藏东南林区木材加上后生产的锯末和树皮有类似的性质,但较易分解沉积,而过于致密则不易干燥,影响透水透气。5.1.3 草炭。又称泥炭,泥炭是古代湖沼地带的植物被埋藏地下,在渍水和缺氧的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的特殊有机物。西藏羊八井地带天然草炭资源十分丰富,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介质资源。5.1.4 珍珠岩。珍珠岩是天然的铝硅化合物,即粉碎的岩浆岩加热剑1000℃以上而形成的膨胀材料,具封闭的多孔性结构。珍珠岩较轻,通气良好,无营养成分,质地均一,不分解,阳离子代换量较低,PH7.0~7.5。珍珠岩含有钠、铝和少量的可溶性氟,氟能伤害某些植物,特别是在较低PH时用珍珠岩作繁殖介质表现明显。在使用前经过2~3次淋洗,能使可溶性氟淋火。珍珠岩较轻,容易浮在混合介质的表面。5.1.5 蛭石。蛭石是硅酸盐材料在800~l100℃下加热形成的云母状物质。在加热中,水分迅速失去。矿物膨胀后相当于原来体积的20倍,其结果是增加了通气孔隙和持水能力。蛭石呈中性至微碱性,每立方米蛭石能吸收500~650升的水,蒸汽消毒后能释放出适量的钾、钙、镁。蛭石长期栽培植物后,容易致密,使通气和排水性能变筹,因此最好不做长期盆栽植物的介质。5.1.6 河砂。河砂通常作为盆栽混合介质的组成部分。砂粒以0.2~0.5mm之间为好。河砂的容重较大,河砂的持水量和阳离子代换量较小。近几年,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用l:20的BGA激活剂与河沙混合基质盆载葡萄等观果花卉、花苗生长健壮,取得了良好的结果。5.2 栽培介质的配制通常盆栽介质是由两种以上的介质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配合起米的介质在理化性状上比单一介质要好。花卉因种类、介质材料和栽培管理不同,使用介质配方亦不同,但其总的趋向是要降低介质的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和增加空气和水分的含量。介质配制比例见表2。表2 介质配方比侧参考表5.3 培养土和栽培介质消毒为保证花卉茁壮生长,对培养土和栽培介质消毒是极重要的措施之一。除了已经消毒的袋装介质之外,即使是一般属于同艺无毒的介质,也应在配制后进进消毒,存储使用。多数病原微生物在60℃时经30分钟蒸汽加热后即可死亡。锰、铅、锌等重金属经高温处理后可溶性增加,过多的锰会造成植物毒害,使植物生育迟缓,叶色变褐以至枯死。用氯化苦药消毒,将培养土一层一层地倒人箱中,每10cm厚为l层,每层均匀撒布氯化苦25rnl。然后盖好密闭,待氯化苦全部散发后,即可使用。西藏种养花卉多为温室栽培,定植前,将温室中午密闭3~4小时闷棚,亦可达到营养土消毒效果。

一、原理全日照嫩枝扦插喷雾育苗是通过电磁阀控制而进行间断喷雾,使插条叶片表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一层水膜,使叶片微域内处于水分饱和状态,降低叶片内水分蒸腾,促进光合作用,使插条在烈日下不萎蔫,不灼伤,直至扦插嫩枝长出新根最终成活。该育苗方法的特点是采集种条资源丰富,既快速又方便,特别适应于大面积的快速育苗。二、育苗的过程1、扦插时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不宜晚于7月下旬或8月上旬。2、苗床选做与设备安装育苗应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排灌良好,透水保肥的砂壤土为宜。先做出苗床,再用细河沙做苗床基质,基质厚度20cm,畦面宽~,长50m左右,保持畦面中心稍高,苗床之间留出40cm作业道。将电磁阀按10m间距依次安装在主水管上,主水管每隔安装一个“四通”,再连接8个20~30m的支水管,控制4个台面,支水管上每隔75cm用毛管连接一个微喷头。将主水管和支水管埋入畦面下20cm。在苗床附近40m以内安装一台扬程50m、出水量18t/h的水泵,与微喷连接起来,每台水泵可控制5~7个电磁阀,控制育苗面积亩。3、绿枝插条采集与处理插条采集时间应选择天气晴朗无露水而太阳未出来之前的清晨。采集半木质化的新梢或副梢,每50根一捆,迅速运往育苗基地进行剪截处理。对采集的枝条剪成2~3节为一段,枝条基部剪口剪成马蹄形,上剪口在节上留左右平剪,剪口越小越好。苗顶部留l片叶,其余的叶片剪掉。剪好后将插条基部对齐,每30~40根一捆,用ABT号生根粉l0000倍液浸蘸半小时后取出,在600倍疫霜灵(40%)溶液中蘸一下即可扦插。4、绿枝扦插由于绿枝插条细软,需用小木棍扎孔扦插。嫩枝扦插一定要做到随采随运,随剪随蘸药随插,不可隔日扦插。扦插后马上启用微喷进行间断喷雾,以达到降温保湿。在扦插后要始终保持叶片湿润,以后全天各阶段的喷水次数和时间,应视天气状况而定。如阴雨天可少喷或不喷,一般白天、风天、晴天勤喷,但总的要求是叶片湿而不蔫。插条在7天左右开始生出愈伤组织,两周生出新根,半月后适当控水,3周开始练苗,4周开始移栽。由于在扦插生根阶段苗床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状态,扦插苗易患病害,所以,应在每天傍晚喷一次高锰酸钾,7天喷1次600倍40%疫霜灵,防病效果显著。在生出新根后,可结合喷雾进行叶面喷肥,这样可以促使枝叶根的生长和壮苗。5、移栽和管理起苗时用平锹从床面以下15cm处平铲起苗,以免伤根,用手轻轻逐棵上提,抖掉部分沙土,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器具内,用湿麻袋盖好迅速运往定植的地块。为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要求尽量减少根系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随起随栽。

全日光育苗技术(俗称非试管克隆技术), 是国内最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植物快速育苗新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投资少,技术容易掌握,繁殖种苗快等优点,一般15天左右可以生根,每个月可以呈10倍左右(根据品种不同繁殖速度也不同)的速度快速繁育种苗,近年来在我国花卉园林行业得到快速推广。 全日光是根据植物在生长季节代谢旺盛的特点,采用一叶一芽微扦插,它和普通扦插不同的是它是在植物的生长季节进行的(冬天需要大棚保温),通过全日光控制设备给于水分和保持叶片的湿度,从而得到使植物叶片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得到快速生根繁殖的一种方法。现在广泛的运用在一些难繁殖的珍稀木本树种和名贵的园林花卉。我们前几年在只有10棵84K杨树种苗的情况下,采用全日光技术当年繁殖该品种种苗30多万棵,所以该技术是快速繁殖稀少品种种苗,抢占市场不可缺少的技术。 (一)目前影响全日光育苗成功的关键是如下几个方面: (1) 全日光控制器:(有的叫自动育苗器,也有的称植物克隆器。)其实它的作用主要就是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自动控制育苗床上面的喷头向植物叶片喷水保持叶片不湿润使植物快速生长根和茎叶,我们研究生产的QJTD—100全日光育苗控制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喷水时间控制,喷水间隔时间控制和苗床温度自动控制。是我们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研究成功新型的全日光育苗设备。该设备控制柜含12个喷头可以控制100平方米苗床面积,自动温度控制含电热线2000KW,全自动数字显示,操作十分方便。 (2) 植物激素的运用技术:(有点叫克隆补液),现在大家谈的最多的是控制设如何是全日光育苗的重点,我们不是这样认为的,全日光育苗在一些容易生根的植物如月季,杨树等仅仅靠控制设备保持水分和湿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最近几年一些单位在繁殖难生根的植物的时候就可以看出,简单的靠设备保持湿度是不能够解决所以植物生根问题的。有些名贵的难生根的树种在采用全日光育苗的时候必须使用适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才能够繁育成功。我们始终认为全日光育苗只是组培的一种苗木繁育的简化技术,单靠设备和市场上买来的生根粉(对有的很难生根的植物细胞分裂素是必须的,但是大家知道细胞分裂素是要求低温保藏的,所以市场上卖的生根粉是不含有细胞分裂素的)解决不了所以植物的育苗问题。 (3) 打破植物的休眠技术:有的说他的设备可以一年四季繁殖,其实这种说法是很有矛盾的,有的植物冬天休眠,也有的是夏天休眠,如果说冬天休眠可以采用大棚和电热线的升温度,如果是夏天休眠的那仅仅靠你的控制设备是不可能解决的。我们是配合设备加采用生长素来解决打破它们的休眠。所以我们的QJTD—100型配合技术手段是可以解决一年四季的繁育种苗问题的唯一难题的。 (4) 不可能解决所以植物快速繁殖:有的广告称所以植物都可以,这个是不负责任的,全日光育苗是采用一叶一芽,每个扦插段必须有一个芽和一个叶片,所以象兰花类等稀有品种没有腋芽的植物就困难才用全日光,我们建议全日光可以用在有腋芽的木本植物比较好,一些名贵的没有腋芽的草本植物最好还是采用组培,也就是说有了这二项技术才可以真正的解决所以植物的种苗快速繁育问题。 参考文献: 金土地农业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