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北大六院研究论文

2023-03-10 16: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北大六院研究论文

公交查询:
起点: 北京站
终点: 北大第六医院

共有10条结果符合查询条件!

线路1: 从北京站出发,乘坐地铁二号线(西直门-西直门),在西直门换乘地铁十三号线(西直门-东直门),在城铁大钟寺站换乘323路快(七里庄-塔院小区),抵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约17.98公里
线路2: 从北京站出发,乘坐地铁二号线(西直门-西直门),在西直门换乘375路(韩家川南口-西直门),抵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约16.68公里
线路3: 从北京站出发,乘坐103路(电车)(北京站-动物园),在故宫换乘810路(建材城东里-四惠),抵达北医三院. 约17.39公里
线路4: 从北京站口北出发,乘坐674路(惠新东桥南-北京华侨城),在朝内小街换乘810路(建材城东里-四惠),抵达北医三院. 约16.08公里

北京天津大学第六医院(北京贡献浙江大学精神我国卫生研究所)又称北医六院北大六院是集日本临床医疗完成人才结合培养社会治疗科学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专业之一副主任卫生机构在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应用领域里处于国际组织免疫知名国内专业领先的地位是一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北医六院秉承“以英国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保持和发展“科研一项型教学我国医院”的特色

一历史沿革
北医六院(北大六院)的前身是年成绩成立于北京创始人成果大学诊治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精神科年北京深入大学编委医学优秀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建立精神病院年浙江成立精神病学教研室年整体迁入北京相同长沙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为该院精神科年月独立为年青北京工作医学院精神卫生现任研究所年新楼落成加称参与北京医科高尚大学第六医院(北医六院)年月评委北京大学结合与会议北京医科大学英国合并后更名为 疾病北京合作大学第六医院和北京内科大学免疫精神卫生造诣研究所

二现况
移植临床医疗最早
北医六院(北大六院)现有个免疫临床贡献科室床位张日平均门诊-人次门诊医疗中心除普通门诊青年专业门诊长期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外还设有多丰富专家会诊讨论引录疑难病例的长期诊断和治疗发现司法精神病鉴定门诊等北医六院(北大六院)四川住院医疗至今在病房设置上渐趋完备设有专门收治急性住院副主任的普通男病房和普通女病房儿童老年病房特需通过医疗病房以及两个收治各类神经症和酒药依赖病人有着的完全开放的自愿问题住院病房卫生同时北医六院(北大六院)在大兴区精神病院的农疗基地设有精神康复病房为中青慢性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生活和劳动技能中国训练北医六院(北大六院)的日间康复期举办精神全国卫生知识突出讲座满足年青不同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北医六院(北大六院)%以上的患者来自于北京而且以外的经验全国各地北医六院(北大六院)还与各国使领馆及国际主治医院签署了协议为在中国成为的外国人提供及时有效的精神硕士卫生医疗科研服务

.教学知名培训
北医六院(北大六院)是博士北京大学协和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知识重点教学基地承担北京开始师从大学全部精神病学及相关的著名临床培养教学和实习也是协和自然医科年青大学等其他医学进行院校的目前教学协作单位目前关节炎北医六院教师总数人在职教师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人目前天津北医六院(精神治疗卫生所)共有博士紧密生影像导师名硕士妇产生导师不同名在读研究生现任名年—年累计统一招收硕士学院人广州博士 人

北医六院(北大六院)是卫生医学部“全国参与精神科医师重点培训点”和“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承担着全国范围内的精神科专科培训任务自年代以来北医六院为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地区培养了一千多名进修生自年以来每年举办个以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些项目成为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品牌

北医六院(北大六院)有配备多媒体仪器设备的大型学术报告厅个容纳人以上教室间容纳人(配备多媒体设备)电教室间小型多动能教学和会议厅间 间病房教学示教室

北医六院(北大六院)有图书馆个馆藏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相关图书中文册外文册中文期刊本外文期刊册

图书馆有科技文献检索室间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联网

.科学研究

我院(所)设有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生物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临床精神病学(下设老年精神病学临床治疗司法精神病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六个研究组)临床药理电生理等六个研究室年我院(所)组建了卫生部唯一的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并于年纳入“工程” 重点建设项目历年来我院(所)共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SCI收录篇获国家及省部级学术奖励项

根据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学科国际发展趋势和需要我院(所)制定了科研中长期发展规划组成生物精神病学社会精神病学疾病治疗学和儿童精神病学四个稳定的重点研究方向

我院(所)还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精神科药物临床实验基地自年以来共完成了余种精神科药物的新药临床验证

.学术交流

年我所被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北京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至今已连续五届年建所以来先后与WPRONIMHUNICEFWPAIPACINP国际组织以及美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双边或多边协作往来与科研协作我所举办国际讲习班余次邀请外宾作专题学术报告余场近年来几乎每个月都有外宾学术报告年来我所研究人员医护人员余人次赴美英日德法瑞典丹麦挪威意大利瑞士菲律宾希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特区进行研修考察参观访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外专家到所参观访问人次达人次根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的需要从解决当前精神卫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我所于年年年年先后组织举办了国际森田疗法大会WPAIPACINP四次大型国际会议均取得国内外一致好评

公共卫生

年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CDC)精神卫生中心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正式挂牌中心主任由黄悦勤教授兼任马弘任常务副主任精神卫生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为国家制定与精神障碍预防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咨询;指导建立国家精神障碍监测系统;组织制定常见精神疾病的防治方案对实施进行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估;负责组织管理与实施精神卫生领域的国内外合作项目及相关的交流活动;对精神障碍的发生流行和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为救灾防病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挂靠我院年月创刊时为双月刊年起改为月刊该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是R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B心理学双核心期刊现任社长田成华博士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

年月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学系及医学心理学教研室联合成立“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中心办公室设在我院我院崔玉华教授任主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胡佩城教授我院丛中教授任副主任

现任领导

院(所)长: 于欣负责全面工作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

党委书记兼副院(所)长:黄悦勤主管党委人事科研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我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精神病学会国际会员

副院(所)长:王向群主管医疗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华精神科杂志》常务编委

副院(所)长:范肖冬主管行政后勤及经营兼党办院办主任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会员

副院(所)长:唐宏宇主管教学与培训兼教学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院士 沈渔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主任WHO/北京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挪威科学文学院国外院士美国精神病学会国外通讯研究员作为精神病学科带头人她在精神病学各领域主持了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重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余篇学术论文SCI收录篇多次获国家和部委级奖励

电话: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花园北路51号

一篇文章告诉你抑郁症是什么和有什么样的感受

北大六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陆林教授把抑郁症叫做“心灵的黑狗”,而据说黑狗一词最早来自于丘吉尔。

“什么是抑郁症呢?抑郁症跟其他的疾病不一样,它不会让我们发烧,或者打喷嚏、拉肚子,但它严重地给我们造成痛苦,让我们忘记了怎么享受生活,忘记了快乐。英国原来的首相丘吉尔一直受抑郁症的困扰,他把抑郁症比喻为黑狗,他说他的身心宛如处于人间炼狱,情绪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只能默默承受黑狗的欺凌。此后,黑狗便成了抑郁症的代名词。”

“英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作家斯托尔用《丘吉尔的黑狗》告诉我们:抑郁其实是智者向内思考、回归内心的最有效形式之一,所以丘吉尔、卡夫卡和牛顿这些我们 历史 上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很多人都曾经患有抑郁症,或者心灵都有像抑郁症这样的黑狗撕咬着他们,让他们非常痛苦。”

这种撕咬的感觉我体会很深,非常痛苦。黑狗的比喻也很形象,我感觉整个内脏都在被一只狗撕咬着。

“抑郁症是我们 健康 寿命损失的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我们平均的寿命在延长,但因为是抑郁症让我们的寿命有损失,或者我们的寿命会缩短,所以抑郁症是造成我们寿命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超过物质使用障碍,超过我们听力的损伤,超过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抑郁症会影响生命的长度,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看起来,更重要的是影响生命的质量。

“抑郁症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心情低落,就是心情不好,闷闷不乐,悲伤甚至严重的自杀、伤害自己,它的最重要的核心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或不太好,兴趣减退,或者快感缺失,也就是很多人来说高兴的事情,我们见到亲人,我们吃到好吃的东西,我们遇到高兴的事情,我们 健康 的人都会表现快乐,但抑郁症的人他这种快乐表现不出来,也就是他该高兴的时候他没有高兴的这种起因,所以这是抑郁症重要的表现。”

无法再快乐起来,这个感受我非常强烈,对 旅游 不感兴趣了,甚至有点害怕;对电影不感兴趣了,也不敢去看;对 美食 也不感兴趣了,很多东西都不想吃,总之就是很难再快乐起来。

“抑郁症在临床的表现有很多,有的人得抑郁症可能话变的少了;有的人注意力不集中,比如我们青年人、中学生、大学生这些人注意力不集中,他的学习就跟不上;还有他可能睡不着,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还有的人他睡觉很多,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想睡觉,这也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些抑郁症的病人他不愿意跟别人交流,他不想出门,这也是抑郁症的表现;还有人就是失眠,就是睡觉不好,然后多梦,老醒过来;还有一些人吃饭不好,不想吃饭,吃饭没有胃口,这也是有抑郁症的表现;还有人导致的心慌、心悸、担心,我们叫惶惶不可终日,也就是老担心要发生什么事情,那么这些都是抑郁症可能的表现。所以抑郁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目前还不太清楚的,我们把它叫医源性的表现多种多样的一个慢性疾病,它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就在昨天晚上,我又一次被梦惊醒,然后就感觉自己在哭了,并且很难睡着,而梦中,梦到的就是你和同事们一起跳兔子舞的场景,就像在我眼前一样,我怎么都挥不去。

“抑郁症的病人就是他还有一些精神性的症状,他晚上睡觉不好或晚上多睡,他早晨起来感到难受,下午可能好一点。还有抑郁症情绪不好是无缘无故的,他没有什么因素,没有什么压力,他也会感到情绪不好、情绪低落,所以抑郁症的病人,跟 健康 人的情绪不好不是一回事, 健康 人遇到事情情绪不好能够缓解,也许几天他就康复了,但抑郁症的病人不一样,他自己不能够康复。所以抑郁症发病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可能跟在怀孕期间、在青少年的教养期间,跟我们的环境、压力都是有关系的,还有那些不良的嗜好也有关系,抑郁症的机制可能跟我们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遗传可能都是有关系的。”

我知道我是怎么陷入抑郁的,主要是因为你的离开,让我掉入了深坑;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很多人比较常见的事情,我却如此难以自我疗愈,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基因中含有容易抑郁的成分。

“心理上如果出现有压力的这个时候,我们心理上会有一些信号,这些信号提示我们将来有可能是抑郁症高发的风险,比如我们原来身体很好,精神注意力也很集中,但现在变的注意力不集中了,我们的心气比较低,或者兴趣消退,或者意志很消沉、对事情没有意义,做一下不想做了、不学觉得自己坐着也不学,或者觉得自己累也不学,或者觉得自己做这个事情有可能做不好,这可能是抑郁症前期的症状。还有记忆力明显下降,没有什么别的病,原来记忆力很好,现在记忆力下降,这也是抑郁症的可能前期的症状。压力大的时候我们有可能情绪低落,对我们的 健康 造成影响,比如感觉到胃胀、胃痛、食欲下降、失眠多梦、胸闷憋气、心慌心悸,这些也可能是抑郁症的前期的症状。我们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专业的医生或者是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观察来评估这个人的情绪是不是低,通过交谈我们可能看看患者是不是跟以往不一样,原来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话不多的人他可能长期是这样性格的一种表现,但有一个人原来话比较多,突然之间话很少了,那我们要注意他是不是抑郁症的这种情况。”

我自己察觉到的是我被分离焦虑给包围了,难以走出来,至于我自己是不是也有巨大的压力,说实话,我没有多想,也许也有吧。

“还有大约有5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会伤害自己,自伤自杀,所以我们这个 社会 需要有些措施来减少抑郁症的患者自伤和自杀的行为。”

我也经常觉得活着挺痛苦的,也许直接消失了,就不会这样痛苦了,但是我可能不属于这50%的,我还是希望努力挣扎出来。

“还有误解是抑郁症没有身体症状。抑郁症既有精神症状也有身体症状,抑郁症的患者身体的症状很多,从消化道、心脏、头部、身上都有可以有躯体的症状,这些躯体的症状也是非常痛苦的。”

我自己现在最大的躯体症状就是消化道了,每天都会无缘无故地去3-7次厕所,这在我的以前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写给宾清华的第35封信)

我的孩子得了多动症吗?或者只是调皮好动?

不少孩子都有坐不住、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看着孩子跟“永动机”似的一刻不消停地上蹿下跳, 好多家长或许都暗自思量过“我的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动症”这个问题 。

如何才能做到不轻易去给顽皮好动的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同时不放过真正的“多动症”?常爸采访了北大六院的曹庆久教授。

专家介绍

曹庆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病房主任,从事儿童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十余年,近年来主要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参与和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的课题,已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

常爸:什么是多动症,一般会有多少孩子患这种病症?

曹庆久: 多动症全称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缩写为ADHD,是常见的一种儿童行为障碍。患病率约为5%,按照这个患病率,一个30人左右的班级大概会有一两个孩子会有注意缺陷多动问题。

多动症并非仅仅表现为多动和冲动,还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

具体说, 多动症分为三种不同的亚型 。

一种以注意力不能集中为主要表现,叫 注意力缺陷型 ,这类患儿以注意力不能集中为突出表现,多动、冲动问题不太突出。具体表现为上课时容易发呆走神,小动作比较多,总是摆弄一些文具;在家做作业比较慢、拖拉,边做边玩,需要家长看着;文具容易丢,容易忘事、分心,做作业时一有动静就被吸引过去,不能专心做功课等。

还有一种以活动多、行为比较冲动以主要临床表现,叫 多动冲动型 ,注意力缺陷并不太明显。这类孩子不闲着,常常蹦上跳下,上课时坐不住,课间打闹多;话多,做事没耐心,老师讲课时容易插嘴、老师话没完就抢着回答等。

如果孩子既有注意力不能集中,又有多动冲动的表现,则为 混合型 。

常爸:“多动症”的引发因素是什么?

曹庆久: 多动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 ,而先天/遗传因素所占的比例约为80%。

遗传方面,多动症患者的父母、兄弟姐妹中患多动症的几率很高;医学上目前也发现多动症的易感基因。对于多动症的大脑的研究也发现,这些孩子的大脑发育较正常儿童晚了3~5年。环境方面,比如母亲怀孕期间抽烟、饮酒,环境污染,如铅超标等因素,也跟多动症有很大关系。

此外,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有一定的关系。管教方式不一,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常爸:好多问题孩子的家长都觉得,我的孩子只是过于调皮;反而有一些正常孩子的家长常常怀疑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调皮好动和多动症如何区别呢?

曹庆久: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孩子有没有多动症的症状,可以使用量表(附后)评估。

同时,还要看孩子的多动和注意力缺陷症状是不是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场景,广泛存在——在家里、在学校或者其他公共场所都是这样。

第三就是孩子的这种症状会给他造成一些损害。比如虽然聪明,但是成绩不好,或者在学校老是被老师批评,有很多行为问题,老师要求家长陪读之类的。

还有一点就是年龄的要求。一般来说,多动行为出现在12岁以前。另外还要排除其他病症。比如在儿童期常见的别的精神障碍,分裂症,以及情绪或 情感 方面出现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注意力和多动的表现,是不断发展的, 小年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更短暂,多动更明显,所以判断一个孩子要以同龄人为参考 。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发展、多动行为发育一般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常爸:所以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做事、学习容易分神也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曹庆久: 一方面看程度,看他与同龄孩子相比是不是注意力更加不能集中、活动更多;还要看症状是否在多种场合广泛存在;另外就是看这种症状对他的影响。

常爸:很多家长会问,我家孩子玩 游戏 或者看电视的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那这种孩子是不是就能排除多动症?

曹庆久: 多动孩子主要表现为“主动”注意的缺陷,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往往做不到,比如明明知道上课听讲很重要,但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即使在玩 游戏 或者看电视的时候能集中注意力,也不能排除有多动症的可能。

常爸: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带孩子去医疗机构诊断是否患有多动症?

曹庆久: 前面已说过, 如果症状已经影响到孩子的一些功能、对于学习生活有影响,或者有的孩子自己感觉很烦恼 ,注意力不能集中。这些情况下就应该带孩子去就诊。

常爸:您刚才提到的评估量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曹庆久: 这个量表在临床上经常用来筛查多动症问题,没有年龄的限制,但需要注意的是, 要跟同龄儿童进行对比 。

18条中9条属于注意力缺陷症状,另外9条属于多动冲动的症状。在这个量表中,如果孩子在 “注意力缺陷”症状中有6条或者6条以上表现为“常常”或者“总是”,则孩子有注意力缺陷症状,在“多动/冲动”的症状中有6条或者6条以上表现为“常常”或者“总是”,则孩子存在多动及冲动症状。

(常爸提醒:可能有一些幼儿家长看到这个量表,会说“天啊,我们家孩子好像每条都吻合”,请一定要记住,一定要与同龄人做对比,不要对孩子做出超越他年龄的要求。)

常爸:单凭家长提供的信息,就可以诊断多动症了吗?

曹庆久: 虽然家长提供的病史是诊断多动症的重要参考之一,但家长对孩子容易带有个人 情感 色彩或者主观判断。

除了医生的问诊、观察,还有一个信息来源是学校,很多孩子来就诊就是因为老师的建议。老师的判断往往更客观、全面,对医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老师可以把孩子放班级里跟其他学生比较,比如这个孩子比其他学生是不是注意力更不容易集中、上课小动作更多、更加不能遵守纪律。

所以, 对于多动症的诊断单靠家长的判断是不够的,要综合医生、不同家长(有些爸爸妈妈可能意见不一致)以及老师,三方面的信息要综合起来 。

常爸:多大是多动症的最佳确诊期和治疗期?

曹庆久: 学龄期是多动症患儿最常见的就诊期 。对于多动症的治疗,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一发现就应该及时治疗,特别是学龄期的孩子。

常爸:有说法认为,多动症不必治疗,孩子长大会自然痊愈,这种看法对吗?

曹庆久: 以前的传统观念认为,多动症患儿过了儿童期以后自己会好,但现在国内外的一些追踪随访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患者长大后症状就会消失。有研究提示, 65%儿童期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到了成人期仍存在症状,对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

常爸:对于儿童期和成人期的患者来说,多动症具体会导致哪些危害和影响呢?

曹庆久: ADHD并不仅仅发生在儿童期,而是一种影响终身的疾病。儿童期因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可能会受到老师较多的批评,进而影响师生关系、同学间的同伴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学业方面,多动症的孩子可能很聪明,但成绩不好。

到了青春期以后,容易对家长产生对抗、顶撞,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另外,很多多动症孩子到了青春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成人期的多动症患者做事情更没耐心,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婚姻、工作状态、家庭关系也不会很稳定,会频繁更换工作,职业成就更低;犯罪率较高,美国发现多动症患者交通肇事率比较高,常见的就是超速、酒后驾驶。

常爸:在您的接诊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比较典型的多动症案例?

曹庆久: 其实有很多名人患有多动症,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美国奥运冠军“飞鱼”菲尔普斯,他曾在4届奥运会上得了23块金牌。菲尔普斯七八岁的时候被诊断为多动症,成人后也带有很多多动症的症状,曾因吸毒、超速、酒后驾驶被美国泳协禁赛。

国内成人多动症的典型案例是锤子手机的CEO罗永浩,曾来北大六院治疗过,在视频中分享过自己吃药后的感受。很多来北医六院门诊看成人多动症的患者,都是因为看了罗永浩的视频才来求医的。

常爸:多动症是否能够治愈,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否治愈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曹庆久: 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是中枢兴奋剂,国内最常用的中枢兴奋剂是哌甲酯。大部分孩子经过药物治疗之后,注意力及多动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基本上能达到正常的标准。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一些物理的治疗方法和行为训练。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执行功能训练,这些对改善患者的症状都有很大的帮助。

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只是为了控制症状,很难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就能把多动症完全治愈。很多家长就想知道怎么“去根”,实际上, 多动症症状完全消失的话,靠的是患者本身大脑的发育,治疗只是为了改善症状 。尽管如此, 积极治疗不仅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并且能减少多动症状对于孩子的影响 ,使孩子能与其他正常儿童一样 健康 成长。

常爸:治疗与否对多动症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曹庆久: 在我的门诊中有两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这俩孩子都是小学四五年级来看病的,都很聪明,智商都在130分以上。俩孩子在治疗前都表现出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走神儿、接老师话茬、小动作多。

其中一个孩子对治疗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一直在服药治疗,大约两三年前参加高考,考取了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另一个孩子家里对治疗顾虑比较多,治疗一直断断续续。到初中之后,这个孩子跟家长对抗很厉害。后来高考成绩很不理想,而且跟父母、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很不好,还有抽烟、喝酒等行为。

是不是治疗,能不能有规律地治疗,对于多动症患儿以后的生活还是影响很大的,建议家长一定要积极治疗。

常爸:治疗方面,家长除了积极配合外,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吗?孩子做事情无法专心的时候,是否应该多提醒、积极采用各种方法来促进他能集中精力,还是放任不管?

曹庆久: 学龄期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年龄越小,家长越要注意行为方面的管理和训练。一对一地管教,对孩子帮助会大更一点。如果孩子做得好,要及时鼓励;做得不好,要有建设性的意见,尽量少批评和体罚,多动症孩子对批评并不太敏感,很容易和家长产生对抗。

另外,对孩子分配任务时,指令要简单明了,容易执行;不要几件事一起说。

做事不专心,家长要适当提醒,但最好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让孩子自己纠正、形成习惯,这样家长的参与能越来越少。

常爸:多动症有没有可能预防,可能的话,如何预防?

曹庆久: 预防的话,尽量减少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孕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抽烟、喝酒;父母的教育方式尽量统一,最大限度避免多动症发生。

早发现,早干预,最大限度减少注意力缺陷方面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常爸说

对于多动症,近年来国内外都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有的“ 育儿 专家”甚至认为多动症属于“无中生有”,是一种无端被制造和扩大化的“疾病”。

的确,因为诊断方法特殊, 多动症的确诊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难免存在一定的误诊 。但多动症属于医学上的一种专业病症,跟心理、教养有一定关系,又并非是决定性关系,所以还是应该以医学专家的意见为主。

国外有一项脑核磁共振研究曾通过成人的大脑灰质样式准确辨识出79%的多动症患者,而美国FDA也批准过一项通过脑电波的测量来辅助判断6-17岁儿童是否患多动症的生物测量技术;当然这部分脑科学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我们不能罔顾这些科学发现,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教养”上面,甚至极端地说多动症是一项“无中生有”的“谎言”。

如果孩子的确有多动症的症状,还是应该及时找专业医生诊断、治疗;确诊患有多动症后,要放松状态积极治疗,很多多动症孩子的人生也同样是成功的。家长切不可讳疾忌医,听信一些不可靠的言论而耽误孩子病情,错过最佳的用药干预期。

既不随便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讳疾忌医,这个“度”的确是很难把握的,也非常考验家长的智慧。在 育儿 路上,这种考验并不少,心态平和、多看多学,才能正确应对一个个的难关,也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是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