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明朝恩科研究论文

2023-03-10 12: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明朝恩科研究论文

明朝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说来真是有趣,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当时的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为都是小孩来考,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这些可怜的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他们只能战战兢兢的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清代一共开过五次恩科: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为何急于恩科取士?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出身贫农,和刘邦类似,是历史上少数由农民起义,成功登上政治舞台的皇帝。但凡乱世,都会出现很多强人割据一方,元末也是一样,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各占一方,而元朝已经羸弱不堪。

朱元璋缓称帝,麻痹元朝统治者,接着先后灭掉陈友谅、张士诚,才建立帝国。并继续派徐达、常遇春、冯胜等屡次讨伐北元,逐步平定的北方地区,也收回了燕云十六州。此时帝国百废待兴,急需从新建设,且百姓穷困也需要休养生息。

元朝对汉人奴役很厉害,汉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来当官,更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从元末的大量农民起义军可以看出,暴政必定会受到反效果。而朱元璋则急于缓和这种激烈矛盾,开科取士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实现自身的抱负和价值。

治国理政最需要的是人才,而非战士。哪个朝代都一样,要想国家强盛、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必须需要治国理政的人才,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大明疆域广阔,不仅仅是中央,各州、府、县同样需要大量的官员来管理。开科取士不仅能收拢人心,还能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的统治。

治理国家和打天下不同,朱元璋统一天下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武将的能力,开国六公爵除了李善长,全部都是武将,但是武将大多没有治国的能力。就和赵匡胤创立宋朝一样,赵匡胤读书少,但是他喜欢读书,且非常重视读书人,也奠定了重文轻武的战略,在之后宋太宗同样重视文官,大量培养文官。

之后为什么朱元璋要大肆杀戮功臣,目的就是限制他们的权力,因为朱元璋清楚这些将领的本事,都是很难驾驭的,而只有朱元璋自己可以控制。为了后代的安危,朱元璋痛下杀手,为了子孙除掉棍子上的刺。但宋太祖的做法要高明很多,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手下的兵权,来稳定局势。

但凡开国将领,嚣张跋扈的最多,为了压制武将的权力,大量招取文官任职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任何一方势力过大都会威胁到皇权的安全,就好比明宣宗,为了制约文官的权力,而专门设置教宦官读书的场所,为的就是用宦官力量来约束文官。嘉靖皇帝则在内阁中运用制衡策略,来让皇权到达至高无上的地步。

朱元璋开科取士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制衡武官,并且培植皇家的势力。只有文武互相制约,才能达到平衡的目的,这样国家的统治就更加顺利。因此明代也确立的重文轻武的策略,这一策略让经济得到的极大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并且名臣的时代开始显现。

不过重视文官的副作用也是有的,明中后期的文官权力过大,甚至可以威胁到皇权。好比内阁首辅杨廷和在正德帝死后,可以直接来定立新的继承人嘉靖。再好比万历时期的文官集团,可以随意谩骂皇帝,且以此为荣。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

凡是皆有利弊,但在开国之初,大量招募人才是正确的举措。人们可以从元朝的阴影中解脱,中原民族终于再次统一全国,明帝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为何急于恩科取士呢?

朱元璋在属下们反复劝进之后,终于在1367年建都应天创立大明王朝,遭受前元战乱危害的新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朱元璋在确定好国力恢复政策之后就急于恩科取士。按说新朝建立之后由于人口锐减,各地官僚和办事机构也能应付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大明新朝的统治,为何朱元璋这么着急恩科取士呢?再说这些新进学子们虽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可真要他们治理州县并不一定能马上派上用场,朱元璋到底为何这么心急呢?

一、急于笼络天下学子归心新朝

大明新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多次下发求贤令,凡是各省有知名贤士都可以举荐给朝廷为官,这不仅向仕子宣示新的王朝开始了,也向天下仕子们传达了朝代重用仕子的信号。历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知道要想笼络民心就首先要笼络好仕子之心,只有让这些社会精英甘心为新朝效力,大明的江山才能长治久安。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历朝历代都重视读书人的归心问题,朝廷不仅通过举办科举让他们入仕为相,更是给予读书人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只要仕子们归心不但可以帮助新朝维护统治,也能防止他们在家乡聚众诽谤朝廷或者图谋不轨。

二、大明的统治需要这些仕子们效力

历来打仗靠武将,可治理百姓却需要文臣,他们不仅熟读历史深谙为政之举,更能帮助朝廷稳定时局维护统治。大明建国初期因文臣缺乏,很多地方的官吏都是有武将改行过去,他们攻城略地是把好手,可让他们治理州县却不堪重用。别说让他们安抚民心恢复生产了,就连一个简单的公案有时都无法理出一个头绪来,常常是累的筋疲力尽却往往不得要领。朱元璋深知治天下还是需要文臣,他需要赶紧的开始恩科选取全国优秀的人才充实各地官吏中去,这样才能保证大明吏治的稳定和谐。

三、给读书人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

朱元璋知道天下虽然是他老朱辛苦打下来的,自己可以分得最大的蛋糕但却不能全部拿去,两千多年的朝代更替告诉他需要和文臣们分享天下,不然王朝的就缺乏稳定的根基。古代读书人比较少且社会地位崇高,很多人在当地著书立学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且这些人大都深受孔孟之道影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他们的信仰,如果大明新朝不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这些读书人对新朝失去期望之后,难保他们不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造谣朝廷离间民心,一旦时态发展到不可控制地步自己就会危及到大明新朝的统治。

于是朱元璋在恢复民力的国策刚制定之后就急忙准备新朝的恩科取仕要务,朱元璋知道历来不论是哪个朝代都不敢轻易得罪读书人的,他们直接影响着王朝的兴衰更替。只是那些新进取仕的读书人能否快速为朱元璋所用,能否担起大明新兴的栋梁之才呢 ,尤其是那些寒窗苦读二十多年不理俗世的书呆子,朱元璋是如何让他们从进士到能臣的呢?下节历史的探客继续分析。

写元代科举制论文可以从哪里写

“中国清代进士科举文献地理分布数据库”由孔伟伟与地图书人文地理知识库(以下简称地图书)于2022年3月份共同建立,通过对海内外近四十家图书馆三百多种清代进士科举文献的汇总,按照9个朝代112次科举考试的时间范围,以科举文献的地理分布为依托,通过地图书平台提供的开放协作服务,直观的体现每个科年的文献存世情况,同时提供可在线浏览文献的“一键直达”。

“中国清代进士科举文献地理分布数据库”是国内首个对清代进士科举文献进行汇总整理的数据库,旨在为古文献研究、人类学研究、社会史研究、古代教育制度研究、科举文化研究的学者提供方便。同时在V1.0版本的基础上开放协作,让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到我们的项目中来,完善现有文献数据的刻本、册数等数据,增加遗漏的、将来发现的新的清代进士科举文献。

为什么建此数据库?
与明代科举文献相比,清代进士科举文献的现存总量更大且类型也更为丰富,不仅有常见的登科录、会试录,还有进士履历便览、会试同年齿录、同年录、会试朱卷、会试闱墨等。馆藏地极为分散,分布于中国各省份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日本内阁文库、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海内外几十个地方,造成了信息不明、获取不易、利用率低等问题。虽然世面上已有《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中华科举库》等科举类数据库,但存在收录不全、资料重复的问题。

目前尚无任何大型数据库对现存所有的清代进士科举文献进行汇总和整理,只有部分科举文献得以公开出版。国内主要有台北成文出版社出版1992年出版的《清代朱卷集成》,全国图书馆缩微中心2011年出版的《中国科举录汇编》《中国科举录续编》;以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登科录(康熙11年-光绪24年)、会试录(顺治4年-广西24年)、会试题名录(康熙21年-光绪30年)、武会试录(康熙24年-光绪21年)的微缩胶卷,均是随科举奏折一同进呈保存至今的版本;其他收藏较多的有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天一阁保存的几十种刻本。海外有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所藏的《进士三代履历便览》,为红叶山房旧藏,转至内阁文库后进行了汇编,收入顺治三年至康熙六十年28种科举文献,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所藏《进士三代履历便览》为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版本的影印版,对国内科举文献有极大补充。还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藏《明清科举档案资料》,所收录由明至清、种类繁杂,是收集台湾故宫博物院、傅斯年图书馆等处所藏科举录进行的汇编文献。

其他公开的还有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两科清代科举文献,云南图书馆所藏光绪二十九年登科录和会试同年齿录,美国犹他家谱学会的十余种会试同年齿录,美国HathiTrust网站公开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几十种登科录、会试同年齿录等。其他分布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处的各类登科录、会试录、会试同年齿录则查看难度极大。

本数据库创建者在去年至今写作《明清泽州科举研究》书稿过程中,对海内外现存的300余种清代进士科举文献做了整理和汇总,建立此数据库的目的是为国内外科举文化研究者提供便捷,以期能够为诸位查询清代进士科举文献现存数量、现存地点、是否可见、获取难度的时候节省宝贵的时间。

数据库做了些什么?
1.已收录319种清代科举文献,清代晚期的文献存世较多,其中光绪21年乙未科现存17种科举文献,光绪29年癸卯科16种,光绪30年甲辰恩科14种。

2.标注海内外馆藏地38家,其中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最多72种,其次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48种,再为日本国立公文书馆28种。

3.进行了10种归类,其中登科录44种、履历便览33种、会试同年齿录140种、会试录41种、题名录7种、考官录6种、同门姓氏12种、会试朱卷19种、会试闱墨12种、会试同年录5种。

4.已收录国内外古籍文献数据库7个,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中华古籍资源库、全国古籍数目数据库、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图书目录、台湾善本古籍典藏、台湾中研院数位文化中心、学苑汲古—中国高校古文献资源库、HathiTrust、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等古籍数据库。

如何使用?
通过科年,可以在右侧文献处直观的看到该年份现存的进士科举文献数量。如顺治三年丙戌科已收录2种,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则收录了14种。

通过文献,可以详细的看到该科文献的科年、种类、馆藏地、地理位置、是否公开出版,是否有网站可在线查看,以及文献封面图。如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康熙十八年己未科会试进士三代履历便览》就可通过网址链接一键直达查看电子版,藏于北京大学的《乾隆四十六年会试录》则可以看到官职页的图片,但并未有在线资源,只能通过所附链接进行咨询。

“中国清代进士科举文献地理分布数据库”采用CC BY 4.0协议,采用本着开放共享的原则,允许社会各界用于个人、公益、学术和商业目的,如果你需要使用标注、考证、图标统计等文本和地理坐标信息,请注明来源“孔伟伟:中国清代进士科举文献地理分布数据库()”。

数据库中使用的文献、图像版权均归属馆藏者所有,使用者如基于个人、公益或者学术研究等非商业目的,依据馆藏地的版权规定规范使用,如需前往相关图书馆查阅的,请务必遵守图书馆的阅览规定。如用于商业目的,请根据我们给出的来源信息自行仔细确认是否可以商用。目前缺乏来源的图像资料,请谨慎使用。项目不对这些图像资料的使用承担任何版权责任,由此造成的纠纷请自行负责。

如果以上图像资料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删除相关信息,联系方式参见文末。如果某些未指明来源的图像资料的版权属于您所有且愿意共享,你可以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补充您的信息,并将您或者您的单位列入贡献者名录。

将来还会做些什么?
“中国清代进士科举文献地理分布数据库”项目V1.0版本发布后,我们希望能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予以改善,同时征集志愿者共同参与到我们数据库的共享协作中来。未来,我们将补充现有319种清代科举文献的载体信息(刻本、微缩品、电子数据)、册数、页数、刻印年代等信息;增加武会试录、武登科录的文献信息;增补遗漏的各类清代科举文献;补充将来新发现的清代科举文献。

本数据库主要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中华古籍资源库、全国古籍数目数据库、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图书目录、台湾善本古籍典藏、台湾中研院数位文化中心、学苑汲古—中国高校古文献资源库、HathiTrust、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等古籍数据库,以及各高校、各省市图书馆的馆藏古籍目录。志愿者需要如实填写科举文献的科年信息、馆藏地、是否出版、预览或信息来源网址、封面图,文献标题尽量与馆藏地所登记的一致,同时要根据文献的类型进行选择归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