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良刍议作者是胡适。
著名学者胡适是积极推动白话诗的先驱者。他1917年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改革的第一篇文章。1916年底,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将其《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稿寄给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发表在第2卷5期上。
翌年,1918年5月,鲁迅又在该刊第4卷5期发表了《狂人日记》。于是,中国现代文学迈出了艰辛的第一步。
胡适个人经历
1916年9月,胡适开始参与了《新青年》的撰稿。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起初,《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留美学生季报》上,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后来胡适又把文章同时寄给了远在北平的安徽老乡,陈独秀。
陈独秀读了这篇《文学改良刍议》后,拍案叫绝,称赞它是“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坦言:“白话文学,将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余亦笃信而渴望之。吾生倘亲见其成,则大幸也。”这个桥段也体现在《觉醒年代》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内容有如下这些:
1915年《新青年》创刊后不久即倡导文学革命,介绍国外的进步文艺思潮,其他报刊如《晨钟报》等也载文提倡,文学革命呼声日高。
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本文,提出他的文学改良主张,打响了文学革命的第一炮,震动一时。胡适主张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这“八事”处处针对封建文学的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泛滥的事实进行批判
在封建主义文学占垄断地位的当时,这八点改革主张,特别是指出要以白话代替文言文,使白话成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等等,对于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学及其僵死的语言,具有振聋发聩的积极意义。
对于文学内容的改革,胡适也有所注意,比如认为文学“须言之有物”,指新文学要有“真挚之情感”和“高远之思想”。在他看来,情感是“文学之灵魂”,“而文学以有思想益贵”。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
故答案为:文学改良刍议.
错误:鲁迅 理由: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 (2分)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是《狂人日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