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是谁发表的

2023-12-06 09: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文学改良刍议是谁发表的

著名学者胡适。

著名学者胡适1917年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 1916年底,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将其《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稿寄给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发表在第2卷5期上。接着,陈独秀在下一期刊出了自己撰写的《文学革命论》进行声援。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作品影响

胡适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贡献,同时新文化运动也成就了他。他在早期新文化运动中所发表的三篇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17年1月谁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

1917年1月,胡适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诌议》,认为今日文学之腐败极矣,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月1日,他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是中国白话诗的开山之作。

也是中国白话文学的开山之作,比鲁迅的《狂人日记》早一年零三个月《狂人日记》也发表于《新青年》,《白话诗八首》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胡适的介绍:

胡适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籍贯安徽省绩溪县,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景星学社社员,光绪十七年12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

光绪二十年3月6日,回到籍贯地绩溪随介如四叔读私塾,光绪二十五年,开始读《水浒传》等小说,随禹臣先生读私塾。

光绪二十七年,开始读《纲鉴易知录》,《资治通鉴》,当读到朱熹《小学》中引司马光论地狱的话与《资治通鉴》中引范缜《神灭论》的话时,受到影响,从而成为无神论者。

文学改良刍议名词解释是什么?

民国六年胡适所发表,倡导用白话文写作的主张。

载1917年1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文中提出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

一日,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日,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话。

六曰,不用典。

七日,不讲对仗。

八日,不避俗字俗语。

这“八事”后来演变为“八不主义”。

文言规范

在古代,文言文形式规范,并且用词用字较为统一。而由于方言的差异,白话文在各地差别较大,因此交流呈现出地域差异的特性。

汉语主要白话文主要有四种,他们分别是官话白话文(京白)、吴语白话文(苏白)、粤语白话文(广白)以及韵白(明代官话——中州韵白话文)。除了以下四种,还有很多白话。未能识别属于何种方言大类的,统称为“土白”。我们生活中所常说的白话文,是指官话白话文。

名词解释 文学改良刍议,请帮忙,谢谢!

胡适作的提倡文学改良的论文,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

论文认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这“八事”,显然偏重在形式方面,是针对旧文学的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毛病而发的,没有真正接触到文学内容的革命。但这是文学革命中最初提出的意见,自有其积极作用;明确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也确实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白话文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倡导“活文学”,是整个白话文运动的滥觞。同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与之呼应。

随后,胡适又有《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提出“作诗如作文”,“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等主张。这期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纷纷撰文阐明自己对“文学革命”的观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