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如何用词汇学分析英语文章

2023-02-13 10: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如何用词汇学分析英语文章

网络英语的词汇类型及其特点论文如下:

1、网络英语;词汇;构词法,20世纪中后期,网络传播的出现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发起了挑战,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社团,网络语言。

2、网络英语词汇特点网络由于它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英语词汇呈现方方面面的特点,主要有几种缩略词(简称)这种方式很常见,约占网络用词缩写词的80%以上。

3、网络用语主要是谐音而缩略,为了尽量缩短交流双方的等待时间,发话人常常按口语的读音特点键入词汇,能缩写时尽量缩写,有时杂合阿拉伯数学。

3KS→thanks;3Q→thank you;94(就是),为了提高交际速度,及时交换信息,网民还常常使用英语首字母缩略语。IMN2SHO→in mynot so humble opinion(依本人之高见)

4、汉语词语的简化主要是将汉语拼音缩短。极尽可能地将词语缩减,充分体现了网民们“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缩略词语可以最大地减少键盘敲击次数,加快操作速度,增大信息量。

英文论文写作怎么运用词汇

1.首先选择正确的词汇
如何确定你选择的是一个正确的词汇呢?如果你打算用一个自己没有太大把握正确使用的词汇在你的论文当中,建议你通过下面这几点来测试一下使用这个词是否合适:
①对照字典,确定这个词的正确含义是否符合语境
②同时运用在线词库搜索是否还有比这个词更通俗易懂的同义词可以使用
③这个词是否有多重意思?如果这个词用到句中是否会影响整个句子的含义?
④这个词是否重复多次了?是的话建议你删掉或用同义词来代替
2.理解词汇的真正意思和用法,并正确的使用它们
要保证你的论文拿到高分,你必须保证你知道你的每个词,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包括你要如何使用它们
不妨试试从下面的例句中找出使用不当的词汇吧:
The senator wore a bemused expression; he thought the presidents joke was funny.
如果你选的是bemused,那么恭喜你选择正确了!简单的查一下字典,你会找到这个词的标注是混淆或困惑的意思而在这句话里,作者的意思是参议院被总统的笑话逗笑了,他觉得总统的笑话很有意思,而不是觉得困惑
因此,正确的句子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The senator wore an amused expression; he thought the presidents joke was funny.
3.你所使用的的的词汇是否足够简洁?
再从下面这个例句中选出复杂的词汇:
The facts were erroneous, and the teacher rejected the argument
上面这个例句中使用复杂的词汇是erroneous,你找对了吗?查询词库时,对比一下与erroneous意思相关的几个词汇,包括false, flawed, inaccurate, and spurious根据此句作者要表达的含义由于笔者真正想表达和指出的意思是,事实是有偏差的,因此,应该选择false(偏差)而不是erroneous错误
所以将上面的句子修改之后,应该如下:
The facts were flawed, and the teacher rejected the argument.
由此可见,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不一定要使用那些冗长繁杂花哨的词汇,简单的词汇应用得体也有很不错的效果哦。
4.所用词汇是否含义重复或冲突?
试着从以下词汇中挑出无意义的(或者说含义重复的)词吗?
I am drawn to this work because it empowers others to feel powerful.
如果你选择的词是to feel powerful,恭喜你答对了Empower的意思是给予某人力量,而这与后者to feel powerful的意思是相重复的,所以在写这句话时,应当省略to feel powerful,而直接使用empowering someone to feel powerful因此这句话改过之后应该是如下的样子:
I am drawn to this work because it empowers others.
如果你觉得这句话真的太过简单,不能够完整传达信息的话,你可以试着添加一些更有意义的细节,例如I am drawn to this work because it empowers others to make positive changes.
5.文中某一词汇是否重复使用?
你能从下面这句话中找出重复过多使用的那个词吗?
The horse was very beautiful; she had very black fur and a very elegant gait
显而易见的,very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太多次了如果改写成下面这样一句话就会好很多:
The horse was beautiful; she had black fur and an elegant gait.
如果作者在这句话中想表达的,不仅仅是这匹马非常漂亮,而是想说这匹马的美是那种难以置信的话,他可以使用两个不同的得体词汇,句子如下:
The horse was exceptionally beautiful; she had shiny black fur and an elegant gait

怎样把词汇学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去(英文回答 200字左右)

英语句型结构与文化思维比较(1)
阅读这一章,SIMON老师将告诉你如下英语语法和知识结构:
你将会了解所有英语句子的结构模型。
对于英语的难点-----“从句”将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并真正深入其骨髓。
英语句型的语言结构特点,脱口而出的英语思维法。
之前SIMON老师曾说过,“英文”是一种哲学化和严谨化的语言,这种语言讲究语言的“文化逻辑”和“结构顺序”,更为特别的是“英文”作为一门语言,它的结构非常的有限;同学们听到SIMON老师这句话之后,一定会说,SIMON老师您这个说法不正确吧!英文的变化还有限啊!光是一个BE动词就有三种变化,而且第三人称单数后面的实义动词要加S或者ES;另外英文句子中的时间一发生变化,动词也需要发生相应的时态变化。。。。。。这么些复杂的“结构”变化,您还说“变化有限”,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
哈哈,SIMON老师我现在是坐着在写这个文章,所以我没站着,也不会腰疼。另外,我所说的英文的变化少,是指英文句型中结构的“恒定”和“固定”性,它的变化大多都体现在动词的变化之上。其实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习英语了,一般意义上认为,80年代后,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语系国家经济的不断崛起,英文逐渐成为了国际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语言,特别是随着美国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文化工业”,开始扮演起世界文化的风向标和导航仪角色之后,大量的英语文化产品(流行歌曲;电视剧集;动画产品)和英语文化概念(制作标准;拍摄模式;艺术风格;)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霸权,从而也使得英文成为了一种国际化(international)的强势语言(language),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也成为了一种全球化的文化语言“English is also the language of global culture”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真正使得英文成为一种广泛被人们所接受的语言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英文的“简单”与结构的“稳定”和“恒定”。
英文的句子只有三种结构,任何英文文章都是由这三种结构结合而成。
简单句------所谓的简单句,也就是含有简单的“主语”+“谓语”的句子。
Be 动词: My mother and I are English teachers.
实义动词: He plays basketball everyday.
分析1:
分析2:
分析3:
(2):(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句子)并列句-------将两个含有“主语”+“谓语”的简单句,联系起来,这两个简单句各自表达了一种意思,一般都可独立成句,一般连接两个句子的词有“and----和、同样(一个意思的延伸和两组相同意思/意见的联合)”;“but----但是(表示不同意思的连接和两组不同含义的转折)”或者“逗号”连接。
BE动词:My mother is an English teacher, but I am a student.
实义动词:Honey is sweet, but the bee stings.
“Be动词”和“实义动词”组合:I am a student and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经典句型:Take care of the pence, and the pounds will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分析1:
分析2:
分析3:
分析4:在金融危机的时刻,这句女王“”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又在一起频繁的出现在各种关于金融危机的宣讲会,
(3):(生活在奴隶社会的句子)复合句(一般也将这个句子称为“从句”)------一个“奴隶主”(一个主要句)用一个“牵绳引导”(what; where; when; who; which等等)着一个“随从”
*所谓的复合句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句子被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和“并列句”的区别是:并列句中两个句子或者两个以上的句子都是主要的句子,并且前一个不会对后一个进行制约,而后一个也不会受到前一个句子的管制,两个“句子”都生活在现代社会,它们友好联系,身份独立。但是“从句”就恰好相反。我们用一个图例来表示。

复合句和从句:都属于在英文学习中很让同学们头疼,甚至想跳楼的语法知识,但是作为一个英语学习者而言,却又不能绕过这个语法点。因为,区别一个人的英文文法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对于从句写作的掌握,同学们往往学习英文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后,就会发现,离开复合句和从句,你将无法进入英文“阅读”,“写作”和“表达”世界的大门。因为,在我们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在很多方面,我们都会提出一个重点,而后进一步对这个重点就行阐述和描述,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例如我要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他的父亲去世了,在他5岁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个句子表达了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他的父亲去世了”,第二层意思是“在他五岁的时候”,而在这组句子中,第一个句子是完整的,而第二个句子含义不完整“在他五岁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所以,第二句只是对第一句的补充和解释说明。我们再用图例来分解一下这个句子。

上面这个图例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听SIMON老师给大家仔细的分析一番:
A:所谓复合句的主句:也就是被称为奴隶主的句子,往往就是一个句型完整(“主语”+“谓语”)的句子,通常情况下可以独立成句--------奴隶主“有钱有房还有车”,在他的领地,他行为独立,不受干涉。例如上句中:

B:牵绳引导:牵绳引导和奴隶/解释说明/从属奴隶主这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句子的“从句”部分。其中牵绳引导反映在英文句子中,就是一系列的引导词,这些词大多由W·H疑问词来充当,例如(When(表明时间);where(表明地点);which(表明哪一个);why(表明原因、为什么)等等)。同学们会问,SIMON老师这些词在从句中还是特殊疑问词吗?SIMON老师我会告诉你们在从句中这些词已经不在是“疑问词”了,他们充当了“牵绳引导”这样的功能,他们被活生生的套在了后面的奴隶/解释说明/从属奴隶主的脖子上,使得他们必须按照它的引导去行进。例如,这个套子是“WHEN”那么后面的奴隶/解释说明/从属奴隶主需要做(解释/说明)的事情就和“时间”有关;如果是“WHERE” 那么后面的奴隶/解释说明/从属奴隶主需要做(解释/说明)的事情就和“地点”有关。在上面这个复合句的从句里面:

因为这个牵绳引导为WHEN(强调的是时间),所以后面的句子he was six(他六岁的时候),就只能表达出时间的概念意义.
C:后面的奴隶/解释说明/从属奴隶主部分:在古代,奴隶是没有地位的,总是受制于奴隶主,但是人们往往却可以从奴隶的行为和外表看出一个奴隶主的品行和人品.因为奴隶的一切行为和外表,是一种无声的解释和阐释,使得人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他所从属的奴隶主.

这个由WHEN 组合带领的从句,不能独立成句,其实我们一翻译成中文就能发现“当他六岁时”,而到底发生了什么了?我们无从而知,因此这个部分不能单独成句,只能对前面的主句进行补充,解释和说明。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组句子:
Be动词组:

分析:
实义动词组:

分析:
“Be动词”与“实义动词”组:

英语句型结构与文化比较(2)
直到现代社会(Modern ),英语中大部分的文法结构趋于一种“稳定”和“不变形”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得益于英语的世界化,因为这种全球化的使用,使得英文成为了标准化的“文学”;“哲学”和“媒介传播”等各个学科和领域的专业语言,而众多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学者,都在各自的国家使用着英文,他们的“共同工作”和“集思广益”,使得英文的语法结构越来越稳定,并迅速的成为了一种公认的标准化的应用性语言;另外一个方面,也因为英文的这种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工作,使得英文在现代社会中的“文法变化”和“结构变化”相对较少,因为往往一项重大的语言修辞和文法变化,就会掀起一场国际化的英文现代改良运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到了现代社会后,英文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而言,无论是在“词汇学”或者是“文法学”方面都比较成熟,而且结构稳定。
当我们认真的学习和观察英文,我们逐渐就会发现这样一种规律,那就是无论我们希望写出多么高深并且颇具文采的英文句子和文章,这些内容绝对不会超过我们上面所说的三种句型(一)简单句;(二)并列句;(三)复合句(从句)。其实,很多同学们都抱怨说,为什么英文有那么多“单词”和“短语”啊!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仔细想想,英文的语法结构简单而固定,如果不多来些单词和短语,英语你不就很快就学完呢?英国文学不也就瞬间崩溃呢?所以为了避免让你尽快的掌握英文的全部核心密码(CODE),所以英文就出现超级多的单词和短语为难你和英语系国家的人,让大家使劲的背,使劲的记。这样才会让《OXFORD(牛津)词典》不断的有销路;让莎士比亚的文章持续的走红;让英文教育产业,成为美国和英国越来越核心的国家产业。
在英文中有很多句型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例如简单句中的THERE BE句型,她就表达一种“有某物/某人在某地”的核心思想,大家一旦思考到这样的含义和表达法,那么句子就脱口而出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两首著名的中文诗歌的节选片段.(天啊!SIMON老师,您也太劲暴了吧!怎么将文学中最难的部分难出来为难我们啊??????)
简单的结构和固定的用法
*诗歌(poetry)(1)
洛阳女儿行
作者(author):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 才可容颜十五余”
中文解释:洛阳城里有个少女,和我对门而居; 颜容十分俏丽,年纪可能是十五有余。
第一句: “洛阳女儿对门居”--------洛阳城里有个少女,和我对门而居
看到这个句子的翻译,我们瞬间就会想到,这是一个THERE BE句型的简单句,因为此句中的“洛阳城里有个女孩”典型的“有某人”的结构,而后面的“对门居”刚好是“在某地”的结构,于是这个句子的翻译就出现了:

There is a girl from Luoyang in the door across the street,
同学们,可能会疑问的问SIMON老师,老师这个女孩是唐朝的啊~现在都多少年了,there be中的be应该是用过去时阿!但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看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是唐朝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老师啊!他当时所处的时间(朝代)就是“唐朝”,在他写这个诗歌的时候,就有一个女孩此刻或者说现在(唐朝)就在他对面住,要是用了过去式,那么王维就可能是在感叹,在此之前,可能是“南北朝”或者“隋朝”(顺便补充历史知识,五个历史时期“南北朝 ----隋---唐----宋---元”)曾经有个漂亮的女孩住在他家对面居住,而在他写诗歌的时候,这个女孩已经离开了 。这个句子的最后使用“逗号”,这是因为,这个句子并没有完成
在古代的中国,唐朝虽然被称为是“天朝上国”,但是封建意识还是十分的强烈,女孩子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同时在中文里,如果不是具体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一般从字面上,我们很难对这个女孩子的“作息”和“生活规律”有所了解,她是喜欢“非主流”的抵抗封建伦理的四处闲逛,还是一个顺应时代,并“深锁庭院”的“主流”闺房乖女孩,我们都无从得知。但是在英文中,这样的一种意思就需要或多或少严谨的表现出来,我们知道在英文中,表达某某人在家,我们一般可以这样说。
She is in.(电话中常用-----表示“她在某建筑物里面”)
She is at home (make yourself at home----Home 是一个家的”概念”)
She is in the door
She is at the door.
其中(1),(2)句的“in=at home”意义相当,都表示在家的意思。而第(3)句表示“在房内”,因为有了door这个词,就更能体现一种“在门房里的含义”;而第(4)句则表示一种“在门边”的含义,便是依靠着门边。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3);(4)句中的区别无非就是两个借此“IN(在什么什么里面)”;“AT(在什么什么旁)”,而一旦用了“in the door”表明了这个女孩子很乖巧的在门房之内,将女孩子的空间范围体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看看,英文就是这样严格有着“文化逻辑”和“结构顺序”的语言。
同时,“in the door across the street,”一同构成了“在某地”这个结构,英文中的顺序排列,一般都是从小到大,要表示“对面街的门房(里)”,房子范围小,街道范围大,所以是先说“在门房内-----in the door”,然后再说“在对面街--- across the street”(He lives across the street.)
第二句:“才可容颜十五余”-----青春并年纪可能是十五有余。
She looks fifteen, she may be a little older.
既然古代的女子都深居闺房不出门,但是诗人王维从家中望去,能够隐约感受到这个女孩子的青春与朝气,并猜想她可能15岁多一点,中文中一个“余(剩下的,多出的)” 就能将年纪的不定表达出来,而英文却没有这样的“万能词汇”结构,你要表达出“年纪可能是十五有余”这样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立刻联想到英文中的一个表达法,当我们要表达“某人/物看上去怎么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LOOK这个词汇,例如我们说”你看上去很累”我们就可以说,you look very tired! ,在这个诗文中,作者表达了两种观点:
这个女孩子看上去15岁了。She looks fifteen.
可能比15多一点吧! She may be a little older.
中文是一种转折和文法变化十分“多姿多彩”的语言。往往一个简单的词汇就能传达出深刻的寓意和含义,例如在上句的“才可容颜十五余”,中间的“才可(恰好)”和“余(剩下的,多出的)”三字,就将意思表达的透彻而美感十足。
另外,同学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才可容颜十五余”这句中文里并没有出现“主语(她/这个女孩子)”,甚至“谓语动词(“容颜”和“十五余”都不是“动词”)”也使用得模模糊糊。其实读惯中文的同学们都知道,在中文的很多诗歌里面都是没有主语的,但在英文中,每一句话,都需要强调一个“主语”,例如“She looks fifteen, she may be a little older”(由逗号连接的两个并列句)虽然,我们都知道,这句话强调的这个“她”,就是上文的那个“洛阳女孩子”,但是在英文的行文中,需要拥有严格的“主语”+“谓语”的文法结构,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就必须在这两个简单句中都出现主语“SHE”,并且也需要出现“谓语动词”,例如第一句中的LOOK和二句中由情态动词MAY帮助构成的谓语动词结构MAYBE .(如果按照英文的字面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翻译“She looks fifteen(她看上去15岁), she may be a little older(她可能<比15岁>稍微大一点)”)。
结构与单词学习:
May be
A little /little
Older
Look/look like/be like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第二首诗歌《遇隐者不遇》。
诗歌(2)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Where is your Master? ”under pines I ask a lad(吴译)
“He’S gathering medicinal herbs .”So he says(吴译)
He must be somewhere around the cliffs,
余光中先生直译:
Under a pine tree,I asked a boy.(松下问童子,)
And he said:My master is away,picking the medi-cineonearth.(言师采药去。)
He must be somewhere on the hill,(只在此山中)
But the clouds are so heavy. I don‘t know where he is.(云深不知处)
,但是英文却需要实实在在的按照固定的结构办事,虽然当同学们文法超级厉害后,也可以来一些文法的修辞和文学的修饰,但是英文时刻要求着“主语+谓语”结构,大家仔细看看,这简单的三个句子里面,每一句都含有一个“主语”和“谓语”
其实,关于英文和中文的这种文辞和逻辑思维上的差异,台湾著名的文学教授余光中先生就在一次名为《当中文遇见英文》的演讲中专门讨论过,让我们来看看这位著名的现代诗人和文学大家,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那些美国学生就很困惑,他说你们的句子都没有主词的。所以他们问:“松下问童子,是谁在问吗?言师采药去,是谁在回答吗?只在此山中,是谁在?云深不知处,是谁不知处?”他们很奇怪,“你们怎么会知道上一句是张三,下一句是李四?”我说:“我们比较聪明。”实际上不是我们比较聪明,而是中文比较灵活。于是我就跟美国学生说:既然你们不能忘情于主词,那就让我为你们补上主词,把五言绝句改成七言绝句:
我来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师行只在此山中,云深童子不知处。
他们觉得这样就放心了。可是我们觉得当然是五言更好,七言那么啰嗦,把主词都说出来了。
“五四”以来,我们写白话文,很多人就是英文读得太多而没有化开,把英文的句法拿来写到诗里。这样一来,出现了很多主词:我出门去,我看见一条狗,我说啊,可怜的狗啊!一路的主词出来,一路第一人称出来。唐诗里面第一人称很少出现。比如:
“独在异乡为异客”———是王维,是“我”;
“每逢佳节倍思亲”———还是王维,还是“我”;
“遥知兄弟登高处”———还是“我”啊;
“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了谁?还是“我”嘛。
总结:
(1)中文和英文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英文是一种“哲学化”,“逻辑化”和“数学化”的语言,讲究“思考的合理”;“逻辑的正确”和“数学般严谨的结构”,而中文却是“诗歌化”;“音乐化”和“会意性”,讲究“浪漫的情趣”;“音乐化的美感”和“会意的文化快感”------所谓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英文需要实实在在的按照固定的结构办事,当同学们文法超级厉害后,英文的写作能力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可以来一些文法的修辞和文学的修饰。但是无论怎样的进行英文句子的创造和创新,英文时刻都要求着“主语+谓语”结构。但在祈使句中,主语可以省略,这个省略的部分一般为“you should”,或者是“Let’s ”
英语的句型结构严格的按照A:简单句;B:并列句和C:复合句(从句)来结构完成。当然英文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和规定的短语搭配,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英文三种句型的支架,这三个支架如同一栋大厦的主体,稳固和结构严密,至于后期改如何装修(用文法和短语等进行修饰),就是大家各自的design了.
为了让英文具备更多的含义表达和文化呈现。因此,时态的使用和新词汇的不断出现,就成为了英文发展最“有利”和“必要”的补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