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南方人物周刊公众号文章

2023-12-09 21: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南方人物周刊公众号文章

经常看南方的杂志。如果不想花钱,可以直接关注南方的微信公众号。想要纸质版的话,直接在淘宝搜南方周末订阅就行。

国内有哪些文学刊物是业内公认的好刊物?

我觉得南方人物周刊可以算作一个,南方人物周刊是初中时接触的刊物,到了高中对他的喜欢达到了顶峰,一起会攒零花钱买的两本杂志一是《伊周》二就是南方人物周刊,买伊周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时尚细胞实在是太low,而伊周又那么的便宜,而喜欢南方人物周刊完全是出于他的质量。

我读过的深究过的杂志不多,但是南方人物周刊无疑是最喜欢的,南方人物周刊上的人物是鲜活的,是深刻的是立体的,你不能说一个人是错是对,只有他自己可以描述和对话自己。我们时常觉得一个人会处于私利来美化自己,但是南方人物周刊给我的感觉是他不会,因为面对一个镜头面对一个严肃的媒体,就像是面对自己,容不得你去美化自己。

一直以来对媒体还是保持着崇高的敬意主要还是受到人物周刊的影响,现在已经不看纸媒好多年但是还是关注着南方人物周刊的公众号,纸媒的时代过去了,南方人物周刊也不再辉煌耀眼,很多传媒行业的大亨离职了,但是人物周刊还是以他独有的谨慎和客观来做着自己的杂志。我想一个不贴标签、不跟风的杂志和刊物是由他独道之处。

像人物周刊的每期封面真的是十分的精彩,不定义人物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来挖掘人物,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人物。娱乐圈一直有“南周北范”的说法,我想这里南周倒可以说成是南方人物周刊,真的是很好的杂志,也希望南方人物周刊可以抵住困境,更好发展

娱乐圈鬼见愁是谁(人称娱乐圈鬼见愁的她)

转眼又到周五,说姐和小伙伴们都迫不及待等着《乘风破浪的姐姐》更新。

随着这档综艺的持续走红,节目中30+的小姐姐们也经历着二次走红和人设崩塌的颠覆反转。

视频来源于《浪姐》

姐姐中反差最大的口碑“震荡”,莫过于伊能静姐姐。

在上节目前,伊能静树立着贤妻良母般的大家长人设,也因 看淡成败、只在乎成长的角色收获一波好评。 只是谁曾想,这一切因为一场访谈节目的侃侃而谈完全翻车。

视频来源于《浪姐》

当这位静姐在易立竞的引导下,直言同组的王智和王丽坤 一个爱抱怨、一个“水平太差”, 还以自我人生经历为坐标,评论前辈梅艳芳的人生价值“很惨”,嘲讽李子柒恬淡田园生活没有追求。

她根本不会想到,那个平静的下午,自己的真情流露会引起一场全网黑的口碑翻车风波··· 随后,那一期引发争议的访谈被下架,而引导姐姐定义自我的易立竞也自此为人们熟知。

事实上,作为一名严肃的新闻记者,易立竞于千禧年收到了《南方人物周刊》的面试邀请,从此陪伴《周刊》走过纸媒的黄金十年。

图片截取于优酷访谈

话题尖锐,提问犀利,采访直插要害,作为前《南方人物周刊》主笔,她用最严肃的采访方式对话国内顶级流量明星、当红演员,杨幂、郭敬明、宁静、孙红雷在她面前纷纷露出原型,很多人都说她是“ 明星最害怕见到的记者 ”。、

而易立竞则说:“我是理想主义者,才会想让大家都看到人性最真实的 剖面 。”

今天的文章来自精英说旗下女性公众号“说姐看世界”

这里是千万女性都爱看的原创新媒体平台

时尚资讯、情感纪实、职场百态

传递独立思想,见证女性成长

穿破隔膜,直击痛点

与国内囿于被采访者的身份地位、注重体面交情的名嘴不同,易立竞从事记者职业多年,对话各类知名人物, 一直试图打破被采访者身份、地位的局限,努力将每一位受访者还原为一个又一个似异实同的生命样本。

也因此,她力戒“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采访方式,摒弃无关痛痒、通稿式的对谈,做到“ 不回避、不迎合、不盲从、不轻薄”,敢于提出真问题。

要说《姐姐们》节目中的团宠,那就是人淡如菊的万茜,金沙、黄圣依、张雨绮等姐姐们在综艺开场就纷纷表示,她们最想合作的姐姐就是万茜。

万茜曾和实力派演员胡歌、秦昊、黄轩等搭档合作过热播电视剧,她因扎实的演技和低调的作风备受姐姐们点赞。而她也声称这些年只想扎实演戏,做一位合格的演员, 保护好角色最好的方法就是拒绝各类真人秀节目。

在节目中 不争不抢的表现也印证了她人淡如菊的人设, 但《定义》中她被易立竞步步紧逼而呈现的尴尬与不适迅速打破了这个人设。

2014年,万茜在《舞林大会》舞蹈室中认真排练

在采访里,万茜说她有综艺焦虑症,没有出演过类似综艺,参加这个节目的原因是因为经纪人团队的决定,同时为了能提升自己的声乐专业能力。

然而易立竞却给她补充,直言她并非综艺小白,还曾参加过两届《舞林大会》。

万茜对此感到局促,表现出了短暂性的失忆来缓解尴尬: "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 "

在万茜正事业走红之际,易立竞提到怎么看待“红与不红”,万茜并没有放下戒备, 面对如今资本市场需要演员自带流量的现状 ,她随即抵抗:“ 你怎么看?什么叫红?”

“我本来就没有一颗红的心,就懒得折腾的一份心,所以没有红也是很正常的。”

言下之意,她自己看淡浮华,也从未有过希望自己再添流量的野心,不折腾就是当下的态度。

但易立竞听完后,再次犀利地反问:“你说你有懒得折腾的心,那你之前不是在折腾吗?比如说唱歌、跳舞。”

万茜立刻笑道:“不是没有折腾成功吗?我是黯然退出歌坛的。”

一开始说自己没有想红的心,被易立竞摆出事实依据后,改口说自己是因失败退场。

自相矛盾与狡辩不言自明。

万茜曾在热播剧《裸婚时代》中扮演拜金女陈娇娇

易立竞通过逼问万茜身上最具争议性的母题,来呈现她此前一直努力增加曝光度,可是由于运气和机会欠佳,导致一直没有流量的事实。但万茜始终打太极绕弯子,力戒在大众面前展现出野心和想红的欲望。

卸掉伪装、直击痛点,在对话的矛盾中,艺人最真实的想法暴露无遗。

刘恺威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发表了“捧己踩妻”的言论。他声称自己的表演更具艺术性,而杨幂则是商业价值下的流量明星。

本以为易立竞会就此作罢,但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在和杨幂谈论演技时,直接说出了刘恺威的观点,并问她是否赞同。

不仅如此,她还大胆提问杨幂对“轧戏”的看法:大家都说你演技不好,可能是你疯狂地拍戏,作品质量无法保证的。还补充了一句: 你对钱有需求吗?

要知道,杨幂一直都以“情商高、会说话”而闻名圈内,但此时的她连连摆手,再三否认“轧戏”,甚至拉出了堪称“采访万金油”的鸡汤金句作为回答: “人生的路还长,以后会加油的。”

外界一直认为杨幂与刘恺威之间是你强我弱的关系。 到了易立竞这里,女强男弱的不平衡就成为了采访中最敏感的G点。她敢于撞破防备和隔膜,呈现被采访者最清晰的人性认知图谱 。

此外,易立竞还有个本领,就是通过主动提出艺人的非议点,来展现人性中的狡黠与多变。

她在采访郭敬明时,主动谈到维权和原创。“你在2006年曾发生过抄袭作品风波,你现在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维权,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这一波提问让郭敬明在镜头前连底裤都不剩,“差不多了这个问题,讨论十年前的事情,并没有意义。”

他开始不停抓起水杯喝水,以掩饰自己的紧张和心虚。

名嘴窦文涛曾提到自己在采访一位职务较高的官员时,因要害问题屡屡遭遇回避打太极,窦文涛十分无奈,直到现在他还会时常自嘲自己当时提出的最后问题是: “你觉得我还有什么可以问你的吗?”

与顾情面的窦文涛不同,易立竞这些看似有些冒犯的提问方式,营造出一种对话压迫感,迫使受访者深入思考,给出真答案。

倘若被采访者一再回避,那展现出的狡黠与不坦诚也是一种回应的态度。

场域共振,人性真实

除了提出真问题,她也希望自己的问题能打破偏见和标签,倾听真实的声音, 触摸真实的个体,呈现人性的关怀。

图片来源于《立场》

谈到黄晓明,大家对他的印象很多时候带有着某种偏见与预设。而易立竞将一个个争议点,全部摊开在黄晓明的面前,希望黄晓明能认领问题,逐一回应。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真实的提问也迎来了真实的坦白与自我解剖。黄晓明愿意撕破假面,卸下伪装,赤裸裸地站在镜子前。

易立竞问他, 作为科班出身的演员,当别人说黄晓明演技不好,会尴尬、懊恼、心疼吗?

图片来源于《立场》

黄晓明没有正视易立竞的目光,而是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低下眼眸,连连肯定回复: 会,会,会。 他承认自己在某些时刻,演技不好。

其实,黄晓明从20岁出道就开始演戏,机会好,戏多。因自己的走红被身边人的捧赞包围着,听不到对自身实力的真实评价。

黄晓明的演技,也一直时高时低。 因为在日常交往中,黄晓明一直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因此在演艺生涯的道路上,从来不懂得拒绝,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消耗之后,被市场抛弃 。

在《大汉天子》成为热门IP之后,黄晓明一度觉得自己的前途不可小觑。后来因为不擅长挑选剧本和角色,在出演了很多不适合自己的大剧后,网上骂声一片,他一度因此得了抑郁症。 他觉得当时的自己一直被别人踩着、嘲笑,就连狗都在唾弃。

在长达60分钟的访谈里,黄晓明没有回避尴尬和难堪,对于自身的争议点,客观作答,没有矫情和虚伪。

这一刻,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在反思成长。他表示自己一直像个单纯的男孩,没有长大,也从未清醒地认知自我。因此醒悟得很晚,虽然能力有限,但一直有在努力提高演技。

承担了过多的期望,他摔下来的时候很痛很惨 。他讲到现在的自己成熟到能无惧批评和争议,但心中也有憧憬,希望自己能做好演员,演到极致。

而此时的易立竞变得善意起来,补充说道,你希望自己能在中国影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黄晓明那一番真诚的面对,内心深处的五味杂陈在易立竞那里是美好的、有力量的。

采访金莎,易立竞问出了过气艺人的尴尬。她聊到金莎这几年都只靠商演走穴,并在每次现场被迫只唱一首歌曲《被风吹过的夏天》, “那一刻是为了钱吗?”

她很平实,也很真诚:“ 身在演艺圈,我身后有一个团队在付出,因此必须得有经济来源,接商演已经是我最问心无愧的方式了。 ”

同时她也讲述了商演时的真实境况,虽然舞台的音效很差,但必须得用心唱完。 自己也很自卑如今的境况,但能坦然面对,这是通过努力获得的回报。

那一刻,坚强和责任支撑着她前行,或许那些被嘲过气的女明星都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里默默努力生活。

而她阐述自己还在倒霉的相亲时,易立竞并没有做出那副像鲁豫一样的画风,“真的吗?不相信”,一种故作的惊奇与旁观,易立竞只是淡淡回复:“相亲不叫倒霉。”

面对真诚的采访对象,易立竞用理解与懂得营造一个场域,和对话者形成了共情与共振。

直面伤口,治愈美好

易立竞直言自己从不带预设立场做采访,但大众往往觉得那些犀利的提问本身就是一种预设。她认为对话的目的是直面自我认知,直抵真实的内心,但当她邀请俞灏明体验死亡时, 却被大众认为是二次消费和情感伤害。

图片截取于《立场》

网络上议论声四起,但如果 你真正懂得她的善意,就会知道,比起记者这个身份,易立竞更像是一名心理医生。

2016年,易立竞在采访刚从烧伤事故中走出的俞灏明时,邀请他再次体验“死亡体验馆”,进入焚化炉重生。

图片截取于《立场》

他在体验之前选择了一个关键词,就是“ 体验极苦极乐” 。他被送到了四周都是燃着熊熊火焰的逼真熔炉空间里。

在高温下,他想起了自己如今带有两个窟窿的手臂及毁容的脸部, 还有那种濒临死亡时绝望的恐惧。

事实上,他体验完出来后很释然,他对易立竞说出了当时的内心:“当时烧伤事件后,自己很痛苦,而父亲就像是导师一样,不断灌输自己,男人不相信眼泪和软弱,就是应该坚强起来,而这些年自己是被迫推着往前走,根本不敢回顾烧伤事件后的自己。”

图片截取于《立场》

易立竞看到,眼前这个男孩虽然身体的伤疤已经愈合,但内心深处的伤痛只是被掩盖和捂住,伤口还在流血,自己不敢正视,因此无法察觉。

而泛着泪光的俞灏明告诉易立竞, 体验完生死后,对于事业、爱情、挫折,自己选择重新面对,重新把握生命的力量 。俞灏明也在真相与和解之间,失而复得,找回了自己。

图片截取于《立场》

易立竞一度认为,自己揭开公众人物的伤口,不是为了在伤口上撒盐,而是希望他们能正视面对。既然这个伤口存在,就别捂着他,要处理治疗,再轻轻地缝合,小心地安放。

节目播出后,俞灏明在易立竞的朋友圈留言: 现在重看,还是被感动和温暖到 。

落笔之际,有些不舍。

我想起了一个和易立竞很像的一位主持人,那就是前《经济观察报》主笔、现《十三邀》主持人许知远,他们都曾做过纸媒记者,习惯于用严肃的母题与自己的采访对象进行碰撞和交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娱乐、大众、流行文化如此盛行的今天,他们的提问那么尖锐锋利,似乎带着偏见和预设,带着严肃与敏锐的目光,从幕后走到镜头前,注视着时代的我们。

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虽然被群嘲,围观打量,但始终乐观,他们时常像纯粹的孩子一样,善意看待世界,温暖着身边的人, 用一己之力无限接近真相,呈现复杂且矛盾的真实或者说是人性的真相,期待未来的美好。

图片截取于《立场》

最后,说姐想用马东总结许知远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字:“ 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而易立竞是别人不具备的色彩。 ”

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违者必究。

Reference:

新浪娱乐《让明星“崩溃”的女人,是什么样的?》

王炸炸要炸了《装X明星一见到她就现原型》

ins生活《揭穿伊能静的虚伪,让杨幂、郭敬明秒怂:她不愧是“娱乐圈鬼见愁”!》

Vinsta看天下《“怼明星”不是她走红唯一的意义》

范跑跑到底做了什么?

范跑跑
[编辑本段]069405
原名范美忠,四川隆昌人,1992年毕业于隆昌二中考入北京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不久他因为课堂言论辞职,后辗转深圳、广州、重庆、北京、杭州、成都从事媒体、教师行业,曾在《中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媒体任编辑,发表过《追寻有意义的教育》、《〈过客〉:行走反抗虚无垃圾》、《〈风筝〉:灵魂的罪感与忏悔意识》、《用观念打败观念——读〈哈耶克传〉》,在天涯BBS,第一线教育论坛等都可以搜索到范美忠的文章。现任职于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
在外媒的报道中将其称为Running Fan

范跑跑的得名原因:
[编辑本段]
5.12地震发生的时候丢下了学生一个人跑出了教室,5月22日并在天涯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
据描述,范美忠当时正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范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
“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
范:“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
范:“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接着,范美忠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范美忠写道:“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我还告诉学生,‘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这些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论坛上炸开了锅。
因而得名 范跑跑
在天涯BBS,第一线教育论坛等都可以搜索到范美忠的文章。
任职于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但现在已被停职。

附:范美忠大事记
[编辑本段]

“范美忠事件”大事记
2008年5月22日9:10:四川省都江堰市光亚中学教师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文章提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这番言论引起了网民的铺天盖地的批评与漫骂。同时,“五岳散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自由与道德——从“范跑跑”事件说起》,“范跑跑”一词就这样出现了,并成为了范美忠在网上的另一个称呼。

5月25日,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发表《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对写贴的原因以及网友的批判进行了回应,然而网上批判范的文章仍然层出不穷,《范跑跑挑战国民容忍度,引发道德大批判》《“范跑跑”其实只是老师中的怪胎》《范跑跑无需道歉但须离职 》《还要请出“范跑跑”展示无耻吗》《范跑跑”,不要“拿无耻当聪慧”!》《范跑跑”是豆腐渣教师 》《“范跑跑”,难道你就不怕下地狱吗?》这些文章从各个方面对进行了批评。

5月26日,北岸在凤凰博客上发表文章:《范美忠:给教师抹黑,让北大丢脸》,文章指出:“范美忠可耻并不在于地震时他的临阵脱逃,而是在于他逃生后还要对自己的懦夫行为大肆“宣扬”。”

5月27日,奇虎论坛出现标题为《跑得比刘翔还快的范跑跑代言耐克》。帖中称,耐克公司认为在灾难中跑得最快、最热爱生命的范美忠老师,符合公司的宗旨,因此不顾当前众多中国网友对范美忠老师的质疑,果断邀请这位跑得最快的被中国网友笑称“范跑跑”的范老师作为耐克跑鞋形象代言人。不料,有网友随即将该帖转发至天涯、猫扑、网易、新浪等论坛,且将“B.T通讯社记者夏澈丹”等字隐去。由于原文以新闻形式展现,不少网友信以为真,纷纷痛斥耐克公司。更有网友以《是何居心?美国大公司请“范跑跑”代言耐克跑鞋》为题,将耐克与不久前遭遇抵制的家乐福相提并论,呼吁广大网友联合抵制耐克产品。呼吁很快获得响应。抵制消息通过QQ群、同学录等方式迅速传播。在记者收到的QQ群消息中,还有网友呼吁到当地的耐克专卖店抗议,QQ群消息中还附带有具体的抗议时间和方案。

6月2日,张若渔在新华网发表评论:《一个普通老师眼里的范美忠》,以一个忏悔者的身份自白:“我要有多少的勇气、意志和祝福才能跟范美忠勒石为碑、泾渭分明?我清楚且痛苦地知道,我与范美忠的距离看似很远,其实又是那么的近,可能不过隔着一场地震。我扪心自问,如果我处在范美忠的位置上,我会怎么办?我是会像他一样兀自跑掉,还是会和学生生死与共?这个问题在心中被问了无数次,但我始终不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以至现在,我已经拒绝回想和回答这个问题。我的恐惧和勇气一样强大,也一样渺小。”

6月2日,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教育局作出规定:“高考的监考老师在余震发生时,要保证将全部学生疏散完毕后才能离开考场”,“违反规定的,将给予停职或开除的处理。”

6月2日,人民网论坛发表评论《范美忠给国人出了个难题:我可以不做英雄吗?》,文章认为:范美忠的诚实让我们很为难,既要赞许其诚实的可贵,又要谴责其对“争当英雄”传统美德冲击。这怎么办呢?难道为了维护传统美德的尊严,而把范美忠的诚实一块谴责?这也不行!因为诚实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6月6日,网络评论家郭松民发表博文《“范跑跑”应该成为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文章首先列举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事件。指出:“在这起事件中,船长、众多的船员以及男性乘客,都和这条豪华邮轮一起沉入了大西洋底,冰海余生的人,多数却是最没有逃生能力的妇孺。”文章指出:“对精英来说,最大悲剧不是死于一场地震或者沉船,而是被公众所唾弃! ”“精英们其实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像“范跑跑”那样,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考虑自己太多了,考虑大众太少了?是不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攫取了太多本属于大众的利益?”,此后,许多文章都开始以泰坦尼克号为例,批判范美忠的行为。

6月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海明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专访,认为:“在大地震中的其他教师都没逃,说明这是基本的道德,而范美忠的行为已经越过了道德底线。”,“严格来讲道德规范和法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王教授还认为在这次大地震每个人都必须进行强制捐款:“很多人是把捐款当成善行,没有理解成责任和义务。他们不知道在特殊情况下,在非常时刻,为国家做贡献更是一种责任,而不仅仅是善行,不捐献是不履行责任和义务。”“(范美忠)诚实而不知耻,那你就没救了。”


6月7日,凤凰卫视中文频道“一虎一席谈”播出《范美忠不顾学生逃跑是不是失职?》专题节目。节目播出后,范美忠事件出现重大转机。同时,在节目中反对范美忠的网络“评论家”郭松民对范大加指责与漫骂,被网民指责为“郭跳跳”“伪君子”,支持范美忠的人开始大幅上升。范所在的都江堰光亚中学校长电话表示:“范美忠爱职业爱学生,自己不会开除因言获罪的人。”范美忠在节目中对校长与学生做了有限道歉,但表示,“这并不代表我向我的观点道歉,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

6月7日,范美忠做客腾迅网,与知名社会学家周孝正教授同时进行对话与采访,在节目中,范美忠再次解释了自己发表相关言论的背后原因,并表示,今后不再接受相应的节目与采访。

6月9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自由理念不容亵渎——我看范美忠之跑》的评论,文章认为:范美忠宣称“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是荒诞的,因为,第一,在那种情况下,作为教师的范美忠若能坚守岗位、组织学生有序撤退,或许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第二,就算只有一个学生因范美忠坚守岗位而逃出生天,而范本人牺牲了,但由于学生比他年轻得多,仅仅从生命的长度来算,这个学生的存活所保有的幸福量就很可能远高于范美忠的存活所保有的幸福量。同时,因为范美忠的行为会破坏人们传统的道德观,会让后来的人不幸福,所以,范是“打着自由之理念,打着自由的旗号否定美德与高尚,不仅是对自由的严重误识,更是对自由的亵渎!”

6月12日,网友肝胆剑发表《范美忠无愧于北大》,文章记录了自己转变对范美忠认识的的心路历程,并指出:“我们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传统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与其实施的方式表面上无懈可击,合情合理,然而中间却存在着极大的漏洞”。此文章在北大校内引起广泛的争议,有人指出:1、北大向来以追求真理为已任,而真理并不为所有的人清醒认识,而绝对不屈服于所谓的“社会舆论”与口水;2、北大向来以反思社会为已任,范美忠以自己的方式引起了社会对于道德问题的大反思。


6月12日,凤凰网发表评论《范美忠老师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指出:“我们一直在被谭千秋、瞿万荣这样的老师感动着,因为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师德如山”。范先生痛恨现行的教育体制,希望能给基础教育带来一点新意这一点我们双手欢迎,可我们不希望看到是灾难面前您第一个逃跑的样子。一个人的思想再活跃,再前卫,可如果连一点点起码的师德都没有,连一丝人情味都没有了,那也只能是一个虚伪的思想家。”
6月14日,从晓波在新华网发表评论:《看“范跑跑”和媒体贴面热舞》,文章认为:““范跑跑”能在凤凰卫视的演播厅正襟危坐、侃侃而谈,这本身就会让受众分不清对错善恶。如果只要反人性,不道德就会得到媒体青睐的话,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会步芙蓉姐姐和“范跑跑”的后尘。”

6月12日,著名反腐作家陆天明发表博客评论《此时此刻,必须把“范美忠”钉上历史耻辱柱》,文章指出:“震区的救灾工作还在关键时刻,许多条生命还埋在废墟中,在这个时候,只能有一个声音,就是:冲上去,救人!一切妨碍救人的言行,都必须视为“反人类”行为。如果在战争年代,可以被当场枪毙。最后,作者表示:在这一关键时刻,如此卑劣的“范美忠”必须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以正视听!”

6月14日,凤凰网博友朱光兵晚对光亚学校的电话采访记录,采访纪录显示:“教育部门已经正式通知我们,将范老师的教师资格取消,范老师无教师资格,就如司机没有驾驶证,所以我们也不能再聘用他了”。学校的老师同时表示:“老师大部分认为他言论不当,不配作一个老师了;学生当中,也有说他好,也有说他不好的。但主要是学生家长反应强烈,表示不希望我们学校有这样“连母亲都不顾”的人来教他们的孩子。”范美忠则表示,他认为教育部的做法没有道理:如果是说他没有去救学生而自己先跑就不配当老师,那他觉得是违背了教师法,“有哪一条规定说教师要冒着生命危险,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学生”?如果说因为他写的《那一刻,地动山摇》中的第一段显示他不爱国,所以不能当老师,他认为也是无稽之谈。“不能因为我批判国家的问题,就说我不爱国;而且也不能以不爱国这个理由取消我的教师资格。”范美忠说,中国有太多的公民对行政部门的滥用权力不加以抵抗,但他不一样,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重点并不在我能不能胜诉,即使是付出丢掉工作的代价,我也要捍卫我的权利和言论自由。”


6月15日,“乌有之乡”召开学者专家座谈会,郭林民、张玲玲等参加,会上部分专家认为:“范美忠想以此挫败整个主流道德!想撬翻整个人类道德!非常无耻!”;同时,“凤凰卫视是“扒粪机,把本来不需要讨论的话题大张旗鼓来讨论,使本来非常清楚的价值观搞混淆,更是非常可耻的!”,“那些支持范美忠的人,尤其无耻!”,“我们现在教育的成功是我们中华民族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的结果!”,乌有之乡还专门开辟批判范跑跑专栏,并将“范所代表的自由主义”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批斗。

6月15日,新京报发表吴稼祥评论:《“范跑跑”亵渎“自由”》,文章指出:“范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并不是一条木船上的普通乘客,而是有权利责任关系的法律主体:范老师代表学校对学生行使监护权,同时也有监护责任;学生们被家长委托给学校享受被监护权。在发生有生命危险的灾难性事件的紧急情况下,监护人有责任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助自己的被监护人。这种情况下的救助责任,和军人在战场上的责任没有两样。”“自由是与责任对称的。没有责任的自由只能是兽(猎杀)的自由或鼠(逃跑)的自由,而绝不是人的自由。”

6月16日,以反对“伪科学”著称的评论人方舟子发表《范美忠如在美国铁定会被学校开除》,指出: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制定的《教育行业道德准则》规定:“必须尽合理的努力保护学生避免有害学习、健康、安全的情况”。这事如果发生在美国,范美忠铁定会被学校开除,而且这辈子别想再当教师了。原因很简单:他的所作所为非常不具有professionalism。

6月16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聘“先跑老师”范美忠是由他所在的学校自主决定的,而非教育部官方指令。王旭明声明,教育部未发出任何要求取消范美忠任教资格的通知。但根据他目前了解的情况,范美忠所在的学校确实已对其发出解聘的正式书面通知。范美忠任教的都江堰光亚学校属民办学校,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解聘范美忠。当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在接受《青年周末》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案例,如果范美忠准备上诉,我们将提供法律援助。”



6月17日,都江堰光亚中学卿光亚校长在接受新快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都江堰市教育局16日上午再次找到他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面谈。“教育局领导向他表示,因为范美忠发表了不合适的语言,影响太大,现在口头要求学校解聘范美忠。”而都江堰市教育局纪委书记周泽邦则表示:“私立学校,解聘、聘用教师是他们的学校行为。”当记者追问“教育局是否要求解聘范美忠”一事时,周泽邦说了一句“我们依据职能行使教育管理”。都江堰教育局局长张庆当日告诉记者,根据相关管理条例,如果是都江堰市教育局发证,就由该局依据《教师法》等相关法律进行处理。但据他们调查,范美忠并未向该局提出过办证申请。该局已责成光亚学校提供范美忠的有关证明,但至今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6月17日,扬子晚报发表评论《砸范美忠饭碗涉嫌权力的滥用》,文章认为:即便是范美忠的言行违背了“教师法”等相关法规,对他的处罚也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来执行,以一种违法的手段来制裁另一种违法的行为,是法治社会的悲哀,文章同时引用中国政法大学何冰教授在其博客中撰文 “取消资格属于我国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行政处罚之一种”,依据相关规定,“有关部门处理范美忠事件,至少要履行下列程序:一、进行事实调查,并形成证据。二、在进行处罚之前,实行听证;三、作出正式的处罚文书,告知处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并送达相关人范美忠。四、处罚文书中要告知范美忠有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显然,在程序上,有关部门是严重违法的。

6月1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叶志军评论《解聘范美忠就能以正视听?》,文章认为:解聘一个范美忠就能廓清教风、以正视听,却有些近于虚荣的乐观。身为一个曾经的北大高才生,如果真的滋生了为主流价值观所不容的思想,这又岂是开除几个教师所能解决的。

6月18日,广州日报发表王文琦评论文章《社会宽容更有利于拯救范美忠》,认为:范美忠还是一个成长中的年轻人,他虽然已经年过而立,但尚没有形成完整、健全的价值观。他虽然博学多才,却不知道知识和才能对于人的意义。他虽然叫嚣自由,却孤立地理解自由,不懂得自由的真正内涵,更思扯不清自由与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果说范美忠事件有其他超越其自身的价值,这种对社会宽容度的检验应该是其中之一。”

6月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王春梅在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表示:,“我们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耻辱!对学校开除他,我们表示赞成!”,同时,王书记表示:“范美忠毕业离校之后,就曾经在网上将他所认识的北大的老师轮流骂了一遍。在学校时他不好好学习,对老师也十分不恭敬!”


6月19日,东方日报发表曹林评论文章《可别轻视范美忠的价值》,文章认为:范美忠暴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暴露了自己人性幽暗的一面,这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可以促使我们反省人性、反思道德、完善自身的机会。可就是这样一个极好的反思资源,却被伪道学和网络愤青们当作了一场树贞节牌坊的道德批判运动”;同时,还发表了《有感于光亚校长希望骂那些修楼修垮的人》,提出房子倒塌时老师丢下学生独自逃生,这可能并非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人在危险降临时一种本能的求生反应——这种本能虽然不道德,但可以原谅,因为每个人身上也许都有这种本能,这种本能只是没有尽自己的道德责任去救助别人,并没有伤害到别人的利益。但建房子时偷工减料、用铁丝代替钢筋、水泥中掺沙土就不可原谅了,那不是求生本能,而是为了一己之私利而谋财害命,为了利益而置他人生命于险境之中。相比之下,最该痛骂的当然是那些修楼修垮的人。


6月20日,鲁国平发表评论文章:《解聘“先跑老师”范美忠无关乎法律程序和因言获罪!》认为:“如今虽然讲究依法治国,但并不表示制度和法制的漏洞就可以作为范美忠逃脱处罚的理由,在中国一般情况下都是碰到问题再寻求对策,即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政模式……”因此,“由于媒体爆炒和引发全民大辩论使范美忠成为标杆性的典型反面人物,适当处罚他对社会的影响却是具备极其深远的意义的!”

6月20日,《中国青年报》编辑曹林发表评论文章《北大以范跑跑为耻丧失大学精神》,认为:北大在逃跑事件上可以表达自己的道德立场,可以批评自己的学生,但在“开除”问题上,应该坚守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价值立场,以母校的身份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学生一边、以自由堡垒的身份坚定地站在自由一边,为学生争权利,为自由争空间,拒绝行政权力干预教育自治,拒绝以言治罪。

6月20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镇江发表演讲时指出:“除他(范美忠)外,没有第二个老师跑!”,钱教授最后指出:“"跑"却"不能辩解",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羞耻感。"范跑跑"不仅跑了,而且面对那么多的媒体还"辩解"了,最要命的是"还用从北大学到的知识来辩解!"”

6月21日,新京报发表林达的文章《该解聘范美忠吗?》,文章以在美国911事件中的邱吉尔先生为例,指出:尽管其言论触及了美国民众的公愤,但所在的学校“仍然支持他应有的权利,因为必须坚持学术自由不受干预的原则”,文章提出:《教育法》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作为法律条文,它的定义是不明确的,什么是良好的思想?由谁来判断和界定?这样可能被随意解释的法律条文,才是值得关注的焦点。”

6月2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少华文章《谁都没有以命换命的义务》,文章指出:“我不认为教师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学生生命的义务。郭如果要求范做出这种牺牲,就是不应该的……”“《教师法》再修改,也不可能写入让老师牺牲自己生命来保护学生,只能更加明确强调老师保护学生的义务。”

6月25日,广州日报发表心理学家张结海的评论:《我们对“不当言论”太宽容了》,文章以美国“詹姆斯?沃森”事件与“前哈佛大学校长拉里?萨默斯”事件,指出美国也是一个因言治罪的国家,文章最后指出:“不治他的“罪”,这就客观上等同于鼓励全体老师向他学习。”

6月25日,南方人物周刊发表《一个“异端”的道德试验》,文章列举出范事件以来出来的种种评论,认为范已经成为了一个靶子,文章引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展江的观点,“范美忠检验了一下中国当下的道德观,我们发现,其实还是‘圣人化’。”

6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对范美忠事件发表看法,认为:“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同日下午,范美忠对此表态:自己不崇高,也不想崇高,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无耻。范美忠反而提醒教育部应该关注倒塌的校舍“建造这些校舍的官员和教育官员才最无耻”。

6月26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加入其中,网上开始了对于教师法与道德条例实施细则的大讨论。舆论普遍认为这是范的一次奉献,然而,荆楚网则发表《保护学生安全教育部岂可推责?》,文章指出:与危房改造、学生安全意识等各个方面相比,教师保护学生安全处在这条链的最末端,所起的作用最有限,教育部此时更应该借着民意的威风,和相关部门一道,着手解决各类威胁师生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并且拿出具体的措施方针和时间表,将保护学生的链条做结实,做稳妥。


6月29日,南方人物周刊采访光亚中学校长卿光亚,他分析范老师在网上的“先跑言论”是震后的“病态反应”,接近“痴人说梦”。采访中,他透露了范美忠如何进入光亚中学,以及在学校的种种表现。他同时强调:“学校距震中心也就15-20公里,当时房子像扇纸一样迅速在扇。那一小段时间里,人的头脑是空白的,我们许多老师的记忆里,半小时以后才想到自己的妈、孩子、老家。”,同时,他也认为:“范美忠说的也许是真话,但不善,不美”

《《南方人物周刊》- 张欣:生活还有多少种可能》txt全集下载

《南方人物周刊》- 张欣:生活还有多少种可能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张欣在SOHO现代城图受访者提供张欣在甘肃视察美德教育学校图受访者提供潘石屹曾将他和张欣的分工做了一个比喻:以前耍猴的人,先要有人敲锣,他就是那敲锣的;然后有人出来耍猴,这就是张欣;最后拿着帽子收钱的又是他本刊记者 薛芳 发自北京北京朝外SOHO第10层,一个异常空旷的空间,3只猪叠加在楼梯口下,旁边并列着一组乒乓球台。对张欣的采访是在这个跃层的二层进行的,位置靠近楼梯口,整个采访过程中,不断地人来来去去,但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是老板坐在这里。在公众看来,张欣最突出的标签是潘石屹。但人人都知道,张欣并不是潘石屹背后那个隐忍的女人,她果敢,目的明确,不达目的不罢休。用了14年时间,张欣在中国的商业圈中勾勒出自己的轮廓。这个经常穿Prada的女子,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弯的。慈善试验在我们见面的前10分钟,张欣给记者提供了关于她在甘肃的一个慈善项目,美德教育的19本书籍和光盘。这是一个具象化美德的教材,比如整洁,就是一个……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