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里,有一个场景是黄晓明的腿部中枪了,旁边的炸弹将要爆炸。剪辑的时候,胡大为在此处停了下来,定格一秒钟。吴宇森看到这,拍了拍他。“他知道我明白他的意思。”胡大为笑道。将个人风格融入商业电影,这是吴宇森一直努力去做的事情。胡大为觉得吴宇森这些年变化不多。“他好像是一瓶红酒,越久越醇。依然那么浪漫,还热爱电影,还没有想到过退休。没什么变,变的是他戒了烟,懂得珍惜健康了。他样貌像老头,但心还是年轻。不像我,样貌年轻心也年轻。”胡大为总是很兴奋地说。张家振是《太平轮》的制片人,也是吴宇森多年的合作者。他觉得吴宇森这些年还是有变化的。“他是一个浪漫的人,不光是对爱情,对生活的态度也浪漫,但在工作上浪漫过分就有点任性了。”《太平轮》里有三段爱情。他的电影里,从来没出现过这么多女性角色。之前的电影几乎都在讲男人之间的情义,即便有爱情,也是作为副线。这次集中讲几个爱情故事,对他是一个挑战。魏君子是香港电影的资深研究者。我采访他的时候,高仓健去世不久,他找出自己在2009年采访张艺谋时删掉的一段文字,这篇张艺谋回忆高仓健的文章叫《士之德操》。魏君子与吴宇森接触过几次,他觉得吴宇森身上也有这种“士”的精神。“士为知己者死,在他电影里是非常明显的。吴宇森特别谦恭有礼,无论你是陌生人、后辈,都是如此。他是我见到的导演里面做得最好的一个。”
我挺喜欢《民主的细节》这本书的。我认为《民主的细节》这本书写的挺好的。《民主的细节》这本书的作者是刘瑜,这个作者之前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这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主要是因为《民主的细节》这本书写的是很生动有趣的,一般谈及政治问题的时候,容易比较有点枯燥。一般人不容易能看进去,对于纯粹的讲甚至的书来说,一般都是比较系统化的和书面化的。会让很多一般的读者读不进去,但是刘瑜的这本《民主的细节》写的就非常的生动,很容易让人去理解,而且可以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感觉刘瑜的文字是生动形象而又充满智慧的。他尝试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节去给我们解释民主是什么,复杂化的知识和理解,加以生动和简单化,日常化,我认为这如果没有一个作者的智慧是不能够把书写成这样的,所以我说刘瑜的这本书写的很好。
它写的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感觉,很平易近人,也比较容易理解。我很喜欢她的语言风格。她把政治问题变成老少咸宜的八卦贴,这个就是她非常有特色的一点,也是这本书的特色之一。
我认为刘瑜的理解是很深刻的,她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通过这本书,也可以带给我们很多些思考,关于民主,关于自身的一个思考。所以说我认为这本书写的很好,即使是对这方面不是很感兴趣的人,读起这本书来,也会兴趣浓厚。
除了凤凰之外,大陆的这些全部被阉割了。南周割得最干净了!
三联有点开始自娱自乐。新周刊是有雄心的,东西凑合。南方人物同属南方报业集团的,但是都是人物专访,想看特稿的请转向。
其他的半斤八两吧,你要找很有独立思想胆子又大的,反正是没有了。
凤凰凑合,因为毕竟不是大陆的。
《民主的细节》(刘瑜)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民主的细节
作者:刘瑜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2009-6
页数:293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作者简介:
刘瑜,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讲师。现任教于清华大学政治系,担任副教授。
峻厉、温煦的大儒钱穆
邹金灿
①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往往相反。比如,胡适主张老子在孔子前,钱穆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更重要的是,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②他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一本中学国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意见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则不行。
③这符合钱穆某些时候的峻厉形象
④叶龙告诉我,钱穆先生相处起来很和气,但非常有威严。有一次他请钱穆改文章,钱穆提出意见,他随口说了些反对的话,钱穆马上就不改了——认为他所持的并不是虚心请教的态度。这令叶龙极其后悔,数十年后谈起此事,仍懊恼不已。
⑤《朱子语类》里记载了朱子这番话:“凡事回互,拣一般偎风躲箭处立地,却笑人慷慨奋发,以为必陷矫激之祸,此风更不可长。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盖狂士虽不得中,犹以奋发,可与有为。若一向委靡,济甚事!……大凡只看道理合做与不合耳,如合做,岂可避矫激之名而不为?”
⑥1930年,钱穆撰文介绍近百年几个儒者的读书主张,谈到陈澧(1810-1882.字兰甫,清末广东大儒,著有《东塾读书记》等书)的读书方法时,他认为陈澧只是看到了时人的病,开出来的药方却“温和有馀,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这个“峻厉”的主张,可与朱子的“慷慨奋发”互相发明。
⑦峻厉与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比如他对于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不聘请他这件事,其实是有意见的,但多年相处,也只听他不经意地提过一两次。
⑧在西南联大时,经常有人向钱穆请教。学生对这位老师,先是敬畏,熟悉后变成敬爱。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去钱穆宿舍问学。由于地方小,来的人往往是一批出来,另一批再进去。
⑨这些前来请教的人各式各样,西南联大的学生,其他大学的学生,银行、报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年过50岁的人……对于他们,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学生李埏不解,说:“有的人只是慕名而来,只是来瞻仰先生风采的,为何也耐心作答?”钱穆举了范仲淹的例子:范仲淹带兵打仗时,18岁的张载带着兵书求见,范仲淹劝他读《中庸》,张载记取这番话,后来成了一代儒宗。钱穆告诉李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
⑩严耕望1941年来到齐鲁大学追随钱穆,报到的第一天,钱穆领他到住处,对起居饮食、铺床叠被、整理书物等一切琐事都耐心指点,并且一天里来其房间五六次,对这位学生关怀备至。50年后,严耕望回忆起这个场景,仍然不禁涕泪横流。
11龚鹏程说:“钱先生回台湾演讲,在淡江大学礼堂倒塌被砸之后,身体肯定是受损了(注:1952年,钱穆在台湾淡江文理学院惊声堂演讲时,屋顶水泥大块砸落,伤重入院)。晚年楼居为常。古人云,筋力之减,皆称新来懒上楼,钱先生则是罕得下楼出门。问学者都在客厅中见。政界人物来,亦不接待,任其随席听讲而已。对我辈,因非真正弟子,较客气,多称兄。于我则称龚先生,我称他钱老师或先生。怡然蔼然,论学若话家常,大关节处却极敬肃、不苟且。而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
12太史公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在人海与时间的磨洗下,个人往往迅速湮灭,死后还为后人纪念的,无疑是“倜傥非常之人”了。
132015年是钱穆诞辰120周年,“我们没有做什么纪念活动,对他的最好纪念,就是读他的书。”钱辉(钱穆的女儿)对我说。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1)钱穆在新亚书院的学生唐端正回忆,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打太极拳,呼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30分钟,有一天在新亚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青年流氓,在门口探头探脑,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堂内左右穿插,钱穆警告无效,怒了,“把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从钱穆身上充盈的生命力来看,他如从军,将会是个勇猛的士兵。
(2)胡适有次去苏州中学做演讲,因钱穆已在当地颇有名气,东吴大学的教师陈天一叮嘱胡适,到苏州不要忘了见一见钱穆,那时钱穆正在写《先秦诸子系年》,有两本很生僻的讨论《史记·六国年表》的书,他怎么都找不到,于是当面向胡适询问。不料胡适也答不上来。事后钱穆反省自己“书生不习世故”,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无疑是在刁难对方,但因为这个问题积压在心中已久,突然见到一位“天下名人”,是以不禁冲口而出。
这件事没有妨碍胡适对钱穆的肯定。读了《刘向歆父子年谱》后,胡适在日记里说:“钱谱为一大著作,见解与体例都好。他不信《新学伪经考》,立二十八事不可通以驳之。”1931年钱穆进入北大历史系任教时,主持该系工作的正是胡适,其时是文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