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二十四节气论文参考文献

2023-12-06 05: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二十四节气论文参考文献

第一部记载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淮南子·天文训》。

二十四个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吸收了节气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在传承发展中,二十四气气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形成阴阳合历。

发展沿革

干支历又称节气历、中国阳历,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关系,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博大精深。上古时代已定出天干地支及年岁。

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

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天皇氏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干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在后来的传承发展中,这套干支术语简化为一个字。

简化后的“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据现流存下来的文献记述,商代时,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

周代时,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汉代时,是我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也是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求论文《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辨析——以《诗经》为例》

请采纳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特有的节气制度,它以约15天为一个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开创之前,我们国土上有齐国的三十节气的制定方法。它以12天为一个节气段,文本可追溯到《管子幼官》。但是这种气候基本适用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的地理条件,而且有一定的缺点,并不适用于普遍的劳动生产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且是最具有科学性的。按照现代地理学理论 ,这种制定是根据太阳在黄经上从春分开始,每次移动15度,便算是度过了一个节气 。《尚书尧典》中已经提及测定“日中 、日永 、宵中 、日短 ”(即现在 的两分两至)的办法,《左传》写一场事件曾曰:“春王正月辛亥 朔,日南至。” 事件发生在鲁僖公五年,他曾经在日南至(冬至 日)之时登台观云。文中提及的“分 、至 、启 、闭”实际指代“两分两至四立 ”这八个节气。《管子轻重》中也基本指出已经存在“八节 ”,只是未明确命名 。从 《吕氏春秋》开始,节气的制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中《仲春纪》《季春纪》 等篇章 ,共十二篇 ,完整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 如《仲春纪》中所言:“雷乃发声,始电 。蛰虫 咸动 ,开户始出”就是现在“惊蛰”的 前身 ;《仲冬记》 中“冰方盛 , 水泽腹 ”, 即水泽之处冰已经冻到水底了,后来便演变为 “大寒”。今日之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 真正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是在《淮南子天文训》中齐全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间囊括了广阔的社会风貌 ,尤以反映民间生活的十五国风成就颇高 。由于其广泛的容纳性,男女情爱 、时令农忙 、离愁别绪在《诗经》中都有涉及 。关于节气的诗歌 ,更成为后人研究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的最生动的案例 。《秦风蒹葭》中记载了“白露”: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淡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沚。重章叠句 ,首句起兴 ,以 “白露为霜”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对“白露 ”的诠释 为“水土湿气凝而为露 ,秋属金 ,金色白 ,白者露之色 ,而气始寒也”。 而 《孝纬经》中这样说道 :“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气温渐低 ,露凝成白色。 这是关于节气较早的记载 ,在这一诗中,“白露”间接地成了追寻美好伊人的美丽背景 ,伊人又点缀了深秋里如霜的白露,二者 交相呼应 。《豳风七月》按时记事 , 按照季节 的先后 , 描写原始先民的劳动和生活 :“七月流火 ,九月授 衣……五月斯螽动股 ,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筑场圃 , 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人执宫功。昼尔于茅 ,宵尔索绚 ,亟其乘屋 , 其始播百谷 。”

《七月》这首诗表明 ,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里 ,人们对于时令节气已经有了自觉意识 ,这是在漫长时间中积累和摸索出的一套经验 ,在诗中留下了一幅真实的劳动场景的画卷 。

《诗经》中关于节气的记载还有许多 ,以这两首最具典型性 。从《诗经》里的诗歌可以看出 ,尽管还未形成完备的二十四节气的体系 ,但先民们已经有了时令节气的自觉 ,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来调整农业的行动,甚至将自己的心意情感与季节相关联 。这显示了在春秋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中 ,人们对于季节的关注。这种初步的关注最终引向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完备 。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的节气文化深深影响了诸如《 诗经》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 ,凝聚着先民智慧的结晶 ;同时 ,这些作品的诞生也更有利于研究节气的诸多问题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发现了更多的文化遗产。因此 ,研究二十四节气与文学作品的内在关联便具有了极为重大的意义 。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毕业设计 完成论文时间及预期结果结果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跪求,谁能提供几个国外专家学者关于中西传统节日异同的参考文献(春节圣诞)

文从节日文化这个角度对中西文化做了介绍及比较,说明了节日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都可以形成不同的节
参考文献
⑴ Lineal Davis.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M],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⑵ 周叔麟. C.W.Pollard June Almes. 新编英美概况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⑶ 程裕祯. 中国文化要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⑷ 姜守明. 洪霞,中西文化史[M].科学出版社,2004
⑸ 李露露. 中国节[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⑹ 李念培. 孙正达.英国[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
⑺ 王娟. 民俗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⑻ 徐行言. 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