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键词: 育儿 ,儿童焦虑,选择性缄默症
孩子面对一群人的时候不是不想说话,是说不出口……
“我的孩子在家会对我侃侃而谈,为什么出了家门到外面却一句话也不肯说?”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许多人会以为他们只是害羞或者慢热。 但如果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月及以上,就一定要引起重视了 ,这已经不再只是害羞或者慢热, 孩子有可能是患上了选择性缄默症。
图/Pixabay
根据DSM-5(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SM),是属于焦虑症的一种 。
具体表现为患者在获得正常言语功能后,在某个或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表现为沉默不语。如在家能够正常的与家人交谈,但到某些场合(如学校等公共场合)则拒绝说话,沉默不语。也有少数的相反情况,在其它地方言语正常,而回到家中却一言不发。
这样的症状早在1877年就被德国一位内科医生 Kussmaul A所发现。他发现有些孩子在某些场合不论别人怎么努力诱导就是不说话,于是他将此类现象称之为“随意性失语症”。
到了1934 年,瑞士的儿童精神病学家 Tramer M 描述了一个 8 岁小孩在某些情况下拒绝说话的案例,首次引入了“拒言性缄默”(Elective Mutism,EM)概念,这一术语强调的是患儿有意识地拒绝与人交谈,认为不说话是患儿故意这么做的。因此,EM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对立违抗行为。
可这一说法不久之后就被质疑,EM逐渐被SM所取代。 患有这类疾病的孩子并非有意识地拒绝与人交谈,而是不受自我控制的。 专家一致认为,SM属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纳入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
图/Pixabay
多大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其实这种疾病还相对地比较罕见,患病率约 0.3 ‰~20 ‰。这样的症状一般发作在年龄在3至6岁之间的孩子身上,但往往到了学龄期(大约7至8岁)才被诊断出来。 女孩比男孩较为常见,在青少年及成人身上不多见。
选择性缄默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定论。具体有以下两种种较常见的有关因素:
1)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过度控制和保护。
根据过往的案例研究,孩子的沉默不语都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早在约半个世纪以前,一位博士曾分析了一个6岁患儿 的个例。该患儿的父亲过于严厉,而母亲又过于保护,他认为这就是病因之一。其次,老师们在一些场合中会主动帮助他以摆脱说不出话的困境,这更加重了患儿缄默的症状。
2)孩子具有行为的抑制性。
Muris和Hendriks 在2016年也发表了针对3至6岁儿童的的有关研究。他们分析发现,行为具有抑制性质,如害羞、社交能力低下、退缩和适应性低等,以及社交焦虑症状,与SM症状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 说明具有焦虑特质的人更容易罹患SM。
实际上,无论有无患有SM的孩子,当他们对环境不熟悉时,都会比较偏向于沉默不语,只是患有SM的儿童较为严重。他们面对陌生或者人多的环境一般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厌恶。
图/Pixabay
这样的症状对孩子成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虽然患有SM的孩子也会通过一些非言语的行为表达自己,比如点头,挥手等,但是无法正常地与除熟悉的人之外的人用语言沟通无疑会成为生活的障碍。
由于一般患病的时期都处于儿童语言和表达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孩子在这段时间没有得到很好的语言表达锻炼,以后在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上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更有研究表明, 患有SM的儿童经常被诊断同时有“社恐”(社交恐惧症,SAD,Social Anxiety Disorder),他们表现出高度的社交焦虑和对陌生场合的恐惧。 选择性缄默症甚至与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孤独症谱系障碍,也就是广义上的孤独症)也有很大的联系,共病率高达62.9%。
由此可见,即使SM不算是常见的病,它与其他焦虑和社交相关的心理疾病还是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不容小觑。
如何有效干预,避免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一部分是来自于遗传原因导致的,但是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后天的家庭教育,因此 改变家庭教育作为干预的方式是能够起到一定效果的。
幼儿时期是孩子人际关系慢慢成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充当重要角色的人物是家长。所以即使家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陪孩子玩玩具之类的,也要引导孩子建立认真的对话。对于孩子陪伴的需求不要拒绝,而是要尽量满足,因为这是孩子和别人建立关系的雏形。
即使孩子在外面不愿意与别人打招呼或者说话,也不要过度地呵斥或强调。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在与人交往方面是有问题的,会产生不适感甚至心生恐惧。
图/Pixabay
能自愈吗,如何治疗?
通过家长的有效引导,患有SM的孩子是有机会自愈的,但具体方式因情况而异。
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当发现孩子开始说话的时间较晚时,应引起重视;
2)孩子在外不讲话的情况,家长需以接纳与有耐心的态度面对和改善;
4)从家长自身改变,家长需注意自己是否过度控制孩子或者因过度担心孩子而产生焦虑了,如果有,要及时去调整。
临床上也有许多其他方式,比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方式。但不管什么方式,都是需要一定时间去痊愈的。
值得一提的是,患有SM的孩子会将他们的世界通过人、事和地点明确区分为能够说话的场合与不能说话的场合。在治疗过程中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新体验或许很重要,但同时要注意孩子创造的是积极的体验,而不是被他们将这类经验归类为不能说话的场合。
治疗SM最重要的是让孩子面对陌生的场合不再焦虑 ,因此,循序渐进地让患儿接触外界也许是克服不熟悉的情况的不错选择。家长作为患儿最熟悉的人,也应当积极配合孩子的治疗。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如孩子已患上SM,千万不要放任其不管,因为如果不有所行动去改变的话,缄默的症状极大可能会一直延续到孩子长大成人。
写在最后: 如果有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有可能患上了SM,请及时去专业心理或医疗机构咨询! 希望通过阅读此文能提高更多人对选择性缄默症等焦虑症的了解和重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Anxiety disorders : DSM-5 selections. (2016).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ublishing.
2. Muris, P., & Ollendick, T. H. (2021). Selective Mutism and Its Relations to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24(2), 294–325.
3. Schwenck, C., Gensthaler, A., Vogel, F., Pfeffermann, A., Laerum, S., & Stahl, J. (2021).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 place, and activity that trigger failure to speak in children with selective mutism.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Published.
4. 唐瑞强.选择性缄默症的过去和现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05):897-899.
THE END
Chunmin
澳门大学 心理学系
“你将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组成你的生命。”
编辑/视觉:UP心理 图片:网络
本文版权归 「UP心理」 所有
转载请联系授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