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乃明朝官署名,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所设立的"御用拱卫司"。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到洪武十五年正式设立锦衣卫。 中图分类 : 胡杨著《锦衣卫》,哈尔滨出版社,2008年摘要:本书作者借着历史的蛛丝马迹,延伸到腰佩绣春刀、手握诏令的明朝之夜,展现了朱明王朝的锦衣卫刺客般的议事、密谋、策划和监察等活动。将这个特殊性质的组织,透彻地进行了剖析.论文文献:廖元琨 :锦衣卫与明代皇权政治(The JinYiwei Guard and Politics of Imperial Power in Ming Dynasty )作者简介: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来源: 北方论丛, The Northern Forum,2008,004
现在一提到“锦衣卫”三字,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即映出流行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锦衣卫官员标准形象: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檐走壁,武艺高强,从事着保卫皇帝、暗护忠良、刺探倭寇、保国卫民等神圣而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堪比古代的007。但是,明朝的锦衣卫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初设立的拱卫司,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卫队。洪武二年设立亲军都尉府,又以负责皇帝仪仗的仪銮司隶属之。洪武十五年罢设亲军都尉府,改成锦衣卫。这样,锦衣卫既继承了亲军都尉府的侍卫之责,又从仪銮司那里继承了在朝会大典或皇帝出巡时负责天子仪仗卤簿的职责。
按照明代兵制,地位最高的是中央级的五军都督府,有些类似于大军区;然后是类似于省军区的都指挥使司(都司);然后是相当于各地军分区的卫。明朝一般的卫有5600人,分为前、后、左、中、右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1120人。再分为十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112人,其中有2名总旗、10名小旗、100名士卒。
明朝锦衣卫排在亲军卫之首。亲军共二十二卫,包括洪武年间朱元璋设立的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锦衣卫等“上十二卫”和永乐年间明成祖增设的金吾左卫(原为燕王府的护卫军北平左卫)、金吾右卫(北平右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济阳卫、通州卫等十个亲军卫。此外还有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等“御马四卫”。这些亲军卫不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直接听命于天子,总的来说地位比其余各卫要高一些。明代守卫皇城和宫城的职责,多用上亲军二十二卫,特别是金吾、羽林等卫。锦衣卫并不负责皇城的外围警卫,而是在宫内担任入值宿卫职责,相当于皇帝的贴身护卫。
按照明朝的兵制,卫下面只辖五个千户所,但锦衣卫由于地位特殊,辖有十四个千户所(最多时达十七个),包括锦衣前、锦衣后、锦衣中、锦衣左、锦衣右五个千户所,以及上前、上后、上左、上中、上右、中后、驯象、旗手等千户所。
锦衣卫与其他卫一样,名义上的最高长官称为指挥使,是正三品官员,而且可以世袭。明代许多勋臣后代被授予该官职,实际上是不管事的虚衔。由于锦衣卫的特殊性,明代皇帝经常让都督、都督同知、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等一二品武臣掌领锦衣卫。在《明实录》中,可以看到诸如“左都督掌锦衣卫陆炳”、“锦衣卫掌卫事都督同知朱宁”、“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佥事臣袁彬”之类的称呼,这些人都是受皇帝信任的心腹密臣。
在锦衣卫指挥使之下,设有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卫镇抚(正五品)、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镇抚(正七品)、总旗(正七品)、小旗等官员。但是锦衣卫与其他卫不同的是,在总旗之下还有将军、校尉、力士三类特殊的人员编制。
锦衣卫的“将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将军,而是负责皇帝近身扈从的卫士的荣誉头衔,最初叫天武将军,后来改名叫大汉将军。其满员编制共有一千五百人,另有千户、百户、总旗等官员七人,统共一千五百零七人,自成一军,由侯爵、伯爵或驸马统率。凡遇到朝贺庆典,大汉将军要戴凤翅冠,穿锁子甲,悬金牌,佩绣春刀,值宿于奉天殿(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今太和殿)殿内御座左右,以及殿门、殿角、殿外丹陛和丹墀。
大汉将军的工作类似于仪仗兵,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任务,往往要从凌晨三四点钟一动不动地伫立到中午时分。在殿内侍卫的大汉将军不得挠痒、打哈欠、咳嗽放屁,身上也不得有臭气。明熹宗有一次破天荒上朝,看见身边的大汉将军站得稀稀拉拉,盔甲破破烂烂,衣服鞋子也是脏兮兮,还骂过相关的领卫勋臣。殿外露天肃立的大汉将军则要经受风吹日晒、霜冻雨淋,典礼完毕之后还要对身上的金甲进行擦洗保养,然后才能上交到左阙门(午门东南角)南边三间廊房的“金甲库”中储存。
皇帝常朝时,大汉将军也要在奉天门(皇极门,今太和门)侍卫。在皇帝出巡时,统领大汉将军的千户官要悬挂“礼”字号金牌,举着金香炉,作为仪仗前导。大汉将军从民户中选取,要求躯干丰伟,身长五尺三寸以上,还要勇武精壮,力胜三百五十斤,身体也不得有恶疾。他们每人每月领取两石口粮,每年发给红丝(缎)衣、红纱衣、红罗衣各一件,每五年拣选一次,可以升任总旗、百户、千户等官职。
校尉最初是仪銮司仪仗手的专有名称,后来纳入锦衣卫系统,隶属于锦衣前后左中右五所,每各辖十个司:轿舆司、擎盖司、扇手司、旌节司、幡幢司、班剑司、斧钺司、戈戟司、弓矢司、驯马司,其工作职能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负责这些工作的锦衣卫校尉每三天一轮换。
除了皇帝卤簿外,锦衣卫校尉还要负责皇太子和亲王的仪仗。比如在千秋节(皇太子生日)、元旦、冬至等节日时,文华殿内外要用锦衣卫校尉四百一十九,来擎执伞、盖、扇、戟、麾、氅、斑剑等仪仗。亲王离京前往封地时也要先拨给三百名锦衣卫校尉作为随侍人员,到封地之后再从王府护卫或群牧所的军士中选拨出三百名校尉。郡王受封后拨给三十名校尉,公主出府也要拨给锦衣卫校尉三名。校尉一般从民户中佥发,要求身强力壮,没有犯过错。校尉死后由儿子或弟侄替补。可以支取禄米,家属也可免去差役,所以有不少没有军籍的民户为了逃避徭役而投充到王府,充当校尉。
力士最初专门指旗手卫举旗的士兵,后来也隶属于锦衣卫系统,其地位低于将军和校尉。万历年间曾经规定锦衣卫的千户、百户和将军,凡侍卫三十年以上者,其儿子可以授锦衣卫总旗的官职,侍卫二十年以上者儿子可当校尉,侍卫二十年以下者的儿子只能当力士。而且都只准荫袭一辈,不准世袭。管理力士的机构是锦衣卫的上前、上后、上左、上中、上右、中后等六个亲军所。
“锦衣”之名反映了锦衣卫服装上的特殊性。明朝对皇亲勋贵百官平民的服色等级有严格的限制,不准逾等。明初有不少开国的公爵和侯爵就是因为“服色逾制”、“僭用龙凤纹”而被赐死的。按照明朝制度,锦衣卫的正三品堂上官可以着大红丝飞鱼服、佩绣春刀。所谓“飞鱼”其实是尾巴像鱼尾的四爪龙,“斗牛”是直角的四爪龙,“麒麟”是牛蹄龙形的动物(需要注意的是,明朝公侯伯爵和驸马身穿红色常服,胸前和背后有麒麟补子,其中的麒麟是通常的兽类形象,而与龙形的“麒麟服”不同)。有四爪而不做其他变形的龙,则被称为“蟒”。绣有这四种图案的袍服称为蟒衣、飞鱼服、斗牛服和麒麟服。它们不在品官的官服制度之内,而是属于赐服,等级极高,一般只有皇帝赏赐或奏请批准之后才能穿着。
赐服通常采用云缎、闪缎、云绢、纱、罗等高级衣料,以大红为底色(也有青、蓝、紫、沉香等颜色),采用织金、妆花等复杂工艺,胸前为龙头和龙爪,龙身绕过肩膀,龙尾甩到身后。大体来说,蟒衣是等级最高的赐服,之后依次是飞鱼服、斗牛服和麒麟服。值得一提的是,锦衣卫成员也不是全都穿飞鱼服,能穿飞鱼服的基本上属于锦衣卫军官,至于将军、校尉和力士,则根本穿不到飞鱼服。此外飞鱼图案可以用在圆领衫、直身、道袍、贴里、曳撒等多种服装上;飞鱼图案可以做成胸背补子,也可能是过肩的“通肩袍”;飞鱼可以带翅膀,也可以不带翅膀……总的说来就是没有固定的规则。实际上连明朝人也不容易分清这些区别,虽然明代历朝皇帝不断下旨禁止乱穿飞鱼、斗牛服,但皇帝自己也往往胡乱赏赐,导致情况越来越乱。
所谓“绣春刀”如今并没有确凿的实物传世,但许多研究者曾根据明代绘画,对其进行考证。大多数看法认为绣春刀的样式和明代常见的腰刀差不多,只是刀身较一般腰刀短小,而且全身有弧度,便于拔出和守刀,绣春刀最大的特点在于刀鞘上面有鞘裙,裙底织有排穗。此外,佩绣春刀并非锦衣卫的专利,留守卫、旗手卫等亲军都可以佩带,文武大臣扈从皇帝车驾时也会获赐绣春刀。
锦衣卫是皇帝的贴身卫队,因此负有保护皇帝之责,由此承担了秘密调查和刺探情报的工作。锦衣卫设有南北两个镇抚司,其首脑称为“锦衣卫掌镇抚司事指挥”。南镇抚司掌握锦衣卫的法纪、军纪,同时掌管制造兵器的军匠。锦衣卫北镇抚司则负责在暗中秘密侦伺文武百官,同时还担负着监视藩王、反间谍等任务。《明史?职官志》中称北镇抚司的任务是“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
北镇抚司逮捕人的时候不需要经过外廷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法律手续,而是直接逮进臭名昭著的锦衣卫诏狱(也叫锦衣狱)。被捕者一旦走进诏狱大门,十分之九便无生还之理。锦衣卫执行侦察和缉拿等任务的部队则称为缇骑,由校尉、力士等低级军士充任,其人数在洪武朝只有五百人,到正德年间膨胀至六万余人。到嘉靖年间,还有外围线人十五六万。
有明一代,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被统称为“厂卫”。明武宗宠信的江彬曾同时领导厂、卫两大特务部门。此外东厂的掌刑千户和理刑百户都是从锦衣卫选拔过来的,其下面有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这就容易给今天的初学者造成一种误解,似乎锦衣卫是和东厂一样的太监机构。其实供职于东厂的锦衣卫成员并不需要 *** ,其本人的官职仍是锦衣卫千户或百户,户口也隶属于锦衣卫军籍,但是工作关系属于东厂,在东厂办事,受东厂提督太监管辖。就好比现代的借调。当差遣的职务结束或者被免去后,仍回锦衣卫担任原职,今后仍在锦衣卫系统内晋升。
民国时期,特别是四十年代后半期,为了影射国统区的白色恐怖统治,锦衣卫“特务机构”的作用和威力被进步知识分子过分夸大了,其代表作就是丁易的《明代特务政治》一书。实际上明朝治国真正依赖的还是国家的官僚系统,而非厂卫。上有内阁六部,庙堂之事轮不到东厂和锦衣卫说话。厂卫就是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也拿不上台面,只能作为皇帝的鹰犬爪牙,行事必须依靠皇帝抬举。
另一方面,锦衣卫最重要的是缉捕、刑狱职责,情报收集只是一些延伸作用。其情报侦缉手段对朝中的重要大臣根本不具备威胁,自嘉靖年间的首辅夏言开始,明代历届倒台的首辅没有一个是被锦衣卫搞掉的,反而主要是靠言官(御史和给事中)与风宪官(都察院、大理寺、按察司)之力。不过,在明代另一项臭名昭著的制度“廷杖”当中,负责拿棍子打大臣 *** 的是锦衣卫校尉,监刑的则是司礼监太监。不少忠言直谏、触犯天颜的大臣在挨廷杖的时候惨死在锦衣卫的棍子下。
在壬辰倭乱期间,锦衣卫还曾经派出名为“夜不收”的间谍,刺探日本军队情报。这一点也被如今的文学或影视作品过分夸大、并且进行传奇性渲染。实际上明代各地边防守军中基本上都设有名为“夜不收”的探子,在明朝前期和中期以刺探蒙古方面动静为主,后期则加强了辽东方面对女真的哨探工作。“夜不收”通常以本地人组成,能操本地语言、熟悉附近环境。总的来说,比起同时期的哈布斯堡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锦衣卫的对外谍报水平是很低的。
到明朝灭亡时,锦衣卫的情报侦察能力已经弱到了几近于无的地步。按照《明史?刑法志》和《明季北略》的记载,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前夕,锦衣卫对于京城“奸细潜入、佣夫贩卒为流贼所遣,无一举发”。甚至到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缢、老百姓纷纷避难,锦衣卫仍然在查禁京城沦陷的“谣言”,将“造谣惑众者”执送金吾所,而此时的北京城已经连坑厕里都是闯军了。
由于锦衣卫是亲军二十二卫之首,因此明朝功臣和外戚的子弟多赐予锦衣卫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百户等世袭锦衣卫官职,以示恩宠。比如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后代中,除了嫡长子世袭魏国公、定国公两支爵位外,其余诸子多授予锦衣卫世职。明朝时期,南京城南有“四锦衣园”、“六锦衣园”等园林,就是徐氏子弟的私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锦衣卫的职位有实任(管事)和挂名(空闲带俸官)的区别,授予勋臣贵戚子弟的的锦衣卫名分多为挂名的虚职闲差,而非实际职位。其中有些被称为“散骑舍人”,视八品官,每月支十六石米的俸禄。至于在锦衣卫中担任实职的勋贵子弟,要定期接受兵部的铨选,如果堪用,则仍担任旧职,如果不堪用,则免去实职,调为带俸官。
仔细区分的话,锦衣卫带俸官还可以分成“皇亲带俸原不管事”、“达官营操不管军政”等名目。比如明宣宗宠爱朝鲜进贡的美女吴氏,封其为贤妃,吴氏的弟弟吴安被封为锦衣卫带俸指挥使。吴贤妃生有一子,即景泰帝,吴安被这位皇帝外甥封为伯爵,但是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后,吴安再度被降为锦衣卫带俸指挥使。
除了勋臣外戚外,明初一些得宠的宦官,其父兄子侄也有被授予锦衣卫官职的,但不能世袭。不过,到明英宗时期,这个传统也在大太监王振身上破了例,他的侄子王林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官,太监高让、曹吉祥、蔡忠等人的侄子或弟弟也被封为锦衣卫世袭副千户。
顺便多说一句,到明武宗正德年间,这一弊政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太监的子侄竟然有被封为伯爵的,但在家仍替这些太监执仆隶之役,比如太监马永成的侄子马山被封为平凉伯,地位比一品官还要高,却穿着蟒衣、围着玉带,在马永成的家里浇花喂马。太监威风到这种程度,明朝政治之昏聩可见一斑。
明代承袭元朝制度,实行世袭户籍制度,包括民户、军户、匠户、灶户(熬盐)、医户、阴阳户、乐户,以及看陵的陵户、打柴的柴炭户、种茶的茶户、做买卖的铺户等等。除了皇室子孙、勋臣贵戚,以及职官、缙绅、生员外,所有的人都编为特定的户籍,应当服特定的差役。军户属于军籍,隶属于兵部掌管,要世代承担军役。在永乐年间,编入军籍的军户有两百多万家,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有明一代,军户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除了要承担军役外,还要屯田种粮,养马、采草,营造堤坝,转运漕粮。此外还往往被迫为总兵、指挥、千户、百户等军官充当私人差役,为其耕种私田,开窑烧砖造瓦,采薪烧炭,修建府第,甚至还要干割漆采榛、贩私盐、刺绣雕镂等私活。军户虽然不是贱民,但往往比贱民还要劳苦。
锦衣卫成员也属于军籍,但其中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正三品指挥使到正七品镇抚的九等官,多为世袭,可以作威作福;另一方面,由于身份固定、经济地位相对低下,因此也有不少隶属于锦衣卫军籍的子弟通过入仕、联姻等方式向社会的上层上升。万历末年担任内阁首辅的方从哲就属于锦衣卫军籍,其远祖在永乐时期曾任锦衣卫指挥使。
到明朝末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军籍卫所制度几乎完全崩溃,锦衣卫也不能幸免,与京师三大营一样存在着“占役”、“买闲”等严重弊病。还有一些心术不轨之徒看中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特殊地位,拿出二三十两银子,向锦衣卫官员购买“堂帖”,证明该人是锦衣卫某所的校尉,此后就可以借此身份敲诈勒索。
关于锦衣卫,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澄清。如今网络上多称锦衣卫的全称是“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甚至连 *** 也如此称呼。实际上查明朝会典、实录等典籍,锦衣卫的正式名称只有“锦衣卫”三字。虽然明代常以都督、都指挥使等官掌领锦衣卫,但从未授予锦衣卫以都指挥使司(都司)的地位,因此不能把锦衣卫等同于都司。
洋务运动既是清政府保皇自救的一种手段,也是晚清政府为了改革创新,积极地适应社会的潮流,为日益腐败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使晚清平民看到了西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总的来说是积极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有限度的阻止了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为后来民国时期的中国工业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洋务运动中留学输洋这一条,为中国成就了许许多多的人才,如詹天佑、鲁迅、顾维钧(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民族英雄)......太多太多。还有就是北洋水师、马尾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开平煤款、滦平煤矿、汉阳军工厂(汉阳造,很有名的)等,总之,洋务运动的积极性贯彻了中国一百多年,直至抗日战争时,汉阳造仍是中国军队的主要军工厂,新中国成立后,开平煤矿仍是中国最大的煤矿,江南造船厂,今天还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总之,洋务运动的伟大使中国人至今受益。 明治维新是如本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所进行的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很显然地,明治维新已经超出了当时日本统治者所期望的需求,它带来的方方面面使国贫民弱的日本转瞬间跨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00到300多年的历程,所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对日本,甚至与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明治维新与中国的鸦片战争发生在同一时期,但不同的是,中国选择了拒绝,而日本则选择了门户洞开。结果,20年之后的甲午战争将两个国家彻底区分开来,日本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直至在大二次世界大战中参与轴心国组织,其影响深远,直至今天。
明朝洪武皇帝 - 朱元璋皇帝(公元1328年至1398年),宝宝名字重八,兴宗更名字荣耀,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31年。去世后,71岁年中,被埋葬应天孝陵(今南京中山南路外表面珠峰独龙阜玩下一个)。 皇帝,郝周中篱(今凤阳县)。出生于农民家境贫寒,地主牧童不得不。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是皇帝蝗灾发生旱灾,瘟疫,他的父母和弟弟的家已经亡的灾难。入不敷出,朱元璋投票修道院僧侣和尚。但使饥荒后不久,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乞讨,美食之旅在皖西,豫东三年后的痛苦。对皇帝的生活郊游有显著的影响。 当起义爆发了红巾军时间,红领巾风暴席卷江淮平原。至正年间(公元1352),投奔朱元璋的领导郭姓濠州红巾军。因为他的智慧和勇气,并很快成为知己郭姓,娶郭姓义女马氏为妻。在国兴人,皇帝继续扩大其影响力,和自己的团队,这让郭姓的亡真正的高手,皇帝会轻松击败国兴的儿子,已经使整个团队的控制。 此后,利用皇帝刘彤袁军在北方打之际,扩大队伍,领兵南下。公元1355年由宋留政权晓明王翰林子女获授副元帅。公元1356年,朱元璋克服了集庆门,将改名为集庆门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被授予宋平章政权的南部省份,并声称吴过共。朱升的建议,并采取了“高高的围墙,和广积粮,缓称王”,以满足一天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在未来更大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元1363年至1367年间,在鄱阳第一个皇帝彻底击溃陈友谅比自己强大,自称王。消除浙江张士诚后,韩林深杀孩子,一切按长江,突然有南北。送达,常遇春主力出征中原。第一个月的1368年,朱元璋在皇帝的日子应,考虑到该国的明朝,建年号为“洪武”,以满足一天的资本。今年八月,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皇帝回到沙漠,元亡。从那时起,皇帝并用10年的时间放下手中的国家。 皇帝出身贫寒,所以人们心中的痛苦。他的统治人口普查户口的政策时采取与民休息,老公清除土地,建成规模地图集,灌溉,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减免税,颁布“大明”这么累的人恢复体力,促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使全国超过元房租税增加了三倍。 元朝皇帝亲眼目睹政治腐败,这样的腐败官员残余。深恨贪官愚蠢的政治伤害的人。建国后,他大力整顿吏治,严厉的惩罚的发展,惩治贪官污吏了前所未有的恶劣手段。当时该法规定,任何危害人民发现受贿官员,人们可以乘坐发往首都。如果还有那些谁也不敢阻拦线折家灭族。任何贪污仓库土地税和其他的东西,如果他们偷到六十两银子以上,全部斩首,剥皮,并处句子。他把府,州,县政府办公室到土地庙左侧作为一个地方人的皮肤脱皮,皮肤字段称为寺。并就塞满了草的人皮悬挂的每个公职人员的座位,因此在任何办公室官员担心,怕犯法的两侧。他还使用挑断脚筋,割破手指,砍脚,手,钩肠,生殖器切割等折磨。间皇帝朱元璋三十年,很多具有惩罚贪官污吏。如果只在洪武九年(1376年),有罪的官员将被送到安清风杨眯遢,即万人。在一系列的腐败案件他们处理,最突出的是国焕的情况。国焕官户部侍郎,浙西,洪武18年腐败秋季系列(1385)事件,其结果是700万赃物粮石,六左,右侍郎以下人员被打,忏悔牵连的各种面料司法部官员,谁已造成数千人亡,许多赃物也被牵连在全国的小康,中产阶级家庭,大概是破产。喜欢用严刑峻法来惩治贪官和贪官天堂如此大的规模,它可以说是不自古以来。众诚皇帝大张旗鼓坚决贪官,从而杀少贪风,改良吏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世世代代永继朱明朝的皇帝空前的加强中央集权。明洪武三年(公元1376年),执行秘书处取消,设立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负责当地的人,惩罚,士兵权利;洪武10年(公元1380年)取消秘书处,总理部长取消了系统,三相功率吏,户,礼,兵,刑,劳动6。让都察院监察百官,位于民警卫队和其他间谍机构监督臣子和人民,这一系列的措施已经大大提高,使皇权。 皇帝的手大力的集中式系统,以及政策的实施相抵触的封建诸侯为王,所以“平凡王室。”在封建皇帝制度的实施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蒙古北部的防御,一是为了防止朝鲜叛徒篡夺王位。皇帝诸王的规定,可以“移动的文本采取了叛徒,举兵清君侧”。同时难以避免专制君王系统,让皇帝后,皇帝,如果有必要,可以命令“削藩”。后来宝座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除了这两种情况,有杀害了许多开国元勋。明朝开国元勋是幸运的善终,只有汤和,耿和文字,如几个人。所以杀皇帝的英雄,其实前所未有的青睐。 皇帝觉得这样严厉的措施打压对象,清除官场有必要在开始运行的国家,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能一直使用。因此,在生命的晚期,他已下令非后人效仿。 洪武31(1398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心力交瘁,终于病倒了。病情转危,他说他是皇帝李约31年“忧危积心脏日勤不怠。”这是很难写他的生活,他还写了内中的统治阶级的心情了激烈的斗争。遗嘱在生活中太孙朱允炆即位,哲学家守着每一个藩国,而不必到北京参加葬礼,以防止动乱。不久病逝于南京西宫。 皇帝的亡,是高皇帝的谥号,庙号太祖。 惠帝明建文帝 - 朱允炆明惠帝朱允炆(公元1377 - ?),孙明皇帝,太祖病后继位,四年的统治,资本的叔叔被击败朱棣后消失。 朱允炆,孙明皇上,太子朱标次子。 称建文帝朱允炆,弘光年面向南明徽宗皇帝,乾隆年间,被追皇帝龚敏辉谥号,因此被称为明朝建文帝惠帝。 明成祖永乐皇帝 - 明成祖永乐年间(公元1360年至1424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袭击发生后的战胜篡夺的建文帝侄子继位,在位22年,于途中远征漠北回来师,65岁,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脚下长岭(今北京十三陵)。 永乐皇帝相当大的争议的皇帝的历史,他建立了世界上还没有到明初共创繁荣的权力,但满身是血的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但作为老历史学家说:“高(皇帝)至(朱棣)肇造,长期享受国家六七十年,存赡足,牙齿育种”因此也皇帝朱棣,是一个肯定的值的数字。 朱棣后,是孝文皇帝太宗庙号谥号,公元1538,嘉靖皇帝他的名字给皇帝,并使用被称为永乐皇帝的历史。 任明鸿禧黄帝 - 朱高炽任明朱高炽(公元1378年至1425年),永乐皇帝的长子,皇帝后继位,1年的统治,去世,终年47年。埋在西安陵(今北京十三陵)。 玄宗皇帝宣德 - 朱瞻基明朝皇帝朱瞻基(公元1398年至1435年),任菊智,仁长子后继位,在位10年,了,葬在景陵(今北京十三陵)。 朱瞻基,是追授为皇帝孝章,庙号皇帝,也被称为禤得坻历史。 英宗正统皇帝 - 祯英宗祯(公元1427年至1464年),明朝皇帝朱瞻基地长子。皇帝去世后继位。他两次登基,22年的统治,去世,终年38年中,被埋葬凌羽(今北京十三陵)。 公元1464(埃里克八)正月,祯在文华去世,享年38岁的年龄。祯从而完成了他复杂的人生道路上。 宗明代景泰皇帝 - 朱祁钰宗朱祁钰明万历年间(公元1428年至1457年),明朝皇帝朱斩击的第二个儿子,英宗Zhu齐真的,英宗瓦刺士兵们囚犯交给继任位,8年的统治,因为英宗病和生气的软禁废黜,现年30岁的恢复。金山嘴埋在北京,明朝的国王墓地的郊区。 朱祁钰的亡,在1475年恢复皇帝之前,是皇帝的谥号,庙号代宗。 宗明代,越过边境朱祁钰于谦反对派的支持,获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重用朝着正义的迫害正统部长,力挽狂澜的那年秋天,和铭言一战后复苏的贡献,但迎回他显得过于小气英宗对待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似乎永不满足的王子,最后以悲剧他的生活结束了。 明宪宗成化皇帝 - 朱见深宪宗朱见深(公元1447年至1487年),明英宗祯的长子,英宗后继位,在位23年。抑郁症患者于爱妃生病和去世,终年41年。埋茅岭(今北京十三陵)。 朱见给宪宗深刻的谥号。 弘治皇帝 - 逐瘀汤明孝宗逐瘀汤(公元1470年至1505年),在宪宗朱见深的第三个儿子,了宪宗后继位,地方18年,去世,终年35岁。埋在墓(今北京十三陵)。 后世史家给予明孝宗了很高的评价,他扳回危局,清宁朝序,龚剑有一个系统,贴心为中兴明主,他的成就太祖先,皇帝。在个人素质,多入太多的方面。 聪明正德皇帝 - 朱厚明武宗朱厚(公元1491年至1521年),明孝宗长子逐瘀汤,孝宗去世后继位。在位16年,于过度放荡,年龄30岁。埋康陵(今北京十三陵)。 由于武宗没有子嗣,皇位不得不落于皇室抵押品,孝宗从末端脉冲的手中。 明世宗嘉靖皇帝 - 朱从厚琮住侯明皇帝(公元1507至1566年),在明珠宪宗见深孙明武宗朱厚表弟,武宗丧子,他继承了王位。在位45年,服务不朽和于60岁,葬于永陵(今北京十三陵)。 厚琮朱明朝皇帝,王兴先煮幽远的长子。武宗公元后亡1521年3月,由于崇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部长杨婷和皇室的最近的分行决定,朱郈丛武宗的堂弟继承了王位,嘉靖在位变化的第二年。 明目例隆庆皇帝 - 诸在侯明目情况下载朱厚(公元1537年至1572年),明世宗朱从厚款三个儿子,世宗去世后继位。 6年的统治,去世,终年36岁。埋赵陵(今北京十三陵)。 闰三月公元1572年,朱载后生病,休养了一个月朝着一个发球局后,却突然头晕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宫,他知道这种病不轻,急召高拱,张居正及高仪3接受顾命,去世后由王子指挥的宝座。 诸载后去世,当时庄宗,穆宗的庙号谥。 明神宗万历皇帝 - 朱翊钧万历皇帝朱翊钧(公元1563年至1620年),明穆宗朱厚第三子载波。穆宗后继位,在位48年去世,58岁来,葬在明孝陵(今北京十三陵)。 万历皇帝朱翊钧生于嘉靖四年(1563),李的母亲,这是一个宫女,后王仍Yu朱厚看中一套,隆庆元年(1567)被封为皇家。 万历皇帝完成了他的矛盾的生活,他在努力工作的第一个十年的宝座,在张的助手,所以明代得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已经出现在南部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懒惰的中间几十年的地面,在过去三十年来不顾一切。魁北克省单独处理,但始终坚持,从这点上说,他绝不是一代人的平庸。但是他缺乏明永乐皇帝的巧妙。酒色与他的瘾,心理疾病和货物,不仅未能使明朝中兴。反而弄得明陷入绝望。因此后人评论“从亡中,真正的亡在祖先明光宗泰昌皇帝 - 朱熹常洛明光宗朱箩畅(公元-1620 1585),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长子。祖先后继位,在位仅一个月,由于贵气,致病后服红丸,36岁年中,被安葬宋庆龄(今北京十三陵亡)。明光宗朱箩张老师是最集中的传说中的大明皇帝,明故宫3神秘与他有关他的统治只有一个月,明朝皇帝最短的王朝。朱皇帝常洛才一个月,在这段时间被称为“天堂一月的儿子。”还没有被埋葬尸体的棺材万历皇帝,皇帝泰昌地宫不能崩溃在短期内,无奈之下,在原来的垃圾场北京昌平景泰陵的重建新陵,天启元年(1621)三月重新修复,完成了八月,九月,贬低,名为宋庆龄。 给光宗明熹宗天启皇帝朱常洛后名字 - 朱由校明熹宗朱由。学校(公元1605年至1627年),名幸往往Luochang哉朱,光宗去世后继位,在位七年,由于过度播放音乐疾进,以“仙丹”和去世,终年22岁,被安葬在德国陵(今北京十三陵)。朱由校埋在熹宗,又称为天启皇帝明思宗北京昌平区德陵庙名> - 皇帝 - 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方的名称(公元1611年至1644年),明珠常洛是第五个儿子,明天启学校的皇帝朱棣。熹宗后继位,在位17年,李自成造反派中场休息后北京上吊自杀,34岁,葬于思陵(今北京十三陵)。 >朱由检,称为信在今年1622年的国王。熹宗在今年1627年8月去世,由于没有继承人,他于同月丁巳遗书日继承王位。第二年的年号“崇祯。 “
275 浏览 3 回答
342 浏览 4 回答
211 浏览 3 回答
270 浏览 3 回答
210 浏览 5 回答
256 浏览 3 回答
183 浏览 3 回答
338 浏览 9 回答
191 浏览 2 回答
311 浏览 5 回答
212 浏览 7 回答
150 浏览 4 回答
236 浏览 4 回答
211 浏览 2 回答
179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