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卤制品的起源,还要追溯到遥远的战国时期。史书中关于卤菜的最早记载,是战国时期的宫廷名菜“露鸡”。《楚辞·招魂》和《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露鸡”的制作方法。古文字学家郭沫若根据这些记载在《屈原赋今译》中将其解作“卤鸡”。而此后红卤的烧鸡、白卤的白斩鸡都是根据“露鸡”发展得来的。制作卤味最重要的是卤汁,将特定的卤料配方调制成鲜香的卤汁,然后将家畜、家禽的肉和内脏及部分水产品、蔬菜等原料放入做好的卤汁中,用火慢慢浸煮,让卤汁的滋味浸入原料肌理,就制成了美味诱人的卤制品。就像其他具有地域特征的美食一样,卤制品根据不同的地域和人群也有差异。比如,北方地区卤制品作料多、咸味重,南方地区卤制品咸味轻、风味和类别多。而且季节的不同,卤制品的口味也不同,如春酸、夏苦、秋辣、冬咸。
以家禽、家畜的肉和内脏及野味、部分水产品、蔬菜为主要原料,放入调制好的卤汁中,旺火烧开,小火浸煮,使卤汁滋味缓慢渗入原料肌理,便成为香浓味美的卤制品。卤制品属于一般熟肉制品,它突出原料原有的口味、色泽,调味品主要用盐和少量酱油,以其原有的色、香、味为主。卤制品“热做冷吃”,口味鲜香。调好的卤汁可长期使用,而且越陈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