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敬谦辞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敬谦辞的研究论文

宾宾全身的汗毛顿时全都竖了起来,心“砰砰”乱跳,简直要跳出胸膛,他,等待着……“不错,下次继续努力!”天呐,这句话真是出自妈妈之口吗?怎么会这样?宾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定是在做梦!他使劲捏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啊,好痛!这一切都是真的!接着,他胆怯地问:“真的吗?”“当然了。”“耶!妈妈万岁!”宾宾心花怒放,飞速地奔上了楼。吃完晚饭,宾宾兴高采烈地把试卷拿下来给妈妈签名,这可是第一次受到表扬,第一次鼓起勇气给妈妈签名呀!“妈,这试卷给你签名。”宾宾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把试卷一扔,随心所欲地操控着遥控器,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

学术堂整理了一篇毕业论文致谢辞供大家参考:冬去春来,光阴荏苒,大学四载,且尽矣哉。回首往日,清晰如昨。而今尚记,初来金城,乍到城院,青葱少年,各怀心志,不意倏而,兹将挥别,各奔东西。毕业匆匆已近,论文草草始成。惜胸无万卷,识见陋浅,难有文字,抒于笔端。念斯文之成也,皆仰赖吾师XX,循循而善诱,悉心以指导,屡授之以法门,亦尝躬身事增删。春晖恩情意,寸草心难报,惟衷心愿吾师身体康健,工作顺利,幸福快乐年复年!忆城院四度春秋,恩情最重者,当属班主任XXX。XX和蔼可亲,待人以宽,常不辞辛劳,深入生舍,问暖嘘寒,于班上诸生,若慈母焉。遇此良师,吾之大幸也。深恩厚德,学生无以报也,惟诚祝吾师健康平安、幸福欢乐长年。迩来四年,求学逐梦,遇良师乎金城,得益友于城院。能遇此众良师,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吾之幸也。师恩重如山,书生何酬焉。生诚谢:XX、XX、XX众良,诚愿吾众良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笑口常开,生活美满,阖家幸福!学生当永铭师恩,以众恩师为楷模,踏实勤谨为人做事,冀能不辱所学,可报鸿恩之万一!四载求学,有良师指路,亦有益友同行。聚散皆缘也,初以共同之鹄的,各别亲友,背井离乡,自八方而聚诸大河之滨,共逐梦于城市学院。时逾日逝,由生而熟,相知相惜,亦曾有相恶焉,然俱往矣,今当别离,期能泯然也。相遇相交皆如夜梦,今天且明矣,梦醒当别哉。江淹有言: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此悲话离别之际,吾诚愿:吾诸人,身虽别而心同在,矢志奋力再登攀,成己之事业,筑我之辉煌!聊成一韵,以赠诸君,亦以志别矣:四载同窗时有尽,他年相见自随缘。待得功就名成日,再到金城话旧欢。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但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个“礼仪”的具体涵义。 现代人从字面上理解,一般很容易望文生义,把“礼仪”二字理解为礼貌与仪态相结合。于是,乎在许多人的认识中,中国人都是非常讲礼貌而且仪表堂堂的。正常的中国人应该都如绅士一般,放在英国,那我们应该举国皆gentleman方为本来面目。然而回到现实生活当中,似乎又不像是这么回事,好像许多中国人还是挺不讲礼貌,挺粗俗的。于是不少人感叹:现在的人越来越不讲礼仪了,老祖宗的东西都快丢光了。 其实这是许多人错误理解了礼仪之邦中“礼仪”二字的意思。中国古代礼仪起源于何时不可考,但由于中华文明有系统性明确文字记载是始于周朝,许多典籍最早溯源也至周朝,于是中国礼仪正统标准之源被确认在周朝,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周礼。 中国古代的“礼”,实际上指的是社会制度、社会等级和社会伦理的组合;而“仪”则是“礼”的表现形式,是依礼而制定的一套系统的程序。例如:讲求尊卑长幼、体现等级之序这是礼,而叩头、作揖、排座次这些就是仪。这就很明显了,在古代社会礼字当头,仪在中,体现的是尊长的威严和卑幼的恭顺,礼貌只是副产物,只有当地位相当的同辈之间交往时,礼貌才有所体现。 这种礼仪制度,古代人不仅有很多行为上的体现,在语言文字上,更是有许多专有词汇来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那种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礼仪已渐渐远去了。然而,过去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有不少流传下来的习俗和语言,显现出了古人的谦逊,对人的尊重以及个人的修养。因此,笔者主要通过对汉语中流传下来的敬辞与谦辞进行讨论,以进一步理解礼仪。 汉语里的敬辞与谦辞,是古人温文尔雅特性的体现,形成了中华古代文明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汉语里敬辞与谦辞之多,世界语言文字里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将这些敬辞谦辞汇总起来,那可以编一部书,当然其中有不少已经不合时宜,逐渐为人所遗弃了。而对于流传广、使用频率高的敬辞谦辞,有人将编了一个口诀,我们姑且称之为《敬谦辞口诀》,口诀云: 家大舍小令外人,小寒拙鄙称自身。 高大尊贵又贤惠,光雅拜赐皆用对。 这个口诀里的关键词与一些人称代词、动词、名词相结合,以对别人恭敬、对自己谦逊、对长辈尊敬为三大原则,从而产生来新的词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敬辞和谦辞。 下面我们对《敬谦辞口诀》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汉语中常用的敬谦辞。 一、家大舍小令外人 这句话中,关键词是“家”、“ 舍”、“ 令”,针对的对象是自己的家人。长于自己的在称谓前冠“家”字,小于自己的则冠以“舍”字,而对于外人,则在称谓前冠以“令”字。(这里仅举常用的例子,对于不常用或关系太远的称谓不作讨论。) 例如: “家”字类—— 谦称自己的父母:家父、家母。 谦称自己的兄嫂:家兄、家嫂。 谦称自己的姐姐:家姐(这在普通话里已不多见,但在粤语里还是很常见的。) 谦称自己的叔叔婶婶:家叔、家婶。 “舍”字类—— 谦称自己的弟妹:舍弟、舍妹。 谦称自己的侄儿:舍侄。 谦称自己的亲戚:在统称亲戚时,一般用舍亲表示。 但是,“舍”字使用在自己的妻子儿女上是有例外的:对于自己的妻子、儿女,由于旧时三纲中有“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对自己的妻子、儿女是有主宰权的,于是就不能随便用“舍”字了,否则“舍妻”、“舍子”、“舍女”之“舍”,就不被认为是谦卑,而理解为“舍弃”,变成“抛妻弃子”的意思了。因此称妻子多为“内人”、“糟糠”;“贱内”太过恭谦,以至于有歧视妇女之嫌,也不常用了。对于女儿多爱怜地称为“小女”。但对儿子一般不称为“小子”,这个词多用于骂人,称儿子一般为“犬子”。 “令”字类—— 称别人的家人,多冠以“令”字表示尊重。 敬称别人的父母:别人的父母长自己一辈,应给予双重尊重,故不直用“父母”二字,而是称为“令尊”、“令堂”(别人的母亲也常称为“高堂”。) 敬称别人的兄、弟、姐、妹:令兄、令弟、令姐、令妹。 敬称别人的子、女:用“令子”、“令女”亦是可以,但为了抬高对方的身份及彰显高雅,更常见的是称为“令郎”、“令爱”。 二、小寒拙鄙称自身 这句里的关键词是“小”、“寒”、“拙”、“鄙”。冠在描述自己的事物之前,以示恭谦。 “小”字类—— 中青年读书人自称:小生(传统戏曲中的角色小生不在此列)。 普通中青年自称:小可。 “寒”字类—— 寒字用于谦词较少,主要有称自己家为“寒舍”。而“寒门”则是一个专有名词,指地位卑微的家庭,而不是谦称自家。 “拙”字类—— 称自己的见解:拙见。 称自己的作品:拙作。 “鄙”字类—— 对自己的谦称(不论年纪):鄙人。 称自己的意见:鄙意。 称自己的见解:鄙见(亦可称“拙见”)。 称自己的言论:鄙言。 称自己的姓氏:鄙姓(亦可称“小姓”)。 三、高大尊贵又贤惠 这句的关键词有“高”、“大”、“尊”、“贵”、“贤”、“惠”,全用于敬辞,主要如下: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 高论——称别人的言论(比较对自己的谦称“鄙言”)。 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比较对自己的谦称“鄙见”、“拙见”)。 大驾——称对方亲临。 大作——称对方作品(比较对自己的谦称“拙作”)。 大名——称对方的名字。 尊姓——称对方的姓氏(常与“大名”连用)。 尊命——听从对方的意见。 附注: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尊字类的敬辞似乎偏离的原意,逐步带有反讥的语义了。例如,“尊便”原意为请人方便行事的敬辞,可现在常用于“悉听尊便”。 贵庚——问对方的年龄。 贵姓——称别人的姓氏(比较对自己的谦称“小姓”)。 贵子——称对方的儿子。 贤兄——对年长于自己男子的敬称。 贤弟——对年轻于自己男子的敬称。 贤侄——对晚自己一辈男子的爱称。 惠存——敬请对方保存。 惠顾——敬请对方光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赠——敬指对方赠予(有时亦称“惠赐”)。 四、光雅拜赐皆用对 这句的关键词有“光”、“雅”、“拜”、“赐”,这组关键词的特点是多用于动词之前,组成动词型的敬请。主要如下: 光临——尊称他人的来访。 雅览——请对方观看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的敬辞。 雅正——敬请对方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指教。 拜读——恭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拜访——恭指看望对方。 拜托——恭托对方办事情。 赐教——敬请对方指教。 赐复——恭请对方给予回复。 结语: 汉语里的敬谦辞实在是多到不胜枚举,但已有很多已经不用了。本文所列举的敬辞和谦辞虽为常用,但相信随着汉语的发展,其中有些也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也有些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依然代表着汉语言文化的菁华而继续闪烁着光芒。

敬辞和谦辞论文文献

1.用“鄙”字:在与别人说话时,说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往往在某些词前加上一个“鄙”,以表达说话人的谦虚。

如:鄙人(称自己)、鄙意(称自己的意见)、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2.用“敝”字:在与别人说话时,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有时在某些词前加上一个“敝”字,以示谦虚。

如:敝人(在别人面前称自己)、敝姓(称自己的姓)、敝校(称自己的学校)、敝处(称自己所处的地方或自己的家)。 3.用“薄”字:与人交往时,谦称自己相关的事物,有时可以在某些词加一“薄”字。

如:薄酒(称自己待客的酒)、薄技(称自己的技艺)、薄礼(称自己送的礼物)、薄面(为人求情时,称自己的情面)。 4.用“敢”字:在向他人有所请求时,在某些行为动词前加上一个“敢”字,表示自己是冒昧地。

如:敢问(冒昧地询问)、敢请(冒昧地请求)、敢烦(冒昧地麻烦你)。 5.用“贱”字:同别人说话时,谦称自己的事物,有时在某些表事物的词前加上“贱”字。

如:贱姓(说自己的姓)、贱内(“内”是指内人,即自己的妻子,在早期的白话中,有人在别人面前是这样谦称自己的妻子)、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6.用“忝”字:与同行或他人说话时,在某些动词前加“忝”字,表示自己的行为可能是辱没了他人,自己觉得有愧。

如:忝列(自己有愧被列入或处在其中)、忝在(有愧处在其中)、忝任(有愧地担任)。 7.用“小”字:与他人说话时,有时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事,常用一些带有“小”字的词。

如:小弟(男姓在朋友面前谦称自己)、小儿(称自己的儿子)、小女(称自己的女儿)、小可(过去白话中常用于称自己)、小人(称自己)、小生(青年读书人称自己)、小店(对别人称自己的店子)、小照(说自己的照片)。 8.用“拙”字:有时说自己的书或文章等,在某一名词前加上这个“拙”字,以示说话的谦虚。

如:拙著(称自己的著作)、拙作(称自己的作品)、拙笔(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拙见(称自己的见解)、拙荆(古人称自己的妻子)。 9.用“愚”字:这个字常于说自己,表示在别人前说话的谦虚。

如:愚兄(在比自己小的人前谦称自己)、愚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愚以为(谦说自己认为)。

10.用“家”字:在他人面前谦称自己家中辈份高的或年纪比较大的亲人。如:家父、家君、家严、家尊(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哥哥),家姐(称自己的姐姐)。

11.用“舍”字:在他人面前谦称自己家中辈份低的或年纪小的亲人。如: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妹(称自己的妹妹)、舍侄(称自己的侄子) 12.用“老”字: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东西。

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纪大的人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称自己)。 二、敬词类说 13.用“拜”字:用于自己的动作。

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如:拜读(阅读结方的文章)、拜访(访问对方)、拜见(求见对方)、拜识(结识对方)、拜托(托对方办事)、拜会(会见对方)、拜谢(感谢对方)、拜望(探望对方)、拜辞(告辞对方)、拜贺(祝贺对方)、拜服(佩服对方)。

14.用“垂”字: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如:垂爱(在书信中说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说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说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又说“垂询”)、垂念(说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15.用“大”字: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敬称年长的男人)、大哥(敬称年纪与自己相仿的男人)、大姐(敬称女姓朋友或熟人)、大妈(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在书信中称长辈)、大驾(敬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作品)、大札(称对方的的书信)。

16.用“芳”字:用于对方或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龄(称对方的年龄,对方应是年轻女子)、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名(称对方的名字,对方应是年轻的女子)。

17.用“奉”字: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如:奉达(告诉、表达)、奉复(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托对方办事) 18.用“俯”字:在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的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某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的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的允许)。 19.用“高”字:称对方相关的事物。

如:高见(称对方的见解)、高就(称对方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的年龄)、高寿(多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20.用“光”字:用于说对方的来临。

如:光顾(多是商家说顾客的来到)、光临(称客人的到来)。 21.用“贵”字:称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对方要做什么)、贵庚(问对方的年龄)、贵姓(问对方的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贵国(称对方的国家。

初次见面说(幸会 ) 好久不见说(久违 )

请人批评说(赐教 ) 求人原谅说( 见谅 )

求人帮忙说(劳驾 ) 麻烦别人说(打扰 )

求给方便说(借光 ) 托人办事说(拜托 )

看望别人说(拜访 ) 请人勿送说(留步 )

未及远迎说(失迎 ) 等候客人说(恭候 )

无暇陪客说(失陪 ) 陪伴朋友说(奉陪 )

问人干吗说( 有何贵干 ) 问人姓氏说(贵姓 )

欢迎购买说( 惠顾 ) 贵宾来到说(莅临 )

赞人见解说( 高见 ) 称己见解说(拙见 )

表示敬辞的文言文句:

1、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2、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从之于国也》

请:表示请求某人允许自己做某事的敬辞。

3、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媪: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4、(1)张良曰:“谨诺。”------《鸿门宴》(2)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谨:表示恭敬语气的副词,“谨诺”相当于“遵命”。

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

足下:对他人的尊称。

6、毅曰:“敬闻命矣。”------《柳毅传》

敬:恭敬的意思

谦敬副词

谦敬副词是文言文中用来表示自谦或尊人的副词。这类副词往往由动词或形容词演变而来。当它们是动词或形容词时,词义具体、实在;当它们成为表谦敬的副词时,实际意义弱化或消失,仅仅表示一种客气或委婉。

表示尊敬别人的谦敬副词常见的有“请”、“敬”、“幸”、“谨”、“蕙”、“辱”等。

“请”原本是动词,是请求义,所带宾语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性的。例如:

① 为之请制。(《郑伯克段于鄢》)

②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郑伯克段于鄢》)

③ 卫侯请盟,晋人弗计。(《城濮之战》)

副词“请”的请求义已弱化,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表示对方的尊敬。例如:

①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②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敬”本属动词,是尊敬义,往往带名词性宾语。例如:

① 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② 敬老慈幼。(《孟子•告子下》)

副词“敬”用在动词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用在对自豪感中。例如:

① 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庄子•盗跖》)

②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幸”用在动词前表示敬重,是对说方的行为动作使自己感到幸运,是自己所希望的。例如:

① 臣从其计,大王幸赦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于为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史记•滑稽列传》)

“谨”原本形容词,是谨慎小心义。用在动词前表示敬理对方时,表示发出动作的一主是认真而审慎的。例如:

① 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列传》)

② 臣敞等谨与博士臣霸……议。(《汉书•截光传》)

③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柳宗元谨上史馆。(《段太尉逸事状》)

“惠”的谦敬副词用法由恩惠义的名词“惠”演化而来。副词“惠”加在动词前,表示对方施的某种动作行为对己方是一种恩惠。例如:

① 君惠吊群臣,又重命。(《国语•晋语》)

② 今在夫不忘文、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后。(《史记•晋世家》)

“惠”经常用在动词“顾”前,“惠顾‘是施恩顾眷义。例如:

① 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顾齐国……(《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

② 若惠顾敝邑,抚有晋国,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君臣实受其贶。(《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

副词“辱“亦由动词演化而来,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方发出的某一动作行为是屈尊而为。例如:

① 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顾齐国,辱收寡人……(《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

② 敝邑以政刑之脩,寇益充诛,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子产坏晋馆垣》)

③ 秦女曰:“子,一国太子,辱在此。”(《史民•晋世家》)——子,指晋惠太子圉,时为质于秦。

④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司马迁《任安书》)

表示自谦的副词有“敢”、“伏”、“窃”、“忝”、“愚”等。“敢”用在动词前,表示发出动作的一方自谦是冒昧而为,似乎本不当如此。“伏”往往用于臣对君的言辞中,以示臣对君的敬意。“窃”作副词,有“私下”之意,以示发表意见的一方所发议论或见解乃个人不成熟之私见。“忝”用在动词前,表示有愧于任某职或进行某事,以表自谦。“愚”字表自谦自抑己方为闇昧不聪。例如:

① 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请见。(《城濮之战》)

② 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相宜称。(《汉书•文帝纪》)

③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

④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⑤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

1. 《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

尊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你的父亲。

谦称:“家君”,我的父亲。

2.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译文】陈太丘(寔)和朋友相约外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你好久都不来,已经走了。”朋友就大怒说:“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好出去,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却没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握元方的手(想表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 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常用敬辞: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外舅:(书)岳父。

常用谦辞: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

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

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字一族。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寒舍:谦称自己的家; 犬子:称自己的儿子;。

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常用词有令、拜、奉、惠、恭、垂、贵、高、大、敬、请、屈等。

一、令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

令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兄、令弟、令侄等。

二、拜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拜访:指访问对方;

拜服:指佩服对方;

拜贺:指祝贺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

拜望:指探望对方。

三、奉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

奉告:告诉;

奉还:归还;

奉陪:陪伴;

奉劝:劝告;

奉送、奉赠:赠送。

四、惠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

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赠:指对方赠送(财物等)。

五、恭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

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

扩展资料:

常用词语:

1、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2、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3、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5、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6、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7、见教:谦辞,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8、见谅:谦辞,表示请人谅解

9、借光:谦辞,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10、借重:谦辞,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敬辞

敬辞释义:含尊敬口气的用语,如令兄,府上,请进等。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谦辞释义:谦让;推辞。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大都只能用于自称。

一.谦辞1.“家”字族: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有:家父(家严、家君、家尊)家母(家慈)家叔、家兄、家姐。2.“舍” 字族: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有人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令” 字族放在“敬辞”专项中讲述)有:舍弟、舍妹、舍侄、舍亲(谦称自己的亲戚)、舍间/舍下(谦称自己的家)。3.“小”字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小儿(自己儿子),小女(自己女儿),小人、小可(地位低的人谦称自己),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店(自己的商店),小老儿(老年人自称)。4.“老”字族:用于老年人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主要有:老朽(老年男子谦称自己),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衲(老和尚谦称自己,如言“老叫花子”“老要饭的”),老尼(老年尼姑谦称自己),老脸(老年人指自己的面子),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5.“愚”字族:用于自己的谦辞。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6.“拙”字族:拙作、拙著(谦称自己的文章、著作),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书画),拙见(同“愚见”),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7.“鄙/敝”字族: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敝人(谦称自己),鄙意、鄙见(谦称自己的意见、见解),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8.“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问对方问题),敢烦(麻烦对方做某事),敢请(请求对方做某事)。9.其他有谦辞意味的词(成)语。寒舍(谦称自己的家)/犬子(自己的儿子)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过誉(谦辞,过分称赞)/进言:向人提意见,有尊敬或客气的意味),常说“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卑职(①旧制州县以下的官对上司的自称②低微的职位谦称)/寡人(①寡德之人②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③古代王侯夫人的自称)笨鸟先飞 蓬荜生辉 抛砖引玉 敝帚自珍 无功受禄 贻笑大方 才疏学浅 忝列门墙 雕虫小技 区区此心 东涂西抹 绠短汲深 班门弄斧 避让贤路 姑妄言之 德薄才疏 挂一漏万 望尘莫及 不情之请 聊表寸心 一孔之见 一得之愚 尸位素餐 不足挂齿 信笔涂鸦 一枝之栖二.敬辞1.“令”字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与对方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兄、令弟、令姊、令妹、令侄、令坦(尊称别人女婿)、令亲。2.“拜”字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望(探望对方),拜辞(告辞对方),拜访(访问对方),拜读(阅读对方的文章),拜托(托对方办事),拜识(结识对方),拜贺(祝贺对方),拜服(佩服对方)。3.“奉”字族:用法同上。常见的有:奉告(告诉),奉劝(劝告),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送(赠送),奉托(拜托),奉达(告诉),奉复(回复)。后二者多用于书信。4.“恭”字族:表恭敬地对待对方。常用的有:恭贺(恭敬地祝贺),恭请(恭敬地邀请),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5.“贵”字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氏),贵恙(婉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萨迪儿子),贵国(对方国家),贵校(对方学校)。6.“高”字族:称别人的事物。有: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寿(问老人年龄),高堂(指父母),高足(别人的学生),高论(别人的议论),高龄(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认较高的职位,也用以探问别人就职的单位)。7.“大”字族:尊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大爷、大娘、大妈、大哥、大姐、大人(书信中称长辈)、大师傅(尊称和尚)、大驾(称对方)、大名、大作、大札(对方的书信)、大庆(老年人的寿辰)。8.“敬”字族: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例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请(请),敬礼(用于书信结尾),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推辞做某事)。9.“请”字族: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进(请对方进来),请坐(请对方坐下)。10.“惠”字族:对方对自己的行为动作。有:惠存(请保存。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顾(来临。多用于商家对顾客),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对方赠送财物),惠允(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11.“垂”字族: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询/垂问(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爱(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念(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垂青(别人对自己的重视)。12.“屈”字族:请求别人做某事。如:屈驾(委屈大驾。用于邀请人),屈尊(降低身份俯就),屈就(委屈就认,请人担任职务),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13.“俯”字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14.“光”字族:有“对方来临自己感到光荣”之意。如:光顾(用于商家欢迎顾客),光临(称宾客到来)。15.“老”字族:用作敬辞时,“老”字可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爷爷、老大爷、老伯、老兄、老弟、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总(与姓连用,尊称军队某些高级领导人)。16.“华”字族:尊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对方的生日),华堂(对方的房屋),华章(华美的诗文,多用于称颂),华宗(称与自己同姓的人,如言“本家”。《西游记》第27回:唐僧吃了斋饭之后,才问:“老施主,高姓?”老者回答:“姓陈。”唐僧合掌说:“这是我贫僧华宗了。”),华翰(对方的书信),华胄(贵族的后裔)。17.“雅”字族: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常用: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别人批评指正),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18.“芳”字族:称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名(年轻女子的名字),芳龄(年轻女子的年龄),芳邻(①称对方的邻居②好邻居。王勃《滕王阁序》:“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19.“玉”字族:称对方(多指女性)身体或行动。如:玉体(对方身体),玉照(对方的照片),玉音(对方的书信、言辞。常说“恭候玉音”),玉成(成全。常说“深望玉成此事”)。20.“贤”字族: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贤郎(对方的儿子。宋·范公偁《过庭录》:“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贤婿(自己的女婿),贤内助(自己的妻子)。21.“宝”字族:用于用于称对方的家眷、铺子等。如:宝地(称对方所在的地方),宝方(同“宝地”。唐僧有句口头禅:“贫僧是东土大唐派往西天取经的和尚,路过宝方,天色已晚……”),宝眷(称对方的家眷),宝号(①称对方的店铺②称对方的名字),宝刹(称僧尼所在的寺庙)。22.“台”字族: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动作。如:兄台(对朋辈的敬称。兄在台上,我在台下,恭维对方在台上),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驾(旧称对方,多说“敬候台驾光临”),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23.其他具有敬辞意味的词(成)语。有: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陛下(对国王或皇帝的敬称),当轴(dāngzhóu,旧时指政府领导者。《宋史·苏轼传》:“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恨。”——要员,后喻官居要职),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阁下(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足下(称对方。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父执(父亲的朋友),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海涵/包涵(请人原谅),卓夺(高明的决断),斧正(请人改文章),笑纳(请接纳收下礼物),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赐教(请人指教),府上(称对方房屋),璧还(归还物品),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劳步(用于感谢别人来访),驾临(称对方到来),挡驾(谢绝来客访问),候光(等候光临),候教(等候指教),垂问(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鼎力相助(恭维别人有扛鼎之力),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不吝赐教(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意思是不要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于小处。既可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也可以用作敬辞,表示让某人做某事,委屈了他的才华),虚左以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率先垂范(长辈给晚辈、上级给下级带头做好表率)。

日语的尊敬语和自谦语论文格式

敬语是抬高别人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谦语是自谦来显示。

一、 尊敬语(尊敬语)1、 动词的れる、られる形a、先生は明日学校に来られます。2、句型:お+动词连用形+になるa、先生はもうお帰りになりましたか。3、 句型:お/ご+动词词干+ですa、先生はもうお帰りですか。 b、先生ご存知ですか。4、お/ご+动词连用形+くださるa、山田先生が文法をお教えくださいます。5、动词的敬语形(特殊)动词基本型 敬语形行く いらっしゃいます来る 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いる 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する なさいます言う おっしゃいます见る ご覧になる食べる 召し上がる饮む 召し上がる 二、 自谦语(谦让语)1、お/ご+动词连用形+するa、ここでお别れします。b、では、ご案内しましょう。2、お/ご+动词连用形+いたすa、先生のお荷物、私がお持ちいたします。3、动词使役态:せていただく 或 せてくださいa、こちらから说明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4、动词的自谦动词(特殊)动词基本型 动词谦语型行く 参ります来る 参ります食べる いただきます饮む いただくますいる おります访问する 伺います言う 申します见る 拝见する

类似于中国的谦词敬词

1.日语中敬语表达有当词性为动词时用;ぉ+动词ます形+です/なさゐ/になゐ/くださゐ。当词性サ为变动词时,是ご+サ变动词词干+【与上方一样】。くださゐ与なさゐ变ます形时为くださぃ与なさぃます。【不知道你学到被动态没有?他也可以用来敬语表达】 2.日语中自谦表达为ぉ+动词ます形+すゐ。ご+サ变动词词干+すゐ【常用】基本上就是这几种。3.ぉ+动词ます形+いただく与ご+サ变动词词干+いただく是承蒙敬长者为自己或自己一方做某事。4.ぉ+动词ます形+愿ぅ与ご+サ变动词词干+愿ぅ是请求敬长者做某事。【2.3.4.都是自谦表达,但是2是自己做的,3.4.是拜托敬长者做的。】

研究石守谦的论文

“寒林钟馗”是一种民间岁时的文人化转变,这样的创造使文人既能够在岁时的轮转中取得与世界的合宜协调,又能够具有独特的清雅诗思。自古至今,人们对钟馗的期待,由早期的捉鬼除疠的现实需求,发展到了吉祥祈福与超然独立的精神需求。这似乎也预示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未知面前的无助和恐慌终会过去,而经由岁时与文化的洗礼,吉祥与诗意的回响将会悠远流长。钟馗的祛疫除祟故事据研究,与钟馗相关的著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和《礼记》中所提及的“终葵”。《周礼·考工记·玉人》:“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注曰:“终葵,椎也。为椎于其杼上,明无所屈也。”南宋林希逸(1193—1271)在《考工记解》中(图1)绘制了“终葵”的形式,是一种前端凸起的大圭。每当朝廷举行“大傩”仪式之际,天子就会佩戴这样的大圭,用作驱邪除祟的法器。图1南宋,林希逸撰:《考工记解》卷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册,第55页。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钟馗已经成为杀鬼的形象。但钟馗的故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形成的,主要的情节在于祛疫除祟。在唐代的敦煌写卷,如《除夕钟馗驱傩文》(S.2055)等中,出现了除夜钟馗行傩仪的载录。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则载唐明皇染疫逾月,梦中经钟馗捉鬼后痊愈,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后世所录的钟馗传说也大多类此,可见钟馗杀鬼或驱鬼的故事是古人理解中治愈瘟疫的手段。一般认为中唐以后,画钟馗成为新年岁时活动的重要部分。如张说《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为杜相公谢钟馗历日表》等中都提到新年之际朝廷赐钟馗像以去疫,并历日表,以鼓舞新年士气之事,即:“图写神威,驱除群厉,颁行律历,敬授四时。” 冬去春来之际,正是疾疫容易流行之时,钟馗即成为祛疫除祟的特殊图像。石守谦先生在《雅俗的焦虑:文徵明、钟馗与大众文化》中认为,吴道子式的钟馗对后世多有影响,一直持续到十三世纪。如《益州名画录》卷中载,后蜀在每年杪冬末旬,翰林攻画鬼神者,例进《钟馗》。从五代开始,“钟馗嫁妹”的主题就被援引入画。孟元老(不详—1147)所撰《东京梦华录》卷十“除夕”中载,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六中提到,正月中街市上,三五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击鼓,沿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傩之义。据《宣和画谱》载,南唐周文矩(活动于917—975)以及后蜀石恪(十世纪中叶)皆绘有《钟馗氏小妹图》。传北宋李公麟(1049—1106)、南宋苏汉臣(12世纪)与元代王振鹏(十四世纪前半)名下也都有《钟馗嫁妹图》(图2),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卷颜庚名下的《钟馗嫁妹》卷。“嫁妹”或为“嫁魅”之同音,“嫁”字除“嫁娶”之义外,还有“转移”之义,因此“钟馗嫁魅”如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所言,是一种“顺势巫术”,是古人根据“相似”的联想而建立的。在世界各地的人类防止病痛的巫术中,“转移”是常用的“顺势巫术”。图2传元代,王振鹏,《钟馗嫁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3元代,颜辉,《钟馗月夜出游图》,绢本水墨,长卷,24.8x240.3cm,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由两宋的相关载录可见,除了岁末至新年扮钟馗的仪式之外,钟馗也出现在图像中。宫廷里设有钟馗画屏,市街上大量出售钟馗像。如《东京梦华录》卷十“十二月”载:“夜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南宋周密(1232—1298/1308)《武林旧事》卷三“岁除”:“殿司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梦梁录》卷六“除夜”中载:“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联,祭祀祖宗。”此时唐代朝廷画赐钟馗之事,已经被推广为岁末除祟迎新的活动。仪式中的钟馗形象同时进入了演艺中。《梦梁录》卷六“除夜”中载,禁中的大傩仪,请教乐扮演钟馗等神祇的形象。《武林旧事》卷十“官本杂剧段数”中载《钟馗爨》一本,虽已经不得而见,但在被学者李家端考证为“五花爨弄”的传苏汉臣《五瑞图》中(图4),“爨”是一种带有夸张动作的表演,《钟馗爨》或由“跳钟馗”发展而来。此外发展出的另一钟馗画题,则是傀儡戏,尤其供儿童游戏所用的傀儡钟馗。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传宋人《婴戏图》、传元人《夏景戏婴图》与清代画家陈字的《婴戏傀儡》等是这一类别的画题。藏于弗利尔美术馆的龚开《钟馗出游图》(图5)中的墨妆的形象(图5),就可能来自傩仪的巫师和杂剧演员的妆扮的融合。倪葭和袁旭在《钟馗和他的妹妹》一文中举出孟郊《弦歌行》:“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此种墨面的妆容也出现在或为明人所绘的《五瑞图》右下角一形似钟馗形象的人物面部。清乾隆年间《奉贤县志》载腊月初一日“乞人始偶男女傅粉墨妆为钟馗、灶王,持竿剑,望门歌舞以乞,亦傩之遗意。”值得注意的是,钟馗小妹的墨妆和钟馗有所不同,细观之,与《宋真宗后坐像》(图7)中的面妆有相似之处,在额头鼻梁等处傅粉提亮,面颊的赭石色胭脂则成为了墨色,颈部亦然。其后一抱猫女子与双髻女子也是如此装扮,考虑可能在女性妆容上夸张而创的形象。大都会所藏颜庚名下《钟馗嫁妹》卷(图6),其后有吴宽题跋,有句云:“老馗既醉髯奋战,阿姨新妆脸如漆。”但画中钟馗之妹脸部并未有墨妆,画中部分形象很接近《钟馗月夜出游图》,应出自同一系统,且吴宽跋纸高度与本幅不一致,人物描线有钉头鼠尾视感,但亦可见原本中或有墨妆的存在。图4传北宋,苏汉臣,《五瑞图》,绢本设色,轴,165.5x102.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5 南宋,龚开,《中山出游图》,纸本墨笔,长卷,32.8x169.5cm,弗利尔美术馆藏。图6 传南宋/元,颜庚,《钟馗嫁妹》(局部),绢本墨笔,长卷,24.4 x 253.4 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图7 宋人,《宋真宗后坐像》(局部),绢本设色,轴,177x120.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7 明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1485,绢本设色,长卷,36.7x960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8传宋人,《村舍驱邪图》,绢本设色,轴,190.8x104.1cm,弗利尔美术馆藏。图9明代,张风,《钟馗轴》,尺寸等不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10传元人,《天中佳景图》,轴,绢本设色,108.2x63.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人眼中的诗意钟馗新年对钟馗祈福的期待,在文人画的领域中,衍生出的则是《寒林钟馗》的画题。从审美趣味上而言,《寒林钟馗》具有五代“寒林图”的古意,又具有文人画特有的诙谐之意。“钟馗出行”系列多为无时令元素的背景。至明清之际钟馗像同时用于新岁和端午,配景的作用就更为重要,钟馗在图像中开始被置于山水之间。从文献来看,《宣和画谱》卷十一中载,五代董源曾作《寒林钟馗图》和《雪陂钟馗图》,但没有实物流传。学者卢素芬曾对文徵明(1470—1559)的《寒林钟馗图》(图11)进行了研究。她注意到,《清河书画舫》曾载文徵明收藏过李成的《寒林图》,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明代谢时臣(1487—1567)的《仿李成寒林平野图文徵明题长歌合卷》。谢时臣曾在1534年以一件李成的《寒林图》向文徵明索题,然而此作在归还予谢时臣之后,不幸遭毁。为弥补此缺憾,谢时臣遂在得此跋十一年后,为文徵明的长题配了一件“寒林平野图”,并且将书画合裱为一卷。文徵明在1536年为《寒林图》的题识中写道:“谢思忠以此纸索书二年矣,今日稍暇,为录此诗。”据卢素芬考察,在该画留置之后,文徵明创作了诸多与寒林、雪景相关的画题,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仿李成寒林图》(图12)、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寒林钟馗图》(1542)等,此外《空林觅句图》(1545)(图14)也有此种画风。这种对空间感的把握,使文徵明在八十岁创作《古木寒泉图》(1549)(图15)时,画出枝繁叶茂,错综复杂的树木,形成老辣而强烈的个人风格打下了基础,此种风格与一般认为文派的淡雅视感,如《江南春图》(1547)(图16)等相比,要雄强许多。从画面来看,《寒林钟馗》与文徵明所绘制的诸多寒林场景,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是纵深交错的空间感,树木均为乔木,无叶的鹿角枝交错,在画面中暗示出深远的三维空间,这与元代文人画中常见的一江两岸完全不同。第二是远景中往往出现暗示空间的云气,进一步拉远空间的纵深。学者指出,这与藏于台北故宫的传李成的《寒林图》(图13)画法如出一辙。此外,因《寒林钟馗图》的款识为:“寒林钟馗,甲午除夕戏作。”卢素芬在文中提到林柏亭教授的观点,认为甲午年正是文徵明从北京归来十年,在翰林院受到冷落和排挤后所抒发的人生感叹,“寒林”与“翰林”同音。不过,画中的钟馗虽然一身白衣,袒露胸怀,却并无落魄之状,反而面露温和的微笑,左手臂夹着笏板。与其说是抒发内心的不平,不如说是离开尘世,寄情山水后超然的精神完满。值得注意的是,吴门笔下的“寒林”,没有早期宋画家笔下的萧瑟感。部分虽也采用蟹爪画法,但更多地作鹿角画法,形成新的样貌,这或是由于地域的差别造成的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不同,或是地域审美与创作中的风格延续。图11明代,文徵明,《翰林钟馗》,1535,轴,纸本浅设色,69.6x42.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12 明代,文徵明,《仿李成寒林图》,1542,轴,纸本墨笔,90x31cm,大英博物馆藏。图13 传北宋,李成,《寒林图》,轴,绢本墨笔,180x10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14 明代,文徵明,《空林觅句图》,1545,轴,纸本墨笔,81.2x2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15 明代,文徵明,《古木寒泉图》,1549,轴,绢本设色,194.1x59.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16 明代,文徵明,《江南图》,1547,轴,纸本浅设色,106x30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对于文徵明的《寒林钟馗》,石守谦提出很有见地的观点,认为这实际上有诗意画的成分。他举出明初凌云翰(活动于1372前后)的《钟馗画》一诗,其中有句:“手持上帝书满纸,若曰新岁锡尔祉,一声竹爆物尽靡,明日春光万余里。”在诗意中,钟馗脱离了捉鬼除祟和傩戏仪式的形象,更多地体现为祈福的文士形象。这首诗在略加改动之后出现在文徵明之子文嘉1548年的《寒林钟馗图》中,钟馗也体现为文人熟悉的“寒林高士”的形象。与此同时,石守谦提到,相比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戴进《钟馗夜游图》的大尺幅纵189.7公分,横120.2公分,文徵明的《寒林钟馗》本幅只有纵69.6公分,横42.5公分,这样的小幅尺寸适合文人书斋中的雅玩。换言之,“寒林钟馗”是一种民间岁时的文人化转变,这样的创造使文人既能够在岁时的轮转中取得与世界的合宜协调,又能够具有独特的清雅诗思。这一主题,在吴门流传下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钱毂(1508—不详)的《画钟馗》(图17),也是“寒林钟馗”画题之一。此外,钱毂的《午日钟馗》,实际上是“寒林钟馗”的变体,小鬼捧着的梅花则暗示了除夕和元日的时节,与之对应的是清代金廷标的《钟馗探梅》。石守谦还举出大阪市立美术馆所藏的李士达的《寒林钟馗》(图18),笔者以为该图的画法如同李士达的身份一样,显示出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的融合。他既含蓄地采用文人的“寒林”画题,又使树梢上探出小鬼,而钟馗的形象也并非是文士,而是带有傩戏般的诙谐与夸张,相比文徵明和钱毂等的《寒林钟馗》,李士达笔下的钟馗占据画面的不小比例。更值得注意的是,李士达的落款为“万历辛亥(1611)秋写,李士达”。“写”字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文人的风格。上海博物馆藏有费丹旭(1802—1850)的《钟馗图》(图19),款曰:“拟文水道人寒林钟馗图”,可见文徵明的《寒林钟馗图》,被文嘉继承,一直流传到清代。值得注意的是,文徵明在《寒林钟馗》中着力表现的“寒林”场景,在后人的笔下逐渐简化,成为象征性的几株乔木的组合,或是树木的局部,失去了深远和迷茫的空间视感。从钱毂的《画钟馗》中可以见到,钟馗背后的寒林被简化为四株乔木,分布为一前、二中、二后,围合出简单的纵深空间,但已经简化了烟岚。在李士达的画作中,这种简化得以更明显的表现,也是鉴定《寒林钟馗》时代的一种参考依据。晚明李士达、盛茂烨等画家笔下,都曾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并被认为有烟林清旷之概,那么,归于元代陈琳名下的《寒林钟馗》(图20)有可能是吴门后辈,或出自更晚期的文人职业画家之手。由此可见,钟馗背后的时令物象,如“寒林”的绘制,是一种对岁时的强调,也是钟馗图像进入文人视角后发生的改变。钟馗被置于山水之间,令人们联想起“树下高士”或“忘情山水”,带有文人的诗意与隐逸色彩。至后期,寒林虽然再次被简化,但这路独特的画题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图17 明代,钱毂,《画钟馗》,尺寸不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18明代,李士达,《寒林钟馗图》,1611,纸本墨笔,轴,124.3x31.7cm,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图19 清 费丹旭 《钟馗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图20传元代,陈琳,《翰林钟馗》,轴,纸本浅设色,56.4x28.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21 清代,华岩,《午日钟馗》,纸本设色,轴,131.5x63.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22清代,金农,《醉钟馗》,轴,纸本设色,127×41.5cm,中国美术馆藏。图23 清代,罗聘,《钟馗垂钓图》,《钟馗百图》,第30页。图24 元代,张渥,《雪夜访戴图》,轴,纸本墨笔,91.8x39.6cm,上海博物馆藏。自古至今,人们对钟馗的期待,也由早期的捉鬼除疠的现实需求,发展到了吉祥祈福与超然独立的精神需求。这似乎也预示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未知面前的无助和恐慌终会过去,而经由岁时与文化的洗礼,吉祥与诗意的回响将会悠远流长。(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路仍旧是这条路。每一处转弯,每一盏路灯,每一颗铺路的小石子,都是日肠么亲切,像外祖母一样。第一次走过它,是外祖母抱着我。这小路对于我就像整个城市一样陌生,只有外祖母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看看她布满皱纹的脸,又看看路旁斑驳的高墙,我问小路:你是不是比外祖母还要年长?因为你这么静,这么长。我上学了,天天从这路上走过。当太阳泛起橘红色的光,这条笼罩着晨雾的小路,带着迷蒙迎接着过路人。外祖母牵着我的小手,沿着这古老的小路送我上学。我不时地抬头望着外祖母。我喜欢她那白色的头发,更喜欢她用皱纹雕塑出来的笑容。雾气沾在白发上,亮晶晶地闪着光。她伫立在路口,一直目送我进人校园。西边天空上火烧云就要燃尽了,我放学走出校门。街市上华灯初放,仍是一片喧闹。而走上我的小路,却如同进人另一个世界。路灯闪着微弱的光,把我的身影投在铺路的石子上,忽而短粗,忽而瘦长。我好怕,向路的拐角疾走。忽然,前面出现了熟悉的身影,晚风中,虽显得单薄,却给了我胆量。我呼喊着外祖母,向她扑过去。她抚着我的头,牵着我的手,向路的深处走去。我长大了,上学的路线变了;外祖母老了,很少出来活动。我们难得在这路上同行了。我又走在这路上,一切却又那么不寻常—外祖母猝然去世,这消息使我惊呆了。我狂奔着,石子被踩得“哗哗”作响,穿过这条小路—我古老的、幽深的、僻静的小路。外祖母呀!你曾一次次送我上学,一回回在这里期待着我归来。就连晨雾在白发上结下的水珠、夜风中瘦弱的身影都是那么清晰,—切仿佛都在眼前.......送葬的人们抬着外祖母,在这条她曾走过的小路上过去了。路还是那么静,微风吹动,花圈发出“沙沙”的`声音,同人们一起啜泣着。我没有落泪,我在想,想着过去和将来。路,你再长一些吧,留住人们,也留住我的外祖母!我要走了,离开外祖母的家,离开这座城市。我又漫步在我的小路上,没有了外祖母,小路依然如故。不,也许不会的,朦胧中小路不见了,我依稀看到了一条新公路,平展展,坦荡荡...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运用多采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画中找到根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 宋代绘画艺术在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创造。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文人士大夫绘画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提高也有促进作用,他们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贡献。宫廷绘画在整个社会绘画的繁荣基础上得到高度发展,其艺术成就也不容忽视。

红楼梦(小说) 文学 曹雪芹 四大名著 小说结节性硬化造成患者神经组织细胞和髓鞘形成不良,产生结节硬化。由于人体神经组织遍布全身,导致病人在不同的器官出现瘤块。结节性硬化病人除了日常治疗手段外,在饮食方面也要格外注意,哪些不该吃的,哪些宜吃的都要上心。下面一起来了解下结节性硬化饮食注意事项。结节性硬化病饮食宜忌【饮食适宜】豌豆:豌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起到润泽皮肤的作用。每天100-200克。大豆:大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对皮肤有好处。每天50克,煮粥食用。胡萝卜泥:胡萝卜素有助于维持皮肤细胞组织的正常机能,所以,适合湿疹患者食用。可以蒸炒或榨汁食用。【饮食禁忌】1、避免油腻难消化食物。虾为发物,食用后容易导致湿疹复发或加重。鱼、蟹、牛肉、羊肉也不要食用。2、避免油炸、熏制、烧烤食物。辣椒辛辣刺激,会刺激皮肤瘙痒加重,影响湿疹痊愈。大葱,大蒜也不要食用。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腌制菜、生姜性热, 会加重瘙痒症状,对湿疹是一种刺激,所以,不能食用。花椒,芥末也不要食用。结节性硬化患者饮食注意事项1、酒精和一切辛辣及刺激性食品都是结节性肝硬化患者应该远离的"危险食品"。2、平时的饮食安排上,结节性肝硬化患者对于一些油炸及干硬食品也是不可接触的。3、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功用。结节性肝硬化患者应该少吃或不吃纤维较多的食品以及产气多的食品,如芹菜、韭菜、黄豆芽、红薯、干豆类、汽水、萝卜等。4、除此之外,结节性肝硬化患者在饮食上还应该避免食用带刺带骨以及芹菜、韭菜、老白菜、黄豆芽等含粗糙纤维的食物,更不能食用硬、脆的干食品,以防止刺伤食道造成破裂出血。

敬语的研究论文

给个邮箱,我这有几篇论文,写关于敬语的,有起源的。。。。

在这儿在下也不能对您说的十分系统,稍加整理说明如下:<1>汉语谦、敬词的使用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在交往中就已广为使用。开始见于统治阶级内部。如王侯常用“孤”、“寡”、“不榖(gǔ)”谦称自己。据统计,《左转》用“寡人”90次,用“孤”32次,用“不榖”19次;《国语》用“寡人”42次,用“孤”28次,用“不榖”14次。<2>另外发展的话,的确有很多谦、敬、婉语有很大的发展,如:(1)现代书面语中还用的“足下”,最早见自《战国策》。如《战国策·燕策一》:“(武安君)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 足下 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起初常用于对国君的敬称,现已广泛用于对平辈或朋友间的敬称; (2)“愚”作为自谦的泛称,后逐渐演变为“以上对下,以尊对卑,以长对幼的所谓‘谦词’”, 特别要注意的是平辈之间是不能使用的!!!!(《语文建设》1995年第6期第40页); 这大概是在晚清以后到解放前一段时期内完成的。收有三千封信的《汪康年师友书札》,同辈之间的年幼者,谦称自己为“愚弟”,还颇为习见。<3>另外如果您想知道的更系统一点的话,那在下以前看过一本书叫《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是由周筱娟老师的论文整理编写而成的,我想这本书如果您惠览过,一定会有收获的,一定有一系统地对您解答。<4>另外在下在 这个知道网站中也有回答过有关敬语,谦语,婉语的有关问题,但可能和您的提问没什么关系,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也请安览。谢谢,希望您能满意,俯纳。

敬语包括【尊敬语】【谦让语】【叮咛语】。敬语是指怀着对对方尊敬邪恶心情。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礼仪和敬语之间的关系。通过本论文,可以更加详细了解敬语的使用方法以及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社会。

敬语中有尊敬语,谦让语,叮咛语。敬语是指持有尊敬对方的心情。本论文是结合先行研究探求礼仪与敬语的关系。通过本论文,我认为能够将日语敬语的使用方法弄得更详细,能够更加加深对于日本社会的理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