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儿在下也不能对您说的十分系统,稍加整理说明如下:<1>汉语谦、敬词的使用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在交往中就已广为使用。开始见于统治阶级内部。如王侯常用“孤”、“寡”、“不榖(gǔ)”谦称自己。据统计,《左转》用“寡人”90次,用“孤”32次,用“不榖”19次;《国语》用“寡人”42次,用“孤”28次,用“不榖”14次。<2>另外发展的话,的确有很多谦、敬、婉语有很大的发展,如:(1)现代书面语中还用的“足下”,最早见自《战国策》。如《战国策·燕策一》:“(武安君)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 足下 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起初常用于对国君的敬称,现已广泛用于对平辈或朋友间的敬称; (2)“愚”作为自谦的泛称,后逐渐演变为“以上对下,以尊对卑,以长对幼的所谓‘谦词’”, 特别要注意的是平辈之间是不能使用的!!!!(《语文建设》1995年第6期第40页); 这大概是在晚清以后到解放前一段时期内完成的。收有三千封信的《汪康年师友书札》,同辈之间的年幼者,谦称自己为“愚弟”,还颇为习见。<3>另外如果您想知道的更系统一点的话,那在下以前看过一本书叫《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是由周筱娟老师的论文整理编写而成的,我想这本书如果您惠览过,一定会有收获的,一定有一系统地对您解答。<4>另外在下在 这个知道网站中也有回答过有关敬语,谦语,婉语的有关问题,但可能和您的提问没什么关系,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也请安览。谢谢,希望您能满意,俯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