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理论论文

会计学科的国际协调

2015-08-03 1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问题讨论得比较多,争议也比较大,而会计学科的国际协调与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是相互联系的。前者包括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后者则是指会计教育、会计学科体系建设和具体的课程设置问题。可见,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是会计学科的国际协调的客观基础,而会计学科的国际协调是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的必然反映。

  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会计标准国际化愈发具有必然性。然而,由于各国会计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会计标准国际化,定会经历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具体可以理解为,在处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关系的提法上由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到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再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这样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有利于全面开创我国会计事业的新局面。

  目前,我国并不强调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主要是因为我国会计所处的环境十分复杂,计划经济的影响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存,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交融,这也决定了我国会计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不成熟、不完善,比如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典型的“新兴市场”加“转轨经济”。我国的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股与法人股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占有很大比重,50%以上的股本不能流通。与此相联系,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特殊的股本结构,导致作为主要投资者的政府仍然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因此,会计信息具有较浓厚的、为政府服务的色彩。

  可见,采用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提法更科学、更切合实际:一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二是符合国家利益,可以降低我国会计改革的成本与风险;三是符合我国会计工作者的实际水平。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会计工作者是有能力、有条件使我国的会计工作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

  (二)

  在实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过程中,为了与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相适应,在如何对待会计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入世后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如何应对新形势)以及在会计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应毫不迟疑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协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学科体系基本上是照搬前苏联的经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引进管理会计开始,陆续引进了国际会计方面的课程,加之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我国高校会计学科体系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此时,在如何进行会计学科体系改革的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会计课程设置可以由原先照抄前苏联的模式转换到今天照搬美国(或西方某国)的模式;另一种观点认为,需认真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但不能照搬,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借鉴与协调,使之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学科体系。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其实,会计教育与会计制度一样,世界各国之间也一直趋向同一与差异并存。国际会计教育的趋势强调会计教育的终身化、信息化和人才素质全面化,重视会计诚信教育,加强会计案例教学等,这已成为各国会计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以美、俄等国为例,美国高校的会计专业大多设在商学院,在其课程结构中,商务类课程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其专业设置上,除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外,还有税收专业方向,会计与税收相分离是国际通行惯例。可见,美国会计教育并不完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高校会计教育也进行了改革,经过学科调整与组合,俄罗斯高校会计专业的名称定为“会计核算、经济分析与审计”,体现了会计学科主干课程的融合。俄罗斯会计学界一贯重视经济活动分析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在会计课程体系改革中,仍然将其保留,并对其内容进行更新改造,既符合国际会计专业教育的现代化要求,又体现了俄罗斯会计专业教育的传统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入世以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引起了会计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高校会计专业普遍对会计学科体系进行了改革与调整,其中不乏提高会计人才质量的培养措施,如合并会计专业课程,取消与会计专业无关或关联很小的课程,增设“金融与保险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课程,借鉴国际经验,合理引进或设置课程,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和会计案例教学等。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高校的会计专业在引进国际会计学科课程时不够慎重,不加选择地认为越“洋”越好,或热衷于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进行教学,或过多地采用翻译教材直接进行教学。这里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师生实际外语水平的高低可能影响教学效率和加大教学成本;二是对国外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研究不够。改革开放不等于割断历史,试图用西方成熟市场的理论与我国不成熟市场的实践进行对接,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管理会计的新内容,如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长期决策的贴现法、价值工程等,对会计学科的改造和课程设置发挥了一定作用。如在管理会计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不少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提出过一些关于管理会计的理念和方法,诸如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指标分解、归口分级管理、内部银行结算体系等,这些内容在我国的会计课程设置中也都有所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界的有识之士早就提出建设中国式管理会计的设想,并付诸实践、大胆创新,在教学与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而,我国管理会计的创新力度仍然不够,因此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目前,管理会计内容在不断更新,归纳起来在宏观方面拓展到战略成本管理,在微观方面延伸到作业成本管理。这些研究成果及时地进入课堂,对新时期培养既具有国际竞争力,又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会计分析作为会计学科的分支,在我国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包括前苏联引进的经济活动分析和近年来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财务分析,分别代表东、西方两种分析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学科的国际协调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始于19世纪的美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从一开始就是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今天,我国会计界同样注重对财务分析的研究与应用。这并不是对经济活动分析的全面否定,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即通过在新形势下研究财务分析,以更新改造经济活动分析的传统内容,这正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发生作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